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提升作业 一 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0135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时提升作业 一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课时提升作业 一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课时提升作业 一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课时提升作业 一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课时提升作业 一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时提升作业 一 1.docx

《课时提升作业 一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时提升作业 一 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时提升作业 一 1.docx

课时提升作业一1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一

机械运动

一、选择题

1.(2017·邵阳一模)某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

mm (  )

A.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7

B.茶杯的高度是10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7mm接近一本书的厚度,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07mm,故A不符合题意;茶杯的高度是10cm=100m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物理书的长度为25cm左右,即250mm左右,故C符合题意;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7dm=

1670m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17·邹城模拟)为了传递信息,我国古代周朝形成邮驿制度,到宋朝时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邮递快慢等级。

“金牌”一昼夜(24h)行500里(1里=0.5km),每到一个驿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

下面所列速度中与“金牌”的速度最接近的是 (  )

A.中学生步行的通常速度

B.人骑自行车的通常速度

C.高速公路上限制的最高车速

D.磁悬浮列车的最高时速

【解析】选B。

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及估算。

“金牌”一昼夜t=24h的路程s=

500里=250km,“金牌”的速度v=

=

≈10.4km/h≈2.9m/s;A选项,中学生步行的通常速度约为1m/s,与“金牌”速度不符;B选项,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3m/s,与“金牌”速度比较接近;C选项,我国规定高速公路车速最高不得超过120km/h,该速度远大于“金牌”的速度;D选项,磁悬浮列车的最高时速约为430km/h,远大于“金牌”的速度。

故选B。

3.如图,在测物体长度时,有以下几种方式,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

【解析】选C。

刻度尺在使用时的摆放要求是:

尺要沿着所测长度方向放置;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木尺立着放,透明尺贴着放);零刻线或某一整刻线与被测物一端对齐。

视线的要求是:

垂直于尺面。

故选C。

4.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

A.2.36cm      B.2.357cm

C.2.35cmD.2.4cm

【解析】选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题目中测量了物体的长度三次,计算出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

物体的长度为L=

=

≈2.36cm。

故选A。

5.(2017·莘县一模)小明和小丽站在路边等校车,小丽说自己是运动的,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路灯 B.路边的树木

C.小明 D.驶来的校车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参照物的判断。

站在路边的小丽相对于小明、路灯或树木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所以以小明、路灯或树木为参照物时,小丽是静止的;以驶来的校车为参照物,小丽与校车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她是运动的。

故选D。

6.如图所示是香香同学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的情景,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也保持不变的一种运动形式。

A图中在相等时间间隔里,香香同学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她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

B图中香香同学在相等的时间间隔里,间隔的距离相等,所以香香同学可能做匀速运动,故B正确。

C图从左向右,在相等的时间间隔里,间隔的距离越来越大,她可能做加速运动,故C错误。

D图从左向右,在相等的时间间隔里,间隔的距离越来越小,她可能做减速运动,故

D错误。

7.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

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甲、乙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甲、乙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解析】选C。

本题考查了由s-t图象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的相关知识。

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乙物体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A错误;据图可知,在15~20s内甲静止,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B错误;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

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且所用的时间相同,所以甲、乙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故C正确;据上面的分析可知,两个物体在15s末相遇,故

D错误。

故选C。

【方法归纳】

(1)分析图象的注意事项。

①图象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

②由图象的形状判断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③理解图象上各个特征量(斜率、交点坐标、面积等)。

④图象中隐含的物理规律。

(2)比较方法:

比较同一坐标图上的多个均匀变化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控制横坐标(纵坐标)对应物理量不变,比较纵坐标(横坐标)对应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8.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s通过的路程是3m,第2s通过的路程是5m,第3s通过的路程是7m,则他在这3s内 (  )

A.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B.后2s内的平均速度为6m/s

C.3s内的平均速度为7m/s

D.最后1s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的是平均速度的知识。

平均速度必须用对应的路程除以对应的时间,前2s内通过的总路程是8m,平均速度是4m/s;后2s内通过的总路程为12m,故平均速度为6m/s;3s内通过的总路程为15m,故平均速度为5m/s;最后1s内的平均速度为7m/s。

二、填空题

9.(2017·资阳模拟)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其中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如图乙所示的停表示数为________min。

【解析】本题考查刻度尺和停表的读数。

由甲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测量的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而是40.0cm的刻线,物体的末端对着的刻度线为71.0cm,所以物体的长度即为两刻度之差L=71.0cm-40.0cm=31.0cm;由乙图可知,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3min和4min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指在37.5s,因此停表读数为3min37.5s=

3.625min。

答案:

1cm 31.0 3.625

10.(2017·重庆二模)如图是2017年4月27日“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成功对接的情景,对接后若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则“天舟一号”是________的;“天宫二号”在太空中10min可以绕地球飞行约4000km,则它的飞行速度约为________km/h,所以它大致90min可绕地球一周。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计算。

在“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飞船对接完成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飞船相对于“天宫二号”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天宫二号”的飞行速度约为:

v=

=

=24000km/h。

答案:

静止 24000

11.百米赛跑时,甲、乙运动员从同一起跑线同时起跑,某时刻位置如图所示,可知运动较快的是__________,你这样判断的理由是__。

【解析】本题考查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因为甲、乙运动员同时起跑,故t乙=t甲,由图可知s乙>s甲,根据公式v=

相同的时间,运动的距离越大,速度越大,故乙运动员运动得较快。

答案:

乙 因为t乙=t甲,s乙>s甲,由v=

得v乙>v甲,即乙运动得比甲快

12.(2017·夏津一模)某同学郊游时,用0.5h走完1.4km的路程,休息0.5h后,再用0.5h走完1.3km的路程,那么,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km/h,即________m/s。

【解析】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该同学通过全程所用的时间:

t=0.5h+0.5h+0.5h=1.5h;在1.5h所通过的路程:

s=1.4km+1.3km=2.7km;全程的平均速度:

v=

=

=1.8km/h=0.5m/s。

答案:

1.8 0.5

13.(2017·长春一模)小韩从家中出发去学校,其中一段路程步行,一段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则小韩骑车的过程是图中的________段;小韩步行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图象的解读及速度的计算。

由题图可知,整个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①0~5min行驶的1800m,②5~25min行驶的1440m;然后结合速度公式来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根据公式v=

可计算两段路程的速度:

OA段的平均速度:

v1=

=

=6m/s;AB段的平均速度:

v2=

=

=1.2m/s,因为

6m/s>1.2m/s,所以步行的是图中AB段,骑车的是OA段;骑车平均速度6m/s,步行平均速度1.2m/s。

答案:

OA 1.2

三、作图题

14.如图所示,甲图是两位同学在一段时间内以不同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三幅照片,请你在乙图中用图象分别描述出男女同学的大致运动情况。

【解析】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由题图知,女同学追赶并超过了男同学,女同学的速度比男同学的速度大;图象上,让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或路程,可得v-t图象或s-t图象。

在第一个图,男同学在女同学前面,在s-t图象上,起始点s男>s女。

答案:

v-t图象

s-t图象

四、实验题

15.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_______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___不正确。

用A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__________。

【解析】刻度尺的精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的,由图示可知A刻度尺的分度值较小,所以A刻度尺精确些;使用刻度尺时,刻线应紧贴被测长度,所以

B刻度尺的位置是错误的;用A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2.21cm。

答案:

A B 2.21(2.15~2.25)cm

16.(2017·抚顺三模)小玲利用如图的装置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她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斜面B点和终点C点的时间和距离,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时,小玲发现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这时她应该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

(2)实验装置调整好后,小玲重新进行了实验,她用停表测得小车通过s1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为4.5s,用刻度尺正确测量出s1的长度为90.0cm,那么小玲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应该是________,她所测量的A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3)为了测量小车从A滑到C时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测得的平均速度比真实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解析】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实验探究。

(1)实验时,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小,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应减小斜面的坡度;

(2)由s1=90.0cm可知,倒数第二位即厘米位,对应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所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已知AC段小车通过的距离s1=90.0cm=0.900m,用的时间t1=4.5s,所以小车的平均速度:

v=

=

=0.2m/s;

(3)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按这种方法他测得的平均速度比真实值偏小。

答案:

(1)减小 

(2)1cm 0.2 (3)小

五、计算题

17.(2017·北京一模)小刚同学参加百米赛跑比赛,发令员在起点,计时员在终点。

比赛时,计时员听到枪声才计时,计得的成绩是13.3s。

小刚跑完全程实际用了多长时间?

【解析】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

由v=

得:

声音传播100m所需时间:

t声=

=

≈0.294s,

小刚的运动时间:

t小刚=t+t声=13.3s+0.294s=13.594s。

答案:

13.594s

18.13次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自北京到上海铁路长1458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3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车次

到、发站

时间

北京

天津西

济南

上海

13

到站时间

-

16:

11

20:

16

8:

20

发车时间

14:

20

16:

16

20:

23

-

(1)13次列车由天津西到济南所用的时间。

(2)13次列车由北京到达上海的平均速度。

(3)中途13次列车以36km/h的速度穿越长度为1600m的一个隧道,列车全部在隧道中行驶的时间是150s,那么这列列车的长度是多少?

【解析】

(1)由表知13次列车16:

16从天津西出发,20:

16到达济南,所以列车

的运行时间是20h16min-16h16min=4h。

(2)北京与上海间的路程

s=1458km,13次列车14:

20由北京出发,第二天8:

20到达上海,则它的运行时间t=24h00min-14h20min+8h20min=18h,则列车的平均速度:

v=

=

=

81km/h。

(3)列车行驶的路程:

s=vt=150s×36×

m/s=1500m,因为s=L隧道-

L车,所以L车=L隧道-s=1600m-1500m=100m。

答案:

(1)4h 

(2)81km/h (3)100m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