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会会计名词解释题20页.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6979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财会会计名词解释题2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级财会会计名词解释题2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级财会会计名词解释题20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级财会会计名词解释题20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级财会会计名词解释题20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财会会计名词解释题20页.docx

《中级财会会计名词解释题2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财会会计名词解释题20页.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级财会会计名词解释题20页.docx

中级财会会计名词解释题20页

名词解释题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目录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1.1.财务会计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2.会计理论

1.3.财务会计目标

1.4.会计假设

1.5.货币计量

1.6.财务会计确认

1.7.财务报告的质量特征

1.8.财务会计规范。

1.9.收入。

2.1.现金

2.2.银行存款

2.3.银行支付结算方式

2.4.支票

2.5.银行本票

2.6.银行汇票

2.7.商业汇票

2.8.不带息商业汇票

2.9.应收票据贴现

2.10.应收账款

2.11.商业折扣

2.12.现金折扣

2.13.预付账款

2.14.应收股利

2.15.应收利息

2.16.应收款项

2.17.货币资金。

3.1.存货

3.2.原材料

3.3.先进先出法

3.4.移动加权平均法

3.5.个别计价法

3.6。

毛利率法

3.7.零售价法

3.8.计划成本法

3.9.包装物

3.10.低值易耗品

3.11.可变现净值

3.12.货币性资产。

3.13.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4.1.投资

4.2.持有至到期投资

4.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4.4.长期股权投资

4.5.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4.6.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5.1.固定资产

5.2.固定资产折旧

5.3.平均年限法

5.4.工作量法

5.5.双倍余额递减法

5.6.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6.1.专利权

6.2.非专利技术

6.3.商标权

6.4.著作权

6.5.土地使用权

6.6.特许经营权

6.7.商誉

6.8.投资性房地产

7.1.应付票据

7.2.带息票据

7.3.应付账款

7.4.职工薪酬

7.5.住房公积金

7.6.职工教育经费

7.7.非货币性福利

7.8.辞退福利

7.9.股份支付

7.10.预付账款

7.11.应付利息

8.1.借款利息

8.2.辅助费用

8.3.公司债券

8.4.可转换债券

8.5.专项应付款

8.6.预计负债

8.7.债务重组

8.8.借款费用。

8.9.或有事项。

8.10.何为公允价值?

如何确定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

9.1.独资企业

9.2.合伙企业

9.3.股份有限公司

9.4.普通股

9.5.优先股

9.6.实收资本

9.7.资本公积

9.8.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9.9.利得

9.10.损失

9.11.留存收益

9.12.未分配利润

10.1.建造合同

10.2.直接材料费用

10.3.直接人工费用

10.4.资产减值损失

10.5.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10.6.投资收益

10.7.会计利润

10.8.纳税所得

10.9.暂时性差异

10.10.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10.11.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0.12.债务法。

10.13.账结法。

11.1.账务报告

11.2.资产负债表

11.3.利润表

11.4.单步式利润表

11.5.多步式利润表.

11.6.每股收益

12.1.现金流量表

12.2.现金

12.3.现金流量

12.4.现金等价物

12.5.间接法

12.6.直接法

12.7.工作底稿法

12.8.T形账户法

12.9.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2.10.会计估计变更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财务会计是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为主要依据,确认、计量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记录收入的取得、费用的发生和归属以及收益的形成和分配,定期以财务报告的形式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分析报表,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等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

1.2.会计理论是一套由前后一致的会计假设、会计概念、会计原则所组成的概念框架。

1.3.财务会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通过财务会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结果。

1.4.会计假设是指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应具备的前提条件,也是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各种程序和方法适用的前提条件。

1.5.货币计量是指企业会计核算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并假设币值保持不变。

1.6.财务会计确认是指将符合财务会计要素定义和规定的一般确认标准的项目纳入资产负债表或利润表的过程。

1.7.财务报告的质量特征是指使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对使用者有用的那些性质。

1.8.财务会计规范是指制约财务会计实务的法律、法规、准则和制度等的总称。

它既是约束财务会计行为的标准,也是对财务会计工作进行评价的依据。

1.9.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1.现金是企业中流动性最强的一项资产,是立即可以投入流通的交换媒介。

现金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现金包括纸币、硬币、银行活期存款、银行本票、银行汇票、旅行支票等内容。

狭义的现金仅指企业为满足日常零星开支而存放在财会部门金库中的各种货币,即库存现金。

2.2.银行存款是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2.3.银行支付结算方式是指用一定的形式和条件来实现企业间或企业与其他单位和个人间货币收付的程序和方法,分现金结算和支付结算两种。

2.4.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支付确定金额的票据。

2.5.银行本票是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向收款人或者持票人支付确定金额的票据。

2.6.银行汇票是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2.7.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2.8.不带息商业汇票是指票据到期时,承兑人只按票面金额(即面值)向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支付款项的汇票,其票据到期值等于面值。

2.9.应收票据贴现是指企业以未到期票据向银行融通资金,银行按票据的应收金额扣除一定期间的利息后的余额付给企业的融资行为。

2.10.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或产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

2.11.商业折扣是指在商品交易时从价目单所列售价中扣减的一定数额。

2.12.现金折扣又称“销货折扣”,是指企业为了鼓励客户在一定时期内早日付款而给予的价格优惠,折扣多少由客户付款的早晚决定。

2.13.预付账款是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2.14.应收股利是企业应收取的现金股利和应收取其他单位分配的利润。

2.15.应收利息是企业发放贷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应收取的利息。

2.16.应收款项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债权,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等。

2.17.货币资金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的那部分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3.1.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3.2.原材料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

3.3.先进先出法是假定“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并根据这种假定的成本流转次序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3.4.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每次收货以后,立即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计算方法。

3.5.个别计价法是指对库存和发出的每一特定存货或每一批特定存货的个别成本或每批成本加以认定的一种方法。

3.6.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前期实际(或本月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3.7.零售价法是指用成本占零售价的百分比计算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商业零售企业。

3.8.计划成本法是指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成本差异科目,登记、分摊、按期结转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期末将发出和结存存货的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的一种计价方法。

3.9.包装物指为了包装本企业产成品和商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如桶、箱、瓶、坛、袋等。

3.10.低值易耗品指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各种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劳动保护用品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容器等。

3.11.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3.12.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3.13.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计量的方法。

即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成本计量;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期末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4.1.投资是指企业为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谋求其他利益,而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

4.2.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4.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常是指企业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而且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

4.4.长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权,作为被投资单位的股东,投资者按所持股份比例享有权利并承担责任。

4.5.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

4.6.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属于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合并。

5.1.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2)使用寿命超过1个会计年度。

5.2.固定资产的价值随着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并从当期的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

这部分转移到产品成本中的固定资产价值,就是固定资产折旧。

5.3.平均年限法也称“直线法”,是将一项固定资产的应计成本在其预计年限内平均分摊的方法。

它是折旧方法中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

在平均年限法下,每年和每月摊提的固定资产折旧金额是相等的。

5.4.工作量法是按固定资产所完成的工作量,计算应计提的折旧额的方法。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一些专用设备。

所谓完成的工作量因设备不同可按里程、工作小时或工作台班等来计算。

5.5.双倍余额递减法,又称“加倍递减余额法”。

这种方法的折旧率是按净残值为零时直线折旧率的两倍计算的,当每期计提折旧时,使用该折旧率乘以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净值)。

5.6.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

6.1.专利权是指专利发明人经过专利申请获得批准,从而得到法律保护的对某一产品的设计、造型、配方、结构、制造工艺或程序等拥有的专门权利。

6.2.非专利技术是指专利权未经申请的没有公开的专门技术、工艺规程、经验和产品设计等。

6.3.商标权是商标所有者将某类指定的产品或商品上使用的特定名称或图案即商标,依法注册登记后,取得的受法律保护的独家使用权利。

6.4.著作权又称版权,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权利。

6.5.土地使用权是某一企业按照法律规定所取得的在一定时期对国有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和经营的权利。

6.6.特许权又称“特许经营权”、“专营权”,指企业在某一地区经营或销售某种特定商品的权利,或是一家企业接受另一家企业使用其商标、商号、技术秘密等权利。

6.7.商誉是指企业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或由于信誉好而获得了顾客的信任,或由于组织得当、生产经营效益高,或由于技术先进、掌握了生产的诀窍以及由于有效的广告宣传等原因而形成的无形价值。

6.8.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应当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

7.1.应付票据是指企业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7.2.带息票据是指票据票面标明利率,在到期日按面值加计利息支付的票据。

7.3.应付账款是指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

7.4.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给职工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

7.5.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统称“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

7.6.职工教育经费是企业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费用。

7.7.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以自产产品或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将企业拥有的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为职工无偿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等。

7.8.辞退福利是指企业由于分离办社会、实施主辅业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实施重组或改组计划、职工不能胜任等原因,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补偿建议的计划中给予职工的经济补偿。

7.9.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而给予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

7.10.预收账款是指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预收的款项,一般是定金或部分货款,这些负债要在以后用商品或劳务偿付。

7.11.“应付利息”科目核算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利息,包括吸收存款、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企业债券等应支付的利息,并应当按照存款人或债权人进行明细核算。

8.1.借款利息,包括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资金发生的利息、发行公司债券发生的利息以及为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发生的带息债务所承担的利息等。

8.2.辅助费用,包括企业在借款过程中发生的诸如手续费、佣金、印刷费等交易费用。

8.3.公司债券是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对外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间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8.4.可转换债券,是指债券发行一定期间后,持券人可以按一定价格转换成发行企业其他证券(通常是普通股)的债券。

8.5.专项应付款是指企业取得的、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具有专项或特定用途的款项,如属于工程项目的资本性拨款等。

8.6.预计负债是指因或有负债产生的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时间或金额不确定的现时义务。

8.7.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

8.8.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发生的利息及其他相关成本,包括因借入资金而发生的利息、因发行债券而发生的折价或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和外币借款发生的汇兑差额。

8.9.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

8.10.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可以按照如下原则来确定:

如该资产存在活跃的市场,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公允价值;如该项资产不存在活跃的市场,但与该项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的市场,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以比照相关资产的市价确定;如该项资产和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的市场,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按估值技术加以确定。

9.1.独资企业是指由单个出资者出资设立的企业。

9.2.合伙企业是指两个人以上按照协议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的企业。

9.3.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股份公司”)是指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有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法人。

9.4.普通股是指对公司权利一律平等,不享有任何区别待遇的股份。

9.5.优先股是指对公司享有先于普通股获得利益的权利的股份,表现为优先股股票这一有价证券。

9.6.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作为资本投入到企业中的各种资产的价值,可以是货币资金,也可以是非货币的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

9.7.资本公积是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的份额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9.8.“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化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和损失。

9.9.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流入。

9.10.损失是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9.11.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中由经营收益产生的累积利益。

9.12.未分配利润反映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的积存余额。

10.1.建造合同是指为建造一项资产或者在设计、技术、功能、最终用途等方面密切相关的数项资产而订立的合同。

这里所讲的资产,是指房屋、道路、桥梁、水坝等建筑物以及船舶、飞机、大型机械设备等。

10.2.直接材料费用,简称“直接材料”,是指用来构成产品主要部分的材料的成本,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10.3.直接人工费用,简称“直接人工”,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材料进行直接加工使其变成产成品所耗用的人工费用。

直接人工包括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以及福利费。

10.4.资产减值损失反映企业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包括应收款项、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贷款等发生的减值。

10.5.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反映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业务中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10.6.投资收益反映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

包括长期股权投资获得的投资收益或损失、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获得的租金收入、持有和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获得的收益或损失等。

10.7.企业按照会计核算的原则计算出来的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称为“会计利润”。

10.8.按照税法(主要指《所得税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的有关规定计算的一个时期应纳税所得额称为“纳税所得”。

10.9.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包括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0.10.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债务期间,将导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的暂时性差异。

也就是说,在未来计算应纳税额时,由于该暂时性差异的转回,将增加企业当期的应交所得税金额。

10.11.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在未来计算应纳税额时,由于该暂时性差异的转回,将减少企业当期的应交所得税金额。

10.12.债务法是把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保留到这一差额发生相反变化时转销,在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时,递延税款的余额要按照税率的变动或新征税款进行调整。

10.13.账结法是指企业每月结账时,将损益类科目的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通过“本年利润”科目结出本月份的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以及本年累计损益。

11.1.账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11.2.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11.3.利润表,也称“收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如年度、季度、月份)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11.4.单步式利润表是将本期发生的所有收入汇集在一起,将所有的成本、费用也汇集在一起,然后将收入合计减成本费用合计,得出本期净利润。

11.5.多步式利润表将收入和费用项目按照是否属于日常经营活动加以分类,分步反映净利润的构成内容。

11.6.每股收益是衡量企业经营成果、反映普通股股东所享有的利润的重要指标。

12.1.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12.2.现金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

12.3.现金流量是某一段时期内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

12.4.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12.5.间接法是以利润表上的净利润为起点,通过调整某些相关项目后得出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

12.6.直接法是通过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总括分类,反映来自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12.7.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就是以工作底稿为手段,以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数据为基础,对每一项目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从而编制出现金流量表。

12.8.采用T形账户法,就是以T形账户为手段,以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数据为基础,对每一项目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从而编制出现金流量表。

12.9.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