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焦虑症心理辅导讲义汇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7377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焦虑症心理辅导讲义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焦虑症心理辅导讲义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焦虑症心理辅导讲义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焦虑症心理辅导讲义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焦虑症心理辅导讲义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焦虑症心理辅导讲义汇总.docx

《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焦虑症心理辅导讲义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焦虑症心理辅导讲义汇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焦虑症心理辅导讲义汇总.docx

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焦虑症心理辅导讲义汇总

一、不要把强迫症当成“病”

强迫症不是器品质性疾病,目前心理学所采用的是医学的疾病诊断模式,喜欢把心理问题命名为这个病,那个症的,这样会使很多“神经症”的朋友一看到自己是强迫症,或是社交恐怖症,觉得自己是个病人,有病那要治疗啊,不然会更加严重的,且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病人,然后很多不能完成的目标,没有做好的事情,最终给自己找个合理的借口,因自己有强迫症,不然我肯定会做得很好的,在我的咨客当中经常有人说,要不是我有强迫症,我早就考上清华大学了,他们为什么这么说呢?

说到底还是把这个目标没有实现最终归因到自己有这个毛病上了,他们就不会想想,难道那些没有考上清华大学的都有强迫症吗?

二、与普通人一样去做你该做的事

在我的咨客当中,有很多朋友问这样问,钟老师啊,我什么时候病才好啊?

好了我就好好去找工作了,好了我就去谈恋爱了,好了我就开始考研了等等,他们之所以这样说,,还是觉得自己有病,一定要让自己好起来,一要让自己完全康复了才去找工作,才去谈恋爱,才去考研等等,那么我现在告诉你,如果你要等到你完全康复了才去做这些事,那么你是永远等不到这一天的,只有你从现在开始带着症状去找工作,带着症状去谈恋爱,带着症状去考研等等做你当下该做的事,做你当下想做的事,一定会有朋友这样问,这样做很痛苦啊,这样做很难受啊,是的,不错的,目前带着症状去做会痛苦的,会难受的,目前痛苦也好,难受也罢是正常的,是理所当然的,要是现在做不痛苦了,不难受了,那不是与普通人一样了吗?

那你们为什么要来参加咨询呢?

只有你现在带着这种痛苦,带着这种难受去做你该做的事,那么只要你持续一段时间,你就会感觉到原来的那些强迫观念也好,强迫行为也罢,会在这个做事的过程中慢慢谈化,那么你的焦虑情绪也会慢慢减轻的,一定是这样的!

三、处理好一些现实中的冲突

在前面的一篇文章中我已经谈到,强迫症的康复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过去曾经受过心理创伤也好,受到什么刺激也好,这么多年已经记忆模糊了,在意识层面已经很难再现出来了,唯有当下的一些冲突,,当下的一些难以处理的事,使我们强迫症状久久不能淡化,甚至会加重,当把当下的冲突处理好了,你的焦虑情绪会缓解的,焦虑情绪缓解了你的强迫症症状也会随之而减轻的,哪些是现实中的冲突呢?

如工作上的困扰,婚恋情感上的困惑,人际关系紧张等等,把这些现实中的一些冲突给处理好了,强迫症状也会减轻的

四、带着不完美的心态

有一句话叫做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我们强迫症的朋友总是过度的追求完美,比如摆放物品时,总是一定要摆放成横平竖直,不能有一点偏差,看见餐桌上一定要干干净净,不能有一点点灰尘等等,在他们的生活中会有很多类似这样过份的追求完美,可想而已,每件事都这样去做,他自己也觉得非常累的,结果因过份的追求完美了,反而导致不完美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举个例子,二个木匠,一个姓张,一个姓李,老板让他们一天的时间把他们所负责的木材的长度都量下,他们的任务是经过老板的分配是一样多的,张木匠用普通的木匠尺用了一天不到的时间把他所分的木材都测量好了,准备向老板交差,去之前他想看看李木匠是不是也测量好了,去一看,见到李木匠非常焦虑的样子在用很精细的测量工具正在测量,张木匠问他弄得怎么样了,他回答,到现在我一根还没有测量好,总是感觉不是太精确,发现他前后用了好几个尺子在测量,这时张木匠就对他说,有普通的尺子就可以了,不用那么精确的,我们学过物理学都知道的,再精确的测量工具,误差总是存在的,朋友们,你愿意当那个张木匠吗?

他那种过份追求测量的精确,看起来是想把木材测量得更加精确(完美),结果别人早就测量好了,而他一根都没有测完(不完美)

在我们生活中,适当的一些完美,也很有必要的,很多知名公司正是对自己的产品想精益求精,好还要更好,正是有了这样的品质才能让他们的产品具有竟争力,更好的服务顾客,但这种完美也是无限接近的,也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完美的,另外这种完美心态看用在什么地方了,有的地方不需要那么完美的,而强迫症的朋友喜欢处处都要追求完美,结果当然弄得自己疲惫不堪.

笑脑心理医生强迫症康复之六------增强心理免疫力

  一般人常缺乏对强迫症患者的同情,对接受治疗的强迫症患者常不给予支持和合作,并且挑剔得很厉害。

甚至有个别人还故意进行嘲笑。

总之,一般人对强迫症和强迫症患者的态度是很不公平的。

  如对要接受治疗的患者说什么:

“强迫症能好吗?

绝治不好的,别痴心妄想了”、“还不如把治疗费拿出来吃一顿”、、、、、、百般地进行阻挠。

对好些已经有了明显好转的人,不去鼓励他们已好的一面,而是讥笑、拆责没好的一面,说:

“告诉你好不了,偏不相信不还有强迫症症状吗?

”对已经好了的人,则竭尽全力地注意寻找他们的强迫症。

一旦发现他们的强迫症,那就如获至宝地挖苦说:

“你不是说好了吗?

好了怎么还有强迫症症状?

”等等。

  正常人相互间谁也不会注意谁有否发生了强迫症症状,对一个接受正治疗的强迫症患者,关心地或者好奇地观察注意一下是无可非议的。

但是,达到这样挑剔,非难的程度实在叫人不能原谅。

当然,有些人的不公平态度并不是恶意的,但对强迫症患者来说也是一个消极因素。

还有一些人的不公平态度确实是出于善意和关心。

有位强迫症的青年,强迫症治疗好了以后,妈妈老是不停地在他耳边叮咛:

“要注意呀!

自己要当心些,别再强迫症了。

”这种善意的关心往往反而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压力”。

这位青年被妈妈絮叨烦了,就向妈妈解释说:

“注意什么!

有什么值得注意的,我以前不就是因注意而成了一个强迫症的吗?

强迫症就让它强迫症好了,有点强迫症算得了什么!

你们不是有时也强迫症吗?

为什么一定不准我强迫症!

  上面说的这些情况,有些接受治疗的患者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

今天要求所有的人都能公平合理地对待强迫症和强迫症患者似乎还不太可能,但是,患者自己必须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强迫症。

  客观环境的这种压力是经常会出现的,重要的是增强自己心理免疫力,顶住这条线,任凭别人说长道短,我自巍然不动。

只要认准方向,那就照马克思引用但丁在《神曲》中的话去作:

“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罢!

”对于这点笑脑个人觉得强迫症做系统治疗时,最好能让其家人要密切配合,这样可能对康复起到很得要的作用,在我的一个个案中一名很严重的强迫症患者,早期治疗二个多月感觉效果甚微,后来与她总结了下,发现她的母亲还是用她原来的模式来与她女儿互动,那种模式是不健康的模式,后来加入了家庭治疗到治疗方案中,与其母亲沟通了两次,接下来一个月后,感觉求助者明显不一样的心态,对自己的康复非常有信心。

谈强迫症康复之七---克服自卑

  患强迫症的人一般都有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自卑心---就是一种劣等感,认为自己比别人劣等或有缺陷,缺乏自信易产生焦虑不安情绪。

这种心理状态会导致自我内省,懦怯,谨慎,不活泼,遇事犹豫踌躇,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主张,涌尽情地欢笑,对人拘束,怕被别人注意。

这样的人常保持沉默,尽可能避免说话,并不是真的避人,不愿与人接触,心里也很想活泼地与人谈笑,因被劣等感抑制,不得不沉默寡言。

在小孩面前能说能笑,一遇长辈或生人就会羞怯的拘谨起来。

(这点社恐的朋友更明显)

  强迫症患者也不时遭受别人的尖刻讥笑,因而把强迫症与劣等联系起来,认为自己是一个低能的人,感到气愤和不平。

这些外来刺激也确实加重了他们的自卑心理。

强迫症患者真的都是些低能或无用的人吗?

决不,强迫症患者大都具有聪明的头脑。

这点笑脑做过调查,很多强迫症的朋友的智商是很高的,他们因强迫症状的束缚,造成悲观、烦闷、恐惧、忧郁的结果,使得思想不能集中,或自暴自弃,有时流入怠人的搞笑就干脆装不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和工作。

虽然如此,约大多数患者都工作得很出色,学业一般是优秀的。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一个人有向上心,进取心,要求进步本是件好事,但是,好强心和好胜心过于强烈的人,什么事都不想落在别人后同,只要有一样事不如别人,就当作一件大事被它捉住,深感自己劣等,痛苦得不得了。

他们的自卑心理之所以超出人情的常态之上,不完全是别人的讥笑,性格的倾向是主要因素。

真正劣等的人并不认为自己劣等,真正低能的人也不会为自己的低能所苦恼,自叹劣等的人决不是真的劣等,只不过是过分的优越感表现而已。

  你有你的长处,我有我的特点,世界上哪有样样第一的人!

一位患强迫症的某大学的同学,他感到得意,我们也确实为他骄傲。

可是第二学期结束时,包括他共三个人在专业课上拿了高分,从一个人到三个人不是可喜的现象吗?

可是这位强迫症的大学生却有说不出来的不舒服。

这种优越感过强的人,不是自卑心太大,而是自尊心过强了。

自尊心和自卑感常常是相互关联,自尊心越强的人就越有自卑感。

这些人需要改造的与其说是自卑心理,不如说是过分的自尊心。

应该把强迫症与否置之度外,别人讥笑与否置之不理,超越毁誉之心,没有贬褒之念,主动在生活中进行磨练,即可摆脱强迫症、自卑等苦境。

  由劣等感而来的缺乏信心,决不会一生中永远停留在某一个程度上,在日常生活中每经过一个经历就会增加一些自信,从青年到壮年,从壮年到老年,自卑心理通常会逐渐地减少。

这种心境的发展与人们的境遇有很大关系。

处在须要勇气的境遇时,就能在这个境遇中培养出勇气,一次突破后自卑感会随之大减,终于进入洒脱的境地。

一位来接受治疗的轻度患者说,他本来强迫症得相当严重,一年多以前主动要求做采购员,开始他父亲不大放心,认为你强迫症这么严重地怎么能做采购工作?

他却说正因为强迫症才要求做采购工作。

结果,东出差、西采购,经过一年多锻炼,强迫症大为减轻,越来越能胜任采购工作了。

广大强迫朋友们,不可与世隔绝地磨练心身,要勇敢地走向生活,忍着羞怯和自卑心情冲向生活,在生活中去磨练和体验吧!

关于这点笑脑在前面第四条我也列举我同事的事例他之所以后来神经症不治而治了,也正是因这点因素。

有形化于无形中

心理:

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

事物千变万化,因缘的变化刹那不住,如地球根据时间和空间的不同,无穷的信息在运转,变化。

你能抓住哪个瞬间?

我们的大脑每秒钟要处理四千亿位(bit)的信息,(bit是信息的最小单位),但是我们人类只能意识到其中两千位的信息。

其余的部分由潜意识处理。

我们都知道,潜意识掌握了我们95%甚至更多的心灵空间,而意识只是包含的5%左右(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

是有形的东西在影响你,还是无形的?

一个老师问学生,树木成长需要什么?

有的回答阳光,有的回答水分,有的回答土壤,老师说你们说的都是有形的东西。

虽然我们知道它们的存在,但是它们对树的作用过程,却是无形的。

你看得见过树如何吸收阳光和水分吗?

你看见过土壤是如何影响树的根部吗?

外在有形的东西是通过内在无形的东西掌控的。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看不见的东西的威力远远胜过看得见的东西。

女儿的女儿问妈妈:

“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家做的鱼都没有头和尾哪?

”妈妈说:

“我也不知道,好像从小吃的鱼就没有头和尾。

”就去问妈妈“妈,为什么我们家做的鱼都没有头和尾那?

”,妈妈笑着说“因为从前我们家的锅小啊,装不下头和尾”。

这个故事也许一下子看不懂,请多体会几次。

对我们影响深远的,不是我们记得的东西,而是我们不记得的东西。

一个人,无意识的多洗了几次手,觉得很烦恼,潜意识留下了痕迹,再偶然的一次,他又多关了几下门,觉得很麻烦,潜意识留下了痕迹,再有一次他多留意几次关窗,担心有人偷盗,潜意识留下了痕迹。

从此类似强迫性的重复像一个无意识情绪按钮一样,不断重复,不断呈现。

另一个人,一次与人交流不经意脸红了,他很懊恼,潜意识留下了痕迹,再一次,在同事面前写字手抖,他很羞愧,潜意识留下了痕迹,还有一次,与领导汇报情况结巴了,他很紧张,潜意识留下了痕迹。

不知不觉中,自己好像很关注这些问题了,从多方面取证,分析,验证自己到底有没有病。

每秒四千亿信息中我们会留意两千信息,其余信息都过滤掉了,我们意识不到,我们在反复琢磨,为什么会有强迫,为什么会有社交恐惧,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反复验证,反复分析,反复留意,反复比较,最后好像我们真的可以找到你想验证的证据,结论是我真的有病了。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

你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永远是站在主观勾画的角度。

永远不是事物的本相。

我们创造了自己的世界。

电影《灵异第六感》有一句台词是:

“你只能看到你愿意看到的事实。

我们强迫或者社恐的朋友几乎每天都在关注症状和不愉悦的体验,你只是读取你想读取的信息。

生理学上,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事,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会建立长期且固着的关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苦闷,不安,感到挫折……那么,你就是每天在重复地那张神经网络联接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下意识的情绪模式。

相应的,一个人,他担心小偷,检查了一下公司大门有没有管好,结果防止了盗窃,他的行为被表扬了,相关的神经网络连接了一次,他当众发言很精彩,酣畅淋漓,虽然他因激动而脸红,但他很自信,受到很多人的称赞,相关的神经网络连接了一次,再一次,他抱着刚出生的婴儿,激动的说不出话来,相关的神经网络又连接了一次,经过多次类似的神经连接,他经常抓住的那两千个信息都是积极的,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物。

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构成我们的对世界轮廓的描述,而我们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取决于我们所抓取的信息。

 

论社交恐惧症的治疗

社交恐惧症是以焦虑、恐惧和自闭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心理障碍。

主要表现为:

自我封闭、不敢交友、害怕社交;有社交的欲望而得不到满足,由此而产生焦虑、孤独;不敢面对挫折,由此而逃避现实,觉得只有躲在没人的地方才安全。

但是社交恐惧症的表现形式不仅仅是面对陌生人而手足无措,而且还表现为不能在公众场合打电话,不能在公众场合和人共饮,不能单独和陌生人见面,不能在有人注视下工作等较为极端的行为。

在这种恐惧、焦虑的情绪出现时,还常伴心慌、颤抖、出汗、呼吸困难等症状。

据统计,平均每10人中就有1人为社交恐惧症所苦,但就诊者寥寥无几。

许多患者因长期处于人际关系障碍及社交能力丧失的情况下并发了酒瘾、毒瘾或抑郁症等精神疾病。

我们每天都要同人打交道,怎么可以将自己孤立起来呢?

   正于李子勋所说,社交恐惧是人类独有的奇妙的现象,在动物世界里,看不到这样的现象。

如果它们彼此排斥,也多半是为了生存的疆界、领地、食物与配偶,或者喜欢独居的习性。

动物这样的排斥是朝外的,社交恐惧却看起来是对某些人的排斥,实质上是朝内的,是自己对自己的排斥。

感觉自己在他人眼里不完美、可笑、滑稽,甚至从别人眼里读出自己内心的可耻、卑劣、病态,把他人正常的行为、声音、表情看成是对自己的厌恶、藐视。

站在自己对面的人毫无察觉,社交的真正意义也消失了,他客观上成为自我的一面照妖镜。

一个人陷入对自己的排斥几乎是一种无解的心理困境,这种困境会激发一种强烈的神经症冲突,伴随明显的紧张、恐惧、脸红、出汗、激越、甚至逃跑。

对自己的不喜欢又怎么逃得掉呢?

社交恐惧引发的内心痛苦、羞耻感、自我否定,甚至是自己憎恨会让资深的心理专家吃惊!

有时候,仿佛感觉只有渴望死才能稍微平息那种自己对自己的愤怒。

 

    一切神经症都是文化的产物,有社交恐惧的人内心都有那么一个超然、完美、权威的我,它用苛刻的“必须”来控制自己,当社交中稍有不完美,一种强烈的自我否定、贬低、谴责油然而生。

是谁让人内心产生这么强大的超我,自然是动物们不具有的文化。

文化激发人对自尊、理想化自我、荣誉的过度追求,结果导致一种反向,对自己产生一种神经质的压抑与否定。

东方文化的耻感可能是造就自我排斥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社交恐惧黄种人多,日本的心理学家干脆把它称为恐人症。

 

  那如何解决它呢?

    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康复体会,笔者不光经历过严重的强迫症困扰,同时也是经历十几年社交恐惧症困扰的,具体症状表现在这就不详细说了,下面就我是如何走出社交恐惧症的给朋友们几条参考信息:

  

1,不要虚荣

     我们在某些方面不如人意,但我们的虚荣心拒不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于是我们拼命想要把自己的缺点隐藏起来,硬装出一幅强者的样子,可自己脆弱的性格又不争气,结果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所以我们要敢于把真实的不完美的自己袒露出来,我害羞,我胆小,我紧张,我不善言谈等等,那又怎么样,这是我的性格,这就是真实的我啊,不怕别人知道。

有句话这样说,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才是真正的自信,我社恐,我自信!

  

 2,最好做些与人打交道的工作

      在我的康复过程中,我做过好几份销售工作,个人觉得销售这份工作对我社恐康复起到很大的作用,当时我连续好几年的暑假两个月都找了销售工作,推销IP卡、方便面、健身卡等,老员工一开始是带着我去陌生拜访顾客的,一周后自己单飞,为了完成销售业绩,我也顾不了什么丢脸、见人紧张了,赶紧冲进顾客家里再说吧,就这样再与顾客谈的过程中,使我的社恐一天天向康复方向前进

 

3,环境

 

     建议有恐的朋友,可以结交些社交能力强的人作为好友,经常与他们去参加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

 

 4,紧张也是一种风格

 

     很多朋友告诉我我与别人一讲话就紧张,一见到领导就紧张,其实紧张也是一种风格,为什么这么排斥它呢?

 

艾滋病恐惧症的康复

今天笑脑与恐友们谈谈恐艾症的康复,在笑脑的咨客当中约有十分之一是(2008年12月份统计)恐艾症也叫艾滋病恐惧症(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恐惧症),俗称恐艾症,是一种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是疑病中的一种,大类也是属于神经症,在临床上常见有以下四种类型:

疑病型艾滋病恐惧症、强迫型艾滋病恐惧症、焦虑型艾滋病恐惧症及恐惧型艾滋病恐惧症,并不是所有的艾滋病恐惧症都可以简单的归到某一类,很多患者是多种表现同时存在,所以需要接受综合的心理治疗。

对于艾滋病恐惧症心理治疗是必须的,但很多患者早期一般不会想到接受心理治疗,很多人认为这不是心理疾病,自己的担心是完全正常的,尤其是那些有过高危行为的人。

只有到多次检查之后,仍不能摆脱自己的担心和痛苦之后才会想到求助于心理医生。

那时治疗起来可能较费力了,在笑脑的咨客当中,有很少一部分人是因缺乏艾滋病的科普知识而恐惧的,这类求助者其实很好咨询的,对她讲些这方同的医学知识,让他们明白哪些传播途径是可以传染,哪些不会,他们往往明白后,内心的焦虑不安就能够缓解,但大多数找笑脑咨询的,都是强迫型艾滋病恐惧症或疑病型艾滋病恐惧症,这样的求助者你对他们讲这些艾滋病传播途径,是没有用的,其实你不说他们早已在网上已经查到了,甚至有的朋友比你懂得还要多的,但是他们还是非常痛苦,整日惴惴不安,痛苦万分,有的朋友感觉到世界末日到了,一想到艾滋病没有还没有好的方法治疗,害怕得全身软弱无力,有种死亡来临之感。

有朋友会问,让他们去医院检查下,就是hiv抗体是阴性不就可以了吗?

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的,笑脑这边一名咨客最多他去做hiv检查做了16次,结果为阴性仍不能消除自己的恐惧和担心。

即使是权威机构的结果也不相信,怀疑检查过程的各个环节,事后反复回忆检查过程,如认为工作人员当时不够专心,认为检查时使用的器具没有消毒等等。

整日奔波于各个医院。

对和艾滋病类似的症状非常敏感,如一但出现发热、全身无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就认为自己得了艾滋病,极度恐惧,如临大敌,万念俱灰。

这时就需要用治疗强迫症或疑病症的方案来治疗了,且需要做系统治疗的,这与其当事人的性格缺陷有很大的关系了,同时让他们不要整天关注在自己的恐惧上,转移他们对恐惧的注意力,再配合系统的心理治疗,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下面笑脑结合自己的一个最近康复的一个真实案例来说明下,小张(化名)大二学生,在中学时一心学习,没有时间去谈恋爱,心想到了大学再谈也不迟,到了大学后,大一谈了个女朋友,后来分手了,向方付出很多,结果落到分手的结局,失恋当晚,他的几个好友为了安慰他带他去了发廊,与小姐发生了“性关系”,当时也有保护措施的,事后他们一起就回去了,次日他无意中看到校园的宣传栏上的防治艾滋病常识,不由开始担心起来,结果越想越害怕,这事他又不好与别人说,恐惧当天请假在寝室上网,在网上查看了下关于艾滋病的信息,经果查到艾滋病目前世界上还不能很好的得到治疗,当时恐吓万分,于是请假数天,别人还认为他失恋了出现这样,请假是为了到另外一个性病医院去检查,去时医生告诉他现在还不能检查,要两个月后才能查到,并他也询问了医生的情况,医生告诉他来这里的患者很多都与你是一样的,但结果都是阴性的,让他不用担心,但是他还是不放心的,并多数问医生,那医生也给他问烦了,最后那医生下班了,他才离开那个科室,后来一路萎靡不振,到了学校小张根本没有心思来学习,整天大脑里想着担心自己得了艾滋病怎么办?

且非常后悔自责,同学都以失恋的方式劝他,无效。

二个月过去了,他去检查了,一周后结果是阴性的,他前所未有的兴奋,感觉获得重生!

但是回到学校时,马上大脑有个思维,会不会是医生弄错了,本来是阳性的,故意安慰自己说成是阴性的,结果想着又开始害怕起来了,第二天一大早又去那个医院问那个医生,医生向他解释了,并让他放心,但小张坚持要再做一次抽血检查,一周后结果还是阴性,他这才放心了,但是好景不长的,过了一个月后他在电视上看到关于艾滋病的报道,说有的化验不是很准确的,小张马上联想到自己hiv化验是不是也有问题的,第二天急忙又次去找那个医生,那个医生再次解释,见无效,后来建议他找心理医生。

他去当地做了单次咨询,咨询师给他讲了艾滋病的科普知识,帮他做了放松训练,当时小张觉得蛮好的,但是因到学校看到那个宣传栏又开始担心起来,最后在网上看到笑脑的blog,后加入咨询,经过不到三个月的治疗,小张现在已经在校开开心心的上课了,现在再次看到校园那个艾滋病宣传报,已经不再担心害怕了。

这个咨客他害怕艾滋病只是一表象,而真正治疗时治疗师要从他的性格方面入手,同时笑脑在治疗时帮他做了自信心训练及恋爱方面的指导,用到的咨询技术有催眠疗法、精神分析及森田等。

神经官能症(神经症)必读问答100条

神经症篇

1. 问:

我会成为精神病吗?

很多时候感觉要崩溃了,精神状态极差,控制不了自己!

答:

神经症到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极小,与正常人患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一样大。

暂时的情绪失控,崩溃感等不良情绪不具有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意义。

2. 问:

神经症会影响我的寿命或者智商吗?

我好担心!

答:

目前没有科学依据证实神经症会影响寿命或者智商,只是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生活质量或者情绪状态。

3. 问:

我还能找对象吗?

感觉一辈子就完了,不能结婚,不能做正常人了!

即使结婚了也是耽误害了对方!

答:

当然完全具有资格找对象,成家立业,没有相关法律规定我们神经症朋友就不能结婚。

同时,我们都有幸福的权利以及给对方幸福的能力!

4.问:

我有必要告诉家人或者恋人我的病情吗?

他们会接受我吗?

我怕他们会不理解我,歧视我!

答:

没有统一标准,因人而异。

不过一般有亲友的支持,对康复来说是有利的。

当然没有必要硬要家人理解支持,毕竟心理病很多人还不理解和接受,很多人会认为大家是无病呻吟,自寻烦恼。

5. 问:

我还能好吗,我受了太多的折磨了。

觉得根本好不了了,没救了,没希望了,我的人生的路到底该怎么走?

答: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个腿瘸的人认为自己走不了,反而会真正丧失走路的能力,相反,一个坚信自己还能走的瘸子每天锻炼,反而可以走路了,像正常人一样。

每当看到神经症朋友即使当下困难重重依旧抱着痊愈的强烈愿望,我都无比欣慰,他们前途无量!

6. 问:

我觉得非得把问题想清楚,我才放心,但是每次都这样很浪费时间,我到底是想还是不想呢?

答:

最好不想。

倘若总是想清楚了才放心,会强化症状惯性,更加难以消退。

但是也不必一定克制自己不要想,不用条条框框束缚自己。

7. 问:

你觉得神经症的本质是什么?

答:

两点并存。

第一,冲突。

第二,认为自己有病,并且想去除。

两点缺一不可。

8.问:

父母造就了我的神经症灾难,我该怎么办?

怨?

恨?

报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