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北京海淀区十一学校初二下学期物理期末测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2532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0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北京海淀区十一学校初二下学期物理期末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北京海淀区十一学校初二下学期物理期末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北京海淀区十一学校初二下学期物理期末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北京海淀区十一学校初二下学期物理期末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北京海淀区十一学校初二下学期物理期末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北京海淀区十一学校初二下学期物理期末测试.docx

《学年北京海淀区十一学校初二下学期物理期末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北京海淀区十一学校初二下学期物理期末测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北京海淀区十一学校初二下学期物理期末测试.docx

学年北京海淀区十一学校初二下学期物理期末测试

 

 

海淀区北京十一学校2014级三年制初二第6学段教与学质量诊断(2016.01)

物理Ⅱ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命题人:

邹素芳宋新国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4分,每小题2分)

1.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敲门的不是自己的外婆,依据的是声音的()

A.响度B.音色C.音调

D.频率

2.如图1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

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运动,此现象表明声音()

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可以通过固体传播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B.敲鼓时越用力,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优美动听的交响乐有时也会成为噪声

D.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5.关于密度公式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v

A.由公式可知与m成正比,m越大越大

B.由公式可知与v成反比,v越大越小

C.对某种确定的物质而言,当物质的体积一定时,与m成正比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密度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6.如图3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

这个实验说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4所示。

四幅图画中的

8.如图5所示,取一可乐罐,在其底部开一个孔(直径为5cm),去掉盖子,蒙上一张牛皮纸。

在桌子上

沿一直线每隔5cm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

用手不断地敲击纸膜,会看到蜡烛火焰由近及远逐一被“吹斜”,此实验生动的证明了:

声音在向前传播的过程中减小的是()

A.响度B.音调

C.声速D.音色

9.小玗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取两段相同的蜡烛

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如图

A.平面镜成像过程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在B处换一光屏,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C.为了使像更清晰,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D.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大小不变10.图7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下列关于图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33

乙0.5103kg/m3若m甲m乙,则V甲V乙若V甲V乙,则m甲m乙

 

12.蜡烛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A.光屏上不成像,要调节光屏位置才能成像

B.光屏上不成像,即使调节光屏位置也不能成像

C.光屏上一定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D.光屏上一定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12分,每小题3分。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不选或错选的不得分)13.关于图8所示的各种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4.如图9所示,汽车正在使用倒车雷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B.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传递信息

C.汽车门窗紧闭,是通过阻断噪声传播来减弱噪声

D.倒车雷达是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

B.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C.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则入射角为60

10所示。

四幅图画中

D.太阳发出的光传到地球约需500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1.5108km

1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后,蓓蓓利用图画记录了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

 

三、填空题(共9分,每空1分)

17.晶晶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晶晶在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m,当她向平面镜

走近时,她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希望大家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预防近视,珍爱光明。

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图11是小宝的眼睛看物体时的光路图,要使他的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须用透镜矫正。

(选填“凸”或“凹”)

 

19.如图12所示,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观察人民币上的细小图案,他应将凸透镜移动到距离人民币小

像。

(选填“虚”或

于cm的位置,通过透镜能看到人民币细小图案的正立、放大的

实”)

2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中,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

大气时发生而形成的像。

如图13所示,站在A点的人恰好看到地平线上的太阳,他所看到的

太阳的实际位置应是图13中的位置。

(选填“甲”或“乙”)

 

1)如图15所示,

21.如图14所示,被固定好的激光源L发射的一束激光照射到容器中的水平液面上,入射角为。

这束激光经液面反射后,照射到光电转换器M的D1点上,光电转换器M能够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从而指示出容器中液面的高度。

经过一段时间后,如果光信号由D2点移至D3点,说明容器中的液面

了(填“升高”或“降低”)。

此时的入射(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四、作图题(共10分,每图1分)22.请按下述要求完成作图。

A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

请画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S

空气

O

 

太阳

2)如图16所示,

SO表示从空气斜射向水面的一束光线,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光线(大致方向)和法线。

3)如图17所示,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AB。

4)如图18所示,一根竹竿竖直地立在地面上。

请在图中画出它在太阳照射下,在地面形成的影子所在的范围(用“”表示影子)。

5)请在图19中画出相应的入射光线或出射光线。

图20所示,请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这个透镜

6)一束光线经过一个透镜前后的情况如

五、实验题(共22分,第23题每空2分,24、25题每空1分,第26题4分)

23.如图21所示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她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

并保持玻璃板与直尺垂直。

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

用此实验可以研究:

1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

2像与物大小的关系;

3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

(1)选用直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选填“①”、“②”或“③”)

(2)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选填“①”、“②”或“③”)

(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

(4)若小红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想使其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但小红沿水平桌面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蜡烛B始终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如图22所示。

请结合此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图22所示烛焰清晰的像是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2)图22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的成像特点;(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22的基础上再

A.照相机B.幻灯机C.放大镜

3)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在图

进行的操作是;(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B.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

C.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D.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

4)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45cm刻度线处,移动右侧光屏,

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

此时小安看到烛焰清晰的像是放

大、的像。

(选填“倒立”或“正立”,“虚”或“实”)

25.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时,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1)让光线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线沿OB方向射出,如图2(3甲)所示,反射角

入射角;

2)为了使

(1)得出的结论更可靠,我们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A.沿ON向后转动左侧的纸板B.沿ON向后转动右侧的纸板

C.改变入射光线AO与ON的夹角D.改变反射光线OB与ON的夹角

3)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23(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

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纸板上(选填

“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6.在课外物理小组的活动中,老师让司学们利用如图24所示的“密度瓶”和天平来测量某种金属颗粒的

密度。

“密度瓶”是一玻璃瓶,配有瓶塞,瓶塞中央有一根细管,在密度瓶中注满水后用瓶塞塞住瓶子时,多余的水经过细管从上部溢出。

已知水的密度为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将同学们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用天平称出待测金属颗粒的质量m1,并记录;

2在“密度瓶”中注满水,塞好瓶塞,擦干瓶壁,用天平称出“密度瓶”的总质量m2,并记录;

3将,塞好瓶塞,擦干瓶壁,用天平称出“密度瓶”的总质量m3,并记录;

4根据已知量和测量量,推导出计算金属颗粒密度的公式。

2)实验结束后,小丽想知道“密度瓶”的容积。

她向老师借来量筒,先将密度瓶注满水,再将瓶中的水倒入量筒中。

测出这些水的体积为250ml,小丽由此得知此“密度瓶”容积为250cm3。

丽在测量容积过程中,采用的物理方法是。

A.控制变量法B.转换法C.间接测量

六、阅读题(请阅读题目给出的文字后,根据内容回答问题6分)27.认真阅读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雪花落水也有声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是有科学道理的,但是却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

一般的常识告诉我们,雪花

落水静悄悄,毫无声响。

不过,雪花落水真的发生声波,在3月份一期的《自然》杂志上,几个科学家

联名发表文章,宣布了他们的上述结论。

首先要说明的是,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

但是,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

然而,请不要想当然,这些声音不是雪花与水面撞击发出的,而是,,

冷战时期,当时美国海军要监视苏联汗水艇的活动,他们发现,在下雨的时候,水下声呐工作效果不好,常有噪声干扰,甚至干脆无法监听。

著名的约翰·霍甫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普罗斯佩勒提教授是个奇才。

普罗斯佩勒提断定,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而是含在雨滴中的气泡振动发出的。

克拉姆有一个设备:

一个每秒可拍摄1000张照片的高速水下摄影机。

利用这台摄影机,他们确实在下雨时发现水中产生气泡,这些气泡还在不断地收缩、膨胀、振动。

普罗斯佩勒提的理论基础和数学能力也很高,他通过计算得出,下雨时哪些噪声的频率和衰减情况确实与气泡的振动状况协调一致,从而证实他们的理论完全正确。

他还发现,大气泡振动产生低频声波,小气泡振动产生高频声波。

普罗斯佩勒提通过理论分析指出,气泡是要将自己的体积与水的密度相适应,才不断收缩和膨胀的。

事情还没有结束,人们告诉他们,渔民常抱怨,在下雪时他们的声呐也常常侦听不到鱼群。

一开始,他们也不信,因为雪花中含有90%以上的水,空气不多。

但是,他们不是简单否认,而是要用实验来验证。

在一个风雪的夜晚,他们在一个汽车旅馆的游泳池找到了证据,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

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

其实,无论是人们打水漂时所听到的细微声响,还是瀑布的隆隆震响,都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

你看,大自然是何等奇妙,而从事科研的人们在发现真理的时候又是多么幸福。

问题:

(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

(2)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模仿的是下列哪种生物。

A.蝙蝠B.猫C.狗D.大象

(3)雪花落水发出的声音对人来讲不是噪声,站在鲸鱼的角度看(是/不是)噪声。

(4)科学家们发现,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都会引起气泡的,这个声音都能被鲸

鱼听到,说明能传播声音。

(5)在探究雨滴落水产生声音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进行了下列的过程,请你把它们按正确的顺序排列

起来(填序号即可)。

C.提出假设D.得出结论

A.归纳分析B.进行实验

七、论述与计算题(共17分,28-30题每题3分,31题4分,32题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计算过程和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8.(3分)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

让手电筒的光如图25所示正对着平面镜照射。

侧面看去,白纸和镜面哪个更亮一些?

为什么?

 

29.(3分)1607年,伽利略进行了最早的测量光速的实验。

他让两个人分别站在相距一英里的两座山上,每个人拿一个灯,第一个人先举起灯,当第二个人看到第一个人的灯时立即举起自己的灯,从第一个人举起灯到他看到第二个的灯的时间间隔就是光传播两英里的时间,用路程除以相应的时间就是光传播的速度(1英里大约1.6千米,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8m/s)

1)请你计算光传播两英里的时间;

2)伽利略能否准确的测出光速,为什么?

30.(3分)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量筒的总质量m

1)量杯的质量是多大?

2)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大?

3)通过与密度表对照知该液体可能是什么?

密度表

物质

水银

酒精

柴油

纯水

海水

汽油

密度(kg/m3)

13.6103

0.8103

0.85103

1.0103

1.03103

0.71103

31.(4分)某兵工厂生产了一批新式步枪。

为测试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一士兵手持步枪在空旷的靶场瞄

准510m外的靶子射击,枪筒傍边的声波探测器先后探测到两次较强声波,并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如图27);

已知:

第一次是枪响的声波,第二次是子弹击中靶的声波,示波器上每一大格时间相差1s。

求:

1)子弹击中靶的声音传到人耳处所需时间?

2)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

3)子弹飞行的时间?

4)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2.(4分)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发出的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静止的,回声音调不变;如果回声音调变高,说明目标向声呐靠近;如果回声音调变低,说明目标正远离声呐。

(1)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在发出声波信号10s后接收到经潜艇B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

求A和B的距离是多少?

(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2)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视潜艇B,突然接收到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变低,且测出B的速

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A、B连线上,经1min后B与A的距离是多少?

月球上能否要用声呐技术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