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选修)试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
B.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更多
C.常温下,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混合放出氨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A、反应是否自发进行,由熵变、焓变、温度共同决定;
B、硫蒸气变为硫固体要放出热量;
C、常温下,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混合放出氨气是吸热反应;
D、ΔH只与反应的终始态有关,与所经历的途径无关。
【详解】A、反应是否自发进行,由熵变、焓变、温度共同决定,故A错误;
B、硫蒸气变为硫固体要放出热量,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更少,故B错误;
C、常温下,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混合放出氨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C正确;
D、ΔH只与反应的终始态有关,与所经历的途径无关,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同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时,稀硫酸中和热的绝对值是盐酸的两倍
B.2CO(g)+O2(g)=2CO2(g)△H=-566kJ/mol,则CO的燃烧热为△H=-283kJ/mol
C.中和热实验中,可以用铜棒代替易碎的环形玻璃搅拌棒
D.中和热实验中,只需测反应的最终温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A、中和热是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
B、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
C、根据金属的导热性很好,会导致热量的散失;
D、中和热实验中,需测反应的开始和最高温度,计算温度的变化量。
【详解】A、与同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时,稀硫酸中和热的绝对值与盐酸相同,故A错误;
B、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由2CO(g)+O2(g)=2CO2(g)△H=-566kJ/mol可得2molCO燃烧放出566kJ/mol,则CO的燃烧热为△H=-283kJ/mol,故B正确;
C、用环形铜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金属的导热性很好,会导致热量的散失,使测得的△H数值偏小,故C错误;
D、中和热实验中,需测反应的开始和最高温度,计算温度的变化量,故D错误。
故选B。
3.某温度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的活化能等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B.a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C.1moN2与3moH2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92kJ
D.加入催化剂,该反应的焓变减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
A、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不同,活化能不同;
B、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C、由图可知1molN2、3molH2完全反应放出热量为600kJ-508kJ=92k就,而合成氨为可逆反应;
D、ΔH只与反应的终始态有关,与所经历的途径无关,加入催化剂,该反应的焓变不变。
【详解】A、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不同,正反应的活化能不等于逆反应的活化能,故A错误;
B、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则图中b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故B错误;
C、合成氨为可逆反应,1moN2与3moH2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92kJ,故C正确;
D、ΔH只与反应的终始态有关,与所经历的途径无关,加入催化剂,该反应的焓变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
把握反应中能量变化、图象分析、焓变计算,注意选项C为解答的易错点,注意可逆反应转化率低于100%.
4.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A.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B.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C.含酚酞的氨水溶液,微热后红色变深
D.H2(g)、I2(g)、HI(g)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答案】D
【解析】
【分析】
勒夏特列原理为: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使用勒夏特列原理时,该反应必须是可逆反应,否则勒夏特列原理不适用.
【详解】A、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由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常温时打开汽水瓶时,瓶内的压强减小,因此瓶内的二氧化碳会从瓶中溢出,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不选;
B、2NO2
N2O4,加压后NO2浓度先变大,颜色变深,然后平衡正确向移动,颜色后变浅,能用勒夏特利原理解释,故B不选;
C、NH3·H2O
NH4++OH-,加热促进平衡正向进行,含酚酞的氨水溶液,微热后红色变深,能用勒夏特利原理解释,故C不选;
D、由H2、I2(g)、HI气体组成的平衡,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减压后平衡不动,体积增大颜色变浅,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选;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分析判断,解题关键:
对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影响平衡因素的分析,易错点D,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加压平衡不移动。
5.已知:
4NH3(g)+5O2(g)=4NO(g)+6H2O(g),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v(H2O)(mol·L-1·min-1)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A.v(NH3)=2/3v(H2O)B.5/6v(O2)=v(H2O)
C.4/5v(NH3)=v(O2)D.v(O2)=4/5v(NO)
【答案】A
【解析】
【分析】
同一化学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V(NH3):
V(H2O)=4:
6=2:
3,3V(NH3)=2V(H2O),v(NH3)=2/3v(H2O),故A正确;
B、V(O2):
V(H2O)=5:
6,6V(O2)=5V(H2O),故B错误;
C、V(NH3):
V(O2)=4:
5,5V(NH3)=4V(O2),故C错误;
D、V(O2):
V(NO)=5:
4,4V(O2)=5V(NO),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解题关键:
根据“同一化学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
6.在给定环境中,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澄清透明溶液中:
Al3+、Fe3+、SO42-、Cl-
B.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中:
K+、Na+、S2-、AlO2-
C.常温下,在c(H+)/c(OH—)=1×1012的溶液中:
NH4+、CO32-、K+、Cl-
D.常温下,水电离出的c(OH—)=1×10—13mol/L的溶液中:
Na+、NH4+、HCO3-、NO3-
【答案】A
【解析】
【分析】
A、不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
B、酸性条件下,氢离子与S2-、AlO2-发生反应;
C、常温下,在c(H+)/c(OH—)=1×1012的溶液呈酸性,CO32-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常温下,水电离出的c(OH—)=1×10—13mol/L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
【详解】A、不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故A选;
B、酸性条件下,氢离子与S2-、AlO2-发生反应,生成硫化氢、氢氧化铝或铝盐,故B不选;
C、常温下,在c(H+)/c(OH—)=1×1012的溶液呈酸性,CO32-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C不选;
D、常温下,水电离出的c(OH—)=1×10—13mol/L的溶液可能呈酸性,HCO3-不能共存,也可能呈碱性,NH4+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选;
故选A。
7.对于反应:
A+B
C,下列条件的改变一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增加A的物质的量B.减少C的物质的量浓度
C.增加体系的压强D.升高体系的温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能影响反应速率,但浓度仅适用于溶液或气体、压强仅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
.
【详解】A、对于反应A+B=C,如果B、C均是气体,而A是固体,增加A的物质的量不会引起速率的变化,故A错误;
B、对于反应A+B=C,如果B、A均是气体,而C是固体,减少C的物质的量不会引起速率的变化,故B错误。
C、对固体或液体之间的反应,改变压强不会引起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故C错误;
D、升高体系的温度,所有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均加快,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解题关键:
知道常见影响速率的因素及其原理,注意影响因素适用范围,易错选项是BC。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室温下,0.2mol·L-1的氨水与等体积水混合后pH=13
B.某温度下,1LpH=6的纯水中含OH-为10-8mol
C.通过测定0.01mol·L-1醋酸的pH,可验证CH3COOH是弱电解质
D.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湿润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
【答案】C
【解析】
【分析】
A、一水合氨是弱碱;
B、水电离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相等;
C、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
D、氯水具有漂白性。
【详解】A、一水合氨是弱碱,室温下,0.2mol·L-1的氨水与等体积水混合后,浓度为0.1mol·L-1,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小于0.1mol·L-1,PH小于13,故A错误;
B、水电离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相等,某温度下,1LpH=6的纯水中含OH-为10-6mol,故B错误;
C、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通过测定0.01mol·L-1醋酸的pH,PH大于2,可验证CH3COOH是弱电解质,故C正确;
D、氯水具有漂白性,能将pH试纸漂白,故D错误。
故选C。
9.在好氧菌和厌氧菌作用下废液中NH4+能转化为N2(g)和H2O(l),示意图如下:
反应I:
NH4+(aq)+2O2(g)=NO3-(aq)+2H+(aq)+H2O(l)ΔH1=akJ·mol-1
反应II:
5NH4+(aq)+3NO3-(aq)=4N2(g)+9H2O(l)+2H+(aq)ΔH2=b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池发生的反应中氮元素只被氧化
B.两池中投放的废液体积相等时NH4+能完全转化为N2
C.常温常压下,反应II中生成22.4LN2转移的电子数为3.75×6.02×1023
D.4NH4+(aq)+3O2(g)=2N2(g)+4H+(aq)+6H2O(l)ΔH=
(3a+b)kJ·mol-1
【答案】D
【解析】
A.反应I:
氧气作氧化剂,反应中O元素的化合价和N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A错误;B.反应I:
1molNH4+转化为1molNO3-,反应II:
1molNO3-消耗
NH4+,两个反应中消耗的废液不同,B错误;C.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不是22.4L/mol,无法计算氮气的物质的量,所以无法计算转移的电子的数目,C错误;D.根据盖斯定律(3×I+II)/2即可得到4NH4+(aq)+3O2(g)=2N2(g)+4H+(aq)+6H2O(l)ΔH=
(3a+b)kJ·mol-1,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把握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和N元素的化合物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选项B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10.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1表示1LpH=2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至VL,pH随lgV的变化
B.图2表示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浓度的变化的曲线,图中温度T2C.图3表示一定条件下的合成氨反应中,NH3的平衡体积分数随H2起始体积分数(N2的起始量恒定)的变化,图中a点N2的转化率等于b点
D.图4表示同一温度下,相同物质的量BaO2在不同容积的容器中进行反应:
2BaO2(s)
2BaO(s)+O2(g),O2的平衡浓度与容器容积的关系
【答案】B
【解析】
【分析】
A、醋酸是弱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加水稀释促进电离,加水稀释10n倍,促进醋酸的电离,溶液的pH变化小于n个单位;
B、图象分析可知,T2温度下,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乘积小于T1温度下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乘积,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温度越高水电离程度越大,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乘积越大;
C、图象分析可知,随氢气体积分数增大,平衡正向进行氨气平衡体积分数增大,但随氢气量的增大超过平衡移动量的增大,氨气的体积分数会减小,但增大氢气的浓度,氮气转化率增大;
D、同一温度下,在不同容积的容器中进行反应2BaO2(s)
2BaO(s)+O2(g),体积越大压强越小,则平衡正向进行,氧气浓度增大,最终与原浓度,相同温度下平衡常数不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c(O2)。
【详解】A.加水稀释10n倍,促进醋酸的电离,溶液的pH变化小于n个单位,所以1LpH=2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至VL,pH变化小于lgV,故A错误;
B.升温促进水电离,Kw增大,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增大,所以氢离子浓度大的温度高,即温度T2<T1,故B正确;
C.增大氢气的浓度,提高氮气的转化率,所以随H2起始体积分数增大,N2的转化率增大,即a点N2的转化率小于b点,故C错误;
D.增大容器的体积,氧气的浓度减小,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氧气的物质的量增大,氧气的浓度先增大,当达到平衡状态时浓度增大,然后随着体积的增大浓度减小,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K=c(O2),最终氧气平衡浓度不变,则图象不符,故D错误。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了弱酸的电离、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移动等,解题关键:
把握有关的反应原理以及影响平衡的条件.易错点D,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即能确定图象。
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0.1mol·L-1的硫化氢溶液比等浓度的硫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弱
B.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的盐酸与醋酸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在合成氨工业中,移走NH3可增大正反应速率,提高原料转化率
D.反应3NO2(g)+H2O(l)=2HNO3(aq)+NO(g)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答案】AD
【解析】
【分析】
A、硫化氢为弱电解质,而硫化钠为强电解质,等浓度溶液中硫化氢溶液中离子浓度远远小于硫化钠溶液中离子浓度;
B、浓度均为0.1mol/L的盐酸与醋酸溶液,盐酸中氢离子浓度大,对水电离抑制更强;
C、移走氨,正逆反应速率速率都减小,平衡正向移动;
D、根据当△G=△H-T·△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来判断.
【详解】A、硫化氢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而硫化钠为强电解质,等浓度溶液中硫化氢溶液中离子浓度远远小于硫化钠溶液中离子浓度,硫化氢溶液比等浓度的硫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弱,故A正确;
B、浓度均为0.1mol/L的盐酸与醋酸溶液,盐酸中氢离子浓度大,对水电离抑制更强,水的电离程度小,故B错误;
C、在合成氨工业中,移走NH3,正逆反应速率速率都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提高原料转化率,故C错误;
D、当反应的△G=(△H-T·△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根据反应可知,此反应的熵变△S<0,故△H应<0,故D正确。
故选AD。
12.100mL3mol/LH2SO4跟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A.碳酸钠固体B.醋酸钠固体C.硫酸钠溶液D.硝酸钾溶液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过量的锌粉反应,硫酸完全反应,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减小氢离子浓度但不改变其物质的量,以此来解答.
【详解】A、加入碳酸钠,消耗硫酸,生成氢气的量减少,故A错误;
B、加入醋酸钠固体,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反应速率降低,但最终电离出氢离子物质的量不变,则生成氢气总量不变,故B正确;
C、硫酸钠溶液相当于加水将溶液冲稀,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反应速率降低,但最终电离出氢离子物质的量不变,则生成氢气总量不变,故C正确;
D、加入硝酸钾溶液,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与锌反应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氮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
BC。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
注意信息中Zn过量及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易错点D,隐藏氢离子与硝酸根离子重组成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得不到氢气。
13.高温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K=
。
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恒温恒容下,通入N2,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平衡正向移动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H2O
CO2+H2
【答案】A
【解析】
【分析】
平衡常数指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平衡常数k=
,所以该反应化学方程式应为CO2+H2
CO+H2O,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详解】A、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H>0,故A正确;
B、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恒温恒容下,通入N2,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故B错误;
C、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正反应速率增大更多,平衡正向移动,故C错误;
D、,平衡常数k=
,所以该反应化学方程式应为CO2+H2
CO+H2O,故D错误;
故选A。
14.一定温度下,在三个容积均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NO(g)+2CO(g)
N2(g)+2CO2(g)。
各容器中起始物质的量与反应温度如下表所示,反应过程中甲、丙容器中C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容器
温度/℃
起始物质的量/mol
NO(g)
CO(g)
甲
T1
0.20
0.20
乙
T1
0.30
0.30
丙
T2
0.20
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达到平衡时,乙中CO2的体积分数比甲中的小
C.T1℃时,若起始时向甲中充入0.40molNO、0.40molCO、0.40molN2和0.40molCO2,则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正)<v(逆)
D.T2℃时,若起始时向丙中充入0.06molN2和0.12molCO2,则达平衡时N2的转化率大于40%
【答案】D
【解析】
【分析】
A.先拐先平温度高,甲平衡状态时二氧化碳物质的量小,说明温度越高平衡逆向进行;
B.乙中可以看做是甲起始量达到平衡状态,再加入0.1molNO和0.1molCO,相当于增大平衡压强,平衡正向进行;
C.甲状态下平衡时CO物质的量为0.10mol,结合三段式计算平衡常数,依据起始量计算浓度商和平衡常数比较判断反应进行方向;
D.T2℃时,依据图象可知平衡状态下CO物质的量为0.12mol,若起始时向丙中充入0.06molN2和0.12molCO2,反应逆向进行得到平衡状态,和起始量为0.12molNO和0.12molCO达到的平衡相比较,和起始量0.2molCO、NO相比,相当于减少了NO、CO0.08mol的CO、NO,压强减小平衡逆向进行.
【详解】A.2NO(g)+2CO(g)
N2(g)+2CO2(g),先拐先平温度高,甲状态温度高于丙,T1>T2,此时甲平衡状态二氧化碳物质的量小,说明温度越高平衡逆向进行,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乙中可以看做是甲起始量达到平衡状态,再加入0.1molNO和0.1molCO,相当于增大平衡压强,平衡正向进行,达到平衡时,乙中CO2的体积分数比甲中的大,故B错误;
C.甲状态下平衡时CO物质的量为0.10mol,结合三段式计算平衡常数,
2NO(g)+2CO(g)
N2(g)+2CO2(g)
起始量(mol·L-1)0.10.100
变化量(mol·L-1)0.050.050.0250.05
平衡量(mol·L-1)0.050.050.0250.05
K=
=10,T1℃时,若起始时向甲中充入0.40molNO、0.40molCO、0.40molN2和0.40molCO2,Qc=
=5<K=10.则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正)>v(逆),故C错误;
D.T2℃时,平衡状态CO物质的量为0.12mol,
2NO(g)+2CO(g)
N2(g)+2CO2(g)
起始量(mol)0.20.200
转化量(mol)000.10.2
变化量(mol)0.080.080.040.08
平衡量(mol)0.120.120.040.08
2NO(g)+2CO(g)
N2(g)+2CO2(g)
起始量(mol)000.060.12
转化量(mol)0.120.1200
若起始时向丙中充入0.06molN2和0.12molCO2,反应逆向进行得到平衡状态,和起始量为0.12molNO和0.12molCO达到的平衡相同,和起始量0.2molCO、NO相比,相当于减少了NO、CO0.08mol的CO、NO,压强减小平衡逆向进行,所以氮气转化率大于40%,故D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影响因素,数据分析判断,解题关键:
主要是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图线的理解应用,难点C,用浓度商确定平衡移动的方向。
15.一定温度下,在三个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发生反应:
2SO2(g)+O2(g)
2SO3(g)(正反应放热),测得反应的相关数据如下:
容器1
容器2
容器3
反应温度T/K
700
700
800
反应物投入量
2molSO21molO2
4molSO3
2molSO21molO2
平衡v正(SO2)mol/(L·s)
v1
v2
v3
平衡c(SO3)mol/L
c1
c2
c3
平衡体系总压强p/Pa
p1
p2
p3
物质的平衡转化率a
a1(SO2)
a2(SO3)
a3(SO2)
平衡常数K
K1
K2
K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v1α3(SO2)
C.K1>K3,p2>2p3D.c2>2c3,α2(SO3)+α3(SO2)<1
【答案】AC
【解析】
【分析】
采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对照容器的特点,将容器1和容器2对比,将容器1和容器3对比。
【详解】采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对照容器的特点,将容器1和容器2对比,将容器1和容器3对比。
容器2中加入4molSO3等效于在相同条件下反应物投入量为4molSO2、2molO2,容器2中起始反应物物质的量为容器1的2倍,容器2相当于在容器1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将容器的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则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