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课题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5560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外阅读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课外阅读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课外阅读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课外阅读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课外阅读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外阅读课题结题报告.docx

《课外阅读课题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阅读课题结题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外阅读课题结题报告.docx

课外阅读课题结题报告

盐城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

《农村小学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大丰市小海镇第二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

怎样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我们选择本课题研究的初衷。

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

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

(2)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

家长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

(3)课外阅读时间的比重减少:

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他人。

(4)阅读消费较少:

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

(5)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

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

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教材的改革,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进入一个新纪元。

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焦点。

而由于农村落后的实际,使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摆在每位有志于从事农村小学教育教师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二、概念的界定:

“课外阅读”指除去教材提供的阅读内容以外的一切文本、超文本的阅读资源,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途径获得的阅读资源。

范畴中的“有效”指遵循客观规律,通过实施引起、维持和促进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行为和策略,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农村”是相对于城市而言,是侧重于强调农村学校、农村家长相对于城市学校、城市家长在经济上、受教育程度上的差距,进而导致在图书的购置和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上的差异。

课题组试图通过研究,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农村学生获得持久的阅读来源,浓郁的阅读氛围,正确的方法指导。

三、理论依据:

1、“滋养说”是课题开展的理论基础。

语文教学重视通过博览、诵读、精思、背诵,让学生接受丰富的滋养,具备人文与科学的人生底色。

2、苏霍姆林斯基的“阅读智力背景”说。

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了“智力背景”。

3、学习迁移说。

学习迁移说是一条古老的心理学定律,即平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将课内阅读学到的基本方法运用到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是课题开展的又一理论依据。

4、最优化教学理论。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这一理论本质上是关于教学资源与教学产出关系的理论,他所研究的是如何追求教学的最高效率和效益,在质和量两方面追求教学的最优效果。

5、教育部2011年正式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

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并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具体建议。

6、“新教育实验”的基本理念:

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为学生在21世纪的生存与发展负责,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这是课题开展的纲领性思想。

四、课题研究主要目标及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完善学生的人格,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

在课外阅读中,通过有效地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有效地构建互动紧密的书香平台,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引领学生奔向书海,促进自我建构,攀登个性化阅读的新平台,让课外阅读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让阅读和学习渗入每个孩子的精神,成为他们的自主需求、自能需求、终身需求。

(二)具体目标:

1.构建课外阅读体系,使学生能顺利完成小学阶段145万字的课外阅读任务。

2.构建多层次的阅读支持体系,形成学校图书室建设与班级图书角的建设的同步与互补。

3进行课外阅外阅读指导,形成本校特色,将指导阅读和自能阅读进行衔接和整合。

4构建课外阅读评价体系,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科学、有效、人性化的评价。

5加强家校联系、社区联系,大力开展师生共读、亲子共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课外阅读改变孩子的生存状态,让阅读和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需求、自能需求和终身需求。

五、研究方法与对象。

(一)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收集教师、家长、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建议。

2、文献研究法:

查阅关于课外阅读研究的资料,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3、经验总结法:

及时总结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及时改进。

4、行动研究法:

组织校本阅读课程的研究和读书活动的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反思、提升。

5、个案分析法:

通过对随机采样学生的个案研究,以点看面,掌握课题开展的实际效果。

(二)研究对象:

本校一至六年级的学生。

个案关注的对象:

单叶

六、研究的主要步骤和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2年1月)

在提交课题申报书后,课题组在等待课题立项的过程中,认真开始了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1、学习相关文件精神,了解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与阅读有关的文件很多,我们首先学习了2011版《课程标准》。

我们发现《新课标》非常重视课外阅读,要求小学6年,要背优秀诗文160篇,古诗词75首。

课外阅读不少于145万字,多读书、多积累、多实践,课内得方法,课外求发展。

我们课题组认为,课外阅读不少于145万字的要求,对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对老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其次,我们还学习了《2011—2016盐城市中小学课外阅读行动计划》、《盐城市加强中小学语文和英语课外阅读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落实全市中小学生语文和英语课外阅读推进工作的通知》。

从这些文件中,我们敏锐地看到了盐城市教育部门对课外阅读问题的高度重视,这种重视最终必然会传递到大丰的相关教育部门。

因此,本课题的开展正逢其时。

后来,形势的发展正如我们所料,2013年初,大丰市教研室正式下发了《大丰市中小学课外阅读考评细则(试行稿)》,对课外阅读工作作了更为细致的安排,并明确将课外阅读工作纳入对学校的年终量化考核,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这一切更加坚定了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决心。

2、为了让研究更加有针对性,我们对课题涉及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书面调查”和“网络调查”。

首先,我们针对全校学生与家长分别制定了《小海二小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学生分表)》和《小海二小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家长分表)》。

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对学生和家长展开了调查,并回收了大量的有效问卷调查表。

其次,我们利用部分课题组教师参加“江苏省教师网络培训”的机会。

在全省参加培训的教师中进行涉及本课题相关内容的“网络调查”,我们设计了如:

“后进生”要不要鼓励他们开展课外阅读?

你们学校的图书室有没有正常向学生开放?

你认为小学有必要推行英语课外阅读吗?

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如何培养?

是否需要引导、鼓励“后进生”课外阅读?

你有关注孩子的阅读吗?

怎么关注的?

这些问题的设置,在网上引起了同行的热烈讨论;让我们了解了许多第一手资料,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料。

最后,我们课题组成员在所做的调查基础上,做了反复、认真的讨论,形成了大量的共识。

我们委托课题组成员吴晓妮老师执笔,撰写了《关于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3、制定实施方案,开展课题研究。

很幸运,我们的课题最终被盐城市教育学会确定为:

盐城市“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获得了课题立项批复,得以正式开展课题研究。

得知课题立项后,我们结合网络调查和吴晓妮老师的《关于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再次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向。

课题组委托单亚兵老师执笔撰写了课题的开题报告。

本课题正式踏上了课题研究之路。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12年2月——2012年7月)

要想在原本缺少课外阅读氛围的学生中推广课外阅读,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也只有以各种活动为抓手,才能真正让课外阅读动起来。

结合我们的调研和个别老师已有的经验,以及他山之石,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1、在班级层面,我们组建“班级读书互助会”,解决书籍的永续来源问题。

通过广泛的调研,我们发现:

不是农村儿童天生不爱读书,而是他们无书可读。

学校不是有图书室吗?

通过“网络调查”,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校图书室由于种种原因,很少有对学生直接开放的,有的也往往是间接开放。

我们学校也是处于这一绝大部分之中。

那就向学生开放不就得了。

事情没那么简单,问问管理图书的老张,没有时间对学生开放;对照各类《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看看学校图书室所藏图书,结果发现图书很多、很陈旧,《阅读书目》中的图书却没有几本。

看来,即使立即开放图书室,学生所能开到的,学生乐于看的图书也很少。

上学期末,有幸聆听南通的夏冬平老师所做的《完美教室》的专题讲座,其中,他说,他让全班每位学生各自带50本图书,组成班级图书馆。

这一点,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毫无疑问,他的学生都是富家子弟,有这样的经济实力。

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农村儿童,他们显然是没有这样的经济实力的。

因此,让学生大规模的带书显然是行不通的。

那每人带一本行吗?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一文中曾提到“书籍合作社”一词。

我们发现“书籍合作社”与我们陈芹老师搞的“班级读书互助会”有异曲同工之处。

它们都是为了解决学生无书可读的问题,都是为了解决书籍的来源问题。

本课题组的主持人陈芹老师,长期致力于课外阅读的研究,很早就注意到:

“学生乐读,苦于无书”这一矛盾。

在建设“班级图书角”这一问题上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早在2009年,陈芹老师就在《学习时代报教研参考》上发表了论文《我是怎样办班级图书角的》,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我们课题组成员请陈芹老师做了一个专题讲座,陈芹老师详细介绍了她运作班级图书角的种种尝试,到最终找到一条使班级图书持续增长的成功之路。

经过课题组成员反复讨论、提炼,我们决定在全体语文老师中倡导:

“家长捐书,教师管理,学生阅读,书归集体”的“班级读书互助会”管理模式。

“家长捐书”,只要家长捐一本,要家长捐50本,恐怕会有很多家长反对,但只要家长捐一本,至今还没有一位家长反对。

(为了解决重复捐同一本书的问题,现在我们改为“认捐”,即由老师指定书目,家长捐书目上的书。

);“教师管理”是为了解决可持续问题,只要这名教师在我校一天,这些书就一直归其所管,其所管书籍也会随着他任教时间的延长而相应的增长。

“教师管理”还是解决捐书重复问题的必要手段。

“学生阅读”,即学生只管读书,不但读自己家长,同学家长所捐的书,还读由学长家长所捐的书。

“书归集体”是为了解决产权问题,即家长所捐之书,学生不能带回家,据为己有,要留给老师所教的下一届学生读;也是为了解决“班级读书会”重复建设问题。

2、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有效载体——劲草文学社。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们课题组认为:

阅读必须与写作结合在一起,才能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我们课题组决定:

在全校范围内,鼓励各班习作水平比较优秀的学生积极参加“文学社”活动,我们给我们的文学社取名为“劲草”。

希望它在“疾风”中也能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所谓:

“疾风知劲草”也。

我们通过这个平台,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了各种读书活动。

如以“兴趣领航、策略护航、能力远航”为主题的大丰市小海二小2011-2012学年度“书香校园”活动、“书香溢满校园经典伴成长”为主题的“经典颂读”活动、以“读经典童话讲精彩故事”为主题的低年级学生“讲故事比赛”活动、与部分家长合作的“亲子共读”活动、以留守儿童为收益对象的“师生共读”活动等。

借助这个平台,我们学校向学生推荐了大量的优秀书目。

借助这个平台,我们组织了许多征文比赛,并把这种征文比赛与上级布置的各类征文比赛活动结合起来,取得了许多喜人成绩,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我们还组织了部分学生把自己的优秀习作向各类刊物投稿,先后有10多篇学生作品在各类刊物上公开发表。

3、课外阅读的有效延伸——校外辅导站。

许多教师都感叹:

5加2等于0。

以此来说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对学校教育效果的杀伤力。

我们课题组的成员也有这样的担心:

学生在学校形成的习惯会不会在双休日被破坏殆尽?

双休日能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黄金时间?

为了不让噩梦成真,为了让双休日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黄金时间。

我们课题着重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积极倡导“亲子阅读”活动。

这是针对父母常年在家,自身具有一定知识基础,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的家长。

我们设计了“家庭阅读卡”,要求他们每周,甚至每天晚上都陪孩子共同阅读同一本书。

学生或家长要作详细的记录。

众所周知的原因,农村中这部分的家长很少,管理起来难度不是太大。

其次,我们还组织实施“师生共读”活动。

这部分针对的是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平常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的孩子。

长者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已属不易,对孩子的教育,无论是知识,还是精力,他们都已经无能为力。

因此,我们提出并实施了“师生共读”计划。

由老师布置他们回家看的书和量,老师来检查。

为了使检查更有针对性,我们要求老师必须和学生看同一本书。

这一点对老师来说也不难。

毕竟,小学生看的书都比较简单且比较简短。

何况,学校本身也要求每个老师阅读一定量的书。

最后,我们还与各村的“校外辅导站(点)”建立了联系。

通过校外辅导站的“五老”志愿者组织“留守儿童”参与课外阅读活动。

同时,各村校外辅导站里本身也配备了大量的图书,这些图书对我们学校的图书室和班级读书角也是个有益的补充。

在这些校外辅导站中,最最出名的是本课题主持人陈芹老师主持的“江北村校外辅导站”。

在她的主持下,江北村校外辅导站的活动,搞得是有声有色,引起了小海镇关工委、大丰市关工委的注意,陈老师本人被小海镇政府表彰为“小海镇优秀校外辅导员”,并在全市关工委的大会上作了题为《母爱无边,师爱永恒》的经验介绍。

陈芹老师本人也因此被大丰市人民政府表彰为2012年大丰市“师德标兵”。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2年8月——2013年4月)

1、多次开会,凝聚课题研究的共识。

2、收集、整理关于本课题的各类过程性资料。

3、收集、整理关于本课题的各类成果性资料。

4、完成本课题的相关资料在盐城市教育学会网站的上传工作。

5、讨论、撰写本课题的结题报告,完成结题的相关申请工作,等待结题。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由于我们课题组成员自课题开题以来,锐意进取,只争朝夕。

我们的课题获得了一系列的显著成果。

(一)我们建立了“三位一体”的课外阅读保障体制。

什么是“三位”?

即我们在班级层面,由每个班的语文老师负责,筹建并持续管理、运作“班级读书互助会”,解决了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永续来源问题;我们在学校层面建立“劲草文学社”,让各项读书活动在这个平台下有机地整合到一体,让课外阅读与习作写作得到了有机的统一;我们在校外建立“校外辅导站”,解决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衔接问题。

何谓“一体”。

即上述三个层面的工作都是立足于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服务。

这种体制的确立,促进了我们学校课外阅读的深入、持久的开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课间德育剧场——学校对外展示的最新名片。

我校长期秉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

我校认为:

德育工作是个长期的工作,一味的说教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影响德育工作的效果。

学校必须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某中“寓教于乐”的、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其中的方式进行德育工作。

这与我们课题组“读而优则演”的想法不谋而合。

为此,我校决定采用“课间德育剧场”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自编、自演、自导;让学生演真事,抒真情,学美德,做真人。

起初,只是演一演课本剧,如《祁黄羊》、《公仪休据收礼物》等。

没想到学生们兴趣越来越浓,演得越来越像样。

为了成就学生的梦想,学校一次性投入近两万元,为学校大礼堂购置了专业的音像、灯光等舞台设备,效果之好,质量之高在全市小学中数一数二。

有了好的设备学生更是有了实现自己梦想的真正舞台。

通过“课间德育剧场”为学校储备了一批高质量的节目。

如2011年“纪念建党90周年”的红歌比赛中,我校“师生合唱队”获得了大赛的“一等奖”。

2012年2月,我校四

(1)班单叶同学获得首届“江苏省百名美德少年”光荣称号以来,我校以此为契机,广泛宣传,充分发动。

各班级创作了一系列宣传单叶先进事迹的的各类文艺作品,其中,尤以我校刘峰等老师和学生表演的校园情景剧《家》最为成功。

2012年6月5日下午,大丰电视台、大丰市文明办联合摄制组到我校拍摄了这部校园情景剧。

文明办并将该剧制成光盘向全市各中小学免费发放了一套,8月该剧作为大丰市唯一作品参加了江苏省文明办组织的展评、展演活动。

在课题组成员不懈努力下,“课间德育剧场”最终成为我们学校对外展示的最新名片。

(三)、培植了典型,收获了荣誉,赢得了声誉。

2011年10月,江苏省文明办等单位联合组织、实施了首届江苏省“百名美德少年”“十大美德少年标兵”评选表彰活动。

我校积极参与,推出了“与人分享好少年——单叶”参与了这场活动。

最终,单叶同学一路过关斩将,成功当选首届江苏省“百名美德少年”。

单叶同学成功当选的核心事件正是:

积极协助母亲创办“江北村校外辅导站”和协助老师创建、管理“班级读书互助会”。

单叶参与首届江苏省“百名美德少年”“十大美德标兵”的评选表彰活动为其本人,为学校,更为本课题组赢得了一系列的荣誉、成果:

1、单叶荣获首届江苏省“百名美德少年”荣誉称号。

2、单叶荣获“江苏省十佳少先队员提名奖”。

3、单叶荣获“盐城市十佳少先队员”荣誉称号。

4、单叶荣获“大丰市十佳美德少年”荣誉称号。

我们学校——大丰市小海镇第二中心小学获得如下荣誉:

1、首届江苏省“百名美德少年”“十大美德少年”评选表彰活动组织奖。

2、我校的校园心理剧“家”荣获2012年江苏省校园心理剧“一等奖”。

我们课题组的成员陈芹同志、刘峰同志荣获:

1、陈芹同志荣获2012年“大丰市小海镇优秀校外辅导员”的荣誉称号。

2、陈芹同志荣获2012年“大丰市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3、刘峰同志在校园心理剧“家”获得2012年江苏省校园心理剧“指导老师”奖。

这些荣誉的取得全都是立足于我们课题组的“校外辅导站”项目、“班级读书会”项目和“课间德育剧场”项目。

(四)、通过鼓励学生阅读和写作,培养了一大批小作家。

我们通过“劲草文学社”这个平台,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征文比赛,获得了不知其数的奖项。

(见附件)

我们还积极组织学生向各种刊物投稿,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比如单叶的《畅游锦江乐园》、董昱的《眼镜的烦恼》、陈首奇的《我的小宝贝儿》、刘蓓华的《我叫刘蓓华》、陈洋的《推荐我的爱书》、刘杨的《称猫》、刘董宇的《我爱读<小学校园文化>》、吴咏颖的《蚂蚁和蜘蛛是怎样“走”的》、陈珊的《金蝉如何脱壳的》等等,先后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公开发表。

课题组还为单叶同学编辑了一部个人文集——《留下脚印一串串》。

这些成绩的取得,在我们课题组开展读书活动,组建“劲草文学社”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毕竟,我们是一所学生不到300人,教师不足30人的农村薄弱学校。

(五)、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促进了教师科研水平的持续提高。

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极大地促进了我们课题组成员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进一步地锻炼了我们的科研队伍,提升了我们的科研水平。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所有成员积极撰写相关论文,积极参加各类论文评比活动,积极向各类刊物投稿,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

2011年度,我们有14人与“课外阅读”有关的论文获奖;2012年度,我们有11人与“课外阅读”有关的论文获奖。

(见附件)

与论文获奖相比,我们正式发表的相关论文一点也不少,甚至掀起了我校论文发表史上的一个新的高峰。

课题开题以来,正式发表论文如下:

1、陈亚平的《三法四改自改作文》2011.7发表于《小学校园文化》。

2、陈芹的《母爱无边,师爱永恒》2012.1发表于《奉献、特色、口碑》。

3、单亚兵的《通过课外阅读提升学习能力》2011.6发表于《新校园》。

4、吴小妮的《浅谈“阅读教学”》2011.6.15发表于《学习方法报》。

5、单亚兵的《朗读教学的几个要点》2011.10.17发表于《江苏教育报》。

6、刘峰的《学生参与,寓教于乐》2012.7发表于《小学校园文化》。

7、陈亚平的《巴尔扎克的“秘诀”》2012.7发表于《小学校园文化》。

8、刘峰的《我是这样组织学生阅读<小学校园文化>》2012.12发表于《小学校园文化》。

9、刘峰的《留点故事让孩子自己想》2012.5.11发表于《关心下一代周报》。

10、陈亚平的《预习课文“五字法”》2012.10.26发表于《关工在线》。

11、陈芹的《通过师生共读促进课外阅读》2012.8发表于《大丰教育》。

12、陈芹的《将爱注入留守儿童的心田》2012.11发表于《大丰教育》。

13、吴小妮的《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2012.3.7发表于《学习方法报》。

14、陈亚平的《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2012.8发表于《大丰教育》。

15、陈亚平的《学会朗读》2012.12发表于《小学校园文化》。

16、陈亚平的《怎样才叫会学习》2013.1.18发表于《关工在线》。

17、刘峰的《走好人生的关键几步》2013.1.18发表于《关心下一代周报》。

(六)其他成果:

1、校园情景剧《家》,由大丰电视台录制,在全县中小学校播放。

2、大丰电视台《金丰写真》栏目对我们的“江北村校外辅导站”进行了十分钟的专题报道——《与人分享最快乐》。

3、盐城电视台《串场星空》栏目对我校单叶同学进行了专题新闻报道。

4、盐城市著名儿童文学家——李有干先生为我校单叶同学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快乐小站》,该文章被收录在《美德少年文学故事丛书》之《模拟外交官》中。

5、学校课题组为单叶同学编辑了一部成长文集——《留下脚印一串串》。

八、研究后的思考:

扎实的课题实践给了我们许多惊喜,许多收获。

最让我们激动的是,通过我们的探索和努力,课外阅读已经悄然走进了许多孩子的人生,将为其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发挥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理想:

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为学生在21世纪的生存与发展负责,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但是,受到课题组成员理论水平、科研水平、探索能力的限制,我们的课题研究还显得稚嫩与粗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