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 重点整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4141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与金融 重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财政与金融 重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财政与金融 重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财政与金融 重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财政与金融 重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与金融 重点整理.docx

《财政与金融 重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与金融 重点整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与金融 重点整理.docx

财政与金融重点整理

第一章财政总论

1财政概念总结:

国家凭借其自身的政治权力,强制地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而取得自身履行职能所需的社会产品,从而产生财政分配。

单靠市场机制的调节难以达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效率最佳化,于是需要公共经济去解决市场失效问题。

公共经济就是财政。

2财政的职能分类:

①资源配置:

通过对现有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资产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技术结构的合理化,使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获得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机制和手段:

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提高财政配置本身的效率。

)②收入分配③稳定(充分就业、物价水平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发展

3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

以“贸易顺差论”为中心内容。

代表人物:

托马斯·曼;孟德斯鸠;拜切尔等。

内容包括:

国防财政论、赋税转嫁论、保护关税论、限制王室经费论、赋税立法论。

第二章财政支出

1财政支出分类:

按国家职能、按经济性质(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1)购买性支出内容:

1社会消费性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与外交、公共安全支出;国防支出;教科文体卫支出)2财政投资性支出(财政投资是以政府为主体,更多通过负债融资获得资金,并最终收益的支出。

投资支出规模受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等多因素影响。

(2)转移性支出:

与居民个人福祉直接相关,受国家职能范围大小的制约和影响。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承担社会责任、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重要手段。

主要为社会保障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

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支出是政府付给参加社会保险的个人的补助支出。

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

)、社会福利(老、孤、残疾)、社会救助(贫困)、社会优抚(军)

财政支出结构制约因素:

政府职能、政府的工作重心及发展目标、经济体制及资源配置方式

2财政支出规模及影响因素

衡量标准:

西方国家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通常是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我国习惯上采用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理论分析:

①经济发展阶段论(穆斯格雷夫、罗斯托:

早期,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较高比重;中期,政府投资继续进行,但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

成熟,公共支出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支出。

②瓦格纳法则:

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

(由于政治和经济两个因素,国家职能从内涵到外延都在不断扩大。

国家是一种经济组织,财政支出具有生产性。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因素:

经济、政治、社会

3财政支出效益

衡量方法:

1成本-效益分析法(步骤:

确定投资项目,并提出备选方案;分别核算项目和方案的效益和成本;综合考虑财政资金规模及其他方面的限制条件,对资金的使用作出决策。

)、2最低费用法(实现同一个目标)

第三章财政收入

1财政收入:

从政府职能和财政分配角度理解,财政收入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需要,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方式取得的可供其支配的财力。

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前提。

研究财政收入形式的意义:

1财政收入形式是解决财政收入的手段和方法问题。

2财政收入形式与经济形式和管理体制密切联系,由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相互作用形成,具有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客观性。

3财政收入的形式具有重要的经济杠杆作用

财政收入具体形式:

税(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靠国家税法规定所取得的财政收入。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利(国有资产权益收入)、债(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广泛性)、费。

2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收入的实际数量):

经济发展水平;剩余产品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经济体制;价格;收入分配政策和制度。

第四章税收概论

1税制要素:

纳税人(区别负税人)、课税对象、税目税基、税率(定额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

全额、超额)、课税环节、附加与加成

2现代税收原则:

效率原则(1、充分且有弹性2、节约与便利3、中性与校正性)、公平原则(1、受益原则2、能力原则)、经济稳定和增长原则。

3税收转嫁与归属:

税收转嫁是指商品流通过程中,纳税人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

税收的归属是指税收负担的最终落脚点。

在转嫁条件下,纳税人和负税人是可分离的,纳税人只是法律意义上的纳税主体,负税人是经济上的承担主体。

转嫁形式:

前转、后转、消转、税收资本化

影响税收转嫁的因素:

商品供求弹性;课税类别;课税范围;利润目标

第五章税收制度

1税收分类:

①按课税对象:

流转税(交易额: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人所得收益:

企业、个人)、财产税(房产税、契税、车船税)②按计量标准:

从价税、从量税③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

价内税(消费税)、价外税(增值税)④按税负能否嫁转:

直接税、间接税⑤按税收管理和税款使用权限分类:

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

2流转税:

商品流转税是以流通过程中的商品与劳务为课税对象的税收,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等。

流转课税的特点:

1.稳定、及时。

2.具有累退性。

收入愈少,税负相对愈重;收入愈多,税负相对愈轻。

3.税源普遍,课税隐蔽。

4.征收管理简便。

增值税:

增值税是对商品和劳务在流转过程中新增价值课征的税收。

增值额指企业利用购进的商品和取得的劳务进行加工生产或经营而增加的价值额。

(或是企业的商品销售收入额或劳务收入额扣除经营中的物质消耗后的余额。

增值税的类型:

1生产型增值税2收入型增值税(收入减成本减折旧)3消费型增值税(收入减成本减资本性支出)

增值税计税方法:

①税基列举法

增值额=本期工资薪金+利息+租金+其他增值项目+利润

②税基相减法

增值额=本期应税销售额-规定扣除的非增值额

③税额相减法

增值税实际应纳税额=当期应税销售额×适用税率-当期外购项目已纳增值税额

我国增值税:

纳税人(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基本税率17%,低税率13%(粮食、水、气、油、书报、农用料等)以及零税率。

增值税采用扣税法计税: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小规模:

当期销项税额=当期销售额×税率

消费税是对消费品或消费行为课征的税收

营业税是对企业商品和劳务的营业收入额课征的一种税收。

纳税人发生营业行为,就要课税

3所得税:

所得税是以纳税人的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收。

特点:

直接性、公开性,体现公平原则,税收管理复杂。

(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

我国个人所得税:

纳税人:

居民纳税人:

有住所、无住所但住满1年—从境内外收入;非居民纳税人:

无住所且住不到1年但从境内取得收入

征税范围:

工资薪金3500;个体生产、经营;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劳务报酬20%;稿酬20%减税额30%;特许权使用费20;利息、股息、红利20;财产租赁;财产转让;偶然所得;其他所得(应缴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财产租赁,每次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再胶水;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税收管理制度:

是在各级国家机构之间划分税权的制度。

包括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纵向划分;在同级立法、司法、行政等国家机构之间的横向划分

第七章国家公债

1公债:

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通过信用形式对社会资源进行重新组合的一种经济活动。

包括国债和地方债两种。

特点:

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

公债分类:

债权人分:

(国内公债—本国公民或法人,采用本国货币计量;国外公债—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外国银行、外国企业或个人。

我国目前发行的国债可以分为三种:

记账式国债、凭证式国债和储蓄国债(电子式)。

公债职能:

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实施经济政策灵活调节经济、形成市场基准利率

公债的发行原则:

经济(推动协调经济发展为目标,规模受制于经济水平)、适度、便利

公债偿还资金的来源:

1预算直接拨款2预算收支盈余3设立偿债基金4举借新债偿还

公债规模的限制因素:

1社会应债能力2财政承受能力3公债使用方向、结构和效果

衡量公债规模的指标:

⑴反映公债规模与国民生产总值关系的指标(社会应债能力)

国债借债率:

当年公债发行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国债负担率:

当年公债余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⑵反映公债规模与财政支出关系的指标(财政承债能力)

国债依存度:

当年公债发行额与财政支出的比率。

国债负担率:

当年公债余额与财政支出的比率。

短期公债的负担分析:

短期公债在收入分配上表现为同一时期中各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转移。

政府发行公债,其支出不能产生收入,债务偿还借助于税收。

如增发货币偿还债务将使货币持有者以及债权人承担公债的还本付息负担。

长期公债的负担分析:

长期公债使公债的受益人和还本付息的承担人分属于不同时期。

政府部门的长期公债用于本期支出,而以新债还旧债方式使得后代人承担还本付息责任。

第八章国家预算

1国家预算:

是国家财政的收支计划,是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地位的文件,是国家财政实现计划管理的工具。

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

综合财政计划包括国家预算收支、预算外收支、银行信贷收支、现金收支等

国家预算分类:

⑴根据预算编制形式划分

单式预算是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财政收支编制在一个总预算内。

复式预算是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分别编成两个或以上的预算。

(经常预算”—收入:

税收支出:

政府日常行政;资本预算”—经常性预算的结余及国有企业利润投资性支出)

⑵按预算的方法划分

零基预算是政府各部门的收支计划以零为起点,不考虑以往情况,只以社会经济发展为依据编制。

增量预算是在以前财政年度基础上,按新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调整之后确定编制。

编制程序:

一般是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逐级汇总。

2预算外资金:

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机构凭借国家权力或由国家授权而取得的没有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

预算管理体制:

是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预算收支范围和预算管理权限的一项重要制度。

各级政府之间的收支划分是其核心问题。

主体:

中央、省、市、县、乡五级。

3分税制:

是将国家的全部税种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划分,借以确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收入范围。

其实质是通过税种的划分形成中央与地方的收入体系。

分税制的内容:

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

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各级预算的重点和层次。

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

实行预算调节制度。

分税制的依据:

1.以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为依据2.以各类税种的自身特征为依据3.以加强和方便税收征管为依据

实行分税制的意义1.能够充分发挥利益分配原则的效率2.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对财税管理体制的要求3.能够充分体现财政制衡原则4.有利于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实施

进一步深化改革分税制的建议:

分税制以延伸至省对市一级为宜;鼓励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主确定;精简政府层级;建立中央、省、县三级政府体制;扩大地方税基,完善地方税体系。

第九章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的功能:

导向、协调、控制、稳定

财政政策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对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调节,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工具:

⑴支出类:

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⑵收入类:

税收、公债

财政政策类型:

①自动稳定:

是指某些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财政政策,无须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控制效果。

包括税收和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

②相机抉择:

是指本身没有自动稳定的作用,需要政府根据当时经济形势,采取相应的财政措施,才能产生调节作用的财政政策。

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

(汲水政策:

是对付经济波动的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