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21448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体力学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流体力学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流体力学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流体力学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流体力学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流体力学心得体会.docx

《流体力学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体力学心得体会.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流体力学心得体会.docx

流体力学心得体会

流体力学心得体会

篇一:

流体力学创新实验(终稿)

实验项目名称:

溢洪道流速流态分布测量实验实验类型:

自主创新实验

姓名及学号:

方平3110103076

其他小组成员:

钱晨辉王坤王婕支颖

指导教师:

章军军老师实验地点:

安中实验大厅时间:

20XX.12.21

溢洪道流速流态分布测量实验

一、实验背景

本工程下水库库区面积较大,蓄洪能力较强,而天然洪水相对较小,2000年一遇洪水24h洪量仅387万m3,经过调洪演算分析,水库可利用蓄洪能力较强的特点,选择操作简便、安全的开敞式溢洪道作为水库主要泄洪设施。

下水库溢洪道布置在右岸,采用岸边开敞式,堰顶高程同正常蓄水位,自由溢流。

溢洪道由进水渠、溢流堰、泄槽、挑流鼻坎及出水渠等组成。

溢洪道的泄槽轴线与坝轴线成82.46°夹角,溢洪道全长约268.75m。

进水渠底板高程79.00m,长41.05m,底宽为6m,进水渠轴线由10.55m长的直线段、20.5m长圆弧段、5m长的渐变段和5m长的直线段组成,圆弧半径为24m,进水渠采用梯形断面,两侧边坡开挖坡比为1:

0.5。

渐变段以前渠底及两侧设30cm厚混凝土衬砌。

控制段堰顶宽度6m,堰顶高程81.00m,堰顶下游堰面采用wES幂曲线,曲线方程y=0.2898x1.85,堰面曲线与反弧段相连,反弧半径5.0m,反弧末端高程78.58m。

堰面曲线原点上游由椭圆曲线组成,并与堰上游面相切。

溢流堰与两侧闸墩作为一个整体结构,闸墩顶高程与坝顶高程相同,挡墙顶部设交通桥,桥宽8m。

溢洪道泄槽纵坡1:

7.85,泄槽横断面采用矩形断面,两侧开挖边坡坡比为1:

0.5,泄槽边墙为衡重式挡墙。

泄槽底宽6m,混凝土底板厚50cm,底板基础设置锚筋及排水系统。

泄槽段衡重式边墙高度为2.5m,边墙及底板每约15m长设置垂直缝,并设止水。

泄槽中段有仙人洞断裂F9横穿,拟对其进行槽挖后回填混凝土处理。

溢洪道采用挑流消能,挑流鼻坎长6m,连续挑坎坎顶高程58.49m,反弧半径5.0m,挑角25°。

由于挑流鼻坎附近岩体为薄层状的瘤状泥质灰岩、页岩、泥质粉砂岩,物理力学性质较差,易风化,抗冲刷能力差,因此鼻坎后设长9m的平护坦,护坦混凝土衬砌厚0.5m,之后设一预挖冲坑,采用宽浅式结构,前段部分坡比为1:

3,斜坡及底部采用混凝土衬护,厚度为50cm,预挖冲坑顶高程为52.00m。

预挖冲坑以1:

4的坡比与天然河床相连,底部采用60cm厚干砌石护底并铺设土工布,出水渠长度约为58.60m。

二、实验目的

(1)、验证两种流量情况下溢洪道的泄流能力;

(2)、观测溢洪道各部位的流态;(3)、分析各部分流速及流态,提出相应建议。

三、模型设计及实验装置

根据试验目的和要求及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的具体情况,模型选用几何比尺:

λl=30。

以水工(专题)模型实验规程SL156-165-95及水工(常规)模型实验规程SL155-95为标准。

开敞式溢洪道主要受重力作用,选用佛汝德准则即重力相似准则设计,试验采用正态水工模型。

模型试验布置:

为保证试验目的和要求,模型范围为上游库区溢洪道进水口左右两侧约150米(包括坝段)和进水渠上游150米,下游冲坑上下游约200米。

库区为定床模型,下游冲坑设为局部动床模型。

流量由模型进水阀门控制。

试验时9m高的平水塔经引水管道,经稳水墙,进入模型试验区,经试验模型系统后流向回水廊道。

考虑到糙率相似和制作工艺,库区以混凝土抹面,溢洪道用机玻璃制作。

流量测量用电磁流量计。

试验完成后保留模型3个月以上,试验在模型在征得设计单位其同意后再拆除。

观测仪器:

超声波管道流量计,旋桨流速仪,针式毕托管流速测量仪,压差式测压电测仪等。

四、实验内容

实验的主要内容为观测在设计和校核工况下溢流堰面、泄槽及挑流鼻坎段流速分布、水面线及水流流态。

具体操作如下:

①、实验前准备。

启动模型装置,模拟水库蓄满水,检核各个部分是否正常运行,保证整个装置达到实验要求。

②、调整进入库区的管道流量。

用超声波管道流量计,测量管道流量,调整阀门,使流量达到设计流量或校核工况流量。

③、测量进水渠流速。

进水渠选取4个断面和堰顶断面(图在下文标出),每个断面取9个均匀分布点,用旋桨流速仪测流速大小及方向。

④、测量泄洪口河床流速。

沿流速方向每隔17cm取4个断面,每个断面取大约10个点,点与点间隔17cm,用旋桨流速仪测流速大小及方向。

⑤、数据检核。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1)、原始数据整理

①、溢洪道进水渠相关流速数据(模型)

②、泄洪口河床流速数据(模型)

(2)、换算过程

已知模型与实际溢洪道的比例尺为1:

30,即?

L?

30,在重力相似条件下,

.5

,故只需将模型流速按此比例放大即流速的换算比例公式为?

V?

?

0L?

为实际流速。

(3)、经过换算后的实际数据整理(直接标示在图上)

①、溢洪道进水渠相关流速数据(实际)

篇二:

流体力学流动状态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20XX-11-11成绩:

班级:

信息09-3班学号:

09071329姓名:

姜宣羽教师:

同组者:

何洋洋

实验六、流动状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液体运动时的沿程水头损失(2.绘制流态曲线(

二、实验装置

本室验的装置如图6-1所示。

本实验所用的设备有流态实验装置、量筒、秒表、温度计及粘温表。

hf

)及断面的平均流速(v)。

lghf?

lgv

)图,找出下临界点并计算临界雷诺数(

Rec)的值。

图6-1流态实验装置

;;;;;;

三、实验原理

1.液体在同一管道中流动,当速度不同时有层流、紊流两种状态。

层流的特点是流体各质点互不掺混,成线状流动。

紊流的特点是流体的各质点相互掺混,有脉动现象。

不同的流态,其沿程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的关系也不相同。

层流的沿程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的一次方成正比;紊流的沿程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的m(m=1.75~2.0)次方成正比。

层流与紊流之间存在一个过渡阶段,它的沿程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的关系与层流、紊流的不同。

2.当稳压水箱一直保持溢流时,实验管路水平放置且管径不变,流体在管内的流动为稳定流,此种情况下a点、B点的断面平均流速相等,即v1?

v2。

这时从a点到B点的沿程水头损失

hf

可由能量方程导出:

vpv

hf?

(z1?

?

1)?

(z2?

2?

2)

?

2g?

2gpp?

(z1?

1)?

(z2?

2)

p1

22

?

?

?

h1?

h2?

?

h

(1-6-1)

式中h1,h2——分别为a点、B点的测压管水头,由压差计中的两个测压管读出。

3.根据雷诺数判断流体流动状态。

雷诺数Re的计算公式为:

Re?

dv

?

(1-6-2)

式中d—圆管内径;V—断面平均流速;?

—运动粘度。

当当

四、实验要求

1.有关常数:

实验装置编号:

实验管内径:

d=1.0×10-2;水温:

T=

水的密度:

?

=998.11kg/m3;动力粘度系数:

?

=0.9810×10-3Pa?

s;运动粘度系数:

?

=0.9829×10-6m2/s。

2.实验数据记录处理见表6-1。

表6-1流动状态实验数据记录处理表

Re?

Rec(下临界雷诺数)时,为层流,其中Rec?

2000~2320;Re?

Rec'(上临界雷诺函数)时,为紊流,其中Rec'?

4000~12000。

以其中一组数据写出计算实例。

以第四组数据为例:

由Q?

V

得管内水流量t

Q4?

V950?

10?

6

?

?

36.012m3st26.38

已知实验管内径,由v?

Q

,代入得:

21

?

d

v4?

Q?

45.875?

10?

2ms

?

22?

3.14?

(1.0?

10)

4

dv

最后由雷诺数Re的计算公式Re?

?

?

?

2?

2dv1.0?

1045.875?

10

?

?

?

3663Re.87

?

6?

0.9829?

10

3.要求:

(1)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hf?

v关系曲线图

(2)确定下临界点,找出临界点速度vc,并写出计算(:

流体力学心得体会)临界雷诺数Rec的过程。

答:

观察如上双对数曲线图变化趋势可知,层流到紊流变化的下临界点为(22.681,2.2)临界速度为vc?

22.861?

10?

2m/s,由雷诺数计算公式Re?

dv

?

1.0?

10?

2?

22.861?

10?

2

?

?

2216.29即Rec?

?

6?

1.0315?

10

dvc

五、实验步骤

1.熟悉仪器,打开水泵开关启动抽水泵。

2.向稳压水箱充水,使液面恒定,并保持少量溢流。

3.在打开流量调节阀前,检查压差计液面是否齐平。

若不平,则须排气。

4.将流量调节阀打开,直至流量最大。

5.待管内液体流动稳定后,用量筒量测水的体积,并用秒表测出时间。

记录水的体积及所用的时间,同时读取压差计的液柱标高。

6.调小流量,在调节流量的过程中要一直观察压差计的液面变化,直到调至合适的压差,然后再重复步骤5,公测18组数据。

7.测量水温,利用《水的密度和粘度表》(见附录B)查出动力粘度?

和密度?

8.关闭水泵电源和流量调节阀,并将实验装置收拾干净整齐。

六、注意事项

1.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要求稳压水箱始终保持少量溢流。

2.本实验要求流量从大到小逐渐调整,同时在实验过程中针形阀不得逆转。

3.当实验进行到过渡段和层流段时,要特别注意针形阀的调节幅度一定要小,使流量及压差的变化间隔小。

4.实验点分配要合理,在层流段、紊流段各测5个点,在过渡状态测6~8个点。

七、问题分析

1.液体流动状态及其转变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

答:

说明了流体阻力产生的根本原因,即流体流动的过程中,质点的摩擦所表现出的粘性和指点的撞击所表现出的惯性。

2.为什么在确定下临界雷诺数Rec的实验过程中要求从大流量到小流量慢慢调节,且中间不得逆转?

答:

因为当流体的流动状态在层流与紊流之间变化的过程中,雷诺数有一个变化过程,本实验需要确定流量由大到小变化时,层流与过渡状态界限处的下临界雷诺数,实验过程中逆转流量,会使得临界值变化,引入实验误差。

3.为什么将临界雷诺数Rec作为判断流态的准数?

你的实测值与标准是否接近?

答:

因为在雷诺数规定的两种流动状态,分别由粘性与惯性作为阻力的主要部分,在临界雷诺数Rec前后,流体的流态变化明显,分为层流与紊流,因而利用临界雷诺数判断流体的流动状态。

八、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实验,我学会了如何测定液体运动时的沿程水头损失(hf)及断面的平均流速(v),和如何绘制流态曲线(lghf?

lgv)图,怎样能找出下临界点并计算临界雷诺数(Rec)的值。

学会使用流量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中,需要几人配合,分工合理,还需要有很大的耐心,测定体积时做到尽量减

篇三:

流体静力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20XX.4.4成绩:

班级:

学号:

教师:

同组者: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

填空

1.掌握用液式测压计测量

2.验证不可压缩流体,加深对位置水头、压力水头和测压管水头的

理解;

3.观察真空度(负压)的产生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真空度的理解;4.测定油的相对密度;

5.通过对诸多的能力。

二、实验装置

1、在图1-1-1下方的横线上正确填写实验装置各部分的名称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

1.;2.;3.;4.;5.;6.;

10.;11.

图1-1-1流体静力学实验装置图

2、说明

1.所有测管液面标高均以零读数为基准;

2.仪器铭牌所注?

B、?

c、?

d系测点B、c、d标高;若同时取标尺零点作为力学基本方程的基准,则?

B、?

c、?

d亦为zB、zc、zd;

3.本仪器中所有阀门旋柄管轴线为开。

三、实验原理在横线上正确写出以下公式

1.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形式之一:

(1-1-1a)

形式之二:

p?

p0?

?

h(1-1b)

式中z——被测点在基准面以上的位置高度;

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p0——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液体重度;

h——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2.油密度测量原理

当U型管中水面与油水界面齐平(图1-1-2),取其顶面为等压面,有

p01?

?

wh1?

?

oH(1-1-2)另当U型管中水面和油面齐平(图1-1-3),取其油水界面为等压面,则有

p02?

?

wH?

?

oH即

p02?

?

?

wh2?

?

oH?

?

wH(1-1-3)

h1

h2

w

图1-1-2图1-1-3

由(1-1-2)、(1-1-3)两式联解可得:

代入式(1-1-2)得油的相对密度do

H?

h1?

h2

(1-1-4)

根据式(1-1-4),可以用仪器(不用额外尺子)直接测得do。

四、实验要求填空

1.记录有关常数实验装置编号

各测点的标尺读数为:

?

Bcm;?

ccm;?

dcm;

基准面选在带标尺的测压管零刻度处;zccm;zdcm;2.分别求出各次测量时,a、B、c、d点的压强,并选择一基准验证同一静止液体内的任意二点c、d的(z?

p

?

)是否为常数?

3.求出油的重度。

5.完成表1-1-1及表1-1-2。

五、实验步骤

?

o=n/m3

4.测出6#测压管插入小水杯水中深度。

?

h6=3.65cm

填空

1.搞清仪器组成及其用法。

包括:

1)各阀门的开关;2)加压方法

关闭所有阀门(包括截止阀),然后用打气球充气;3)减压方法

开启箱底减压放水阀11放水;4)检查仪器是否密封

加压后检查测压管1,2,8的液面高程是否恒定。

若下降,表明漏气,应查明原因并加以处理。

2.记录仪器编号、各常数。

3.实验操作,记录并处理实验数据,见表1-1-1和表1-1-2。

4.量测点静压强。

1)打开通气阀4(此时p0?

0),记录?

0和面标高?

H(此时?

0?

?

H);

2)关闭及截止阀8,加压使之形成p0?

0,测记?

0及?

H;

3)打开,使之形成p0?

0(要求其中一次

pB

?

?

0,即

?

H?

?

B),测记?

0及?

H。

5.测出测压管6插入小水杯中的深度。

6.测定油的相对密度do。

1)开启通气阀4,测记?

0;

2)关闭,打气加压(p0?

0,微调放气螺母使U形管中水面与油水交界面齐平(图1-1-2),测记?

0及?

H(此过程反复进行3次)。

3)打开通气阀4,待液面稳定后,关闭所有阀门;然后开启降压(p0?

0,使U形管中的水面与油面齐平(图1-1-3),测记p0?

0(此过程亦反复进行3次)。

六、注意事项(填空)

1.用打气球加压、减压需缓慢,以防液体溢出以及及油珠吸附在管壁上;打气后务必关闭打气球下端阀门,以防漏气。

2.在实验过程中,装置的气密性要求保持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