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地理分项版汇编Word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9892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地理分项版汇编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地理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地理分项版汇编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地理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地理分项版汇编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地理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地理分项版汇编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地理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地理分项版汇编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地理分项版汇编Word版.docx

《地理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地理分项版汇编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地理分项版汇编Word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地理分项版汇编Word版.docx

地理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地理分项版汇编Word版

2018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

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2018年高考题】

(2018·新课标Ⅱ卷)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图1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图1

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A.提高附加值B.降低人工成本

C.缩小规模D.加强合作

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A.基础设施好B.交通便利

C.销售市场大D.信息通达

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

A.打造自主品牌B.扩大生产规模

C.产品款式多样D.增强国际影响

【答案】1.A2.D3.A

2.研发中心和总部需要及时获取市场信息,与温州相比,上海经济发达,信息通达,便于企业掌握市场信息,故D项正确。

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对总部的布局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A、B项错误;M公司的销售市场在国内,不只是上海,C项错误。

3.结合M公司的发展历程,公司在1996年关闭生产厂、开设专卖店,随后将总部和研发中心搬迁到信息通达的上海市,所以M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故A项正确。

M公司1996年关闭了自有生产厂,没有扩大生产规模,B项错误;材料没有产品款式的信息,C项错误;据图1,M公司2008年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其市场并不在国外,D项错误。

【点睛】本题组解答的关键是根据M公司发展历程图,抓住M公司经营方向的转变,再推断出M公司具体的转变方向为自主设计服装品牌。

(2018·新课标Ⅱ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1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据此完成9~11题

表1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750m3/s

9.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

10.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

【答案】9.B10.B11.D

10.第5次只有两天,历时不长,①错;第5次降水,时间较短,但降水量在几次降水中接近降水最多的第3次,降水强度大,②对;前面连续的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达到饱和,大量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势汇入河流,形成洪峰,③对;植被对径流汇聚的作用每次降水都相同,④错。

B项正确,A、C、D项错误。

11.河流形成洪峰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能够提高河流含沙量。

第5次降水形成洪峰,但含沙量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项错误。

裸露坡面植被覆盖率低,每次降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裸露坡面少,C项错误;经过连续的多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堆积物冲走,导致土壤裸露,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引起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故D选项正确。

【点睛】森林的生态效益

①调节气候。

浓密的林冠阻挡太阳辐射,使林内呈现巨大的温室效应。

与无林地相比,冬暖夏凉、夜暖昼凉,温差较小,有利于林下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

在生长季节,森林强大的蒸腾作用有助于消耗热能而使温度下降;空气湿度的增加,则易形成雾淞、露、霜等水平降水;同时对垂直降水也有一定影响。

②涵蓄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森林的覆盖、截留降水作用,使土壤免于雨水溅击和地面径流的冲刷。

而降水渗透到地下,变成缓慢的地下径流,既有利于削弱洪峰水量,又利于森林水分、土壤的保存。

③减少旱灾、洪灾、虫灾等自然灾害。

夏季森林使地面温度降低,空气垂直温差变化减少,上升气流速度减弱,因而还可削弱形成雹灾的条件。

④改良土壤。

枯枝落叶层经微生物分解变为有机质而增加了土壤肥力。

(2018·新课标Ⅲ卷)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1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3~5题。

图1

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D.更易招募劳动力

4.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A.从事商业活动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D.扩大种田规模

5.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3.D4.C5.B

【解析】

4.“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可以满足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的需求,在村务农、在中心集镇务工,所以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农民务工务农兼顾。

居住城镇更易方便从事商业活动;为方便留守子女上学,需要就近居住在学校附近;扩大种田规模需要居住在乡村。

故选C。

5.该县位于大别山区,地形条件不适合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①错;鼓励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既能做到“先富起来的带动后富起来的”,又充分发挥了当地资源优势,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②对;多种经营既可以增加农民效益,又有利于适应大别山复杂的地形、保护生态环境,③对;由于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落后,采取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的措施,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振兴乡村,成效不会太明显,④错。

故选B。

【点睛】第1题从工业选择的区位因素和城市等级两个知识点去分析解答问题。

第2题通过题干中“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可知“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为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其既能在乡村务农、又能在集镇务工。

第3题采取的有效措施,需要结合当地实际——大别山区、国家级贫困县、乡村振兴、农民脱贫致富来进行。

(2018·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读图文资料,回答第7题。

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

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

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

7.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答案】7.B

【解析】

【点睛】共享单车是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是一种低碳、绿色出行方式,不是循环经济。

(2018·海南卷)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60%以上。

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

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规划2020年之前形成3000万吨/年的产能。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

A.市场B.原料

C.交通D.劳动力

2.在地表水匮乏地区,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

A.循环用水B.开发地下水

C.远程调水D.建地下水窖

3.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

A.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B.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

C.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D.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

【答案】1.B2.A3.C

【解析】

1.根据材料提示:

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可以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可知充分利用煤炭资源,把大量的煤炭转化成液态的油,则可知我国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煤炭资源丰富地区,即为原料,选B。

2.在地表水匮乏地区,水资源不足,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循环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长期开发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远程调水成本高,地下水窖的水源来自雨水,在地表水匮乏地区降水量少,雨水也不充足,所以选A。

3.材料提到,我国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煤炭资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由于煤制油并没有增加我国能源总量,因而不能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也不会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我国任然需要大量进口石油,也不会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所以选C。

(2018·江苏卷)2018年4月19日,在突尼斯召开的“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突尼斯中南部发现的10处古罗马时期遗存,这一发现揭示了当时的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布局。

图10为“突尼斯境内古罗马遗址遥感考古影像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这一考古成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

A.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

B.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

C.探知各种人类活动遗迹曾经的功能与作用

D.帮助分析较大地域范围内人类活动遗迹间的联系

18.突尼斯中南部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因为这一区域

A.人类活动较多B.位于沿海地区

C.森林覆盖率高D.地处荒漠边缘

【答案】17.D18.D

【解析】

18.突尼斯中南部以沙漠为主,人类活动较少,距海较远,森林覆盖率低,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2018·江苏卷)“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

江苏省人工造林主要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

表1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型结构表”。

据此回答23~24题。

表1

23.“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

A.推进生态文明建设B.提高造林存活率

C.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D.提高林地生产力

24.“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

A.生物多样性增加B.森林覆盖率降低

C.果品供应能力下降D.木材供需缺口加大

【答案】23.AC24.AD

【解析】

24.读图可知,“十二五”期间,杨树林面积比重不断下降,即用材林面积比重减少,可能导致木材供应不足,供需缺口加大,故D项正确。

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比重升高,果品供应能力增强,C项错误。

根据材料,整个江苏省造林面积较大,森林覆盖率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故A项正确,B项错误。

(2018·新课标Ⅰ卷)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

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

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

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6分)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6分)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6分)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4分)

【答案】

(1)地势平坦、开阔。

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

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

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1)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表积水条件(降水、河流等)和排水不畅(蒸发、地形、冻土等)方面分析。

据图可知,扎龙湿地地处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排水不畅;据材料可知,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说明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2)据材料中知,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河,降水量应等于蒸发量和流出到嫩江的水量之和,降水量基本不变,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后成为内流河时,说明蒸发量逐渐增大;随着尾闾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大,蒸发量增加,直至降水量等于蒸发量,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3)盐度高低与蒸发量和降水量有关。

河水泛滥不断为湿地带来矿物质,且受全球变暖影响湿地水分蒸发加强,盐分析出;且属于内流流域,没有外泄通道,盐分难以排出;据材料知泥沙淤积量大,湿地水浅,随着时间推移,盐分逐渐积累。

因此湿地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正反均可言之有理即可。

同意应从外流河的优点角度分析。

外流河加快水流速度,促进水循环和更新,可以防止盐分富集和污染物的富集,减轻水体污染;同时流速加快,可减少泥沙淤积;以及河流中营养物质增多,会扩大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不同意应从保护湿地角度分析。

工程措施的建设会破坏湿地环境,减少生物多样性等。

(2018·天津卷)13.(20分)度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的攀枝花市与俄罗斯的新库兹涅茨克市都是本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城市。

(1)两市发展钢铁工业共同的有利条件是靠近煤、铁矿产和水源,不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请各举一例。

(6分)

(2)新库兹涅茨克市所在地区适宜温带作物生长,攀枝花所在地区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

这种现象体现了______________地带性规律。

攀枝花所在地区还能种植热带、温带作物,说明其自然原因。

(8分)

攀枝花市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由乡村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

(3)据图11中信息,概括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两个特点。

(6分)

【答案】

(1)攀枝花市:

附近河流水能丰富(靠近钛矿)。

新库兹涅茨克市:

地表相对平坦开阔。

(2)纬度地表高差大,海拔较高的地区能种植温带作物;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冬季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地区,山谷地区能种植热带作物。

(3)特点:

人口密度差异大(人口分布不均);1965年后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区域迁入人口少。

【解析】

(2)两地分别种植热带、亚热带作物是热量不同导致的,这是纬度地带性的体现。

攀枝花能种植多类作物甚至热带作物是因为纬度低;地表高差大,水热组合类型多;冬季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冬季热量条件较好。

(3)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两个特点可从图中直接读取,注意整体总结及迁入集中地的说明。

读图可知,

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地区迁入人口少。

【点睛】

物种丰富区域的共性特征:

纬度较低;海拔高,地表高差大,相对高度大;迎风坡,水热组合变化多;外界干扰小等。

(2018·江苏卷)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和第一大粗钢生产国,2015年粗钢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50%,但高端钢材生产不足。

图17为“2015年世界铁矿石主要流向及流量略图”。

材料二有研究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粗钢需求增幅与人均GDP有一定的相关性。

2015年、2017年中国人均GDP分别为7990美元和8836美元。

图18为“人均粗钢需求增幅与人均GDP关系示意图”。

材料三产能利用率是指行业发挥生产能力的程度,是实际产量与设计产能的比率。

一般认为,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处于78%~83%时较为合理,低于75%则为产能严重过剩。

图19为“我国2010年~2015年粗钢产能和产能利用率统计图”。

(1)我国铁矿石进口最主要的源地是,从该地进口铁矿石在运输上的优势是。

(2分)

(2)推测我国未来粗钢需求量将出现的变化及其根本原因。

(3分)

(3)我国粗钢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3分)

(4)针对上述问题,我国粗钢生产领域的应对策略是。

(4分)

【答案】

(1)澳大利亚运输成本低(距离相对较近)

(2)先升后降经济水平提高;产业升级转型

(3)产能过剩;对原料和市场依赖性强;经济效益低;技术含量低;能耗大、污染重

(4)去产能;多种途径保障原料供给;开拓国际市场;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环保力度

【解析】

人均粗钢需求量与人均GDP呈正相关,在人均GDP达到6000~7000美元之后,人均粗钢需求量与人均GDP呈负相关。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7000美元,所以我国粗钢需求量将在短暂升高后呈下降趋势。

结合粗钢利润低、我国高端钢材生产不足这一特点,我国粗钢需求量变化的原因主要与我国经济水平提高和产业升级转型有关。

(3)我国粗钢生产存在的问题,主要结合材料三关于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和粗钢产能的变化,从产能、对原料和市场的依赖性、经济效益、技术水平、能耗及污染等角度进行分析。

(4)我国粗钢生产领域的应对策略主要是针对以上的问题逐条进行整治。

如去产能、拓宽原料进口渠道、加强技术研究、开拓国际市场、加大环保力度等。

【2018年高考模拟题】

(【全国省级联考】2018届高三全国高考调研模拟试卷

(一))读某区域能源跨区域调配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地区需要调入能源的原因是

A.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B.人口密集,环境污染严重

C.资源埋藏深,缺乏开采技术D.交通便捷,便于能源出口

2.调入能源后,对图示地区产生的影响是

A.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城市化发展B.调整了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了经济发展

C.促成了能源供需平衡,增加了就业岗位D.加强了东西部的联系,改善了大气环境

【答案】

1.A

2.B

【解析】

【点睛】

本题考查西电东送的原因及其影响。

东部人口密集能源短缺,且经济发达,但是经济建设需要大量能源,西部能源丰富,可以为东部发展提供充足的能源.西部经济落后,这两项工程可带动西部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减少周边薪柴砍伐对环境的压力.西部交通不便,这种方式可以减轻交通压力

(【全国百强校】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5月押题考试)浮式水上光伏是指在水塘、小型湖泊、水库、蓄水池等水上建立漂浮式光伏电站,如下图所示。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3.与陆上固定式光伏电站相比漂浮式光伏电站

A.靠近消费市场,联网并网方便B.少占土地资源减少征地费用

C.充分吸收光照,提高光利用率D.漂浮在水面上运营维护方便

4.漂浮式光伏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A.增加水生生物多样性B.增加水面蒸发量

C.抑制藻类光合作用D.减少地表植被覆盖率

5.在我国,建设漂浮式光伏电站最具有优势的地区是

A.华北B.东北C.西北D.华南

【答案】

3.B

4.C

5.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新能源的开发,陆上固定式光伏电站和漂浮式光伏电站的差异以及漂浮式光伏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结合图文材料信息可知漂浮式光伏电站是否靠近消费市场并没有提及,A排除;因光伏电站占地面积较大,与陆上固定式光伏电站相比漂浮式光伏电站位于水面上,没有另外占用土地,因此大大减少了征地的费用,B正确;陆上和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两者只是建站位置不一样,两者对光照的利用率相差不大,C错误;漂浮在水面上运营管理维护比在陆地上难度更大,D错误。

4.漂浮式光伏电站的建设改变了水生生物生存的环境,会减少水生生物的多样性,A错误;它遮挡了阳光,减少了水面蒸发量,B错误;进入水体的阳光减少,抑制了水体中藻类光合作用,C正确;水上光伏电站对陆地地表上的植被覆盖率几乎没有影响,D错误。

5.要建设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就应该选择在我国水域面积较多的地区,结合选项来我国华南地区降水丰富,水塘、小型湖泊、水库、蓄水池等水域较多,适合建设漂浮式光伏电站,D选项正确。

我国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降水较少,水域面积比华南地区少,不具建站优势。

(【全国百强校】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5月押题考试)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单位2007—2016年人口和粮食10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

A.甲区域,生态脆弱,不利于粮食生产

B.乙区域粮食难以自给,需从外省调人

C.丙区域地广人稀,粮食增产潜力大

D.丁区域人口增长缓慢,粮食产量下降

7.我国部分省区粮食增产慢甚至负增长,其原因可能是

①城市化速度快②生态脆弱③自然灾害频发④耕地资源匮乏⑤热量不足⑥劳动力不足

A.④⑤⑥B.②③⑥C.①③⑤D.①②④

8.我国人口和粮食产量的变化可能导致

A.城市化进程减慢B.粮食调配距离增大

C.机械化水平下降D.人均粮食产量减少

【答案】

6.B

7.D

8.B

7.随着我国科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良种的培育,正常情况下粮食理应增长,但是部分省区粮食增产慢甚至负增长,主要是因为我国中东部城市化速度快,占用了大量耕地,而西部省区生态脆弱,耕地资源匮乏,西北地区缺水,青藏地区而热量不足。

自然灾害频发影响农业生产只是在部分省区和少数年份,③排除;热量不足也只是我国纬度较高和地势较高的省份,⑤排除;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⑥排除。

因此①②④正确,D选项符合题意。

8.城市化进行主要和工业化已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与粮食产量关系不大,A排除;我国的机械化水平是在不断提高的,C排除;我国的粮食总产量是在不断增加的,目前我国人口增速放缓,人均粮食产量不会减少,D排除;从图可以看出我国部分省区是人口增长幅度超过粮食增幅,最有可能导致粮食从产量大的省区调配到粮食减产的省区,使得粮食调配距离增大,B选项正确。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下图为河南省南阳市某地石漠化景观,这些石漠化区域的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岩石大面积裸露,土地生产力衰退。

同时由于缺少植被涵养水源,已引发不同程度的干旱,导致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恶化,人畜饮水困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9.该地区石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土质疏松B.土壤贫瘠C.过度垦殖D.乱砍滥伐

10.治理该地区生态问题的对策措施合理的是

A.封山育林、建设草地B.修建梯田和灌溉设施

C.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D.发展规模化小麦种植

【答案】

9.CD

10.AB

【解析】

(【全国省级联考】【衡水金卷信息卷】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考全国卷I(五))中国能源资源空间分布极不均衡,有的区域产出的能源除了满足本区域消费外,还有盈余,有的区域产出的能源不能满足自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