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必修二第18课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53261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必修二第18课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必修二第18课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必修二第18课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必修二第18课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必修二第18课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必修二第18课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docx

《高一历史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必修二第18课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必修二第18课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必修二第18课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docx

高一历史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必修二第18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

高一历史下册高效课堂资料

山东省一中2017级

高一历史翻转课堂课时学案

课题

第18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编制人

周立香田长青

审核人

刘学海

目标

导学

结合教材识记建国初、十年建设时期、“文革”时期经济建设的成就与失误。

结合材料理解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概念。

总结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

重点

难点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的成就;十年建设时期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自学质疑学案

问题记录

学案内容

请记录你的疑惑点或自学障碍。

【教材自学】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完成对教材的自学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953—1957年)(阅读教材P82第一框题)

1.条件:

(阅读教材P82第一框题2、3、4自然段)

(1)前提:

新中国的建立

(2)经济上:

1952年底经济好转

(3)政策指导: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

①内容:

“一化三改造”(课本小字)

②特点: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革命和建设同时并举的路线,“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二者互相关联而不可分离。

(补充)

(4)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2.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

“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

(1)内容:

(教材P82下方方框内、了解)

(2)成就:

(阅读课本p83第一自然段)

提示:

①工业体系;②工业布局,初步基础。

思考:

阅读教材p83右上方地图,分析“一五”计划工业的主要分布区域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阅读教材p83第二框题)

1.目的:

(阅读教材第二框第一自然段)

2.过程:

(阅读教材第二框剩余部分,找出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

(1)农业:

1953年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高级农业合作社。

(2)手工业:

建立手工业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

①新中国成立后……②1953年底……③1956年……

3.结果:

1956年底……

班级_______小组_______姓名_______使用时间:

2018年4月日编号:

审批:

吴海斌

第1页

学案内容

问题记录

4.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意义:

(阅读教材p84第一自然段)

(1)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开辟了道路。

(2)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补充)(3)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补充)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失误(1956——1966——1976)(阅读教材p84第三框)

1.成就——中共八大:

(阅读本框第一段,找出中共八大的内容、意义。

(1)内容:

①基本形势:

②主要矛盾:

③主要任务:

(2)意义:

在“八大”指引下……

2.失误——“左”倾错误的发展(阅读本框剩余部分)

(1)原因:

左倾错误发展,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中的高速度

(2)表现:

①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②发动了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

③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3)主要标志:

(4)影响:

①“左”倾错误迅速发展,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②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③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④造成三年严重困难

3.成就——国民经济的调整:

(阅读教材p85一至三自然段)

(1)八字方针:

调整(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巩固、充实、提高

(2)结果:

到1962年,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4.失误——1966—1976年的文革,左倾错误恶性膨胀,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

四、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①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②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不应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④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微课助学】要求:

5分钟观看微课,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观看微课,20世纪50到70年代中共的成功探索和失误串讲(强调“一五”计划的特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合作互学】5分钟

1.组长主持,组内统一自学质疑问题答案,并用红笔修改,并解决疑难问题。

2.组内一对一互查记忆重点问题。

【在线检测】3分钟完成在线测学题目,检查自学效果,并记录并反馈存在的问题。

 

第2页

训练展示学案

知识训练点

识记

理解

应用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3、5

1、2

9.

(1)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4、6

9.

(2)

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

7、8

学生笔记

学案内容

(利用20分钟完成训练展示题,要求:

先自己展示、再小组讨论。

1.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

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2.“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3.观察下面柱状图,图中数据的变化表明

A.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

B.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

C.我国国民经济恢复的完成

D.我国正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4.春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春联内容的演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

下列春联中,反映建国后50年代后期社会状况的是

A.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B.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D.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学案内容

学生笔记

5.叶永烈在《写在炉边的几页日记》中写道:

“路边,土炉林立,炉火映红半边天。

在一个炼铁厂门口,写着这样一首诗:

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

”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A.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B.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C.出现了农村城镇化趋势D.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6.“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

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

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

”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A.大跃进时期B.农业合作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7.1960年,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总结经济困难局面出现的原因时,明确提出了“人祸”的问题。

他认为“人祸”不是敌人造成的,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人祸”应是

A.阶级斗争的扩大化导致社会动荡

B.经济建设领域的“左”倾指导方针及其实践

C.中国和苏联两国关系的不断恶化

D.中国在外交领域继续坚持“一边倒”的方针

8.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

“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

……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

”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之初毛主席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是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并且告诉大家:

”牛皮不要吹得太大,尾巴不要翘起来.”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怎么样的经济状况?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家制定了怎么样的政策?

成果如何?

 

材料二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

“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

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转引自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2)材料二,为了“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了哪些运动?

这些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反思总结:

第4页

训练展示

第18课答案:

AADCDABD

9.

(1)状况:

建国初期我国工业体系不完备,尤其是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政策:

制定了总路线和”一五”计划,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

成果:

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2)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

成就:

短期内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超额完成(3分)。

(3)“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2分)。

忽视经济规律;超越国情;左倾错误的影响。

(2分)。

【在线测学】

1.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A.工业化抗美援朝三大改造B.一边倒人民公社另起炉灶

C.大跃进两弹一星和平共处D.合作化求同存异三个面向缓和

2.“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我国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这主要是指(C)

A.加强西部地区交通建设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D.实现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下图“北京市公私合营凭证”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B.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

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年代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增长率(%)

30.2

16.2

5.6

28.2

11.4

66

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

5.“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A

A、“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

 

在线测学ADDDA

 

学案内容

学生笔记

探究点一:

工业化建设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

 

探究点二:

大跃进的影响

材料一:

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各地迅速组织起生产钢铁的大军,学校、工厂、机关、农村、军队……几千万人在钢铁生产战线上日夜苦战。

全国城镇到处建小高炉,炉火日夜不熄,为了提供炼钢原料,许多人把家里的锅砸了,把铁锹扭弯,连秤砣也不放过……——《中国现代史参考资料选辑》

材料二:

“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

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

史料中反映出“大跃进”时期的哪些时代特点?

 

探究点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

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探究点四: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材料一:

大会(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

刘少奇的政治报告,不仅系统地论述了以《论十大关系》为中心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而且进一步提出和解决了一系列战略问题。

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明确指出:

我们党已经领导人民取得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二:

中央公布总路线,跳上快马坐火箭,新的纪录纷纷传,报喜锣鼓敲破天,原子时代搞建设,一天等于二十年。

材料三:

 

热热闹闹的公社食堂 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70年代,从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一.设想:

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

不同:

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二.①“高产卫星”折射出“大跃进”浮夸风盛行;②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③1960年,基层群众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三.变化:

总体上是增长的。

50年代持续增长;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60年代中期恢复。

50年代持续增长原因: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

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原因: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

60年代中期恢复原因:

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或八字方针)。

四.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认清主要矛盾,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清国情,实事求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