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BM课程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51111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13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ENBM课程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ENBM课程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ENBM课程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ENBM课程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ENBM课程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ENBM课程知识点整理.docx

《ENBM课程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NBM课程知识点整理.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ENBM课程知识点整理.docx

ENBM课程知识点整理

Benet_enbm

ENBM课程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计算机组装

一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1CPU:

(1)要点:

vCPU:

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

v是整个计算机运算与控制的核心

(2)常用参数:

v主频:

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主频越高,CPU运算速度越快

v缓存:

当CPU要读取一个数据时,首先从缓存中查找,如果找到就立即读取并送给CPU处理;如果没有找到,就从内存中读取并送给CPU处理,同时把这个数据所在的数据块调入缓存中

v双核心技术

v接口:

选择CPU和主板时,要注意选择接口相同的CPU和主板

(3)常见的CPU品牌:

●Intel:

奔腾赛扬

●AMD

2内存:

(1)类型:

目前常用的是DDR和DDRII的内存;DDR内存的针脚数为184,DDRII内存的针脚数为240

(2)容量:

内存的容量,单位为兆字节或千兆字节

3硬盘:

(1)容量:

硬盘的容量,单位为兆字节或千兆字节

(2)硬盘缓存:

由于CPU与硬盘之间存在巨大的速度差异,为解决硬盘在读写数据时CPU的等待问题,在硬盘上设置适当的高速缓存,以解决二者之间速度不匹配的问题。

缓存越大读写速度越快。

(3)接口:

SATA接口sdIDE接口hdSCSI接口

4光驱:

CD-ROMDVD-ROM

5显卡:

(1)显存容量:

显存容量的大小决定着显存临时存储数据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显卡的性能。

(2)显存芯片:

v相当于计算机的CPU,是显卡的核心芯片;

v直接决定了显卡性能的好坏;

v主要任务就是处理系统输入的视频信息并将其进行构建、渲染等工作

v主流厂商:

ATI和NVIDIA

(3)总线接口:

AGPPCI-E

6主板:

(1)主板的类型:

ATXMicro-ATXBTX

(2)主板芯片:

v北桥芯片:

负责与CPU的联系,并控制内存、AGP数据在北桥内部传输,提供对CPU的类型和主频、系统的前端总线频率、内存的类型和最大容量等的支持

v南桥芯片:

负责I/O总线之间的通信,如PCI总线、USB、LAN、ATA、SATA、音频控制器、键盘控制器、实时时钟控制器、高级电源管理等

(3)主板接口:

vUSB接口最多支持8个USB2.0接口

v显卡插槽PCI-E16X

vPCI插槽3xPCI/3xPCIExpressx1

vIDE插槽一个IDE插槽,支持ATA66/100

vFDD插槽一个FDD,接软驱

vPS/2接口PS/2鼠标,PS/2键盘接口

v并口串口1个串行端口,1个并行端口

vSATA接口4个SATA接口

(4)常见的主板品牌:

英特尔技嘉富士康华硕......

二计算机的组装

三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

1BIOS介绍:

v存储计算机基本硬件的信息

v可以刷新

v不可以随意拔插

2BIOS功能设定

3保存设置

四安装操作系统:

1安装初步

v选择安装

v同意许可协议

v选择分区

v选择格式化分区的文件系统类型

v出现安装向导

2定制系统

v设定区域

v设定用户信息

v输入合法的序列号

v设定密码

3完成安装

v选择典型或自定义安装

v设定网络信息

v启动WindowsXP

五安装驱动程序:

1.选择“控制面板”

2.选择“添加硬件”

3.出现添加硬件向导界面

4.选择“添加新的硬件设备”

5.选择“自动搜索”或“手动安装”

6.选择设备的类型

7.选择打印机安装的端口

8.选择打印机的型号

9.打印机名设置

10.完成安装

11.选择“打印机和传真”

12.打印机已安装

Word:

AsynBIOSSYN

 

第二章OSI参考模型

1、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1.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诞生:

v1946年产生第一台数字计算机

v1954年收发器终端的产生

v60年代初,由多重线路控制器参与组成的网络,被称为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2.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诞生

v1964年,Baran提出存储转发概念

v1966年,David提出分组概念

v1969年,DARPA的计算机分组交换网ARPANET投入运行

3.1977年OSI参考模型的提出,标志着计算机网络进入到第三个阶段

2、网络的功能

1.网络的功能:

数据通信

2.协议:

v为了使数据可以在网络上从源传递到目的地,网络上所有设备需要“讲”相同的“语言”

v描述网络通信中“语言”规范的一组规则就是协议

v数据通信协议的定义:

决定数据的格式和传输的一组规则或者一组惯例

3.协议分层:

1 网络通信的过程很复杂

v数据以电子信号的形式穿越介质到达正确的计算机,然后转换成最初的形式,以便接收者能够阅读

v为了降低网络设计的复杂性,将协议进行了分层设计

2 分层设计的意义

v用户服务层的模块设计可相对独立于具体的通信线路和通信硬件接口的差别

v而通信服务层的模块设计又可相对独立于具体用户应用要求的不同

4.服务与服务访问点:

1 服务:

v是网络中各层向其相邻上层提供的一组操作

2 服务访问点(SAP)

vN+1层实体是通过N层的SAP来使用N层所提供的服务

vSAP相当于相邻层之间的接口

5.服务类型:

1 面向连接的服务:

v先建立连接再传输数据,之后再断开连接

v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包不需要携带目的地址

v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2 无连接的服务:

v不需要事先建立连接,直接发送数据

v每个报文都带有完整的目的地址

v不保证报文传输的可靠性

6.服务元素:

v请求(Request)用户请求建立一个连接用户拨号

v指示(Indication)服务提供者向被呼叫方示意有人请求建立连接被呼叫用户电话振铃

v响应(Response)被呼叫方用来表示接受建立连接的请求被呼叫方摘机

v确认(Confirm)服务提供者通知呼叫方建立连接的请求已被接受呼叫方听到拨号音停止,对方摘机

3、OSI参考模型

v应用层用户接口HTTP、Telnet

v表示层数据的表现形式、特定功能的实现如-加密ASCII、EBCDIC、JPEG

v会话层对应用会话的管理、同步操作系统/应用读取

v传输层可靠与不可靠的传输、传输前的错误检测、流控TCP、UDP

v网络层提供逻辑地址、选路IP

v数据链路层成帧、用MAC地址访问媒介、错误检测与修正802.3/802.2、HDLC

v物理层设备之间的比特流的传输、物理接口、电气特性等EIA/TIA-232、V.35

4、TCP/IP参考模型:

ØTCP/IP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为ARPANET开发的网络体系结构

Ø应用层~传输层~互连网层~网络接口层

五、TCP/IP模型与OSI模型的比较:

1 相同点

v两者都是以协议栈的概念为基础

v协议栈中的协议彼此相互独立

v下层对上层提供服务

2 不同点

vOSI是先有模型;TCP/IP是先有协议,后有模型

vOSI适用于各种协议栈;TCP/IP只适用于TCP/IP网络

v层次数量不同

 

Word:

PhysicalDataLinkNetworkTransportsessionPresentationApplicationLayerbitFramePacketSementRequestindicationResponseConfirmServiceAccessConnectionProtocolUnit

 

Ø第三章物理层

1、物理层概述:

1 物理层-网络的基础:

v物理层是TCP/IP模型的最底层

v物理层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环境

2 物理层概述:

v物理层是TCP/IP五层模型的最底层,它为数据通信的介质提供规范和定义

v直接面向实际承担数据传输的物理媒体

v传输单位为比特,主要讨论的是在通信线路上比特流的传输问题

v物理层的协议也常称为物理层规程(procedure)

3 物理层的功能:

v一:

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

v二:

传输数据

4 物理层关心的问题:

v机械特性指明通信实体间硬件连接接口的机械特点

v电气特性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上导线的电气连接及有关的电路的特性

v功能特性指明物理接口各条信号线的用途(用法)

v规程特性指明利用接口传输位流的全过程及各项用于传输的事件发生的合法顺序

2、信号:

1 信号的概念:

v信息:

信息是人对现实世界事物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某种认识

v数据:

数据是用于描述事物的某些属性的具体量值

v信号:

信号是信息传递的媒介

v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是信号参数(幅度、频率等)的大小连续变化的电磁波,可以按不同的频率在媒体上传输

v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是不连续的物理量,信号参数也不连续变化

2 信号的指标:

v频率:

频率是指在一固定时间段内信号幅度变化的次数值。

用每秒周期数或者Hz(赫兹)表示

v带宽:

带宽指信号在信道中传输可使用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单位为Hz(赫兹)

v数据传输速率:

数据传输速率是指设备在某种网络协议标准下的数据发送和接收的能力

v比特率:

比特率表示单位时间(每秒)内传输实际信息的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

3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失真:

v噪声:

在信号的传输、处理过程中设备自身、环境干扰等原因而产生的、与输入信号无关的信号

v信噪比:

信噪比(S/N)指信号中原有成份与噪声的比例,常常用分贝数(dB)表示

v衰减:

信号的衰减,即随着信号的传播,能量逐渐减少

v数字信号的优点:

1、抗干扰能力强

2、远距离传输仍能保证质量

3、接口:

1 串行接口的分类:

v同步接口对应于同步通信,异步接口对应于异步通信

v同步通信:

同步通信是指发送方和接收方同时、同步调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v异步通信:

异步通信是发送方和接收方不要求同时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2 串行接口的标准(目前通用的接口标准):

v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的EIA-232接口

vITU-T的V系列接口和X系列接口

v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ISO2110、ISO1177等

3 串行接口举例:

vEIA-232:

Ø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串行物理接口

Ø提供了一个利用公用电话网络作为传输媒体,并通过调制解调器将远程设备连接起来的技术规定

Ø机械特性:

25根引脚,D形接口

Ø电气特性:

✧数据信号:

“1”:

-15至-5伏;“0”:

+5至+15伏

✧控制信号:

“0”:

开(ON);“1”:

关(OFF)

✧数据速率:

0-20Kbps

✧传输距离:

15M

Ø规程特性:

✧在DTE—DCE连接情况下,当“DCE就绪”和“DTE就绪”均为“ON”,就具备操作的基本条件

✧DTE发送数据前,首先将“请求发送”置为“ON”状态,等待“允许发送”上应答信号为“ON”状态后,才能在“发送数据”上发送数据

4 以太网接口:

vRJ-45:

ØRJ是描述公用电信网络的接口,常用的有RJ-11和RJ-45

v光纤接口:

Ø用以稳定地但并不是永久地连接两根或多根光纤的无源组件

ØFC圆形带螺纹光纤接头

ØST卡接式圆形光纤接头

ØSC方型光纤接头

ØLC窄体方形光纤接头

ØMT-RJ收发一体的方型光纤接头

4、传输介质:

1 有线介质:

v双绞线:

Ø双绞线TP是目前使用最广,价格相对便宜的一种传输介质

Ø由两根绝缘铜导线相互缠绕组成,以减少对邻近线对的电气干扰

Ø由若干对双绞线构成的电缆被称为双绞线电缆

Ø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

v双绞线的标准:

ØEIA/TIA-568——“商用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

ØCat5:

✧适用于100Mbps的100Base-TX和100Base-T4

✧支持高达100MHz的数据通信

✧传输频率为100MHz

✧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传输速率为1000Mbps的数据传输

✧主要用于100base-T和10base-T网络。

ØCat5e:

超五类双绞线

ØCat6:

传输频率为200MHz

v双绞线的重要性能指标:

Ø衰减(Attenuation)信号经过线缆时的强度损失,单位为分贝21.6

Ø近端串扰(NEXT,Near-EndCrossTalk)电缆中某导线上传输的信号对其它导线信号产生的噪声称为串扰,近端串扰是出现在发送端的串扰32.3

Ø额定传输速度(NVP,NominalVelocityofPropagation)是信号在线缆中传输的速度,以光速的百分比形式表示60%~90%

Ø衰减串扰比(ACR,Attenuation-to-CrosstalkRatio)串扰与衰减量的比例关系,单位为分贝10.7

Ø回波损耗(RL,ReturnLoss)信号源输入给数据传输系统的信号与信号源接收到的反射信号的功率之比11.0

v六类布线系统:

Ø六类系统向下兼容三类、五类、超五类布线产品,同时满足混合使用的要求

Ø六类提供2倍于超五类的带宽

Ø改善了在串扰以及回波损耗方面的性能

Ø6类线与5类和超5类标准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Ø最高工作带宽200MHz

Ø按照250MHz下检测进行设计

Ø可作为UTP和STP的解决方案

Ø包括超5类的所有测试,并加入新的参量

v光纤:

Ø光传输系统:

三个部分组成:

光纤传输介质、光源和检测器

Ø光信号在光纤中的传输:

1,光脉冲在光纤中的传输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

2,光纤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

Ø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的比较:

单模光纤:

用于高速度、长距离;成本高;端接较难;窄芯线,需要激光源;耗散极小,高效

多模光纤:

用于低速度、短距离;成本低;端接较易;宽芯线,聚光好,光源可采用激光或发光二极管;耗散大,低效

2 无线介质:

v无线介质是指信号通过空气传输,信号不能被约束在一个物理导体内

v无线电:

Ø无线介质是指信号通过空气传输,信号不能被约束在一个物理导体内

Ø传播距离远,容易穿过建筑物,全方向传播

Ø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与频率有关

✧在低频上,无线电波能轻易地绕过一般障碍物,但其能量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而急剧递减

✧在高频上,无线电波趋于直线传播并易受障碍物的阻挡,还会被雨水吸收

✧质量不稳定,容易受到其他电子设备的各种电磁干扰

v微波:

Ø能量集中于一点并沿直线传播,且频率在1GHz以上的无线电波

Ø微波通信是利用无线电波在对流层的视距范围内进行信息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

Ø使用频率范围一般在1GHz至20GHz左右

Ø需要使用中继站延长传输距离

Ø成本低,常用于长途通信

Ø缺点是保密性不如电缆和光缆好

5、线缆的规范和连接:

vEIA/TIA568A:

在EIA/TIA568B基础上,1-3对掉,2-6对掉

vEIA/TIA568B:

其他不变,绿和蓝对掉

6、物理层的设备:

v网络接口卡:

Ø连接计算机和网络硬件

Ø有一个惟一的网络节点地址

Ø按照速率可分为10M网卡、10/100M自适应网卡和千兆网卡

Ø按照总线类型可分为ISA网卡、PCI网卡等

Ø按照提供的线缆接口类型可分为RJ-45接口网卡、光纤网卡等

Ø便携式电脑可使用PCMCIA网络接口卡

v中继器:

Ø能放大信号

Ø延长网络传输距离

Ø只包含有一个输入端口和一个输出端口,所以只能接收和转发数据流

Ø成本低

v集线器:

Ø最初只是一个多端口的中继器

Ø可用于星形拓扑结构

Ø能够支持各种不同的传输介质和数据传输速率

Ø有些集线器具有内部处理能力,例如,可以接受远程管理、过滤数据或提供网络诊断信息

Ø被交换机所取代

Word:

DTEModemSNREIAITU-TUTPNEXTACRcoaxialCableNICRLThinnetDCEThinnetBandwidthTIATPSTPFEXTAttenuationLEDNVPThicket

 

第四章综合布线系统

1.综合布线系统:

1.综合布线系统:

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PDS)是一个用于传输语音、数据、影像和其他信息的标准结构化布线系统

2.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传输网络

3.使语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接

4.物理结构一般采用模块化设计和星形拓朴结构

5.六大子系统:

1 工作区子系统:

由信息插座延伸至设备,RJ-45跳线和信息插座等,服务区子系统

2 水平子系统:

从工作区的信息插座到管理间子系统的配线架一般为星形拓扑水平干线子系统

3 管理子系统:

交连、互联和I/O,楼层配线间机柜、配线架、网络设备等

4 垂直子系统:

建筑物的主干线缆,目前多为光缆,连接设备间和管理间,垂直干线子系统或骨干子系统

5 建筑群子系统:

连接不同建筑物内的电缆,一般由光缆及相应设备组成,园区子系统

6 设备间子系统:

位于主机房内,由电缆、连接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连接各种公共系统,设备子系统,布线系统最主要的管理区域

v综合布线的优点:

1.结构清晰,便于管理维护

2.材料统一先进,适应今后的发展需要

3.灵活性强,适应各种不同的需求,使用非常灵活

4.便于扩充,既节约费用又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v综合布线的标准:

1.TIA/EIA-568A:

 商业大楼电信布线标准(加拿大采用CSAT529)

2.EIA/TIA-569:

电信通道和空间的商业大楼标准(CSAT530)

3.EIA/TIA-570:

住宅和N型商业电信布线标准(CSAT525 )

4.TIA/EIA-606:

商业大楼电信基础设施的管理标准(CSAT528)

5.TIA/EIA-607:

商业大楼接地/连接要求(CSAT527)

6.GB/T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7.GB/T50312-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8.CECS72:

97: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及验收规范》

9.综合布线系统标准是一个开放型的系统标准,它能广泛应用。

10.6类产品逐渐取代超5类成为主流:

1、千兆以太网的运用普及

2、6类布线系统价格的降低

v综合布线使用的材料:

1.槽:

主要用于明装布线

2.管:

主要用于暗装布线

3.桥架:

主要用于线缆数量太多,无法使用线槽的场合

4.槽管的铺设

2.综合布线的工程设计:

v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要点:

1.实用性:

支持多种数据通信、多媒体技术及信息管理系统等,适应现在和未来技术的发展

2.灵活性:

任意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

3.开放性:

能够支持任何厂家的任意网络产品,支持任意网络结构

4.模块化:

所有的接插件都是积木式的标准件,方便使用、管理和扩充

5.扩展性:

实施后的综合布线系统是可扩充的,易于增加新设备

6.经济性:

一次性投资,长期受益;维护费用低,整体投资少

v综合布线工程设计的整体考虑:

1.事先了解项目需求和具体情况

2.布线工程分析和设计

3.确定最终的布线工程方案

3.布线工程施工实用技术:

v综合布线系统的施工要执行设计方案和工程规范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施工技术处理一些细节问题

v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

1.RJ-45接头的用量=n×4+n×4×15%

2.模块的用量=m+m×3%

3.要注意保留余量,不足1个的按1个计算

v水平子系统的设计:

1.本例需要用双绞线的箱数为:

0.55×(5+53)+6]×40÷305=5箱

2.注意保留余量,不足1箱按1箱计算

3.数据电缆与分支电源电缆铺设时要注意电磁干扰的问题

v管理和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

1.室内照明、通风良好

2.要安装符合机房规范的消防系统

3.使用防火门,墙壁使用阻燃漆

4.进行防静电装修(敷设防静电地板等)

5.防止电磁场的干扰

6.设备间空间(从地面到天花板)应保持2.55m高度的无障碍空间,门高位2.1m,宽至少为90cm,地板承重能力不能低于500kg/m2

v布线施工实用技术要点:

1.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1 设计综合布线实际施工图

2 备料

3 向工程单位提交开工报告

 

2.工程结束时需要汇总整理的文档:

1 开工报告

2 工程布线图

3 施工过程报告

4 测试报告

5 验收报告

v布线技术:

1.线槽规格的计算:

2.n:

表示用户所要安装的多少条线缆(已知数)

3.槽(管)截面积:

表示要选择的槽管截面积(未知数)

4.线缆截面积:

表示选用的线缆面积(已知数)

5.70%:

表示布线标准规定允许的空间

6.40%~50%:

表示线缆之间浪费的空间

四,布线系统的测试与验收:

v施工过程要注重管理,形成文档,经过测试验收后工程方算结束

v测试内容主要包括:

1.工作间到设备间的连通状况

2.主干线连通状况

3.跳线测试

4.数据传输速率、衰减、距离、接线图、近端串扰等性能参数测试

Word:

PDSOTDR

第五章数据链路层与交换机

需要掌握的重点:

(1):

了解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2):

了解以太网地址和帧格式。

(3):

了解交换机的数据转发原理。

(4):

熟悉cisco交换机的几种操作模式。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它负责网络中相邻节点之间可靠的数据的传输,并进行有效的流量控制。

在局域网中,数据链路层使帧完成主机对等层之间数据的可靠传输。

数据链路层所关心的问题:

(1):

物理地址和网络拓扑;

(2):

组帧,把数据封装在帧中,按顺序传输;

(3):

定界与同步:

产生/识别帧边界;

(4):

差错恢复,采用重传的方法;

(5):

流量控制及自适应:

确保中间传输设备的稳定及收发双方传输速率的匹配。

CSMA/CD(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的工作原理:

发送数据前首先监听信道是否空闲,若空闲则立即发送数据;在发送时边发送边监听,如果监听到冲突,则立即停止发送。

等待一段随机时间(称为退避)以后,再重新尝试。

MAC地址:

是用来标识主机身份的地址就是制作在网卡上的一个硬件地址(即MAC地址)

@它具有唯一性

@是由48位二进制的数组成,分为6段,用16进制表示。

@前24位是由厂商向IEEE申请的厂商编号,后24位是网络接口卡的序列号。

@当它第8位为0时,此MAC地址是一个单播地址。

为1时,此MAC地址就是一个组播地址。

单播:

发送方式是一对一,就是说一台主机发送的数据只发送给另一台主机。

广播:

就是说一台主机发送的一个数据,但是在这个网段的所有主机都能收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