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04第二章第四节.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6672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8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理04第二章第四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地理04第二章第四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地理04第二章第四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地理04第二章第四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地理04第二章第四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地理04第二章第四节.docx

《中国地理04第二章第四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理04第二章第四节.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地理04第二章第四节.docx

中国地理04第二章第四节

第四节矿产资源结构及其开发评价

矿产资源是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关系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体现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可预见的将来,社会生产所需的80%以上的原材料和95%的能源,仍将来源于矿产资源。

一、中国矿藏资源的基本特征

(一)种类多、资源总量丰富

我国是世界为数不多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

目前发现的矿藏有162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149种,发现矿床、矿点20多万处,发现油气田440多处、固体矿产矿区1.6万个,已经开发利用的矿产136种,我国有20余种矿产探明储量在世界上具有明显优势。

依据矿藏资源的储量、质量和找矿的远景,对40种重要矿藏进行评估,按资源保证程度可分为四个类级。

第一类级,储量丰富,自给有余,有部分可供出口的计19种,包括煤、钨、锡、铂、稀土、盐、石墨、萤石、菱镁矿、重晶石、滑石、石膏、高岭土、硅藻石、膨润土、硅灰石、水泥灰石、玻璃硅质原料和石材。

第二类级,可基本满足需要,但也有缺口的计11种,包括铁、锰、铅、锌、铝、镍、硫、磷、铀、石棉和海泡石,其中铁矿缺口较大。

第三类级,有一定资源潜力,但可供规划用的探明储量缺口较大,包括石油、天然气、铜、金和银五种。

第四类级,探明储量不足,资源远景不明的计五种,铬、铂(族)、金刚石、硼和钾盐。

(二)成矿时空跨度大

中国地域辽阔,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

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和不同的地区,只要成矿控制条件有利,都有形成矿产的可能性。

我国处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接地区,受板块活动影响,从中生代开始形成的世界两大构造活动带——古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和环太平洋构造带在中国交汇,地壳活动性大,地质构造运动具有多旋回性,岩浆活动是多期多幕的,内生矿藏的形成也具有多期多幕性。

特别是几条巨大的构造带,多次的造山运动导致了多期的岩浆活动,产生多次的成矿过程。

例如,阴山—天山构造带,在元古界时即已存在,古生界的加里东、海西运动,中生界印支、燕山以及新生界喜马拉雅运动都受影响,具有不同时期的酸性、中性、基性与超基性岩浆侵入,形成了多种金属和稀有金属矿床。

除铁以外还伴生有钒、钛、铜、铅、锌、铬等矿藏。

秦岭—昆仑构造带,在志留纪以前即已存在,以后在加里东、海西、燕山等期都有广泛的岩浆侵入,形成了铁、铜、锌、钼等多种金属矿藏。

南岭构造带形成于加里东造山运动,以后又历经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也形成了多种金属矿藏,特别是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矿藏最为丰富,成为我国也是世界著名的有色金属矿带。

频繁的地壳运动,在褶皱隆起带两例的低洼地区则产生多次的沉积旋回,形成多期的沉积矿藏。

煤、铁、锰、磷、铝、铜、盐等沉积矿床的形成都是多期的。

如太古界、早元古界、早震旦纪、早泥盆—中泥盆纪,早石炭纪都是沉积铁矿的主要成矿期,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和第三纪则是重要的成煤期。

1.成矿的主要阶段。

根据中国地壳发育的主要构造运动及成矿特征,中国的矿产资源主要形成于以下几个阶段:

前寒武纪成矿期:

包括早太古界成矿期(38~25亿年),主要有来自上地幔超基性、基性岩浆活动形成的绿岩带及有关矿产和火山喷发或火山沉积作用、花岗岩化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矿产,例如:

铁、金、铜、磷、滑石、菱镁矿、石墨、云母等;晚太古—早元古界成矿期(25~18亿年),主要有由火山作用,花岗岩化、混合岩化及化学或生物沉积作用形成的矿产,如铬、镍、铂、铁—钛、金刚石、铜、铅锌、稀土、滑石、菱镁矿、云母等;晚元古界或震旦亚界成矿期(18~6亿年),主要有铁、铜、磷、石棉、石墨等。

后寒武纪成矿期:

包括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山五个成矿期。

加里东成矿期矿产,以产于浅海地带和古陆边缘海层底部,以铁、锰、磷、铀等为主。

我国东部海西成矿期,以沉积矿产为主;西部以内生矿产为主,如铬、镍、铜、铅、锌、钨、锡、稀有金属等矿产。

我国印支成矿期,大部分为外生矿产,有铜、石膏、盐类、石油、油页岩等。

燕山成矿期矿产类型多样,主要有钨、锡、钼、铋、铁、铜、铅、锌、汞、锑、金、银、稀有金属、萤石、明矾石、铬、镍、铀、煤、油页岩和盐类矿产。

喜马拉雅山成矿期主要为沉积和风化淋滤型矿产,如铜、镍、铝土矿、盐类、高岭土等,有少数铬、金、硫等矿产。

矿产资源在时间上分布很不均匀,如我国的铁、金等矿产早期比较富集,汞、锑、稀有金属等矿产晚期相对集中。

此外,某些矿产特别集中于某一地质时代的某一地区,或某一地区的某一时代。

在我国,前寒武纪、加里东和海西成矿期主要是铁、锰最重要成矿期,有鞍山式铁矿、宣化式铁矿、白云鄂博式铁矿、宁乡式铁矿、攀枝花式铁矿;湘潭式锰矿、瓦房子式锰矿;磷矿以前寒武纪和加里东期为主,有海州式和昆阳式磷矿;铝土矿以海西期为主。

此外,以燕山和海西成矿期为主的矿产有钨、锡、钼、铜、铅、锌、汞、锑和稀有金属。

以海西和加里东成矿期为主的矿产有铬、镍、钒、钻等。

2.成矿空间的区域性与分带性。

在一定大地构造单元、一定的构造—岩浆带和一定的构造—岩相带区域内,往往由于地质发展历史相近,成矿作用具有一定的共性,从而使得矿产资源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区域性与分带性。

我国地质上包括三个全球性的构造域,即古亚洲构造域、滨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

在横向上,我国境内有三条纬向构造成矿带;阴山—天山构造成矿带,位于北纬40°~43°,以盛产铁、铬、镍矿产为特征,其次钒、钛、铜、铅、锌矿也占重要地位;秦岭—昆仑构造成矿带,位于北纬32°31'~34°30',主要矿产有铬、镍、铜、钼、铁以及铅锌矿;南岭构造带位于北纬23°30'~25°30',有钨、锡、有色金属、稀有—稀土等矿产。

上述三个带中,每相邻两条带之间大致呈间距为纬度8°左右的等距离分布。

在纵向上,我国东部地区存在北北东向的三个隆起带和三个沉降带,自东至西依次为:

第一隆起带,指台湾省,主要矿产有铜、金、铅、锌、硫等,如台湾省金瓜石铜、金矿。

第一沉降带,包括黄海、东海、南海及我国广大陆棚区,石油远景非常可观,可望发现大型油田。

第二隆起带,包括张广才岭、老爷岭、长白山脉、辽东半岛、胶东半岛、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

该带矿产丰富,如赣南粤北的钨、锡及稀有金属矿;辽南的铁、金刚石、滑石、菱镁矿;辽南与胶东的铜矿;山东与福建的各种类型铁矿等。

第二沉降带,包括松辽、华北、江汉三大平原和渤海及北部湾。

已证实有丰富的石油井发现重要的盐类矿产。

第三隆起带,包括大兴安岭、太行山、湘黔边境诸山脉,矿产有燕山、太行山的铁、钢、钼、多金属矿及石棉矿,湘西、黔东汞矿、锑矿及钨、锑、金矿等。

第三沉降带,包括鄂尔多斯和四川两个盆地,有丰富的石油及天然气资源,四川盆地中还有丰富的盐类矿产。

此外,我国西部(包括甘肃和青海大部分地区)由河西系控制的成矿带中,有铬矿、镜铁山式铁矿、金川铜镍矿、白银厂式黄铁矿型铜矿及青海盐湖矿等。

在青海东南部、藏东、川西及云南大部地区由“歹”字型构造控制的成矿带中,有铬铁矿、铜矿、铅锌矿、稀有金属矿、铁矿、钾盐矿等。

(三)矿床类型多样,矿石类型齐全

在矿床种类上,中国不仅拥有世界上主要矿产的重要矿床类型,而且有些矿床类型唯中国独有,带有明显中国地质特色。

如中国南岭地区地处环太平洋成矿带西部,由于强烈的花岗岩浆活动带来丰富的钨、锡、钼、钽等有用元素,再加上该地区有大量的碳酸盐岩地层沉积,从而形成了中国南方滇、黔、桂、湘、赣、粤六省区内,居世界上第一、二位的钨、锡、锑、锌、汞、铅等矿产,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层控锑矿、大型层控铅锌矿以及斑岩型钨矿和钨钼矿。

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矿,是世界上罕有的矿产,仅探明工业储量就为世界其他国家同类储量总和的五倍多。

中国的铅锌矿,不仅类型多、储量丰富,而且具有特色。

国外铅锌矿一般是铅多锌少,而中国则是锌多铅少,铅锌比在1:

2和1:

3之间。

中国一些主要矿产按矿床类型累计探明储量统计,铁矿达20余种,其中主要矿床类型是变质型(占58.41%)、岩浆分异型(11.63%)、矽卡岩型和热液型(13.86%);锰矿也在5种以上,其中海相沉积型为主(占68.53%);铜矿类型在20种以上,其中以有斑岩型(37.80%)和矽卡岩型(25.75%)为主;铅锌矿均在15种以上,主要为热液型和矽卡岩型以及沉积改造型;金矿类型在23种以上,特别是在国外著名的卡林型金矿,近年来在我国也有发现。

(四)富矿少、贫矿多,共生矿床多,选矿难度大

我国虽然拥有一批规模大、品位高的矿产,如煤矿、钨矿、锑矿和优质冶金辅助原料,但大部分矿产贫矿多,富矿少。

例如,我国铁矿石探明总储量居世界第三位,但品位大于50%的富矿仅占2.3%,95%以上的储量均为平均品位33%上下的中低品位矿。

我国铜矿的探明储量已达5900余万吨,亦位居世界前列,但品位大于1%的富矿仅占35%,加上伴生组分多,大大增加了选冶的难度和费用。

论储量,我国铝土矿也很丰富,但矿床类型主要属一水型的硬铝矿石,二氧化硅含量大,品位低,铝、硅比值大于7的富矿仅占27%,小于5的贫矿占38%,亦增加了选冶的难度和成本。

其他如磷矿、锰矿都有类似特点。

在已探明的储量中,贫品位的磷占44%,贫、杂、难选的锰占94%。

由于许多成矿元素,如亲铜元素、亲石元素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过渡性元素,其地球化学性质均具有近似性,在成矿过程中常常形成共生、伴生矿床,使矿石矿物组分变得十分复杂。

这种由多种成矿元素组合而成的矿床,通常称为综合性矿床。

据统计,我国具有其他矿物组分共生、伴生的铁矿,即占全国铁矿保有储量的41%。

其组分有铁—钛、钒型,如攀技花铁矿;有铁—铌—稀土型,如内蒙古的白云鄂博;有铁—铜—钴—金型和铁—锡—硫型等。

至于有色金属矿床,几乎90%以上都属具有综合组分的矿床。

如甘肃金川镍铜矿,伴生的组分就有金、银、钻、铂、钯、饿、铱、铑、硒、碘、镓、锗、钼等20余种;湖南柿竹园的钨矿则是一个由钨、锡、铋、钼等组成的综合矿床;云南个旧的锡矿是由锡、铜、铅、锌等多种金属矿伴生。

非金属矿藏,包括煤、石油、磷等在内均有多组分的特点,如磷矿常伴有稀土、铀、铁、钒、钻、硫、铝碘等。

在不同技术经济条件下,矿床多组分性可以是一个缺点,但也可以形成一种优势,因为组合性矿石,选冶流程比较复杂,和单一矿石相比,需要较好的设备,较多的费用。

但如技术先进,则可同时回收多种矿产资源,使一矿变多矿,小矿变大矿,贫矿变富矿,增加矿产总储量和产量,大大提高投资效益。

(五)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地域组合多样

在我国,许多重要矿藏分布地区很广,如煤炭分布于全国28个省区;27个省区均有铁、铜分布,有24个省区有磷分布,19个省区有钨分布。

但这些矿藏大部分储量却相对集中于少数省区,如煤炭68%的探明储量集中于晋、陕、内蒙古三省区,而南方缺煤多达10个省区;铁矿集中分布在辽、冀、晋、川四省,占全国保有储量的60%,主要为鞍(山)—本(溪)、冀东、攀西、五台—岚县四大片;磷矿的80%以上分布在滇、黔、鄂、川、湘五省;82%探明储量的铝土矿集中于晋、豫、黔、桂四省区;其他如湘、赣二省集中了全国钨的65%,湘桂二省区则集中了全国锑的64%。

此外贵州汞的探明储量占全国的71%,内蒙古的稀土占全国97%,辽宁的菱镁矿占全国的84%,青海柴达木的钾盐占全国的96.8%。

区域性矿产资源合理配套组合,有利于原材料工业基地建设。

在我国大约有10片,它们是:

辽中—辽河地区,铁、煤、油气、辅助原料、建筑材料、钠盐;冀东—渤海湾地区,铁、煤、油气、辅助原料,建筑材料、钠盐;冀南—豫北地区,煤、铁、辅助原料、油气;豫西—豫中地区,煤、铝土矿、辅助原料;鲁中—黄河三角洲地区,石油、煤、铁、铝土矿、辅助原料、建筑材料;晋中地区,煤、铁、辅助原料,建筑材料、铝土矿;黔中地区,煤、铝土矿、磷、建筑材料;川滇黔接壤地区,铁、煤、铜、锡;内蒙古宁夏接壤地区,煤、建筑材料,天然碱、钠盐;河西—东疆地区,铁、镍、铜、煤、石油。

二、我国矿产资源现状及潜力分折

(一)能源矿产

我国能源矿产比较丰富,已探明储量的有煤、石油、天然气、铀、钍、油页岩、地热、水力等,以煤和石油为主。

1.煤炭资源。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主要成煤时期是石炭二叠纪、侏罗纪和第三纪。

全国已知含煤面积约55×104km2,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7%,预测埋深在2000m以浅的总储量为4.5×1012t,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居世界第三位,截止1991年底,保有储量9667.69×108t。

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可持续开采500年左右。

在探明的煤炭资源中,烟煤占75%,无烟煤占12%,褐煤占13%。

在保有储量中,炼焦煤占35.3%,其中气煤占19.8%,焦煤占5.9%,瘦煤与肥煤占4.4%;非炼焦煤占64.7%。

煤种比较齐全,基本可满足国内生产和生活的各种需求,还可部分出口。

在保有储量中,华北占59%、西北占19%、西南占10%、华东占6%、中南占2%、东北占4%。

若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的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90%以上。

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的储量占全国64%。

南方除贵州外,均严重缺煤。

若以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来比较,保有储量东部只占全国12%,中部68%,西部20%。

总的分布为北多南少,东欠西丰,人口越稠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能源需求量越大的地区,煤炭资源越少。

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局面将长期存在。

华北地区以晚石炭—二叠系煤田分布最广,煤田规模大,其次为侏罗系煤田,主要分布在中朝准地台边缘地区,如阜新、北票、大同、东胜、准格尔、石拐沟等。

东北以晚侏罗系煤田为主,其次是早第三系煤田。

前者有鸡西、鹤岗、双鸭山煤田,后者有抚顺、舒兰、珲春等煤田。

西北地区以早、中侏罗系煤田为主,广泛分布于准噶尔、塔里木、吐鲁番—哈密盆地及河西走廊。

青藏高原以石炭二叠系煤田为主。

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及东南各省,石炭、二叠、三叠、侏罗系以及第三系的煤田均占有一定地位。

除六盘水、毕节及滇东、川东南一带煤田规模较大外,南方广大地区的煤田构造和煤层情况均很复杂。

2.石油、天然气资源。

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已发现的含油、气盆地340多个,在15个盆地内共发现油、气田440多个。

我国2/5以上土地为未变质的沉积盆地,近海大陆架水深200米以浅的面积约130×104km2,两者合计适宜进行石油天然气勘探的沉积岩盆地面积约550×104km2。

据1994年公布的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我国石油总资源量为890×108t,天然气总资源量为40×108m3,仅次于原苏联和美国,但人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9。

全国陆上大于10×104km2的盆地10个,总面积254×104km2,占全国沉积盆地总面积的60%,其中7个分布在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面积占10大盆地的3/4以上。

我国石油资源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和西部。

东部主要集中分布在松辽盆地的大庆油田、扶余油田、辽河油田、大港油田、任丘油田、中原油田、胜利油田、珠江口油田。

沿海大陆架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东海、北部湾、莺歌海等。

西部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柴达木和准噶尔三大盆地及吐鲁番—哈密盆地。

从目前的勘探成果看,我国陆上最大的含油气盆地(塔里木盆地)的资源前景看好,石油资源量约占全国的1/7,天然气资源约占全国1/4。

四川的天然气预测资源量约占全国的1/5~1/4(图2.4.1)。

随着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进行,一些地区的油气资源量在不断增长,如面积为20×104km2的陕甘宁盆地,截止1992年底已探明天然气资源1300×108m3,是我国目前陆上最大的整装气田,也是世界级大型气田。

图2.4.1中国含油气盆地分布示意图

图件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中国能源1992年,第72页

中国石油和天然气含硫普遍较低,如大庆、冀中、胜利和克拉玛依等油田的含硫量仅为中东原油的10%~20%,有利于原油加工,减少设备腐蚀。

但石油储量的95%是蜡状重质原油,低温时易凝固,给运输和炼制带来很大困难。

3.铀。

利用核能是世界能源发展的一个趋向,发展核电的燃料矿物主要是铀。

我国已发现的铀矿产地较多,目前探明储量主要集中于赣、湘、桂边缘的南岭山地,以中、小型矿床为主,含量中等。

另外,华北前寒武系及西北中新生代盆地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4.地热能资源。

地热资源指地下5000m深度以浅,15℃以上的岩石、淡水、咸水的含热总量,其分布与板块构造、岩浆活动及火山、地震活动等密切相关。

目前我国已发现的地热出露点2900多处,据对2412个地热点的统计,多年释放的能量相当于378×104t标准煤,藏、滇、川、粤、闽等省区的温泉多达1503处,占全国的61.3%,在121个水温大于80℃的温泉中,滇、藏占62%,粤、闽占18.2%。

(二)黑色金属矿产

我国已探明的黑色金属矿产有铁、锰、铬、钒、钛等。

1.铁矿。

我国铁矿资源尚称丰富,预测资源总量为1500×108t,已探明储量500×108t,居世界第五位。

铁矿类型以沉积变质型为主,几乎占总储量的1/2。

此外,还有岩浆型和变质叠加热液型铁矿,均富含有用组分。

我国富铁矿资源较少,缺少像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巴西那样的大型风化型优质富铁矿,这是由中国地质发育特点所决定的。

中国缺少形成大型风化型矿的物质基础,中国南方未发现形成该类型铁矿所应具备的18~25亿年前地层。

在北方该时代地层很不完整。

另方面,中国已发现的大量贫铁矿虽然形成于25亿年前,但变质很深,缺少长期风化淋滤的地质环境。

铁矿主要分布在鞍山—本溪(占全国探明总储量的21.4%),攀枝花(占14.6%)、冀东—北京(5.11%)、五台—岚县(5.7%),宁芜—庐枞(4.6%),白云鄂博(2%),上述六个地区约占全国总储量的60%(图2.4.2)。

图2.4.2中国主要铁矿分布示意图

铁矿石以贫矿为主,含铁50%以上的富矿只占5%,可直接入炉的只占2%,大部分为易选的鞍山式磁铁矿;共生矿多,选冶条件复杂。

根据我国地质条件和勘探程度,铁矿资源潜力已不太大,找到大而富的铁矿的可能性较小。

因此,必须充分利用贫矿,走人造富矿的道路,加强暂难利用铁矿的选冶试验研究,使之转化为可开发利用的储量。

2.锰矿。

我国锰矿的保存储量约4.8×108t,约2/3集中分布于广西、湖南、贵州三省区,其次在辽宁、四川、云南等省。

多属沉积型矿床,以中低品位的铁锰矿和碳酸锰矿为主。

贫矿占总储量90%以上,难选的碳酸锰占56%。

因此,解决碳酸锰的选矿技术是改善我国锰矿供应的主要出路。

3.铬。

资源短缺,主要是由于缺少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

因为铬铁矿是由基性、超基性岩浆早期结晶作用形成的矿物,要形成工业矿床,必须有通向上地幔的深大断裂的大地构造条件,还要有携带丰富矿物的大规模基性、超基性岩浆侵入活动。

目前探明储量不多,多为中小型矿床,主要分布于西藏、新疆、内蒙古等边远地区。

4.钛、钒矿。

是冶金工业重要原料,我国钛、钒矿储量十分丰富,主要为四川攀西地区铁矿中伴生矿。

钛矿储量居世界首位,钒矿储量居世界第二位,可以充分保证建设需要。

(三)有色金属矿产(图2.4.3)

我国有色金属矿种齐全,钨、锡、钼;锑、汞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铝、铅、锌、镍资源潜力较大。

有色金属需求总量中,铝、铜、铅、锌占95%,属大宗消费矿产,对有色金属工业具举足轻重地位。

1.铜矿。

保有储量5900×104t,其中约35%集中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和赣东北,其次为藏(约占15%),川、滇(占14%),甘肃金川—白银(7%),中条山(6%)。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贫矿多,可供开发利用的储量不多。

图2.4.3中国主要金属矿产分布图

2.铅锌矿。

我国锌矿储量居世界首位,铅也居前列。

主要分布于南岭、川西、滇西、秦岭—祁连山和内蒙古狼山等5个地区,占储量的60%以上。

铅锌矿多共(伴)生银和分散元素镓、锗、铟、镉、硒、碲等有用组分,可综合回收利用。

3.钨、锡、钼。

探明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钨、锡矿主要集中在赣、湘、桂、滇、闽等省区。

钼矿则主要分布于陕、吉、豫、辽等省。

钨、钼后备资源较多,锡矿不足。

今后钨矿的主要开发对象,应由现在的黑钨矿转为丰富的白钨矿。

锡矿除继续寻找富矿外,应重点扩大现有矿区的深部及外围储量,解决原生矿深采和综合利用问题。

近年云、桂、川发现了有远景的矿带。

秦岭地区正在勘查的铜矿,远景储量很大。

4.铝土矿是我国的优势矿产,85%分布在煤或水电资源丰富的山西、贵州、河南、广西四省区,有利于铝工业发展。

目前已设计利用的储量约占1/5。

主要问题是水硬铝型矿石为主,铝硅比偏低,增加了开发难度。

(四)贵金属及稀有、稀土金属矿产

我国金、银和稀有、稀土矿产都很丰富。

铂族矿产较少,主要是金川镍矿中的伴生矿。

1.金矿。

分布广泛,类型很多,43%为脉金,12%左右为沙金,还有43%的黄金系与其他金属矿共生、伴生。

金矿主要集中在胶东、豫西、黑龙江、冀东、粤西、西秦岭及黔、滇、桂等省区。

虽然尚未找到特大型矿床,但资源潜力很大。

2.银矿。

大多为铅锌及其他金属的伴生矿,独立成矿的较少,主要分布于秦岭与南岭地区。

近年来在江西、湖北、广东等地发现大型银矿床,找矿潜力还很大。

3.稀有、稀土矿产。

不仅种类齐全,而且储量巨大。

稀土、锂、铌、钽、铍等储量均居世界前茅,但多为共(伴)生矿,要加强有关矿石在综合利用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最大限度地回收这些贵金属。

中国已探明储量的稀有金属共8种,稀土及分散元素矿产各10种。

这28种矿产资源都很丰富,其中稀土资源的工业储量比国外稀土总量还多,其中96%以上集中于白云鄂博。

现代工业所需的贵重元素如铕、钆、铽等含量多。

铌、钽及分散元素矿产大部分为铁矿及其他金属和非金属矿的伴生组分。

(五)非金属矿产(图2.4。

4)

图2.4.4中国主要非金属矿产分布示意图

我国非金属矿产十分丰富,品种齐全,已探明储量的80多种,产地4700多处,居世界前列的有14种。

1.化工原料矿产。

已探明储量的有23种,主要为磷、硫铁矿、钾盐、硼、盐矿、芒硝、天然碱等,其中磷、硫资源丰富,已探明磷储量150×108t、硫40×108t,预测磷资源总量300×108t、硫140×108t,尚有较大潜力。

钾盐严重短缺,已有储量大部分为液体钾盐。

重晶石、芒硝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盐矿、化工灰岩、明钒石资源前景很好,天然碱、硼矿储量不足。

磷矿:

大部分为海相沉积磷矿。

大型产地集中于贵州开阳、云南昆阳、湖北襄阳。

北方仅有少量岩浆型磷矿石,需要“南磷北调”。

硫铁矿:

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

目前利用最多是硫铁矿,主要分布于广东、内蒙古、安徽、四川、云南等省区。

矿石平均品位低,仅为18.1%。

富矿比例少,其中77%的富矿集中于广东云浮和安徽新桥两矿区。

因选矿能力低,每年需进口30万吨硫磺,耗费大量外汇。

钾盐:

资源短缺,但有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

柴达木盆地、罗布泊地区均有较多的钾盐矿。

我国的钠盐矿很多,青、滇、川等省探明储量都在成百亿吨乃至上千亿吨以上。

钾钠是很亲近元素,形成钠盐的盆地进一步蒸发浓缩便可能出现钾盐沉积。

2.冶金辅助原料、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

已探明储量的冶金辅助原料矿产10种,其中溶剂灰岩、白云岩、硅石、耐火粘土等大宗矿产储量充裕;菱镁矿、萤石量多质优;高铝矿物也具有较好资源远景。

这些矿产均可满足建设需要,部分可大量出口。

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大部分量多质优,资源潜力很大。

已探明储量的有43种,其中石墨、滑石、大理岩、花岗岩、水泥灰岩、玻璃硅质原料、石棉、膨润土等探明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高岭土、石膏等储量很大。

金刚石储量不足。

菱镁矿:

储量居世界第一位。

全国80%以上的储量集中于辽东半岛,以营口大石桥矿区最为著名。

石棉矿:

集中分布于四川石棉县和青海西部至新疆境内的石棉矿带。

主要类型为超基性岩的蛇纹岩石棉矿,以短纤维为主,唯四川为长纤维石棉。

石墨矿:

资源丰富。

主要产于黑、吉、鲁、晋、内蒙古等省区,其中山东的南墅石墨闻名中外,以品质石墨为主。

云母矿:

集中于新、川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