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2754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同步练习.docx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同步练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同步练习.docx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同步练习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第1节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同步检测卷

一、选择题

1.在敲响古刹的大钟时,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其原因是()

A.大钟的回声B.大钟仍在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现象D.大钟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答案:

B

知识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

解答:

A、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形成的,所以A不正确;

B、虽然停止敲击大钟,但是大钟仍然在振动,声音还不会停止,所以B正确;

C、人的听觉不可能“延长”,所以C不正确;

D、在人们敲响打钟后,大钟的振动不停止,所以D不正确;

故选B

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差异很大。

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三次敲击声,请判断传来的三次响声的介质按照先后依次是()

A.铁管、水、空气B.水、空气、铁管

C.空气、水、铁管D.水、铁管、空气

答案:

A

知识点: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解析:

解答: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三次敲击声,传来的三次响声的介质按照先后依次是铁管、水、空气。

故选A

分析: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3.弹奏吉他时,琴弦振动发出美妙的乐音,用手掌按住琴弦就听不到琴音了,这是因为()

A.琴弦发出的声音全被手吸收了

B.琴弦发出的声音被手掌挡住无法听到

C.琴弦被按住之后停止振动不再发出声音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

C

知识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解答: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弹奏吉他时,琴弦振动发出美妙的乐音,用手掌按住琴弦就听不到琴音了,这是因为琴弦被按住之后停止振动不再发出声音。

故选C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4.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答案:

B

知识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解答:

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被弹开,该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可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选B

分析:

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被弹开,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5.“神六”飞船的成功发射,使人们对宇航员的生活和工作更为关注。

宇航员在飞船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原因是()

A.太空中噪声太大B.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

C.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答案:

C

知识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

解答: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飞船内有空气,所以可以直接对话,飞船外是真空,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

故选C

分析: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6.小明晚上睡觉时,将机械式手表放在枕头下,他的耳朵贴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秒针走动时的“嘀嗒”声,此现象能说明()

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B.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音色比在空气中好

C.固体传播声音效果比空气好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音调比在空气中高

答案:

C

知识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解析:

解答:

耳朵贴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秒针走动时的“嘀嗒”声,枕头是固体,空气是气体,说明固体传播声音效果比气体好。

故选C

分析:

固体传播声音效果比气体好。

7.如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没有产生声音的是()

A.敲击水瓶琴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关闭立体声收音机D.吹着的哨子

答案:

C

知识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解答: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被敲击的水瓶琴、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和吹着的哨子都在振动而发出声音,只有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没有产生声音。

故选C

分析: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8.关于声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从水传入空气中时,声速增大B.声音从水中传入空气时,声速减小

C.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变大D.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变小

答案:

B

知识点: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

解析:

解答: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钢铁中传播比水中快,在水中传播比空气中快,而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选项B是正确的;

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后,传播介质不变,故声速不变,故选项C、D是错误的。

故选B

分析:

声速的大小与温度和传声介质有关,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9.下列是通过骨传导感知声音的是()

A.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手轻敲桌面的声音B.用手指将耳朵堵住,听音叉的声音

C.音叉放耳朵附近,听振动音叉的声音D.把振动的音叉尾部抵在牙齿上听声音

答案:

D

知识点:

骨传声及骨传导的原理

解析:

解答:

声音可以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人类听到声音,不仅可以让声波通过空气振动——刺激耳膜——传输到听觉神经,也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从而引起听觉。

科学界将听觉过程中,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故选D

分析:

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从而引起听觉。

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10.正要咬饵上钩的鱼,突然听到脚步声受惊逃走,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大地——空气——水——鱼B.空气——水一一鱼

C.大地——水——鱼D.水——鱼

答案:

C

知识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

解答:

正要咬饵上钩的鱼,突然听到脚步声受惊逃走,鱼接收到声波从大地传播到水中然后被鱼接收,鱼就受惊逃走。

故选C

分析:

声音靠介质传播,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11.如果用手按在正在发声的自行车车铃的金属盖上,你将不再听到铃声。

这是因为手按在车铃上时()

A.此时发出的是超声波B.车铃停止了振动

C.此时发出的是次声波D.车铃周围没有了传声介质

答案:

B

知识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解答:

用手按在正在发声的自行车车铃的金属盖上,车铃停止了振动,振动停止了,发声也就停止了。

故选B

分析: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了,发声也就停止了。

12.在汶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所示),它的多个探头同时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

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

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

C.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

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

答案:

C

知识点:

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解析:

解答: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探测仪之所以能收集声音信号是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选项A正确;

音色由发声体自身结构、材料等决定,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色不同,音调也不一定相同,选项B正确;

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

超声波: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

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所以幸存者不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选项C错误;

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选项D正确。

故选C

分析:

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不是这之间的我们就不能感知声音。

13.当我们在山谷中大声呼喊时,往往会重复听到自己的呼喊声,这是由于()

A.山谷能将呼喊声录制再播放

B.有很多人在模仿我们呼喊

C.喊声在山谷中不断反射,经不同时间回到我们耳中

D.山谷中有不同的声音传播介质,使喊声以不同的速度传到我们耳中

答案:

C

知识点:

声音的反射

解析:

解答: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当我们在山谷中大声呼喊时,喊声在山谷中不断反射,经不同时间回到我们耳中,所以往往会重复听到自己的呼喊声。

故选C

分析: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叫声音的反射。

14.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放在玻璃罩中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后放在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拉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琴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答案:

D

知识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解答:

放在玻璃罩中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铃声明显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后放在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拉紧程度不同,琴弦振动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相同,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琴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说明发声的琴弦在振动,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15.如图所示,宇航员在空间站内可直接对话,但是,在空间站外面工作时,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通话,原因是()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

C.空间站外是真空,不能传声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答案:

C

知识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

解答:

宇航员在空间站内可直接对话,是因为空间站内有空气;但是,在空间站外面工作时,由于空间站外面为真空,而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通话。

故选C

分析:

真空不能传声。

二、填空题

16.期中测试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

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产生的,是通过传入考生的耳朵的。

答案:

振动;空气

知识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

解答:

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它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的。

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17.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

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填“能”、或“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答案:

音叉的振动较小;不易观察;不能;音叉停止振动

知识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解答:

音叉的振动较小,不易观察,当用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时,可以感觉到有震动,说明声音是有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音叉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所以小华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分析:

音叉的振动较小,不易观察,当用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时,可以可以感觉到有震动,这是物理学中很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18.在温度为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m/s,如果看到闪电后,3秒钟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m。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m/s,1962年5月,美国马萨诸塞工学院把红宝石激光射向月球,大约2.6秒后收到了从月球反射回来的激光讯号,则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