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3948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0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开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南开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南开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南开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南开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开大学.docx

《南开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开大学.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开大学.docx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校门

南开大学,创建于1919年,创办人是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先生,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母校。

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光荣传统,培养了以周恩来、陈省身、吴大猷、曹禺、郭永怀、刘东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学校主页:

中文名:

南开大学

外文名:

NankaiUniversity

简称:

南开,NKU

校训: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创办时间:

1919年

类别:

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学校类型:

综合

主管部门:

教育部

学校属性:

211工程,985工程

现任校长:

饶子和

知名校友:

周恩来陈省身曹禺吴大猷

所属地区:

天津

主要院系:

有22专业学院系,设有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现代远程教育学院

硕士点:

214个

博士点:

118个

院士:

20人

实验室:

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点学科:

9个国家重点学科

目标定位:

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1南开概况南开校名

1南开校徽

1南开校训

1南开校歌

1南开校色

1镜箴(容止格言)

1南开校钟

南开历史

南开创办

南开校长

南开结构

联系信息

逸闻趣事

知名人士

近年南开大学录取分数线

1南开概况南开校名

1南开校徽

1南开校训

1南开校歌

1南开校色

1镜箴(容止格言)

1南开校钟

南开历史

南开创办

南开校长

南开结构

联系信息

逸闻趣事

知名人士

近年南开大学录取分数线

展开

南开概况

  

南开大学位置图

抗日战争时期,南开大学[1]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昆明组成举世闻名的西南联合大学,被誉为“学府北辰”。

南开大学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光荣传统,培养了以周恩来、陈省身、吴大猷、曹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培养了第一位从中国考入世界银行总部的青年专家、现为世界银行总部高级金融经济学家牟益斌等国际专家。

2000年12月25日,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签署重点共建南开大学协议,南开大学跻身21世纪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是国家“111计划”和“珠峰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

[2]  南开大学占地144.3万平方米(2164.5亩),建筑面积121万平方米,校园网络设施先进,图书馆藏书327万册。

除主校区外,还建有迎水道校区(天津市内)

南开大学南门总理像

、泰达学院(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按照“独立办学、紧密合作”的原则,与天津大学全面合作办学。

  南开大学是国内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文理并重、基础宽厚、突出应用与创新的办学特色。

有22个专业学院(系),设有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现代远程教育学院。

学科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军全部12个门类,是一所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研究型大学。

南开大学在国内最早开设科学社会学研究,并于1992年4月主办了第二届全国科学社会学学术研讨会。

学校积极构建和发展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的学科体系,现拥有73个统招本科专业,5个高自考本科专业(现已取消,分别转给其他学校)、208个硕士点,122个博士点,1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覆盖35个二级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8个省市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中心,8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4个“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

  南开大学拥有一支阵容整齐、结构合理、学术精湛、锐意创新的师资队伍。

在1848名专任教师中有博士生指导教师526人,教授628人,副教授65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5人,“973”和“863”计划首席专家8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人,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7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包括原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入选者93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10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5人,天津市特聘教授4人,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4人。

  南开大学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完整教育体系。

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2296人,其中本科生12000余人,硕士研究生6594人,博士研究生3251人。

此外,有留学生2365人,成人教育学生5913人,远程教育学生7374人。

  南开大学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取得了一批国内外公认的优秀科研成果。

2007年度SCI论文收录941篇,1998——2007年SCI收录论文累计被引用篇数位居全国第十位。

目前承担的国家和教育部社科项目数、获得的科研经费数以及获奖成果数都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在第十届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我校有2篇入选。

2008年,我校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程津培院士获得“973计划突出贡献者”称号;饶子和院士率领的“蛋白质功能三维结构和折叠原理研究”研究团队获得“973计划优秀研究团队”称号。

另外,我校还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天津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1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30项。

南开大学与美国IBM公司联合研制开发的“南开之星”超级计算机群,运算速度达每秒3.231万亿次,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南开大学积极发挥学科、人才和信息优势,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中国APEC研究院、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已成为国家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智囊团”和“人才库”。

  南开大学不断强化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珍视“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办学理念,以“注重素质、培养能力、强化基础、拓宽专业、严格管理、保证质量”为教学指导思想,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

把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作为育人的基本环节,以杰出校友周恩来为楷模,塑造学生健全人格、高尚品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着求精、求强、注重特色的办学理念,南开大学以相对较小的科研规模(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规模最小的大学之一,但却是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学校的之一)能够在近几年的各种科研成果排名中成绩突出,连年取得优秀科研成果,正是体现了南开大学一直倡导的精英教育。

  南开大学以优良校风著称,一贯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青年学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丰富高雅、活泼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南开毕业生以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富于开拓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受到社会各界青睐。

  南开大学有着广泛的国际影响,与国际知名的一百多所大学和国际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罗伯特.蒙代尔、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韩国前任总统金大中、法国前总理洛朗·法比尤斯等被聘为名誉教授,一批海内外知名学者、著名企业家任兼职教授。

  面向21世纪,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团结一心,发奋图强,决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

南开校名

  南开校名由来  1904年8月,严修、张伯苓东渡日本考察教育,归国后,即将严氏家馆和王益孙家馆合并,招收新生,并于当年10月17日正式成立中学。

校舍在严宅偏院,规模狭小,当时校名初称“私立中学堂”,不久先后易名“敬业中学堂”、“私立第一中学堂”。

此后得邑绅郑菊如捐城西南“南开洼”地10亩,几经周折,起建校舍。

1907年秋,由严宅迁入新校舍,学校因所在地名改称“南开中学堂”,后改称“私立南开学校”。

  

在南开大学的校门上镌刻着四个大字“南开大学”,金光闪闪、苍劲有力、飘逸挥洒。

每一个南开人都知道,这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校名。

这几个大字已经成为南开的重要标识。

它记录着一位伟人与一所著名学府的交往。

那是1950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南开园里百废待兴。

自昆明复员后,学校一片瓦砾,还没有正式的校门牌,学生会的同学们便开会商议请人题写学校门牌。

会上,有人提议“让最敬爱的领袖毛主席为南开题写校名”,这立即得到大家一致的赞成。

于是,南开大学学生会的同学们给毛泽东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期盼他为南开大学题写校名。

想不到很快毛主席就回信了,同学们禁不住欣喜若狂!

毛主席特地题写了好几幅“南开大学”,有横幅也有竖幅,他在信中嘱托同学们挑选一幅最满意的使用。

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仔细挑选,最终确定了现在使用的这幅题名。

领袖的关怀让南开师生备受鼓舞,“我们的校名是毛主席题写的!

”每当看到这几个大字,南开人就充满了骄傲与自豪。

南开校徽

  为纪念南开系列学校百年校庆,2004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启用了新的校徽。

  南开大学标志形象的基本元素由标志和宇体标志两部分构成。

其中,图形标志是其核心元素,在实际应用中也称为“校标”。

  南开大学校标的核心图像为八角形,它既是南开大学校标的原始形态,也是其核心形态。

八角星行由两个正方行叠加、结合而成,八个角皆为直角,分别指向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

一是体现“方方正正做人”之意,二是体现南开人“面向四面八方,胸怀博大,广纳新知,锐意进取”之精神。

  八角星行方圆互动,融合东西,体现了南开大学“智圆行方”的入世哲学、“追求卓越”的立世哲学和“允公允能”的济世哲学。

  校标中的“南开”二字凝练厚重,而孤形排列的“NANKAIUNIVERSITY”简约明快,表征了南开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面向世界的东方学府,图标下部以“1919”具体说明南开大学的创建时间。

   校徽由来    1917年9月22日,天津南运河决口。

当日夜里,洪水涌进天津南开中学。

10月,在张彭春亲自指挥下,全校迁入河北政法学校。

为同其他学校学生区别开来,每名学生胸前都佩戴着一枚纸制的紫

白色临时校徽。

紫白是南开校色(紫色意取“紫气东来”),正是这枚紫白校徽,使学生们念念不忘自己是南开人。

以后,每年的9月23日晚上,学校都要在饭厅里举行一次“水灾纪念会”。

全体学生坐在饭桌前喝粥纪念,而且胸前都佩戴印有“南开”二字的紫白色卡片,同当年那个一样,只是下面加印了一行小字:

“民国六年水灾纪念”。

  外观描述  在盾徽的上下部分以汉字书写着“南开大学”,中间以拼音文字书写着“南开”,二组文字皆向左倾斜,拼音文字横在中间,将“南开”与“大学”分成上下两组。

  校微变化  后南开大学校徽由盾徽改为圆形校徽,与现用校徽不同之处在于底部的字样为南开大学的所在地天津的拼音“TIANJIN”。

  现在“TIANJIN“标志又改为了"1919",标志着南开大学的建校时间。

南开校训

  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南开办学理念的凝练,治校传统的升华,现实了南开人特殊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品质,正如喻传鉴先生所说:

“‘公,能’二字,为全校精神之所寄,先生之所施教,本此二字,学生之所努力,也本此二字。

”  “允公允能”这种话语形式,语本《诗经·鲁颂·泮水》:

“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允,即文言语首助词。

允公允能,意即既有公德,又有能力,德才兼备。

张伯苓本意是,要使南开学生具有“爱国爱群之公德,与夫服务社会之能力”。

“日新月异”,语本《礼记·大学》:

“汤之盘铭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意即与时俱进,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迅速。

  南开大学的校训始于1934年,在南开学校创办三十周年的校庆纪念会上,校长张伯苓先生正式宣布“公”和“能”为南开校训。

南开校歌

  校歌由来 为巩固团体精神,南开在五四运动前就创制了校歌,编校歌的动议,是1917年5月16日在东京南开同学会欢迎当时赴日本参加远东运动会的张伯苓老校长和南开运动员茶话会上,由留日南开学生张蓬仙提出的。

  1918年末,张伯苓老校长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回校后,即请音乐教员孙润生审定一歌,为“于聚会之时,千人合唱,以期神会而铸就南开真精神”,曲子采用的是西方的圣诞之歌——《ohchristmastree》。

  校歌歌词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

  汲汲駸駸月异日新发煌我前途无垠  美哉大仁智勇真纯  以铸以陶文质彬彬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  词汇译释  白河:

它是流经天津入海的海河旧名 津:

河的渡口,此处指河海交汇处  巍巍:

高大雄伟 汲汲:

剧也《前汉扬雄传》:

不汲汲于富贵  駸駸:

马行急也,引自《康熙字典》 发煌:

发杨光大  无垠:

无限 美哉大仁,智勇真纯:

赞美南开精神中对受教育者要求的  以铸:

教育就是要铸造大仁、大智、大勇、真诚、纯朴人的文化素质和品德  以陶:

教育也陶冶受教育者的高尚情操 文质:

文化素质  彬彬:

文雅,代表高水平  校歌在第一段落的三句歌词中直接高唱出歌的主题:

南开精神,也就是说,伟大的南开精神发源于渤海之滨和海河之津。

南开校歌实际上就是南开精神的颂歌。

  第二段歌词中,汲汲駸駸是追不及待的意思,也正如毛主席在诗词中所说的: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月异日新是校训的下半句,意即不断改革,不断前进,永远踏着新的步伐走在时代前沿,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我们南开学人只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断改革创新前进,我们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第三段美哉大仁,智勇真纯是对南开精神实质的赞颂,“大”字指大仁、大智、大勇,南开人的光辉典范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同志。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大仁、大智、大勇的伟人风范,也可以看到南开精神所要求的真诚和纯朴,南开教育就是要造就出大批量的文化素质高超的人才。

南开校色

  关于南开的校色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紫白色,意蕴紫气东来。

  其二为青莲紫,意旨出污泥而不染。

镜箴(容止格言)

  镜箴,又称四十字镜箴,是流传于南开体系的大中学校,仅次于“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他是由著名教育家、南开体系创建人张伯苓订立的。

南开体系的各所学校在重要通道处都设有大镜子,提醒过往的师生随时注意仪容仪表,这些镜子上都镌刻有这段镜箴。

镜箴要求南开学子拥有整洁合适、积极向上的仪容仪表以及平和、宽仁的处世态度,提醒学生注意修身养性,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

每逢开学时节,新生们都会被要求背诵镜箴,不忘张伯苓老校长的谆谆教诲。

  原文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气象:

勿傲、勿暴、勿怠。

颜色:

宜和、宜静、宜庄。

  镜箴的来历  张伯苓信奉这样的理念:

一衣不整,何以拯天下。

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合适的着装习惯和文明行为,张伯苓特意在天津南开中学东楼中的过道左侧(一说校门入口处一侧)立一面一人高的大镜子,上面镌刻着张伯苓请严范孙书写的四十字: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气象:

勿傲、勿暴、勿怠。

颜色:

宜和、宜静、宜庄。

”(《南开四十年校庆纪念特刊》)使学生出入校门有所儆戒,后得名“镜箴”,一直流传至今。

镜箴订立的背景  在南开的教育理念之中,仪表反映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因而张伯苓要求学生必须面净发理,衣整履洁。

事实上,对仪表的严格要求看似生活的小事,其实在当时则被看成是一件关乎社会文明的大事。

众所周知,晚清以降,精神萎靡、衣冠不整已成为整个中国社会的普遍现象,一个人仪态懒散,一个国家的国民蓬头垢面,精神涣散。

这样的精神面貌,又怎么能谈得上救国强种呢?

张伯苓本人非常注重仪表,同时也要求南开学子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希冀青年一代从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起居做起,焕发精神,进而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大业贡献力量。

一衣不整,何以拯天下?

南开校规明确规定:

“体态松懈,言语蛮横,奇装异服,光彩华丽,凡一切惹人注目之行为装饰,皆行禁绝。

”(《南开周刊》,第1卷)有一段时间,天津社会上盛行一种叫“名士派”的不良风气,一些南开学生不免受到影响,也整天不修边幅、邋邋遢遢地在学校里面晃来晃去。

张伯苓发现之后,立即在修身课上对这种现象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你要是名士,你须有名士的学识。

假若你没有名士的条件,而你要肮脏恶臭硬要学名士,学校绝对不允许”(梁吉生.张伯苓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

此番话,虽然让追求名士风流的学生们听起来非常刺耳,但是语重心长,饱含着这位教育家对学生的一片良苦用心。

不久,这种懒散现象在南开学校得到了彻底的根绝。

民国初年,张伯苓对学生的服装还做了具体的规定,一般春夏秋三季都是布大褂,冬天为颜色较深的棉布袍,或穿丝绸呢绒,裤子一般是西式的,鞋是皂鞋或皮鞋。

后来虽有一定的变化,但学生的服装基本上都遵循着朴素、整齐、洁净的原则,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因为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不同,出现攀比,追逐浮华等现象的发生。

张伯苓对个人仪表严格要求的做法,使南开的学生受益匪浅。

  镜箴的意义  在这四十个字中,“气象:

勿傲、勿暴、勿怠。

颜色:

宜和、宜静、宜庄”等充分体现表现出张伯苓对于儒家传统道德讲求修身养性的追求,以及宽厚仁爱的态度的推崇,而“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等对仪态的具体要求,也可以隐约看出张伯苓受过军事化训练的痕迹以及按照军事化管理,高标准严要求的态度。

张伯苓在修身课上经常带领同学们背诵此格言,并耐心地逐字加以解释,认为学生们如果能够长期坚持实行,一定可以形成“吾校学生之气质”。

当时,南开学生出校进校,都常在镜子前理理头发,整整衣扣,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以至于南开学生走在街上,即便没有佩戴校徽,大家也都可以看出这是南开的学生。

当时有人评论:

“南开学校乃一极有精神之学校……学生均甚活泼而眉宇间有一种文雅之态度。

”(《教育杂志》,第7卷,第6期)这大概就是南开学生长期遵行“四十字镜箴”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吧。

  镜箴的影响  镜箴一直流传于南开体系各所学校中,已经成为南开教育的一部分。

南开的教师,都以镜箴来要求学生,使其着装合适、仪表得体,例如在重庆南开中学,每周一各个年级的班主任教师都会组织“着装检查”,对着装得体的学生予以嘉奖,对着装打扮不符合中学生风貌的学生给予训诫,检查的具体标准正是源自镜箴。

每一位进入南开学校学习的新生,都会要求背诵镜箴,而且不时抽背。

南开学生的入学手册上也专门印有镜箴,以及其来历和解释,接收新生的老师也会详细逐字逐句解释镜箴的含义。

至今,南开学校的走廊、通道、寝室等处都设置有一人高的大镜子,上面刻有镜箴,既方便师生,也惊醒师生。

“四十字镜箴”不仅在南开流传开来,甚至还引起外国教育家和教育管理者们的关注。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伊利奥博士来南开学校参观时,觉得南开学生的仪态和精神面貌与他在其他学校中看到的学生有很大不同,就特意询问校长张伯苓其中的原因。

张伯苓颇为自豪地将伊利奥博士带到了镜子旁边,并将镜子上的箴言加以翻译和解释,伊利奥博士听后大加赞叹。

他返回美国之后,特意将这个箴言告诉他人。

美国罗氏基金会还特意派人来南开将镜上的箴言拍摄下来,寄回美国,刊诸报端,加以传扬。

镜箴的影响是深远的,1916年,周恩来在南开《校风》报上发表了一则通讯:

“我校事务室前所悬之大镜及上列格言,原为资警励全校师生之用。

前次美人白崔克博士Dr.Buttrick来校参观时,睹之甚以为善。

今格瑞里先生Mr.Greene致函校长索斯镜之撮影,并请将格言译作英文,同行寄去以为纪念,藉俟归美时,公之彼邦人士。

”(《南开校风》,第26期)

南开校钟

  在南开主楼后广场上,悬挂着南开精神的象征——校钟。

两边铜铸支架也呈钟型,支架上架一横梁,校钟悬挂其上。

此钟体积巨大,重达3000多公斤,古香古色,给人一种沧桑感。

每年新生入校,必到此钟处举行仪式。

南开校钟静静地悬在主楼的后广场,学校每逢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都会鸣钟纪念。

斗换星移,沧海桑田,南开校钟虽非当日之钟,但对南开人来讲,南开校钟已经从有形之物化为一种无形的寄托,永驻在人们的心中。

  当年的校钟系德国克虏伯工厂制造,原是为庆祝李鸿章寿辰而制作的纪念钟,铜钟钟面铸有整部《金刚经》,重达一万三千余斤。

1904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英军曾将该钟取走作日常用钟,八国联军向天津交还政权后,大钟移至海光寺,后海光寺赠与我校作为校钟。

铜钟置于思源堂西侧,以4根弓形梁柱做支架,并悬挂于约2米高的台基之上。

翻看南开旧时的照片,当时那口铜钟颇为壮观,是当时南开的一景,为学校添色不少。

九一八事变1周年时,南开师生为铭记国耻,每日连敲校钟9响,次敲1响,再敲8响,用以象征南开人将铭记九一八国耻,钟声轰鸣,声震方圆数里。

  1937年7月28日,日军进攻天津,而驻扎在海光寺的日军则将炮口直接对准八里台的南开大学。

南开罹难,建筑被毁,图书设备遭到野蛮劫掠,而万斤大钟亦不知所终。

战后学校多方查索校钟,张伯苓校长曾致函中国驻日代表团团长商震将军在日本几个掠夺物品集中地搜寻,但都杳渺无音,校钟终难逃被毁的厄运。

1997年7月,为铭记南开园被侵华日军炸毁60周年的惨痛历史,学校决定重铸校钟。

新铸校钟是由南京金陵古艺术青铜研究所所长、南京静海寺警世钟设计者王钟泉设计,江苏冶金机械厂铸造的。

大钟的钟槌与南

大钟

京警世钟的钟槌共同出自一棵有着80年树龄的檀木,一南一北两棵钟槌堪称一对孪生姐妹。

  新的南开校钟重达3000公斤,钟高1.937米,寓意要师生员工牢记1937年日军炸毁南开。

钟的周边雕刻着60枚校徽图案,意寓60周年,钟的正面是“南开”两个大字。

钟上文字由著名书法家康殷先生书写,左面是校歌,中间是校训,右面是80字的校钟铭文:

  河海泱泱,立学设庠;英彦蔚起,山高水长;

  翔宇负笈,邦国之光;七七事变,倭寇似狂;  毁我校园,景钟云亡;今兹重铸,宫生喤喤;  莘莘学子,济济堂堂;允公允能,蹈励发扬;  日新月异,科教腾骧;猗欤南开,宏业无疆。

  如今伴随着悠悠钟声,一批批新生走进校园,一批批毕业学生离开南开,而张伯苓在南开被毁时所言的警句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的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则长久地驻留在历代南开人的心中。

南开历史

  南开大学创办于1919年,创办人是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1876-1951)和严范孙(1860-1920)。

  南开大学成立时,设文、理、商三科,招收学生96人,周恩来为文科第一期学生(学号62号)。

1920年增设矿科(1926年停办)。

1927年成立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后改称经济研究所)和满蒙研究会(后改称东北研究会),经济研究所趋重实地调查和以物价指数为主的经济统计工作,其出版的《经济周刊》、《南开指数年刊》等多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借重。

1929年改科为院,设有文学院、理学院、商学院及医预科,共13个系。

1931年,商学院与文学院经济系及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合并成立经济学院;创办化学工程系和电机工

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

程系,附属于理学院;1932年设立应用化学研究所。

  早期的南开大学作为私立大学,其经费除政府少许补贴和学费及校产收入外,基本赖于基金团体和私人捐赠。

本着“贵精不贵多,重质不重量”的原则以及投资所限,学校规模一直较小,1937年在校学生仅429人,但师资力量较强,凌冰(教育)、姜立夫、刘晋年(数学)、饶毓泰(物理)、邱宗岳、杨石先(化学)、李继侗、熊大仕(生物)、蒋廷(历史)、李济(人类学)、肖公权、徐谟(政治学)、何廉、方显廷、陈序经、李卓敏(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