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重点试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5402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重点试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重点试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重点试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重点试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重点试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重点试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

《高考历史重点试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重点试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重点试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

高考历史重点试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019高考历史重点试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J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6、J1[2018·安徽卷]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

“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

”可见此时的钱庄(  )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16、D [解析]此题以19世纪70年代一位英国商人的话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

从题干可以看出,内地(重庆)从上海进销洋货可以通过钱庄完成付款交易,故可得出钱庄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排除B项;A、C两项题干不能表达,排除;答案选D项。

16、J1[2018·全国卷]张謇评论某人时说:

“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

”张謇评论的是(  )

A、曾国藩B、李鸿章

C、张之洞D、袁世凯

16、B [解析]从张謇的评论看,“某人”应该是积极兴办洋务运动,创设大量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的洋务重臣,首先可排除D项。

其他三人中,综合评价,“某人”应该是李鸿章。

16、J1[2018·海南卷]一篇发表于1941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分:

(一)农产商品化的加速。

(二)纯封建制渐归消灭。

(三)高利贷制变本加厉。

(四)地权集中、农民离散。

(五)劳力锐减、熟荒骤增。

可以看出该文的主线是(  )

A、生产关系的变革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D、金融资本的发展

16、A [解析]此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产品分配方式发生变化(农产品商品化),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变化(纯封建制渐归消灭、地权集中),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发生变化(高利贷变本加厉、农民离散、劳力锐减),故答案选A项。

5、J1[2018·江苏卷]下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

图中三人为:

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

图中文云:

“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

”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5、A [解析]此题考查多种史料的阅读与分析的能力,考查的内容是洋务运动。

解题关键在于题干给出了考查内容是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

洋务企业是清末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其口号是师夷长技以自强,所以容易得出是“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洋务企业是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不可能把西方最先进的技术引入,所以②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的标志是陈启源等人创办的民间私人企业,所以④错误。

8、J1、J2[2018·江苏卷]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

未也,且去健全甚远。

……是何故乎?

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

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

”这段话表达的施政设想是(  )

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

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

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

8、A [解析]此题考查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考查民国时期经济的发展。

解题关键在于全面分析材料。

材料展示1934年上海市长以鱼水关系比喻,要解决上海与内地财富与人口等方面的关系,首先要解决内地的发展环境,以期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B、C、D三项片面,排除。

13、C1、J1[2018·天津卷]阅读材料。

参看地图,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从金朝开始,随着北京成为都城,地处海河与南、北运河交汇处的三岔河口一带的天津,很快发展成为北京调运漕粮等生活物资的中转枢纽和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

“舟车攸会,聚落始繁。

材料二 开埠前的天津是一个封建性城市。

开埠通商后,天津很快发展为我国最早建立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的城市之一;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商业和港口城市、北方最大的金融中心。

材料三 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

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

1903年,政府开始部署建设以大经路为轴心的新城区,仅20年,新城区就成为天津新的政治、文化和工业中心。

——摘编自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中A、B、C三区开始形成的时间和原因。

用一例近代史实说明天津是“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

(2)分别举例说明材料二中天津的“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

依据材料二,分析开埠通商对天津发展的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的背景。

依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初期天津发生的主要变化。

13、[答案]

(1)A区:

金朝;漕运中转。

B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

C区:

1903年;政府措施。

例如,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清政府妥协。

(2)天津机器制造局、开平煤矿、有轨电车。

促使天津向近代城市发展。

(3)《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退出天津。

城市管理开始近代化;金融和工商业进一步发展;城区扩大。

[解析]第

(1)问,回答第一小问“形成的时间和原因”时,一定先搞清楚A、B、C三区分别是指“旧城区”“租界”和“新城区”,然后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不难回答;第二小问“举例说明”既可以举鸦片战争的史实,也可以举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2)问,第一小问“举例说明”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不一定拘泥于答案罗列的史实;第二小问“对天津发展的意义”要能够抓住材料中“开埠前的天津是一个封建性城近代化。

第(3)问,第一小问“清政府接管天津的背景”要能够联想1902年之前发生的大事,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等与天津之间的关系;第二小问“天津发生的主要变化”从材料信息中不难归纳得出,但要注意不要罗列材料信息。

37、J1、K2[2018·四川卷]公司来了,世界变了,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1)英国《1862年公司法》的颁布有何重要意义?

根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公司在促进世界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答案]

(1)意义:

催生了现代公司,为个人投资公司提供法律保障。

作用: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促进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创造大量的社会财富;制定行业规那么和标准,引领管理制度变革;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

[解析]此题考查公司制度的发展和作用。

与“公司一直是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对比可知,《1862年公司法》颁布的意义是普通人也可设立公司,这就促进了现代公司制度的发展。

公司的作用可以联系材料来回答。

“160种主要创新中,80%以上由公司完成”“今天,全世界70%的专利和2/3的研发经费出自跨国公司”可知,公司促进了科技的创新,并且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平均每36秒生产一辆,10年后达到每15秒生产一辆”可知,公司制度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制定了行业的规范和引领了管理方式的变革;苹果公司的产品影响了人们生活、娱乐、思维的方式。

材料二 1872年,李鸿章创办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

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

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

《申报》评论:

“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

”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

据李鸿章估计:

“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

”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

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

(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2)轮船招商局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办的?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

[答案]

(2)背景:

工业革命后,西方公司的示范;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作用:

引入股份制公司组织形式,有利于吸引投资,促进了民族企业的创建与发展;开创了近代民族航运业,抵制了外来侵略,维护了民族利益;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为近代工商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解析]此题考查洋务运动时期轮船招商局创立的背景和意义。

结合西方经济侵略和洋务运动的发展进程,回答轮船招商局创立的背景。

轮船招商局引进股份制公司形式,有利于民族企业的发展,壮大了中国企业的力量,对西方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创办的一些近代企业,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起到诱导和示范作用。

材料三 1979年,招商局在蛇口建立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试行干部聘任制、用工合同制、退休保障制度等改革。

许多改革措施在全国得到推广。

招商局还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和第一家企业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组建了当今全球最大集装箱生产企业中集集团,从单一的航运企业迅速发展成综合性企业集团。

到80年代末,招商局总资产达180多亿港元(70年代末仅为1.3亿港元),再一次创造了历史的辉煌。

(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概括招商局创造“两次辉煌”的相似原因并予以说明。

[答案](3)面对困境,求变求强。

第一次:

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第二次:

“文革”导致国民经济的严重困境。

抓住机遇,促进发展。

第一次:

抓住工业革命和政府推动洋务运动的机遇;第二次:

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和政府推行改革开放的机遇。

大胆探索,改革创新。

第一次:

引入股份制公司组织形式,筹资发展;第二次:

大胆探索公司管理改革,推进制度化建设。

[解析]此题考查招商局两次发展的比较。

其原因主要是从背景、特征、影响三方面归纳相似点,要举出史实加以论证。

28、C1、J1、R1[2018·山东卷]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时间

主要活动

1867年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1年

在“建威”“扬武”舰实习

1877年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1879年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8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189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那么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

不为其标,那么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那么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

标者何?

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那么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

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那么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28、[答案]

(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

(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解析]此题以严复的经历和思想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19世纪后半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状况。

此题的突破点在于充满浓厚的价值观教育理念——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1)问,要能够透过材料信息分析出隐含的时代背景,如政治上的民族危机、思想文化上的西学东渐及经济上的洋务运动等。

(2)问,要先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知识归纳两者的具体不同,然后总结出严复主张的进步之处。

第(3)问,关键是能够结合时代特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归纳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不要在某一个方面过多阐述,要做到“面全点精”。

J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8、J1、J2[2018·江苏卷]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

未也,且去健全甚远。

……是何故乎?

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

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

”这段话表达的施政设想是(  )

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

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

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

8、A [解析]此题考查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考查民国时期经济的发展。

解题关键在于全面分析材料。

材料展示1934年上海市长以鱼水关系比喻,要解决上海与内地财富与人口等方面的关系,首先要解决内地的发展环境,以期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B、C、D三项片面,排除。

30、J2[2018·课标全国卷]198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

这反映出张謇(  )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30、A [解析]此题考查史料分析的能力,考查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解题关键点是时间“1895年”。

张謇称自己投资建厂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充分说明张謇实业救国就是“舍身喂虎”也不足惜,也说明了传统经济主张与思想并没有打破,更说明了张謇的斗志与毅力。

民族工商业实力有限,竞争力有限,所以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张謇投资实业的目的是救国,不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所以D项错误。

18、J2[2018·浙江卷]下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猛

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18、B [解析]此题考查抗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

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后方工业在1941—1943年发展最为迅速,这正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故B项正确。

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A项不正确;C项在图中表达不出来,排除;开办工厂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侵略,强调“经济侵略”是错误的,故D项不正确。

37、J2、O1、M1[2018·北京卷]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材料一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

材料二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那么流清,源浊那么流浊。

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荀子》)

(1)材料【一】二分别表达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

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三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所谓的“南北通州”是指北京通州和江苏南通,它们均与大运河关系密切。

但在近代以后,随着运河漕运的停止,北通州及运河沿线大多数城市衰落,南通州却未停止发展的脚步。

1898年南通大生纱厂创办,并获得20年方圆百里内独办企业的特权,税收负担较轻。

此后建立的天生港承担了航运功能。

到20世纪20年代大生资本集团形成,包括棉花种植、碾米、造船、纺织机器制造、发电等企业及银行。

其间,南通还创办了师范、农科、商业、纺织等学校,兴建了博物苑、剧院、公园等公共设施。

(2)阅读材料三和上图,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南通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四 自19世纪初,关于宪法是否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流的问题,美国国会一直存在争论。

1817年和1822年,美国总统两次否决了联邦政府资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议案。

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认定,宪法允许联邦政府资助和承担河道改良项目。

但联邦政府的权限从改良河道扩大到流域治理、防洪灌溉,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

其间,仍有很多议员认为,联邦政府建设防洪工程过多干预了各州的权力。

1935年全国范围内发生洪灾,100多项防洪议案提交到国会。

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授权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地方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设土地和空间。

(3)结合所学,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角度,对材料四进行解读。

要求:

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水与人类文明进步”关键词表

三峡水

利工程

筒车

新航路

开辟

轮船招

商局

第聂伯河

水电站

海上马

车夫

北洋

水师

罗盘针

水力织

布机

海上丝绸

(陶瓷)之路

(4)阅读上表,从“水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

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

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37、[答案]材料一表达出了道家的“辩证”思想;材料二表达出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时代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

铁器和牛耕的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井田制瓦解,各国纷纷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从而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分封制。

周天子权威下降,诸侯争霸,促成了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局面。

(2)南通依托江海,毗邻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经济发展。

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和实践活动,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清政府予以政策扶持,使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相对完善,有利于城市经济持续发展。

(3)材料说明,最初由于美国宪法没有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流,导致总统两次否决国会提出的议案。

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对宪法相关条例的解释,解决了联邦政府可以治理河流的法律问题,但是仍然没有理顺联邦和地方在治理河流方面的权力关系,所以国会仍陷于长期争论。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自然灾害,客观上要求联邦政府更多干预地方经济事务;罗斯福新政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这一切为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创造了条件。

以上内容说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特点是权力制衡。

权力制衡一方面表现为中央机构之间的三权分立,另一方面表现为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割。

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的某些方面,联邦政府的权力有扩大趋势。

(4)例如:

主题:

水与社会生产的发展

关键词:

筒车、水力织布机、第聂伯河水电站

添加的关键词:

漕渠

简要阐释:

中国古代,修建漕渠,使用筒车灌溉农田,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工业革命期间发明的水力织布机等,解放了劳动力,工业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的变革。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电力成为社会经济与生活的重要能源。

第聂伯河水电站是水力发电的代表之一。

[解析]第

(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分析得出;第二小问从当时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概括,注意要全面。

(2)问注意从材料、图片及所学知识中全面概括,应包括政治、经济、思想、交通等方面。

第(3)问注意回答要求,一要充分总结和归纳材料信息,二要从美国民主制度的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4)问考查抽象思维能力,要求对4个关键词贯穿一条主线,特别要注意表格中各关键词的用途,然后将相同类别的关键词加以组合。

进行阐释时要注意运用4个关键词,不可胡乱阐述。

1、[2018·蚌埠一模]“直到……182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DP)仍占世界总份额的32.9%,领先西欧核心十二国(英、法、德、意、奥、比、荷、瑞士、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的国民生产总值总和12%,更遥遥领先于美国(1.8%)、日本(3.0%)。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确切的是(  )

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B、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

C、工业革命对欧美经济发展的影响尚未表达

D、该统计数据是外国人所做,所以不可信

1、B [解析]鸦片战争前,中国还没有开始工业化进程,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A项错误;材料数据说明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B项正确;C项未考虑中国国情,理解有误;D项说法错误。

答案选B。

3、[2018·枣庄期末]下图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从事对华贸易的机构——洋行在各通商口岸设立的情况。

对此认识正确的选项是(  )

通商口岸洋行数量

①加速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 ②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 ③清政府企图加强对外贸的控制 ④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A、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3、B [解析]观察坐标图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洋行的数目在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迅速增长,洋行的设立,加速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因此①②④正确;洋行是外国人设立的,日益腐朽的清政府不能够对外贸进行控制,排除③,B项正确。

10、[2018·金华十校联考]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

1936年为100)。

以下解读,正确的选项是这一时期(  )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棉纺织业

100

81.7

69.8

面粉业

100

77.5

72.5

机器业

100

99.6

56.0

各业平均

100

85.5

74.9

①民族工业逐步萧条 ②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 ③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 ④日本侵华破坏民族工业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10、B [解析]从1936年到1937年再到1938年生产指数的下降,说明民族工业逐步萧条,①正确;表中只有中国民族工业,没有外国资本,因此得不出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②错误;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表中无从表达,③错误;1936年到1938年生产指数的下降,是由于日军侵华造成的,④正确。

应选B。

13、[2018·大庆期末]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 鼓吹实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刊物

创办时间

创办人

刊物名称

1898

梁启超

《时务报》

1898

严 复

《国闻报》

1903

章炳麟

《苏报》

1905

孙中山

《民报》

材料四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党 名

发起人

在议会中所占席数

政治派别

国民党

宋教仁

392

革命派

共和党

黎元洪

176

旧官僚

统一党

程德全

24

旧官僚

民主党

汤化龙

24

立宪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材料二反映了民族企业发展的什么特点?

任选A或B说明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

(2)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三的内在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