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山《安全现状评价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1749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2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露天矿山《安全现状评价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露天矿山《安全现状评价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露天矿山《安全现状评价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露天矿山《安全现状评价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露天矿山《安全现状评价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露天矿山《安全现状评价分析报告》.docx

《露天矿山《安全现状评价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露天矿山《安全现状评价分析报告》.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露天矿山《安全现状评价分析报告》.docx

露天矿山《安全现状评价分析报告》

×××××露天矿山《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作者:

————————————————————————————————日期:

 

×××××采石场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安全评价有限责任公司

资质证书编号:

APJ-(×)-×××

二○一三年二月

 

×××××采石场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法定代表人:

×××

技术负责人:

×××

评价项目负责人:

×××

 

二○一三年二月

评价人员

项目

姓名

资格证书号

从业登记编号

签字

项目负责人

报告审核人

过程控制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前言

××××采石场安全生产许可证已到期,需要延期,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监局20号令)规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需要办理延期手续的非煤矿企业安全条件,应对××××××采石场安全生产现状进行安全评价。

通过安全评价,查找分析和预测矿山工程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危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为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有利于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安全状况的冶理、改造,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

提高矿山本质安全程度。

达到保障矿山职工在生产中的安全及健康,促进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公司根据×××采石场委托书和协议要求,于2000年0月0日组织了安全评价人员和技术专家组成安全现状评价小组一行0人深入矿山现场,按照科学、公正、合法自主的原则开展安全现状评价工作。

为了确保评价工作质量,评价组深入现场进行了实地查验、实测、查询。

根据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要求以及本项目生产工艺过程、主要设备和操作条件等,分析确定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运用安全检查表法,分别对总平面布置、开拓和运输、采掘(剥)、装载作业、矿山电气、防排水与防灭火、排土场、安全管理和公用与辅助工程等九个评价单元进行安全现状评价。

针对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可能产生的危险、危害后果,评价组从技术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消除、预防和减少事故隐患的技术、管理措施,企业按照评价组提出的对策措施进行了整改,使该矿露天开采项目安全生产现状达到法律法规及设计要求,符合安全生产条件。

评价小组××月×日进行了复查。

进一步对矿山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分析评价,对矿山主要灾害治理提出了对策措施,为矿山延期《安全生产许可证》进行了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

现将汨罗市黄柏采石场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呈送岳阳市安全生产管理局审定。

本报告按照《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以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矿山安监总管一〔2012〕45号》文的要求进行编写。

该矿安全现状评价是根据当时矿山生产现状检查情况进行的评价,本次评价未考虑由于其它工程因素、人为因素引起的或自然因素造成的改变所产生的影响。

当条件发生变化时,评价结果一般会失效。

评价过程中得到了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得到了企业有关人员的大力配合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附图:

⑴露天开采终了境界平面图;

⑵露天开采现状图;:

⑶露天开采采剥方法图;

⑷露天开采开拓运输系统图;

⑸排土场现状图、拦土坝图;

⑹通风系统图;

⑺排水系统图;

⑻供电系统图。

附现场照片:

 

第一章评价目的与依据

1.1评价对象和范围

评价对象为××××采石场安全管理体系,生产系统、辅助系统、安全保障系统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安全现状评价。

范围以×××××采石场采矿许可证划定范围内的现生产采区作业场所,设备、设施及地面工业广场等。

1.2评价目的和内容

安全评价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技术保障,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

安全评价工作以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标准为依据,运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建设项目或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提出预防、控制、治理对策措施,为建设单位或生产经营单位预防事故的发生,为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检查矿山安全生产现状是否符合《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管理与监督检查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9号)的要求。

2)评价矿山安全生产及与之配套的安全设施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规定和技术标准。

3)从整体上评价矿山的运行状态和安全管理是否正常、安全、可靠。

1.3评价依据

1.3.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8月29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2年11月7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01年10月27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1994年3月26日国务院令152号);

9)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发的《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监局20号令);

10)《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管理与监督检查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9号);

11)《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AQ2005-2005)

12)《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

1.3.2标准规范

1)《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3)《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50070-2009);

4)《矿山安全标志》(GB14161-2008);

5)《矿山安全术语》(GB/T15259—2008);

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9)《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GBZ2.2-2007);

1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GBZ2.1-2007);

12)《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AQ2005-2005)。

1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专篇编写提纲等文书格式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2〕45号)

1.3.3其它依据和主要参考资料

1)采矿许可证复印件;证号(C4306812009097130035092)

2)××××××地质勘查院2008年5月编制的《××××××岩资源储量报告》;

3)××××××地质勘查院2008年6月编制的《××××××岩矿开发利用方案》;

4)××××××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011年5月编制的《××××××采石场开采方案设计》

5)××××××采石场安全生产许可证申报资料。

6)××××××采石场安全现状评价委托书及合同书。

7)××××××采石场2012年灾害预防处理计划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8)××××××采石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

1.4评价程序

安全现状评价程序主要包括:

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性定量分析;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作出安全现状评价结论;编制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等。

安全现状评价程序如图1-1所示。

 

图1-1安全现状评价程序图

1)前期准备

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范围,收集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

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根据被评价工程、系统的情况,识别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

3)划分评价单元

在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将系统分成有限的、确定范围的评价单元。

4)选择评价方法

在现场考察检验的基础上参考矿山安全生产的经验,采用安全检查表法、事故树分析法和危险指数分析法对矿山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评价。

矿山生产、辅助系统按照非煤矿矿山安全现状评价办法和标准逐项对照分析评价。

5)定性、定量分析

选择了科学合理适用的评价方法,对工程、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给出矿山重大事故发生的致因因素、影响因素和事故严重程度,为制定安全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6)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根据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及建议。

7)评价结论及建议

简要地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指出工程、系统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因素,明确生产经营者应重视的重要安全措施。

8)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的编制

依据矿山安全生产现状评价的结果编制相应的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第二章矿山概述

2.1矿山概况

2.1.1矿山位置与交通

××××××采石场位于××××××村境内,距××××××市城区约00公里,距1000国道约000公里,××高速路从矿区附近通过,有乡村公路通到××镇,区内交通便利(见图2-1)。

图2—1××采石场交通位置图

2.1.2矿区自然地理

矿区地势西高东低,区内东部和南部为丘陵区,丘陵地带地势平坦,略有平缓小丘。

本区气候温和、寒暑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0C左右,7~9月最炎热,最高气温达380C,12月~次年2月最冷,最低气温为-60C,雨季多为4~6月,年平均降雨量1276~1514mm,其他时间多为阵雨。

区内人口较少,居民点分布稀疏。

以农业生产为主,盛产稻谷、茶叶、鱼等。

近年来,采板岩加工用作建筑材料形成一定规模,采石场多处分布,加工业、商贸逐步成为地方发展经济的支柱。

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系。

水源主要靠小溪流及塘坝储水。

电源方便,矿区有高压线通过,由××镇变电站供电。

2.1.3矿区地质简况

一、矿区地质及构造特征

本区处于饔—幕阜山隆起阴断陷盆地之接壤部位,铜盆岩体北西边缘的内外接触带。

(一)地层

区内地层简单。

均为大片的板岩和第四系更新统地层。

以燕山晚期的γ53b和γ53c为主,次为花岗伟晶岩脉、细粒板岩脉、石英脉等。

第四系更新统汨罗组(Q1m):

为冲积、冲积—湖积、冰碛和洪碛而成的灰白色粘土质含砂砾石层,夹灰白色粘土层;紫色、灰黄色砂层;黄色、灰白色砾石层,内夹砂层透镜体;灰黄色,局部为紫色的粘土层,含有不规则白斑。

(二)构造

矿区内地质构造不发育。

主要为小裂隙,延长一般几米不等,对矿体影响较小。

二、矿床地质特征

区内板岩为燕山晚期桃花山二长板岩中—中细粒—中粒似斑状黑云母二长板岩、二云母二长板岩,花岗闪长岩构成矿区主体,岩石呈灰白—灰色,其中斑晶呈肉红色,具板岩及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局部片麻状构造。

基质以细粒、中粒、中粗粒为主。

岩石坚硬,抗压强度超过1000kg/cm2,节理裂隙不发育,矿区未发现褶皱、断裂构造。

岩石常充填细小岩脉,岩体稳定性好,抗风化能力强,表层5~10米为风化壳,裂隙发育,岩石破碎,抗压强度较低。

破坏矿体完整性的主要为剪节理和张剪节理两类。

剪节理平整、光滑,走向和倾向延伸稳定,但影响范围大,量紧闭型;张剪切理裂隙面较平整,隙宽度为10~20cm,多为花岗伟晶岩和细粒板岩、脉石英等充填,走向多为2900~3200,倾角以南西为主,倾角400~550。

2.1.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一、矿床工程地质条件

本矿床的矿体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和第四系更新统汨罗组地层下,上覆第四系地层一般厚3~6m,由板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和高差较大,地形坡度400~500,属于稳定性边坡,区内未见滑坡、崩塌、危石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

矿区新鲜岩石致密坚硬,抗压抗剪强度大,工程地质稳固性好。

对于地形陡峻、断层裂隙发育的地段,局部存在岩体滑坡的可能性,出现风化破碎现象地段,工程地质条件中等,须加强工程地质调查,采集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样品进行试验研究,采石时须加强边坡管理,防止滑坡。

整体而言,工程基础条件较好,但由于地势高差较大,工程建设时要注意风化破碎地带的地基可能产生的滑坡崩塌现象发生。

综上所述,本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二、矿床水文地质条件

该板岩矿区位于洞庭湖平原东南部,属低山—丘陵区,地势较陡峭,利于水流自然排泄。

区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温湿多雨,年平均气温为170C;年平均降水量为1345mm,雨季多集中于4~6月和8~10月;无霜期263天。

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

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系。

对采石场无直接影响。

矿区主要矿体及采场均位于当地最低浸蚀基准面以上。

区内地表为第四系残坡积层覆盖,矿区西部出露冷家群云母片岩,通过系列的水文地质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1)矿区含水量的富水性贫乏,局部断裂、裂隙发育地段含地下水,单位涌水量小于0.1L/s;矿坑一般涌水量很小,对矿坑开采充水影响不大。

2)矿床的充水因素是以大气降水和垂直渗入补给为主,侧向补给微弱。

3)地质构造简单,地形较陡,矿床适宜露天开采。

4)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与地表水互补有关,地下水总的流向与地表水基本一致,排汇于溪沟之中。

综上所述,本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三、环境地质条件

据原勘探报告和本次调查访问资料,该矿区地质灾害不发育,区内人文工程活动主要为砂岩露天开采;区内无常住居民,无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等设施;公路建设为矿山公路,路面宽度3.5m,泥沙石路面。

矿岩开采为人工爆破作业,开垦活动不强烈,未见滑坡、坍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现象,工程活动对人居环境、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的影响较轻,本矿环境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2.1.5矿山规模及工作制度

1)矿产资源储量

依据××××××地质勘院2008年5月编制提交的《××××××采石场资源储量报告》,经××××××矿产资源局组织审查批准的板岩矿石储量(122b)25.20万t。

为矿山提供了开采依据。

2)矿山服务年限

设计利用矿产资源储量为:

25.20万m3,按回采率80%计算,设计建设规模为2.0万m3/a,其服务年限为10年。

3)产品方案:

矿山采用台阶式露天开采、爆破工艺技术,最终产品为板岩矿。

所采板岩成型矿可直接销往用户,因此运输方案适宜公路汽车运输,乡村公路临近采场,运输条件较好。

4)工作制度:

为一班作业,八小时工作制。

2.1.6矿区范围

矿山采矿权的范围由××市矿产资源局划定,并办理了采矿权许可证,编号为C000000000000。

其平面范围由8个拐点圈定(见表1-1)开采标高为为+000m~+000m。

准采面积0.0000km2

矿山采区准采范围拐点坐标、准采标高及面积表2-1

编号

拐点坐标

准采标高

准采面积

(km2)

X

Y

1

0

0

+000m~+000m

0.0000

2

0

0

3

0

0

4

0

0

5

0

0

6

0

0

7

0

0

8

0

0

2.1.7矿山总图布置

矿区范围内布置了露天采场,工业广场布置在采场周围,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广场现状无采矿破坏现象,场地充裕,矿区办公室、配电房、仓库、材料场、堆矿场,主要设备设施有挖掘机、装载机、移动式空压机和凿岩机等。

其他建筑物或构筑物布置在矿区外,矿区内有简易公路直通采场。

矿区地面排水,在采场周围、行政生活区山坡上设置截水沟,区内设置排水沟,公路靠山坡侧设置边沟,将雨水排出矿区外。

2.1.8矿床的开采方式

1)开采方式

根据地表地形条件、矿体赋存条件、开采工艺特点,设计采用组合台阶开拓,凿岩机打眼放炮开采板岩矿体,挖掘机、装载机联合作业方式,装载机将矿石推运出采场,集中堆放到料场;废渣经汽车运至排土场;板岩矿采用汽车装载外运。

2)开采顺序

采用分台阶逐层自上而下开采。

3)开采工艺

(1)阶段划分及采剥工作

采用自上而下分层采矿方法,台阶高度为10m。

采用LG-10/8G型空压机压风,LF70-18型钻机穿孔,爆破后的矿石采用挖掘机和装载机转运至矿石场。

开沟选择在矿体上盘,沿地形等高线掘单壁沟,向边坡方向推进。

(2)穿孔设备

采用1台LF70-18型潜孔钻机,孔径80mm,压气设备为1台LG-10/8G型空压机,电机功率55KW,额定压力8kgf/cm2,排气量为10m3/min。

(3)爆破方法

为了确保采场周围设施的安全和保护采场边坡,采用中深孔松动爆破,爆破作用指数取0.6左右,爆破后岩块松散,可用机械(挖机)铲挖。

爆破产生的大块岩石用机械(液压破碎锤)破碎。

矿山要严格遵守爆破警戒,使用中深孔爆破,最大爆破即为生产的中深孔爆破,爆破危险界线最小安全允许距离为300m,沿山坡爆破时,下坡方向的飞石安全允许距离应增大50%。

爆破时,做好警戒工作,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对爆破后产生的大块矿岩应当采用机械方式进行破碎,不得使用爆破方式进行二次破碎。

矿山采用液压挖掘机自带的破碎锤进行破碎。

(4)装载运输工作

装载作业选用矿山已有的1台大宇225型挖掘机,能完全满足矿山生产的需要,矿山另配备1台柳工50型装载机用于配合转载矿石作业。

设计采用组合台阶开拓,挖掘机、装载机挖掘和装载方式,将矿石转运出采场,集中堆放到矿石场,采用汽车外运。

废渣经汽车运至排土场。

4)台阶高度和最终边坡角

露天采场边坡构成要素最主要的参数就是台阶高度和最终边坡角,

(1)台阶高度

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开采方法为分台阶自上而下开采,台阶高度为10m,台阶坡面角60°。

对地表较松软矿体采用挖掘机直接开挖,较坚硬矿体采用爆破方式开采。

(2)最终边坡角

边坡角是圈定露天采场境界的主要参数,根据矿床工程地质条件,参照附近生产矿山,按类比法选取并考虑边坡稳定性,选择安全、合理的采场最终边帮角为60°。

2.1.9开拓运输

矿山采用汽车公路运输系统开拓方式。

运输道路沿山坡地形布置水平平台,进入采场后经分支道路进入各台阶。

运输道路为矿山现有道路,经重新修筑与拓宽。

道路路面宽度为6m,平均坡比为8%,最大纵坡不大于10%。

矿石采用装载机进行铲装至集料场→汽车运输至各用户。

剥离岩土由汽车运输至排土场。

2.1.10排土场

排土场设置在采场东侧山凹里,采用汽车装运至排土场翻入。

在排土场外围修筑了截水沟和挡土墙,防止外围地表水侵入,在堆置场下部排放块石或修筑渗水堤,并在场内修筑盲沟或暗管等水土保持措施。

2.1.11凿岩、压风及供水系统

采场采用凿岩机LF70-18型潜孔钻机对岩体进行打眼爆破;选用LG-10/8G型空压机;矿山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由附近山泉、塘水供给,地面设立一个100m3的水池,连接输水管路向采场供水。

2.1.12矿山供电

本矿采用单回路电源供电。

主供电源来自黄柏镇变电站,以一回LGJ-50mm2型、长3km的10kV专用线路供电。

在工业广场建10kV变电所,变电所选用一台S9-200/10/0.4KV型电力变压器,变压器布置在室外,供地面负荷用电。

2.1.13矿区防治水

本区属丘陵—低山区,山势较陡,地形切割较深,溪沟呈梳状发育,便于地表排水。

一般开采时受地表水的影响不大。

对于地表大气降雨汇水流向矿区的,沿着矿区范围界限以外处修筑一道截水沟将降雨汇流引出矿区外。

截洪沟为浆砌块石,砌筑截洪沟断面为0.6×0.6m2。

生产过程中在采场内上部各台段分别设置内部排水沟,将地表降水径流排出矿区之外。

2.1.14防尘

为保证生产安全和人员身体健康,采取防尘和个体防护措施;采用湿式凿岩、爆破,抑制矽尘飞扬,减少工作面生产人员的直接吸尘量。

2.1.15公用辅助设施及土建工程

矿山采用凿岩机对岩体进行爆破开采;使用风动设备LF70-18型凿岩机打眼爆破岩块,选用LG-10/8G型空压机供采场用风,压风系统运行正常、可靠。

压风机及其输送管路配备有专职维修工,负责对压风机进行检查、维修、定期保养、校准和压风管路的更换、延伸。

该矿对压风机及输送管路的维护、定期检修。

矿山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由附近山泉、塘水供给,地面设立一个100m3的水池,连接输水管路向采场中凿岩机及风动设备供水。

矿山地面设施,设置有办公楼、职工宿舍、浴室、堆矿场、材料场、仓库、汽修车间、设备维修间、设备材料库等。

矿山通讯与救援系统:

矿山有较完善的生产调度通讯网络;办公室对外有程控电话,矿领导均有手提电话,负责对上级及外单位的联系;矿山指定了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并与汨罗市矿山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确保紧急情况下得到救援。

2.2企业安全管理

矿设立了以企业法人代表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其中,设矿长1人,副矿长1人,下设有安全机构。

具体抓安全工作的有公司领导1人、技术负责人1人、专职安全员1人。

安全员现场跟班安全监督检查。

矿山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

管理制度:

有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技术审批制度、边坡事故的监控与预防制度等12项管理制度。

通过制度的建立做到有序的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责任制:

建立了矿长、副矿长岗位责任制、工程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安全员岗位责任制及各工种安全生产责任制10种,使各工种能很好地明确安全职责,做好本职工作,业务保安。

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编制了矿山灾害预防处理计划和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采场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5个,指导矿山安全生产工作,能基本达到安全生产需要。

安全生产投入资金,购置矿用电气设备、电缆和矿用仪器仪表等,完善了生产系统工程,投入了安全技术措施专项经费0000万元。

安全教育、培训,矿山人员都必须接受相应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具备必须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掌握了一定的安全知识、操作技能,才能适应矿山安全工作需要。

特种作业人员,大都经过汨罗市安全生产管理局培训发证,持证上岗。

 

第三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分析

3.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根据评价组对××××××采石场生产流程和周边环境的实地考察了解,对其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源、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将其归类为如下几类,包括:

边坡危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危害、泥石流危害、车辆伤害、机械伤害、电气事故危害、火灾、水灾、排土场危险性、职业卫生危害、安全管理缺陷危害、露天开采其他危害等。

3.1.1坍塌(滑坡)

坍塌(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水活动、震动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坍塌(滑坡)是露天开采矿山中最严重的事故,同时也是最普遍的事故之一。

矿山经过多年的开采,采场内形成了凹陷露天坑。

虽露天坑的存在已有一定年限,边坡至今尚未发生过大的垮坍现象,根据岩石力学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表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