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18888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北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北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北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北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

《湖北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

湖北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

2017年下期期末文化素质检测试卷七年级语文

一、语言与积累(1-6小题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晕(yùn)静谧(mì)言简意赅(gāi)

B.彩棱镜(léng)确凿(záo)骇人听闻(hài)

C.莅临(lì)盔甲(kuī)咄咄逼人(dōu)

D.憔悴(qiáocuì)聆听(líng)随声附和(h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能力。

判断汉字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读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C项“咄咄逼人”应读作“du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高跷缥缈不毛之地粘轻怕重

B.怂恿蹒跚见异思迁淅淅沥沥

C.坍塌淫慢命若琴弦烘堂大笑

D.恍忽鄙薄不求甚解人声鼎沸

【答案】B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这样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辨析出来。

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更应引起注意。

A项“粘轻怕重”写作“拈轻怕重”;C项“烘堂大笑”写作“哄堂大笑”;D项“恍忽”写作“恍惚”。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科技使自然造福于人类,但面对自然对人类的某些惩罚,它却束手无策。

B.与他人交往时,我们要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

C.中非建立友好关系,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双方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D.一个善于思考,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不停地汲取知识,使自已的学识渊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

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

B项“身临其境”意思是亲自到了那个境地,用在句子中不恰当。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这位建造师的独特设计和出色业绩,已被有关单位采用。

C.在本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将与美国队争夺冠亚军。

D.近几年,他记录下来的文字大约有600页。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

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分析句子的主干,看看各个部分是否搭配,是否有残缺,再做判断。

B项不合逻辑,“采用设计”正确,但“采用业绩”搭配不当;C项用词不当,删去“亚”;D项有歧义,改为“近几年,他写下来的文字大约有600页”。

点睛:

辨析或修改病句时,如果句子比较长,就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再判断其存在的问题。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5.下列文学常识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A.《金色花》是印度作家、诗人泰戈尔作品,选自《泰戈尔诗集》。

B.法国作家让.乔诺的《植树的牧羊人》选自《植树的男人》。

C.《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留给我们的一首优美的诗,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D.《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写的一本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

文学常识是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的知识,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姓名、年代、国籍、作品、思想等,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诵背。

D项表述错误,《论语》的作者不是“孔子”,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比喻)

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拟人)

C.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比喻)

D.猫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比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即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明的事物。

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喻词和喻体。

D项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不是“比喻”。

7.古诗词默写

(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湖平两岸阔,__________。

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

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的一好朋友要到外地去读书了,送别的时候你可以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与他共勉。

【答案】

(1)千里共婵娟

(2)随风直到夜郎西(3)风正一帆悬江春入旧年(4)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

传统的记忆类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而理解类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

注意“郎”不要写成明”,“涯”不要写成“崖”

8.名著导读

对《西游记》同学们应该不陌生吧!

这是一部很有趣的书,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小说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答案】

(1).唐僧

(2).孙悟空(3).猪八戒(4).沙僧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

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

①作者:

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

②作品内容:

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

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

此类题中,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名著作者、主要人物及事件、作品主题的了解。

这是对《西游记》中人物的考查,师徒四人是主要人物,包括: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9.综合性学习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交友原则,古今中外的诗文中有很多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故事和论述如“君子之交淡如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请你写一句交友的名言。

(2)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以其独特的美感形式,陶冶性情,滋润心灵,伴随我们成长。

当网络、游戏、电视、电影充斥你的课外生活内,不要忘记文学这片精神的家园。

让我们漫步其中,与优秀的文学作品对话,丰富人生体验,提高审美品位,让自己变得纯净、高尚而深刻。

你读过的第一篇童话还记得吗?

题目是,使你心动美丽的句子。

【答案】合乎题意即可。

【解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题。

(1)小题考查学生日积月累的情况,并会根据题目的要求写句子。

学生平时要养成积累的还习惯对词语、成语、谚语、俗语、名言、诗句等分门别类整理、积累,并加强记忆,这对语文学习很重要。

回答此题时,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与“交友”有关;二是写名言警句,不能写别的。

(2)小题考查学生对童话故事的阅读。

接触童话故事的媒体很多,如书籍、电影、电视、网络、收音机等。

写出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并摘录其中优美的句子填空。

二、阅读与理解

少时,一狼经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浪假寐,盖以诱敌。

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以/刀劈/狼首。

D.乃悟/前狼假/寐。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隧入以攻其后(通道)B.盖以诱敌(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C.目似暝(闭上眼睛)D.又数刀毙之(连词,表转折)

12.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短小精悍,叙事简练,但对故事的全过程交代得清清楚楚。

B.本文主要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来展现人物性格。

C.本文介绍屠户与狼处事态度截然不同,两相对照,孰优孰劣,自然分明。

D.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对待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语句的大意。

(1)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2)乃悟前浪假寐,盖以诱敌

【答案】10.D11.D12.B

13.

(1)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露出屁股和尾巴了。

(2)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解析】选自《聊斋志异》作者:

蒲松龄年代:

参考译文:

10.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D项应断句为“乃悟/前狼/假寐。

1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D项“又”意思是“重复或继续”。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在能够翻译全文的基础上对段落的内容、人物的品质性格、情节之间的关系、写作的思路都要有一个清楚地认识的分析。

B项表述错误,本文主要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来展现人物性格,没有“语言”描写。

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尻”是“屁股”的意思,“乃”是“才”的意思,“寐”是“睡觉”的意思。

点睛:

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具体的方法是:

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4.这首诗写了哪些事物?

分别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

15.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4.峨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轮秋月,映在江中,仿佛和水一起流动

15.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提炼能力。

仔细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从中提炼景物的内容作答即可。

这首诗的意思是: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描写了峨眉山的明月和江水。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与掌握。

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

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此题由“思”字即可分析出诗人的情感,从“夜发”“下”等词中,可见诗人的意气风发,从“思”可见诗人对家乡及友人的依依惜别情怀。

《纪念白求恩》选段

毛泽东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白求恩⑴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列宁主义认为:

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⑵。

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

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

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

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

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

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6.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论点。

17.阅读第4自然段

(1)本段分几层来写的。

(2)说说本段之间是如何过渡的。

18.第二自然段采用什么手法,这种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16.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17.

(1)分2层

(2)先以时间顺序叙述往事,表达对其逝世的悲痛。

结尾运用了排比。

18.对比手法,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

【解析】

16.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能力,其实是对作品的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

中心论点需要自己概括论点时要注意论点的完整性,应该用一个能表示简明判断的完整的句子来表达。

仔细阅读文章,可以看出,作者高度赞扬了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国际主义精神,呼吁大家学习白求恩。

据此归纳作答即可。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段落层次的分析概括能力。

仔细阅读文章第4段,可以看出,这一段首先追述往事,回忆作者与白求恩的交往,然后对他的去世表示深切的哀痛,用一组排比句对白求恩的精神进行热烈的赞扬。

18.本题考查学生对对比手法的理解能力。

对比手法的作用是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仔细阅读文段,找出形成对比的句子回答即可。

第二自然段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表现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他学习的必要性。

(四)

父亲

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

“爹疼满崽”这句话便成了父亲爱的天平向我倾斜时搪塞哥哥姐姐们的托词了。

在我10岁那年,我生病躺在了县城的病床上,我突发奇想地让父亲给我买冰棍吃。

父亲拗不过我,便只好去了。

那时候冬天吃冰棍的人极少,大街上已找不见卖冰棍的人。

整个县城只有一家冰厂还卖冰棍,冰厂离医院足足有一华里地,父亲找不到单车,便步行着去。

一时半晌,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迭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塞给我,嘴里却喃喃地说道:

“怎么会化了呢?

见人家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的呢!

初二那年,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这在小镇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事儿。

学校为此专门召开颁奖会,还特地通知父母届时一起荣光荣光;等到参加颁奖会的那天,父亲一大早便张罗开了,还特地找出不常穿的一件中山装给穿上。

可当父亲已跨出家门临上路时,任性而虚荣的我却天大地扫了父亲的兴:

“爸,有妈跟我去就成了,你就别去了。

”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

那表情就像小孩子欢欢喜喜跟着大人去看电影却被拦在了门外一般张皇而又绝望。

迎着爸妈投放给我的疑惑的眼神,我好一阵不说话,只是任性地呆在家里不出门。

父亲犹疑思忖了半刻,用极尽坦然却终究掩饰不住的有些颤抖的声音说:

“爸这就不去了。

”父亲已经破译出了我心底的秘密:

我是嫌看似木讷、敦厚且瘦黑而显苍老的父亲丢我的人啊!

看看父亲颓然地回到屋里,我这才放心地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了学校。

可是,颁奖大会完毕后,却有一个同学告诉我:

你和你妈风风光光地坐在讲台上接受校领导授奖和全校师生羡慕的眼光时,你爸却躲在学校操场一隅的一棵大树下,自始至终注视这一切呢!

顿时,我木然,心里漫上一阵痛楚……

父亲最让我感动的是我17岁初入大学的那年。

我刚入大学的时候,寝室里住了4个同学,每个人都有一只袖珍收录机,听听节目、学学英语,很让人眼馋。

后来,与其说是对别人的羡慕,倒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我走了60里地回到家,眼泪汪汪地跟父母说:

我要一只收录机。

父亲听了,一个劲地叹气,母亲则别过头去抹泪。

我一软,两手空空连夜赶回学校。

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到学校找到我。

将我叫到一片树林里,说:

“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

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

”我正掂量着父亲这句话,父亲已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放在我手上;伸开手来,正是一只我心仪已久的袖珍收录机。

事后我才知道父亲是进城抽了500cc血给换来的。

“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就是父亲这句话,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做人的自尊,也让我得以活出了一个男人的伟岸。

父亲没能活到60岁便病逝了。

记得父亲临终的时候,他将枯槁的手伸向我,我将手放在父亲的手心里,父亲极力想握紧我的手,但父亲已无能为力了。

是的,父亲虽然没能扶携和目送我走更长更远的路,但是,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19.这篇文章主要写的人物是父亲,作者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父亲的形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二自然段画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

有何作用?

21.第一自然段中,开头第一句话“爹疼满崽”,为全文定了什么感情基调?

22.第三自然段中父亲所说的“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3.如何理解“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这句话?

【答案】19.①父亲为生病在床的我买冰棍②父亲躲在学校操场的大树下默默关注我的颁奖典礼③父亲给我买收录机,并教育我不要和人攀比

20.外貌描写(或神态描写),描写了父亲知道我获奖,并为参加庆典做准备。

表现父亲高兴的和喜悦的心情

21.为父亲爱子之行为而感动为自己不理解父亲的心意而内疚、后悔。

22.一个人没有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同样可以生存、长大,人活着要有志气。

(意思对即可)

23.父亲对子女的爱和做人要有自尊、活出男人的伟岸,不与别人攀比的人生态度,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决心像父亲那样生活、做人。

【解析】

1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本文前三自然段分别回忆了与父亲相关的三件事,根据每段的内容可分别概括为:

父亲在冬天为病中的我买冰棍;父亲躲在角落里注视颁奖大会;父亲为我买收录机并教育我如何做人。

点睛:

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

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

20.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是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作用在于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父亲一大早便张罗开了,还特地找出不常穿的一件中山装给穿上”一句,运用外貌描写,生动传神地描写了父亲知道我获奖,并为参加庆典做准备的情景,表现父亲喜悦的心情。

21.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中句子作用的理解能力。

用在记叙文开头的句子起到如下作用:

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开头“爹疼满崽”一句,为下文写父亲的爱子行为和自己的不理解而生发的内疚之情做铺垫。

2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

对句子含义的考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品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2)紧扣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语句;(3)紧扣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理解语句内涵;(4)联系写作背景去理解。

结合“攀比”和“志气”来分析,父亲在教育“我”,一个人没有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没有关系,只要有志气,同样可以生存、长大。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3.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蕴含的感情,同时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作用。

一般重点句子都是点明中心,或具有深层含义的句子。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父亲是用自己的行动教育我,让我懂得做人要有自尊,不要与别人攀比,在父亲的影响下,我决心像父亲那样生活、做人。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三、写作与运用

24.题目:

要求及注意事项:

对于“伞”这一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如果从不同角度发挥联想,你会想到些什么?

(1)请你以《伞》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答案】伞

生活里充满了爱。

爱,有时是一缕阳光,一杯清茶,一个手势,一声共鸣;爱,有时缘于一汪眼波,一张笑靥,一次叮咛,一语问候,只不过需要我们去细心感受。

这次,一把伞让我感受到了爱。

星期五那天,天气非常闷热。

我们正在上最后一堂课,接下来就是放假。

所以爸爸会来接我回家的,平时,我就住在学校里。

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课,忽然外面风云大作,霎时间,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

我心里就着急了,再没有心思去听课了。

“当—当—当—”放学了,校门外家长们早已排起了长龙。

同学们冒雨跑到校门口,投入家长的怀抱,高兴地和家长回家了,而我在整个家长队伍中却没有看见我爸爸的身影,我的心里更着急了,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忽然,一声“小龙”出现在我的耳畔,多么悦耳啊!

是爸爸,他来接我了。

我坐在自行车的后面帮爸爸打伞。

一路上,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所以爸爸骑起车来十分吃力,我很心疼,就把伞向前移去,帮他多挡些雨,可是,爸爸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