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与细胞第二章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9854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与细胞第二章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分子与细胞第二章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分子与细胞第二章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分子与细胞第二章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分子与细胞第二章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子与细胞第二章教学设计.docx

《分子与细胞第二章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与细胞第二章教学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子与细胞第二章教学设计.docx

分子与细胞第二章教学设计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案例导入(幻灯图片):

在安徽阜阳的农村,有一件怪事。

从去年开始,那里的100多名婴儿,陆续患上了一种怪病。

本来健康出生的孩子,在喂养期间,开始变得四肢短小,身体瘦弱,尤其是婴儿的脑袋显得偏大。

当地人称这些孩子为大头娃娃。

你们知道个中缘由吗?

如果你是质检人员将会如何进行检验?

我们当中很多人并没有喝牛奶,我们所需的蛋白质从何而来?

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吗?

(注意准确和广泛)

初步了解蛋白质:

组成生命体的化合物中蛋白质的含量是有机物中比例最大的,介绍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和分子量。

(一)、蛋白质主要由C、H、O、N4种化学元素组成。

很多重要的蛋白质还含有P、S两种元素,有的也含微量元素Fe、Mn、Cu、Zn等元素。

(二)、蛋白质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也就是说的相对分子量很大的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分子质量的变化范围很大,从几千一直到100万以上。

例如,牛的胰岛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700,人的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4500。

设问:

如此之大的分子可不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呢?

如何吸收?

(不能,必需消化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引出:

(三)、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

(说明:

自然界中存在600多种氨基酸,而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种。

我们今后探讨的就是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思考与讨论(幻灯图片演示氨基酸的分子结构,学生探究氨基酸分子的结构特点)

补充提示:

氨基、羧基的结构与写法

提问、归纳出:

(1)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2)    氨基酸的判断依据

后续问题:

(1)    氨基酸的种类是由什么决定的?

(2)    氨基酸中的P.S元素会存在于什么位置?

(3)    一个氨基酸分子中一定只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吗?

(让学生在思考中明确R基的变化)  

学生练习:

在P20四种氨基酸中画出氨基、羧基、R基(巡视指导)

人体对于不同氨基酸有何要求呢?

(幻灯展示某“氨基酸”口服液说明书并让学生结合教材P21了解“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须氨基酸”)  

过渡:

氨基酸只有20种,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仅100多;蛋白质却有1010――1012种,分子量几千到几百万不等。

那么,不同氨基酸如何构成蛋白质分子,并导致其多样性呢?

(多媒体展示氨基酸之间的结合)

观察、讨论以明确以下几点:

(1)    氨基酸之间的结合方式:

脱水缩合

(2)    肽键的形成位置、写法与判断

(3)    脱去的水中的元素来源

(4)   从氨基酸到蛋白质的结构层次:

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蛋白质

(5)    肽链数、肽键数、氨基酸数、水分子数之间的关系

思考巩固:

1.100个氨基酸形成的一条肽链中,共有肽键99个,若每个氨基酸平均分子量为128,则此多肽分子量为11018

2.一个有n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共有m个氨基酸,该蛋白形成过程中,共脱去

m-n分子水。

3.血红蛋白分子是由574个氨基酸组成,共有4条肽链,血红蛋白分子中共有肽键570个,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至少有4个氨基。

4.由10个氨基酸分子形成的多肽可能的结构有2010种。

归纳出:

(四)、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①组成每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不同

②组成每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③每种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均不相同。

过渡:

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为蛋白质的功能多样性提供了可能,那么,现在我们就从具体的生命活动现象中寻找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通过教材及多媒体展示各种实例让学生说明蛋白质作用。

――注意名称与作用的统一)

(五)、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

1.是结构物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结构蛋白)

2.具有催化作用,如参加生物体各种生命活动的大多数酶。

3.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血红蛋白、载体)

4.有些蛋白质其信息传递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激素)

5.有些蛋白质由免疫功能。

(抗体)

6.细胞识别(受体)

得出结论: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从中不难看出,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这也是我们认识事物的重要观点之一

总结(媒体展示概念图)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教材分析】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模块一(必修)——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2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节主要包括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等内容。

核酸是一切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它对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节的内容还是学习《生物2(必修)——遗传与进化》中“基因的本质与基因的表达”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

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进行特定的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以及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他们对生命本质的探究,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等多种传播媒体的介绍以及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对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认识还是很浮浅的,没有深入到核酸物质结构的水平上,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实验及适当的教学策略尤其是加强直观,从感性认识入手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教法分析】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于这种理念,引导学生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学习“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从进行实验操作入手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利用课件直观表达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除了按《标准》所设定的能力目标(分析、表达、表述、判断、反思、修改)培养学生能力外,还设计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

【教学方法】实验、讲述和讨论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蒸馏水,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温度计,载玻片,盖玻片,大烧杯等实验材料用具。

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子结构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

利用“问题探讨”,激发学习兴趣→实验观察,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获得感性认识→观察图解,认识核酸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可通过列表比较辅助认识)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联系、思考明确学习目标

1985年Jefferys博士首先将DNA指纹技术应用于法医鉴定。

1989年该技术获美国国会批准作为正式法庭物证手段。

我国警方利用DNA指纹技术已侦破了数千例疑难案件。

DNA指纹技术具有许多传统法医检查方法不具备的优点,如它从四年前的精斑、血迹样品中,仍能提取出DNA来作分析;如果用线粒体DNA检查,时间还将延长。

提问:

1、DNA是什么物质呢?

为什么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

2、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评价学生的回答,引入学习内容: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回忆初中知识,结合其他途径的听闻联系生活,思考、交流回答: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每个人的遗传物质都有所区别,因此,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

2、DNA鉴定技术还可以用于亲子鉴定,死者遗骸的鉴定等(确定十几年前被拐儿童的身份;千年古尸的鉴定;在俄国革命时期被处决沙皇尼古拉的遗骸;以及最近在前南地区的一次意外事故中机毁人亡的已故美国商务部长布朗及其随行人员的遗骸鉴定;都采用了DNA指纹技术。

此外,它在人类医学中被用于个体鉴别、确定亲缘关系、医学诊断及寻找与疾病连锁的遗传标记;在动物进化学中可用于探明动物种群的起源及进化过程;在物种分类中,可用于区分不同物种,也有区分同一物种不同品系的潜力。

在作物的基因定位及育种上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利用“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问题导学,主动探究,获取知识

通过上面的讨论及对初中相关知识的回忆可知,核酸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

提问:

1、你知道生物体内的核酸有几种?

它们在细胞中是如何分布的?

2、如何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针对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及相关实验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巡视、指导学生实验。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主动获得知识。

倾听、总结学生的实验结论,

继续引发学生思考:

原核细胞的DNA位于细胞内的什么部位?

阅读课文及“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回答问题。

讨论,明确实验原理、目的及方案,两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分析、记录实验结果。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后,选派代表就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小结,主动获得结论:

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补充:

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

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思考回答:

原核细胞的DNA位于何处?

(拟核区域内。

给学生机会,参与学习过程,有利于对知识的感知和对科学研究方法的领悟。

有利于突破难点。

加工、整合信息,构建知识体系。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1、核酸同蛋白质一样,也是生物大分子物质,那么,核酸由哪些元素组成?

组成它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2、DNA和RNA的化学组成有何异同?

3、组成核酸的碱基、五碳糖、核苷酸各有几种?

投影“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子结构”及“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图。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示,启发学生思考、讨论。

(引导由DNA分子中碱基数目、种类和顺序变化入手)

让有代表性的学生表达核酸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倾听、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用列表比较的形式,说明核酸的种类、结构特点与功能。

阅读教材,观察图示,在理解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倾听、交流,获得对核酸结构的认识,由碱基数目、种类和顺序变化初步理解核酸的多样性。

与教师一起归纳总结:

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遗传信息就贮存在其中。

(用数字变化推理所谓遗传信息的变化和内涵——排列和组合的数学思想)

认识到生命的各种复杂现象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

根据这一部分的特点,课后可以试着制作DNA连接模型,回校后互作比较。

充分利用教材中图示和课件的直观性特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知识的形成,突出重点

系统小结,反馈与矫正

小结: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核酸有DNA和RNA两大类,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

通过染色可以观察到DNA和RNA在细胞分布,我们还试图弄清核酸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但实际上还必须有更多的知识储备才可以更清晰的认识,多多学习,多多探究才是我们最恰当的选择。

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说出核酸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功能。

完成练习。

 

拓展探究:

课后利用各种途径了解DNA指纹鉴定的有关原理。

巩固强化,同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注意培养探究兴趣和能力。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1)

【学习目标】

1.识记原生质的概念及化学成分。

2.理解组成生物体的几种化合物的化学元素组成,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和重要作用。

3.理解蛋白质是生物高分子化合物,以及它的分子结构层次和多样性。

4.知道细胞是这些化合物最基本的结构形式,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

【学习障碍】

1.理解障碍

(1)如何理解原生质的概念?

(2)如何理解水的存在形式及其功能?

(3)如何理解无机盐的生理功能?

(4)如何理解糖类的存在形式及其功能?

(5)如何理解脂质的存在形式及功能?

(6)如何理解蛋白质的合成、多样性及重要功能?

(7)如何理解核酸的种类及功能?

2.解题障碍

化合物的知识与生活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问题。

 

【学习策略】

1.理解障碍的突破

(1)用“层析综合法”理解原生质。

原生质的概念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①从成分上,原生质指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它是以蛋白质和核酸为主的多分子体系;②从结构上,原生质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但不包括细胞壁,由于细胞壁不具有生物活性,所以才可以说“一个动物细胞就是一小团原生质”;③从功能上,原生质是指细胞的全部生命物质,这些生命物质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的组织起来,才能实现各种生命活动,即新陈代谢。

例如蛋白质的合成、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例1]下列关于原生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原生质中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

B.新鲜的叶肉细胞是一小团原生质

C.雌蛙的卵细胞是一小团原生质

D.生物体内的原生质能自我更新

解析:

用“层析综合法”解。

从成分上说,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所以A项正确;从结构上看,这些生命物质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一个动物细胞就是一小团原生质,而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不是,所以C项正确;从功能上看,原生质能通过新陈代谢不断自我更新。

答案:

B

(2)用“迁移法”理解水的两种存在形式。

“迁移法”是指应用已获得的知识来理解和解决另一方面知识或问题的方法。

因为客观存在的事物是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制约的,由此而在头脑中形成的知识也必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所学知识的迁移应用是体现能力的重要方面,如用化学、物理、数学的知识来理解生物学的知识。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进行知识的迁移。

在关于生物体内的化合物水的学习中,有两个方面的知识需要我们注意:

一是水的含量:

①水是原生质(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②不同种类的生物体中,水的含量差别很大;③同一种类的生物体中,随着发育期和细胞种类(或者说不同的组织、器官)含水量也有很大的差异。

二是关于水的两种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而对于水的两种存在形式及其功能,就可以运用“迁移法”来理解和掌握。

原生质的化学成分除水外,主要就是由蛋白质组成,蛋白质占细胞干重50%以上,蛋白质分子形成空间结构时,疏水基团(如烷烃基、苯基等)包在分子内部,而许多亲水基团(如—NH2、—COOH、—OH)对水有很大的亲和力,化学中也学习到H2O是极性分子。

所以原生质中的蛋白质分子等,其表面就会吸引很多水分子,形成一层很厚的水层(如下图)。

水分子距离蛋白质分子越近,吸附力越强;相反,则吸附力越弱。

靠近蛋白质而被吸附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就叫结合水;距离蛋白质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叫做自由水。

但是注意,这两种状态的水分的划分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

自由水参与各种代谢作用,它的数量制约着植物的代谢强度,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生长速度等。

自由水占总含水量百分比越大,则代谢越旺盛;结合水不参与代谢作用,而生物(主要指植物)要求低微的代谢强度去度过不良的外界条件,因此结合水含量与植物抗逆性(抗不良环境,例如寒、旱等)大小有密切关系,即结合水含量相对高,则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就强。

由此可见,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率往往反映出植物的代谢强度。

[例2]有机化合物中具有不同的化学基团,它们对水的亲和力不同。

易与水结合的基团称为亲水基团(如—NH2、—COOH、—OH),具有大量亲水基团的一些蛋白质、淀粉等分子易溶于水;难与水结合的基团称为疏水基团,如脂质分子中的碳氢链。

脂质分子往往有很长的碳氢链,难溶于水而聚集在一起。

请回答:

(1)等量亲水性不同的两种物质分散在甲、乙两个含有等量水的容器中,如下图所示。

容器中的自由水量甲比乙____________。

(2)相同质量的花生种子(含油脂多)和大豆种子(含蛋白质多),当它们含水量相同时,自由水含量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种子。

(3)以占种子干重的百分比计算,种子萌发时干燥大豆种子的吸水量比干燥花生种子吸水量____________。

(4)种子入库前必须对其干燥处理,降低种子中的含水量,这是因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各地规定的入库粮食的含水量标准不尽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用“迁移法”解。

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在此出现,同学们也许会感觉有一定难度,但经仔细分析,

(1)

(2)(3)小题是不难做答的,应用“迁移法”结合物理学中的比表面积的知识,甲图中有机分子的总表面积比乙图中有机分子的要大,所以吸引水分子就多,则自由水就少;大豆种子含蛋白质丰富,则蛋白质分子束缚水分子就多,自由水含量就相对减少;种子萌发时,主要靠吸胀作用吸收水分,吸水多少也是取决于亲水性物质的多少,亲水性物质如蛋白质含量丰富的种子,吸水就相应越多;(4)含水量,尤其是自由水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细胞的代谢旺盛程度,种子入库储存,当然是希望代谢减弱;(5)“迁移”结合地理学知识回答。

而(4)(5)小题确实要结合第三章新陈代谢的知识方能答得完全,在此只是提醒同学前后知识的联系,学习不能机械和简单记忆。

答案:

(1)少

(2)花生(3)多(4)种子含水量高,呼吸作用强,种子内贮存的营养物质因分解而损失过多种子含水量高,呼吸作用强,放出热量多,温度增高,种子易发芽、霉变(5)气候不同,特别是湿度、温度不同

(3)用“并列比较法”掌握无机盐的相关知识。

注意无机盐的功能与组成元素的功能比较掌握

 

功能

组成元素

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例如蛋白质、核酸、糖类等

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例如B元素影响植物的生殖

无机盐

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之一,Ca是人体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

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例如钙盐维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含量太低则会出现抽搐;保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等

通过比较可以明确两者的功能有区别,也有相同之处,以便我们加深对无机盐功能的理解和记忆。

 

(4)用“并列比较法”掌握糖类的相关知识。

糖类的学习需注意三点:

①单糖、二糖、多糖之间的相互转化。

如2分子单糖缩合可形成二糖,许多单糖缩合可形成多糖,多糖、二糖水解可生成单糖。

②蔗糖、麦芽糖、乳糖三种二糖水解产生的单糖不同,1分子蔗糖水解可形成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1分子麦芽糖水解可产生2分子葡萄糖;1分子乳糖水解可形成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

③糖类的存在形式和存在部位的分类比较

 

同时存在于动植物体中

只存在于动物体中

只存在于植物体中

单糖

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

半乳糖

果糖

二糖

 

乳糖

蔗糖、麦芽糖

多糖

 

糖元

淀粉、纤维素

注:

糖元不仅仅存在于肝脏细胞和肌肉细胞中,其他的细胞中也可以少量储存。

④各种糖的功能的比较

五碳糖(核糖、脱氧核糖)

核酸的组成成分

葡萄糖

细胞重要的能源物质

纤维素

植物细胞壁的基本组成成分

淀粉

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糖元

动物细胞中重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糖类在生物体中大多主要用于氧化分解,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所以,概括地说,糖类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5)用“并列比较法”掌握脂质的相关知识。

分类

特点

举例

具体功能

元素组成

脂肪

储存脂质

脂肪

①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②维持体温恒定;③减少内部器官摩擦和缓冲外界压力

只有C、H、O

类脂

结构脂质

磷脂

是构成细胞膜、细胞器膜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C、H、O、N、P

固醇

功能脂质

胆固醇、性激素、VD

与调节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殖等有关

C、H、O

 

(6)用“迁移法”和其他方法相结合掌握蛋白质的相关知识。

 

①用“迁移法”和“咬文嚼字法”准确掌握氨基酸

“咬文嚼字法”即对教材中的一些概念、定律、结论等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和掌握。

该法尤其适于新学知识。

迁移应用化学知识,可知,要准确认识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每种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那是因为有的氨基酸含有两个—COOH,如谷氨酸;有的含有两个—NH2,如赖氨酸。

所以“至少”两个字是不可省的;B.不同氨基酸具有不同的“R”基团,如把“R”基团具体化便是具体的氨基酸了,所以说,有大约20种R基团,就有约20种氨基酸了;C.一个—NH2和一个—COOH共同连接在同一个C原子上,属于α氨基酸,是合成天然蛋白的氨基酸。

 

[例3]在下列物质中,有的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的不是。

若将其中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则其中含有的氨基、羧基和肽键的数目依次是

A.2、2、2

B.3、3、2

C.4、3、3

D.3、4、2

 

解析:

用“并列比较法”解。

首先依据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判断哪些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哪些不是。

将上面五种物质与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进行比较,就可知②不是氨基酸,④虽然是氨基酸,但不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然后再根据缩合反应的知识即可做出正确的判断。

答案:

A

②用“迁移法”和“图解法”准确掌握蛋白质的合成以及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数目与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目等关系。

“图解法”就是运用教材中的图表或自己整理的图表,帮助理解、记忆所学知识的方法。

该法能将抽象直观化,能将零散化整,在学习中经常用到。

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分子互相连接而成,氨基酸分子相结合的方式:

脱水缩合,即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的一种化学反应,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肽键(—NH—CO—)。

如下图。

由图知,2分子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二肽。

由3分子以上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就叫多肽。

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一个蛋白质分

子可以含有一条或几条肽链。

几种数量关系见[例7]的解析。

[例4]下图为胰岛素分子的模式图,其中α链由21个氨基酸缩合而成,β链由30个氨基酸缩合而成。

已知有关氨基酸之间形成三个二硫键(-S—S—)时共脱去6个氢,并设所有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请回答:

(1)胰岛素分子中至少含有氨基_________个,含有肽键_________个。

(2)该化合物是由氨基酸经过_________,失去水分子而形成的,水分子中的氧来自于_________,氢来自于_________。

(3)胰岛素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

(4)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其化学性质很多,试举出一项:

_________。

 

解析:

用“迁移法”和“图解法”解。

迁移应用数学知识解该题。

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至少在肽链的一端保留一个没有发生缩合反应的氨基(—NH2),在另一端保留一个羧基(—COOH),通常不会形成环状,不必考虑此种情况。

所以两条肽链,共至少含有两个氨基。

假设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