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考点解读试题8全球气压带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3173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考点解读试题8全球气压带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高考考点解读试题8全球气压带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高考考点解读试题8全球气压带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高考考点解读试题8全球气压带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高考考点解读试题8全球气压带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高考考点解读试题8全球气压带对.docx

《新高考考点解读试题8全球气压带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考点解读试题8全球气压带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高考考点解读试题8全球气压带对.docx

新高考考点解读试题8全球气压带对

考点八.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考点解读】全球有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理解它们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可通过三圈环流来说明。

理解三圈环流有两个基础,一是大气热力环流,一是风的形成及风向的转变。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近地面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主要关注地球表面的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对于三圈环流中高空的气压和风向不作要求。

三圈环流是假设地球表面均匀情况下的理想模式,实际上气压带和风带在近地面的分布是不连续的,并形成一个个气压中心。

在三圈环流的基础上,还应了解海平面气压和风的实际情况,以使理论联系实际。

  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还随季节作周期性移动,其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一般模式图展示的是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平均状况,以此状况为参照,气压带和风带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这里的夏季和冬季指北半球)。

  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为基础,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形成了世界上复杂多样的气候。

这是学生需要形成的基本认识。

具体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可以通过举例,而不要求系统讲述气候类型的成因。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比较好的例子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比较好的例子是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带和赤道低压带的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以及西南季风(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跨过赤道偏转而成)等。

  学生应能熟练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示意图。

(一)热力环流

1.概念: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

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如图6-1)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

①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因此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②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垂直方向气压下面高于上面。

③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面突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往往因其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

④判断气压高低,既要考虑高度因素又要结合等压面的凹凸状况。

大气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见下图6-3);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见下图6-4),

②山谷风:

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见下图6-5)。

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见下图6-6)。

③城市风: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

大量的燃料,释放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

当大气环流微

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

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

研究城市风对于搞好城市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污染严重的

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从热力环流可以看出,冷热不均的直接后果之一是使得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从而促使大气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由此可见,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要认清影响风向的三种力的相互关系(见表6-1)

作用力

概念

方向

大气运动与等压线的关系

摩擦力

指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作相对运动时,接触面之间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与风向相反

 

在受摩擦力影响的情况下,当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与气压梯度力相平衡时,风向斜穿过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

地转

偏向

由地球自转产生的使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的力

与风向垂直

 

在未受摩擦力影响的情况下,当地转偏向力增大到与气压梯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气压梯度

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是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沿垂直于等压面的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

 

风向与等压线垂直,在自转的地球上不存在

2.不同情况下风向特点;

理想状态

高空风

近地面风

作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风向

垂直等压线,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与等压线平行

与等压线间有夹角,由高压吹向低压

3.等压线图的判读

(1)等压线图:

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情况。

(2)等压线图判读:

首先识别气压场的基本形式,其次判断风力大小和风向;最后分析天气变化。

(3)判读规律:

①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

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

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

高压脊(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

低压槽(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

②等压线的疏密程度:

(决定风力大小)

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③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

在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如下: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做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用来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或向左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过该点的风向。

以北半球为例如下图:

 

天气状况:

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示。

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控制下,天气晴朗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1)概念:

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作用:

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份和热量分布-直接控制各地气候类型的形成。

2.三圈环流:

(1)影响因素:

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2)情况:

低纬环流(0°~30°),中纬环流(30°~60°),高纬环流(60°~90°)

(3)地面表现: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中间为风带

(4)气压带与风带影响下的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受控气压带与风带

大气运动状况

降水多少与类型

赤道多雨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上升为主

多对流雨为主

副热带少雨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下沉为主

少、大陆东岸例外

温带多雨带

西风带和副极地低压

多锋面气旋活动

多、锋面雨与气旋雨

极地少雨带

极地高气压带

下沉为主

(5)由于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大致1月前后南移,7月前后北移)。

四、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海陆分布下气压带、风带特点:

(1)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

(2)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

2.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分布:

3.季风环流

(1)概念:

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

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如图6-15。

(2)东亚季风最显著的原因:

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最大。

(3)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考题例析】

【例1】(2007年宁夏)图5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

回答9~11题。

9.O、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

A.4℃B.3℃C.2℃D.1℃

10.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11.图6中与M、P、N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A.①B.②C.③D.④

【解析】本题属于等值线命题,背景为美国某城市夏季夜晚等温线水平分布图。

第9题首先要分别求出两点各自的温度范围:

25∠O∠26,29∠P∠30;然后求得两点温差范围3∠△OP∠5,就所问O、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多少,结合所提供的选项可确定答案为4℃。

第10题:

P、N之间应该形成一个顺时针的热岛环流,近地面风向由N吹向P,考虑地转偏向力(北半球),故吹东南风。

第11题考查热力环流影响下的等压面(上空指高空)分布。

P点近地面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P点上空等压面将向上凸出,相应地M、N两地气温较低,高空等压面向低空凸出。

【答案】9.A10.B11.C

【例2】(2007年海南)图1示意某一等高面。

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回答6~8题。

6.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B.②或⑥C.④或⑧D.③或④

7.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A.③或④B.②或⑧C.③或⑦D.⑥或⑦

8.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全力方向

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

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

【解析】这三道题要想解答正确,必须具备以下的基础知识:

一.同一平面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二.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与等压线相垂直;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和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的最终状态与等压线平等;而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及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应该是斜穿等压线而吹,且从高压流向低压.

三.近地面的风运动过程中往往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高空的风一般只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力的影响.

四.受地球自转运动的影响,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左偏.

五.风向与摩擦力的方向总想反;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总与风向、摩擦力的方向相垂直;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总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相反.

【答案】6.A 7.C 8.D 

[训练题1]读图6-7,回答

(1)~(3)题。

(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

a>b>c>d

B.气压:

d>a>b>c

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2)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A.净化、增温B.净化、增湿C.增温、增湿D.减湿、减温

【答案】

(1)C  

(2)B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