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原施工组织设计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71956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29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原施工组织设计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东原施工组织设计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东原施工组织设计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东原施工组织设计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东原施工组织设计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原施工组织设计1.docx

《东原施工组织设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原施工组织设计1.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原施工组织设计1.docx

东原施工组织设计1

嘉阅湾项目1-1桩板挡墙工程

编制:

张天云

审核:

罗顺兵

重庆市江津区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四年五月

二十二、施工现场总平面图

二十三桩板档墙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桩板式挡墙施工组织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由于工程弃土,在东原蔡家项目一期二组团60、61#楼东侧形成长约145m,高约34~36m,宽约56~108m,滑体厚度约3~12m,主滑方向约90°的小型、浅层土质推移式工程滑坡。

受重庆东原创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我院对该边坡治理工程进行设计,坡顶为拟建东原小区,坡脚为嘉陵江。

要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本次为施工图设计阶段。

该边坡为永久性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二、编制依据

1、施工承包合同书

2、设计施工图

2.1由重庆川东南地质工程勘察设计院2013年12月所作《东原蔡家项目一期二组团49号楼、50号楼、55号楼、60号楼、61号楼东侧边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2《东原蔡家项目一期二组团60、61#楼东侧边坡治理工程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专家意见》及《东原蔡家项目一期二组团60、61#楼东侧边坡治理工程方案可行性评估报告》

2.3有关规范及图集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检测技术规范》DBJ/T50-137-2012;

《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T50-100-201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20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0版);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2003;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

三、工程地质条件

3.1交通位置及地形地貌

场地位于重庆市北碚区蔡家岗镇太平村,有公路通至场地,交通条件较好。

场地主要处于剥蚀丘陵地貌,靠近嘉陵江附近地段位于侵蚀堆积地貌。

总体地形西高东低,场地内地表大部分被第四系土层所覆盖,局部地段基岩直接出露。

目前场地内正在进行场地的平场作业,原始地形部分被破坏,目前整个场地呈几级台阶状,地形坡度8~27°,局部可达75°左右;靠近嘉陵江附近地段为原始地貌,地形坡度较平缓,一般坡度5~13°。

场地内地面高程176.16m~243.10m,相对高差达66.94m。

3.2气象、水文条件

3.2.1气象

场区属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具春早夏长,秋雨连绵,冬暖多雾之特点。

大气降水以降雨为主,雪雹少见。

年平均气温(℃):

18.3℃,极端最高气温(℃):

42.2℃(出现日期:

2006年7月26日),极端最低气温(℃):

-1.8℃(出现日期:

1955年1月11日),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

7.7℃,最冷月(一月)平均最低气温(℃):

5.7℃,最大平均日较差:

11.9℃(出现日期:

1953年7月)。

年降雨量1000~1400mm,一日最大降水量:

266.6mm(出现日期:

2007年7月17日),年蒸发量:

1079.2mm,最大年蒸发量:

1347.3mm(出现年份:

1959年),年平均相对湿度(%):

79%,年平均绝对湿度:

17.7mb。

年平均风速:

1.3(m/s),最大风速:

26.7(m/s),风向:

西北(出现日期:

1981年5月10日)。

2工程地质条件

2.1交通位置及地形地貌

场地位于重庆市北碚区蔡家岗镇太平村,有公路通至甲方场地,交通条件较好。

场地主要处于剥蚀丘陵地貌,靠近嘉陵江附近地段位于侵蚀堆积地貌。

总体地形西高东低,场地内地表大部分被第四系土层所覆盖,局部地段基岩直接出露。

目前场地内正在进行场地的平场作业,原始地形部分被破坏,目前整个场地呈几级台阶状,地形坡度8~27°,局部可达75°左右;靠近嘉陵江附近地段为原始地貌,地形坡度较平缓,一般坡度5~13°。

场地内地面高程176.16m~243.10m,相对高差达66.94m。

2.2气象、水文条件

2.2.1气象

场区属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具春早夏长,秋雨连绵,冬暖多雾之特点。

大气降水以降雨为主,雪雹少见。

年平均气温(℃):

18.3℃,极端最高气温(℃):

42.2℃(出现日期:

2006年7月26日),极端最低气温(℃):

-1.8℃(出现日期:

1955年1月11日),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

7.7℃,最冷月(一月)平均最低气温(℃):

5.7℃,最大平均日较差:

11.9℃(出现日期:

1953年7月)。

年降雨量1000~1400mm,一日最大降水量:

266.6mm(出现日期:

2007年7月17日),年蒸发量:

1079.2mm,最大年蒸发量:

1347.3mm(出现年份:

1959年),年平均相对湿度(%):

79%,年平均绝对湿度:

17.7mb。

年平均风速:

1.3(m/s),最大风速:

26.7(m/s),风向:

西北(出现日期:

1981年5月10日)。

3.2.2水文

嘉陵江为勘察区附近主要水系,嘉陵江自北向南流经勘察区东侧,属过境河流。

据三峡库区地灾防治顾问部文件:

嘉陵江北碚段常年洪水位195.21m,5年一遇洪水位198.01m,20年一遇洪水位203m,50年一遇洪水位206m,100年一遇洪水位207.81m。

历史最高洪水位为1870年的214.0m。

枯、丰季水位变幅达24.8m左右。

勘察期间,嘉陵江水位为172.5m(2013年12月2日)。

2.3地质构造

勘察区位于悦来向斜北西翼近核部,通过本次调查并结合区域资料分析,区内无断层及破碎带通过。

区内出露地层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岩层单斜产出,产状为85°∠5°。

勘察区岩体中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

①裂隙倾向315°、倾角80°,裂面平直,间距1.5~2.0m,闭合,裂面平直,属结合程度一般的硬性结构面;②裂隙倾向235°、倾角85°,裂面较粗糙,闭合,属结合程度一般的硬性结构面。

岩层面属结合差的硬性结构面。

2.4地层岩性

根据地表调查及钻孔揭露,场区钻探深度范围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土层(Q4)及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基岩(J2s)。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对场区内各种岩土类型描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Q4)

1)素填土(Q4ml):

场区素填土堆填方式为机械抛填,为平场回填,主要由粉质粘土、砂岩块石及少量泥岩碎石组成,在钻探过程中垮孔和掉块,结构松散,稍湿,堆填时间约1~2年。

部分地段素填土堆填方式为近期施工开挖时形成,主要由粉质粘土、砂岩块石及少量泥岩碎石组成,在钻探过程中垮孔和掉块,结构松散,稍湿,堆填时间约1~3个月。

碎块石直径约10~1500mm不等,含量约15~50%不等,厚度1.00m~15.50m。

该层分布于场地的大部地段。

2)、崩坡积粉质粘土夹块石(Q4col+del):

分布于场地大部,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砂泥岩块碎石组成,其中粉质粘土呈可塑状,含少许砂质,约占65~90%,块碎石约占10~35%,块径20~2800mm,钻孔揭露厚1.70m~20.80m。

3)、冲洪积粉质粘土(Q4al+pl):

该层主要分布于场地东侧靠近嘉陵江附近,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细砂组成,其中粉质粘土呈可塑状,约占75~80%,细沙约占10~35%,钻孔揭露厚1.50m~2.80m。

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基岩

据场地钻探揭露,场地基岩主要为泥岩、砂岩。

泥岩:

紫红色、暗紫色,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以粘土矿物为主,局部砂质含量较高,偶见灰绿色团块或条带。

钻孔揭露该层单层厚度为0.98m~17.02m,为场地内主要岩层。

砂岩:

黄色,红色,灰绿色、灰白色,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钙泥质胶结。

钻探揭露该层单层厚度为1.40m~14.80m,为场地内次要岩层。

2.5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

场地基岩面埋深1.00m~32.60m。

基岩面标高为171.28m~235.70m。

总体上由北西向南东倾斜,相邻钻孔间基岩面坡度为1°~44°。

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附表A.0.3,将场地钻探揭露深度范围内的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中等风化带。

强风化带:

岩芯呈短柱状、块状,局部层理发育多呈碎块状,岩质软。

钻孔揭露厚度0.70m~2.70m。

中等风化带:

岩芯多呈长柱状、短柱状、块状及少许碎块状,岩质新鲜、完整,岩质较硬。

中等风化带顶界埋深2.90m~34.10m,顶界标高169.35m~233.80m。

2.6水文地质条件

嘉陵江为勘察区最低侵蚀基准面,场地主要处于丘陵剥蚀地貌,靠近嘉陵江附近地段位于河谷堆积地带,总体地形西高东低,丘陵剥蚀地貌为斜坡地形,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泄,但由于场地内无排水系,不能有效的疏干场地内地表水。

勘察区根据地下水赋存介质及水动力特征,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1)松散岩类孔隙水

剥蚀丘陵地貌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第四系土层中,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运移至低洼处排泄。

人工填土层主要为砂泥岩碎块石及粉质粘土,结构松散~稍密,局部地段因粉质粘土层相对隔水,通过人工填土的孔隙汇集地下水,形成上层滞水,该类地下水的汇水面积小,补给条件差,其富水性与降雨密切相关。

该类水在雨季形成短暂的含水层,然后向低洼处排泄,局部地段形成上层滞水,部分下渗补给基岩裂隙水。

该类地下水水量不稳定,枯雨季水量及地下水的埋深相差较大。

勘察区内丘陵剥蚀地貌地形坡度较陡,不利该类地下水赋存,有利于地下水向东侧嘉陵江排泄,在BK7号钻孔北西侧23m处有一泉眼,据调查,其水源来源主要为上部松散的填土内部产生的孔隙水,其水量根据季节变化变幅较大,久旱即干,勘察期间其水量约0.1t/d(2013.12.5);BK21号钻孔北西侧13.5m处有一泉眼,据调查,其水源来源主要为上部松散的填土内部产生的孔隙水,其水量根据季节变化变幅较大,久旱即干,勘察期间其水量约0.2t/d(2013.12.5),该类地下水在勘察区较贫乏。

侵蚀堆积地貌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第四系土层中,松散岩类孔隙水的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雨的直接渗入和嘉陵江水补给,其水位与嘉陵江呈互补关系。

根据详细勘察时在XK44简易注水试验结果粉质粘土夹块石渗透系数K=1.77m/d,说明粉质粘土夹块石为透水地层。

(2)基岩裂隙水

该类水主要赋存于泥岩、砂岩类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中,主要受降雨或土层中的地下水补给,通过泥岩、砂岩类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等通道向深层地下水补给,或者在地势低洼含隔水层交接处以泉的形式出露地表。

根据本次钻探揭露,场地内岩性以砂泥岩互层产出,以泥岩居多,揭露的强风化层厚度薄,网状风化裂隙不发育,泥岩和砂岩岩芯实完整;因此,勘察区在勘探深度内的基岩裂隙水的补给条件差,地下水活动迹象不明显,该类地下水在勘察区亦较贫乏。

场地内无统一地下水位,除嘉陵江近江边附近有少量地下水体分布外,其余地段无地下水体分布。

本次勘察过程中,将其余地段钻孔提干孔内残留水后观测,其水位基本无恢复,说明场地内其余地段地下水较贫乏,与现场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根据周围环境情况分析,附近无具有腐蚀性的工业厂矿及污染源,雨季产生的临时性上层滞水和场地内土层对钢筋混凝土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2.7地质灾害及不良地质作用

在拟建场地范围内及其邻近无崩塌、泥石流、地下硐室、溶洞、古河道等不良地质作用。

但60号楼、61号楼处及东侧正在进行回填施工形成的填方边坡未进行支护处理,填方土体已有开裂现象,其缝宽1~50cm,可见深度约10cm~80cm,裂缝近直立。

60号楼、61号楼东侧边坡近坡脚处的排污管局部被挤压破坏,形成了边坡变形体。

四、桩板挡墙设计要求

由于工程弃土,在东原蔡家项目一期二组团60、61#楼东侧形成长约145m,高约34~36m,宽约56~108m,滑体厚度约3~12m,主滑方向约90°的小型、浅层土质推移式工程滑坡。

坡顶为拟建东原小区,坡脚为嘉陵江。

要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本次为施工图设计阶段。

该边坡为永久性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4、1土方工程

4.1.1挖方工程

(1)不宜在雨季施工,施工区域内临时排水系统应做好规划,疏通坡顶排水工程,防止地面水渗入土体,使土方开挖处于干作业状态。

(2)必须遵循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开挖的顺序,严禁超挖。

在不具备自然放坡条件或重要建(构)筑物地段,应遵循先整治后开挖的施工顺序,且上一层支护结构施工完成,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并对支护结构进行保护。

(3)应采用分段跳槽开挖与逆作法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土层部分每段开挖长度不大于5.0m,每次开挖深度不大于2.0m,岩层部分每段开挖长度不大于10.0m,每次开挖深度不大于3.0m。

(4)开挖过程中随时注意控制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临时开挖坡率:

土层:

1:

1.25,强风化岩层1:

0.75,中等风化岩层1:

0.5。

(5)采用爆破施工时,应采取控制爆破,防止因爆破影响边坡稳定和周边建(构)筑物安全,在切坡边线土层及岩石部分2~3m范围严禁爆破。

(6)弃土应及时运走,严禁在坡顶加载。

(7)应及时清除坡面及坡顶可能滑移的土体及可能掉落的危岩块体,加强安全防护措施。

(8)场地中的泥岩易于风化,在空气中易干裂,遇水易软化,因此,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封闭。

(9)边坡开挖施工过程中,应请地勘单位核实岩土参数,特别是层面抗剪强度参数是否因爆破施工、长期裸露而降低。

4.1.2填方工程

(1)回填前,应先清除坡面植被根茎、耕土、垃圾、淤泥等杂质,如填

方区域有积水时,应排水疏干或采用抛填块石砂砾、矿渣等方法处理。

对地面横坡坡度大于1:

5时,应形成台阶状,台阶宽度不小于1m,呈2%~4%的逆坡。

当填方基底为松土时,应将基底碾压密实。

(2)填料为碎石土,土和碎石比例为7:

3,分层压实时碎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0mm,每层厚度不宜大于500mm,分层夯实时碎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0mm,每层厚度根据夯击能和试验条件通过试验确定。

压实系数应大于0.93,密实度应达到中密,

干密度不小于20KN/m3,天然状态下综合内摩擦角不小于35°,饱和状态下综合内摩擦角不小于30°。

(3)土方回填时,应先低处后高处逐层回填,填筑时不得发生粗料集中架空现象。

(4)填土应分层填筑分层碾压,无法碾压时应夯实,每层填土质量需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回填上一层。

施工单位应作好每一层的质量检查记录,并完善签字手续。

(5)为确保压实效果,压实前,现场应先做碾压试验或试夯,确定碎块石的最优含水量、铺土厚度及碾压遍数。

(6)填筑质量检查及验收:

①在填筑上一层土体时,应先对已碾压过的填土进行质量检查,每400m2设置一个检查点。

②填土高度每增高2.0m应进行一次阶段验收,压实度、重度、设计坡率等主要控制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填筑施工。

4.2格构护坡

4.2.1钢筋混凝土格构

(1)钢筋砼格构可嵌置于边坡中或上覆在边坡上。

(2)钢筋砼格构护坡坡面应平整、夯实,无溜滑体、蠕滑体和松动岩块。

(3)格构钢筋应专门建库堆放,避免污染和锈蚀;水泥宜使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避免使用受潮或过期水泥;砂石料的杂质和有机质的含量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0年版)的有关规定。

(4)应对边坡开挖的岩性及结构进行编录和综合分析,将开挖的岩性与设计对比。

出入较大时,应进行设计变更。

(5)开挖的弃渣应按设计或建设单位的要求堆放,不得造成次生灾害。

(6)钢筋可在现场进行制作与安装,但钢筋的数量、配置按设计确定,接头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0年版)的规定。

(7)混凝土的浇注应架设模板,模板应加支撑固定。

与岩石接触处不架设模板,混凝土紧贴岩体浇注。

(8)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当必须留置施工缝时,应留置在两相邻锚杆(管)作用的中心部位,并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0年版)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9)挡墙每20m~25m设伸缩缝一道,伸缩缝应设置在跨中,缝宽30mm,缝中嵌沥青麻筋,嵌入深度100mm。

(10)对已浇注完毕的格构,应及时派专人进行养护,养护期应在7天以上。

4.2.2浆砌片石格构

(1)材料要求

石料:

形状不受限制,但直径和厚度不得小于15cm。

石料表面应清洁干净,同产地的石材至少取一组试件进行抗压强度检验。

砂浆:

砂浆严禁采用人工拌合,严格按照实验室提供的配合比采用机械拌制,自投完料开始算起,拌制时间不得小于2分钟,须取砂浆试件送实验室进行检测。

(2)施工方法

准备:

施工前应修整好坡面,清除浮土,填补坑凹,使坡面大致平整。

砌筑前应按设计型式、尺寸挂线放样,开挖沟槽。

挖基:

护坡施工采用机械及人工挖基,人工刷坡,砌筑前,将基底平整夯实,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砌筑。

如基槽内有水,先将水排走或挖集水井抽水,确保基槽在无水条件下进行砌筑。

砌筑:

①用挤浆法分层分段进行砌筑。

分段位置设在沉降缝处,分层水平缝大致水平。

各砌块的砌缝应互相错开最少8cm,不能产生通缝,砌缝应饱满,完全充满砂浆,不能有空洞存在。

②先砌外圈定位砌块,并与里层砌块交错连成一体。

定位砌块用表面较平整尺寸较大的石料,定位砌缝满铺砂浆,不得镶嵌小石块。

③定位砌块砌完后,先在圈内底部铺一层砂浆,其厚度应使石料在挤压

安砌时能紧密连接,且砌缝砂浆密实饱满。

砌筑腹石时,石料间的砌缝要相互交错、咬搭,砂浆密实。

石料不得无砂浆直接接触,也不得干填石料后铺灌砂浆;石料要大小搭配,较大的石料以大面为底较宽的砌缝可用小石块挤塞。

挤浆时可用小锤敲打石料,将砌缝挤紧,不得留有孔隙。

④浆砌片石嵌入边坡内0.2m,以防表水灌入。

⑤护坡沿线路方向每隔20m左右设伸缩缝一道,缝宽0.02m,缝内堵塞沥青麻筋,深度不小于0.2m。

⑥定位砌块表面砌缝的宽度不得大于4cm。

砌体表面与三块相邻石料相切的内切圆直径不得大于7cm,两层间的错缝不得小于8cm,每砌筑120cm高度以内应找平一次。

⑦浆砌片石时,应利用片石的自然形式,相互交错的衔接在在一起。

因此,除最下一层石块应大面朝下,做到犬牙交错,搭接紧密即可。

同时在砌下层石块时,即应考虑上层石块如何接砌。

砌筑过程中还要将石料的缝子留开,保证2公分的深度,以利于勾缝。

⑧沉降缝和伸缩缝的砌法:

为保证接缝的作用,两种接续缝必须垂直,并且缝两侧必须砌体表面要平整,不能搭接。

同时,接缝中尚需填塞防水材料,防止砌体漏水。

砌筑有接缝砌体时,最好根据设计规定的接缝位置,采用跳段砌筑方法,使相邻两段砌石高度错开。

并在接缝处作为一个外露面,挂线砌筑,达到又直又平。

勾缝:

采用平缝压槽工艺。

勾缝采用凸缝,缝宽2cm,缝深1.5cm,勾前用水冲洗干净,勾后再用同级别的水泥砂浆抹平划槽勾缝,缝两侧同级别水泥砂浆抹带宽1cm,厚0.5cm,并保证均匀一致。

沉降缝用沥青麻絮填塞密实后外露5cm的缝用水冲洗干净后采用于设计要求强度砂浆勾凹缝,缝宽2cm,深2cm,缝两侧抹带抹成宽3cm,厚0.5cm的砂浆凸带。

泄水管口与墙面齐平,管与砌石之间用砂浆填塞密实。

勾缝需注意:

勾自然缝,杜绝勾假缝,勾缝以后需用钢刷配合干净水将浆砌片石便面清洗干净整洁,不得用砂浆抹面及修饰石料表面。

养护:

体砌筑完成后应及时覆盖,并经常洒水保持湿润,常温下养护期不得小于7d。

在养护期间用避免对砌体产生碰撞、振动。

砌体的砂浆未达到设计强度前,不得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3)质量检测:

浆砌片石表面砌缝宽度≤40mm,每找平一次的砌筑高度≤1200mm,两层间竖向错缝≥80mm,三块石料相接处的空隙≤70mm。

4.3护岸工程

(1)堆石棱体基础开挖的临时放坡值为:

素填土1:

1.5,粉质粘土1:

1.5,强风化岩石1:

0.75,中等风化岩石1:

0.5。

(2)抗滑桩外侧需设置抛石棱体,抛石棱体下部应设置厚度不应小于0.5m,单块质量不应小于20kg的块石垫层。

(3)浆砌砼块施工前,应平整坡面,然后铺设300mm厚碎石倒虑层和土工布。

(4)浆砌砼块应设泄水孔,纵横间距1.84m,孔径30mm;

(5)斜坡式护岸应设伸缩缝,伸缩缝的间距和宽度与下部抗滑桩一致。

4.4锚杆工程

(1)钻孔:

锚杆与水平面呈25°角向下钻进,最上排锚杆距坡顶不宜大于2.0m,最下排锚杆距坡底不宜大于2.0m,也不宜小于0.5m。

锚孔水平方向孔距误差不应大于20mm,垂直方向孔距误差不应大于20mm;

锚杆孔深不应小于设计长度;宜超过设计长度0.5m;

锚孔宜一次性钻至设计长度,确保锚固段进入稳定中等风化岩层

及破裂线内;

钻孔后应将孔清理干净,并用压风机吹干,成孔后及时放置锚杆、

灌浆,间隔时间不得大于2天;

锚杆成孔建议采用干作法施工。

(2)锚杆组装与安放:

组装前,钢筋应除油污、去锈,严格按设计尺寸下料,每根钢筋长度误差不应大于50mm;

钢筋应按一定规律平直排列,沿杆体轴线方向每隔2.0m设一定位支架;

钢筋接长按施工规范采用套筒机械连接;

安放锚杆体时应防止杆体扭转、弯曲,杆体放入角度与钻孔角度保持一致;

杆体插入孔内深度不应小于锚杆设计长度的95%,杆体安放后不能随意敲击、插拔,不得悬挂重物。

(3)注浆:

采用M30水泥砂浆,水泥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不低于42.5MPa。

不得使用高铝水泥;不得使用污水;注浆压力0.5Mpa。

锚杆的水泥砂浆保护层厚度不

小于30mm。

(4)钢筋除锈后,锚杆采用M30砂浆全部封闭,施工中应使锚杆位于锚孔中部,土层及强风化岩层中的锚杆应进行防腐处理,可采用润滑油三度沥青玻纤布缠裹二层的方法。

(5)本工程在锚杆施工前,在场地的非支护位置处做基本试验,以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的粘接强度特征值、锚杆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及锚杆的极限抗拉承载力。

试验要求及步骤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附录C.2的要求进行。

(6)本工程的所有锚杆施工完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应随机抽检做锚杆验收试验,以检验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其试验要求及步骤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附录C.3要求进行,验收试验锚杆的数量取每种类型锚杆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5根。

锚杆验收试验荷载值及试验根数要求见表6.4。

表4.4验收试验荷载值及试验根数要求

锚杆

试验

荷载值

试验根数

A型锚杆(2D22HRB400)

207.66kN

该类型锚杆总数的5%,且不少于5根

4.5抗滑桩工程

(1)图中符号

分别表示HPB300、HRB400钢筋,钢筋直径大于或等于22mm时,应采用机械连接,其等级为B级。

钢筋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明,使用前应对钢筋进行随机抽检作力学性能试验,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2)混凝土:

桩身和桩间挡土板混凝土强度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前,应按设计配合比做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