242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61596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42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42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42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42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42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42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docx

《242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2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42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docx

242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

2-4-2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

一、选择题

1.(2011·潍坊模拟)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的《字林西报》报道了美国研制“飞船”的新闻。

由于报纸上并没有“飞船”的照片或图像,《点石斋画报》的画师把“飞船”画成一只“带有4只鸟翼的船”(下图)。

从上述图文材料中,我们能得到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

A.近代中国的绘画受到了注重写实的西洋画法的影响

B.当时中国人对西方科技的认识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C.近代中国的航空事业在西方影响下拉开了序幕

D.近代中国的一些报刊具有时效性足、可看性强的特点

【解析】《字林西报》报道的是美国的“飞船”,而非中国的航空事业。

故选C项。

【答案】C

2.(2011·九江一中)学者相蓝欣在《义和团战争的起源》一书中提到:

“(直隶义和团民中)船民的生活自蒸汽船引进后已一落千丈,常常找不到顾客,看着船板一天天地烂在河滩上。

很多车夫马夫已失去了生活依靠,因为铁路运输既快捷,又便利。

传统的驿站信使,虽有驾驭快马的非凡骑术,但远远比不上现代邮政电报的速度。

”这一材料表明(  )

A.西方物质文明的传入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B.义和团运动阻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C.义和团民众对西方物质文明存在严重的误解

D.西方物质文明的传入给中国社会带来冲击也带来机遇

【解析】蒸汽船和铁路运输的引进,使船民和驿站信使失业,生活困苦,但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3.(2011·南昌调研)2010年10月26日,沪杭高速铁路通车运营。

该动车组是目前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高速列车。

下图为“上海—吴淞”铁路。

1876年由怡和洋行承建,该铁路于1877年被中国政府购得后捣毁。

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B.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

C.清政府推行“铁路国有”政策,维护中国铁路路权

D.清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解析】本题以新旧中国的铁路发展的不同面貌,考查学生对现象的分析能力。

“上海—吴淞”铁路由外国人兴建,后又被清政府拆毁,说明清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故选D项。

【答案】D

4.(2011·龙岩一模)“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

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

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

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该诗歌所指的新事物是(  )

A.电话B.电报

C.邮寄信件D.电子邮件

【解析】本题以诗歌形式考查新式通讯工具。

通过材料关键信息“驰书迅已极”“既非君手书”可判断为电报。

【答案】B

5.(2011·大庆月考)下列不属于通讯工具变迁和电讯事业发展影响的是(  )

A.信息传递快捷简便B.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C.阻碍了人们的感情交流D.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讯工具变迁和电讯事业发展只会增强人们的感情交流,而不是阻碍。

故选C项。

【答案】C

6.(2011·内蒙古月考)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

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  )

A.电影B.广播

C.报刊D.电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

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在中国办报,拉开了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近代广播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电影是在19世纪末;电视是在建国后。

故选C项。

【答案】C

7.(2011·济南模拟)二十世纪上半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

“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

”下列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是(  )

A.广播和电影B.铁路与飞机

C.报纸和杂志D.网络与漫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时间二十世纪上半期及传播内容、说话腔调来判断,促成这种变化的媒介应是广播和电影。

【答案】A

8.(2011·北京海淀模拟)1897年,上海人孙宝暄在日记里记载:

“览电光影戏,观者蚁聚。

俄,群灯熄,白布间映车马人物,变动如生,极奇。

”中国人能看到自己制作的最早的“电光影戏”是(  )

A.《定军山》B.《歌女红牡丹》

C.《红楼梦》D.《聊斋志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知识的能力。

《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拍摄的影片。

从拍摄手段来看,此片深受西方“电光影”技术的影响。

【答案】A

9.(2011·皖南八校联考)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世界各国众多的电视台对世界杯进行了现场直播,并对南非各比赛场地的天气也作了及时预报。

这说明电视最重要的功能是(  )

A.展示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品

B.娱乐功能

C.传播资讯

D.开展远程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传播资讯是电视的最重要功能。

对体育比赛进行现场直播属于电视的传播资讯的功能。

【答案】C

10.(2011·南昌调研)“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不能够说明(  )

时期

所送嫁妆

20世纪80年代

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机

20世纪90年代

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影碟机、彩电、冰箱、摩托车

A.保留了传统特色

B.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接受

C.改革开放,人们收入增加

D.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分析能力。

材料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民俗发生的变化,说明了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不能说明西式婚礼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故选B项。

【答案】B

11.(2011·龙岩模拟)据资料记载,1889年和1926年上海外白渡桥通行的交通工具变化情况如下表(注:

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是2天平均所得)。

该表反映了近代上海(  )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①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②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③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④传统的交通工具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

从表中看不出中国的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而且当时中国也不能造汽车,排除含①的选项。

【答案】B

12.(2010·梅州二模)历史照片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脚步,是再认、再现历史的宝贵资料。

下图所示是上海《从杨树浦到外滩的3路电车》的照片,对照片反映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有(  )

①上海已出现了城市公共交通

②上海的电车极有可能是引自西方国家

③该照片的拍摄不会早于20世纪初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③D.①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

材料信息表明,这个时期上海出现了城市公共交通,中国工业发展落后,电车很有可能引自外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才出现电力,才会有电车。

故①②③都正确。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2011·桂林中学模拟)

材料一 蒸汽机及机车的发明大事记

时间

国家

人物

发明

1705年

英国

纽科门

大汽式蒸汽机,在英国及欧洲大陆得到迅速推广

1765年

英国

瓦特

开始改良纽科门蒸汽机,后来制成“万能蒸汽机”

1767年

英国

铁轨出现,车辆是靠人力或畜力推动的

1769年

法国

库纳

蒸汽机车,以每小4.5公里的速度在大街上行驶

1801年

英国

特里维克

蒸汽机车拖着五节车厢的煤,在煤矿的铁路上缓慢行驶

1825年

英国

史蒂芬孙

蒸汽机车拖着32节客、货运车厢,以每小时24公里的速度在斯托克顿——达林顿铁路正式投入商业营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铁路运输出现的条件。

当时欧洲报刊曾就谁是“火车之父”展开争论,你认为谁是“火车之父”?

请说明理由。

材料二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清政府遂搁置修路倡议。

1881年,李鸿章请求在唐山至胥各庄建一条运煤铁路,在答应不用机车,改用骡马拖拽等条件下,清廷同意修建。

1882年经过反复疏通才允许改用机车牵引。

早期中国铁路建设和技术发展迟缓,机车车辆和其他铁路设备多赖于进口,各种设备和器材十分杂乱,仅机车就有英、美、法、德、日、捷和比利时等国的190多种型号,机车车辆轨距达四五种之多,由此形成了世界各国机车车辆和装备器材齐聚中国的独特景观,中国铁路被讥讽为“万国铁路博览会”。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早期修建铁路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万国铁路博览会”的看法。

材料三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

……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的铁路占46%,中国向外国贷款建筑铁路占40%,自筹资金修建的铁路仅1200公里,占总里程的14%。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

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意中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据袁昶估计,庚子前后,仅顺天府穷民之中,“失车船踮脚之力,而受铁路之害者”即在万余人以上。

(3)根据材料三,分析铁路建设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

(1)条件:

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铁轨道路的出现;蒸汽机车的发明和改进;工业革命使生产飞速发展,对运输需求的增长。

理由:

①库纳:

最早发明蒸汽机车,并成功行驶。

②特里维克:

他的发明使铁路与蒸汽机车真正结合,具备了火车的性质和功能。

③史蒂芬孙:

他的发明运量大、速度快、正式投入商业营运,是真正实用的火车。

(2)特点:

受顽固派阻挠,起步艰难;引进外国技术、设备,并开始自制;技术发展缓慢、标准混乱。

看法:

一方面,广泛引进各国铁路先进技术,便于参照对比,吸收利用,有利于创新;另一方面,缺乏统一技术标准,不利于铁路的普及和发展。

(3)活跃了闭塞地区的经济,推动了商业城镇的发展;带动了与铁路相关行业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冲击旧观念,促进社会转型,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铁路建筑权,便于对中国输出资本和掠夺财富(或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

(言之有理即可)

14.(预测题)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朱德润在《飞洪桥诗》中描述了运河两岸的景象:

“日中市贸群物聚,红毯碧碗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馆相喧阗。

”运河的贯通,使沿岸的城镇形成了一道新兴的文化带。

明清两代山东出了10名状元,其中有6名出自该文化带。

运河沿岸的济宁,作为中国传统儒学的根据地,明以前民间信仰较为单一和正统。

晚清以后,金龙四大王崇拜、天妃信仰、关帝崇拜等开始传来。

同时,运河的贯通也使人们逐渐由“尚俭崇朴”、“循规蹈矩”向“糜然向奢”“违礼越制”转变。

——《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

材料二 二郎山,是康(川)藏线上的第一座大山,海拔3437米,它随《歌唱二郎山》(创作于1951年底)的旋律名扬中外。

“二呀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西藏!

……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守边疆。

开发那福源,人民享安康。

前藏和后藏真是个好地方,无穷的宝藏没开采,遍地是牛羊。

森林草原到处有,人民财富不让侵略者他来抢。

要巩固国防先建设边疆,篷帐变高楼,荒山变牧场。

材料三 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

百万净吨)

年份

帆船

汽船

1870年

14.1

2.7

1880年

14.5

5.5

1890年

12.0

10.2

1900年

10.0

16.2

1910年

8.4

26.2

——(根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相关数据编制)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年代后半期,日本经济迅速恢复,京滨、中京、阪神地区成为带动整个日本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1964年奥运会在东京举行时开始运行的东海道新干线,不仅需要总额高达3800亿日元的巨额投资,而且要确保每小时200公里高速运行的安全。

为此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技术开发,这极大地促进了冶金、机械制造、电子、土木以及与之相关的服务行业的发展。

由于新干线可在4小时之内将京滨、中京、阪神工商业地带及中间城市有机地连接起来,人员和物资流通环境大幅度改善,因而大大促进了新干线沿线地带新产业的形成。

(1)据材料一,分析运河航运对当地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藏公路的开通对西藏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世界航运业发生的变化。

简述19世纪以来交通工具的进步及其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4)据材料四,概括新干线的建设对日本经济的推动作用。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影响交通发展的因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分析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1)问注意对材料信息的理解:

从《飞洪桥诗》的诗句可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科举状元的数量可分析运河对当地文化发展的影响;从明至晚清人们信仰的变化侧面反映出运河对人们信仰的影响;从“使人们逐渐由‘尚俭崇朴’、‘循规蹈矩’向‘糜然向奢’‘违礼越制’转变”可分析出人们社会习俗与生活观念的变化;第

(2)问可从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对西藏地区开发的影响、民族关系、边境安全等角度逐一分析提炼;第(3)问从帆船与汽船数量的对比变化可直接说明世界航运业的变化;分析其进步表现时可借助蒸汽机的改良,联系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有关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即可;分析其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时注意与经济全球化的联系;第(4)问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制造业发展、文化发展等角度分析即可;第(5)问结合材料信息归纳,从社会稳定、政策扶持、经济科技发展、资金投入等角度说明。

【答案】

(1)城镇崛起,手工业、商业繁荣,运河经济文化带形成;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民间信仰的多元化;改变了社会习俗和生活观念。

(2)加强了西藏和内地的联系,加快了西藏地区的开发,便利了西藏人民的生活,促进了民族大团结,巩固了祖国西南边防。

(3)变化:

帆船吨位数量逐步减少,汽船吨位数量逐步增加。

影响:

蒸汽机车、轮船的出现,世界市场逐步形成;远洋轮船、汽车、飞机的问世,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多元化交通和更加先进的交通工具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4)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和制造业的进步;带动了沿线新型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各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提升了日本的现代化水平。

(5)国家政局;政府的政策;经济实力;科技发展水平;政府投入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