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2575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docx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docx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社会工作导论

一、名词解释:

社会工作:

(1)定义一:

指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与方法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社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并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与发展其功能,以适应与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

(2)定义二:

就是以利她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活动。

二、简答:

社会工作具有哪些功能?

提供物质帮助                促进社会稳定与社会与谐

工作对象 给予心理支持          社会 促进制度建设与社会进步

促进能力发展                增加社会资本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维护合法权益

社会工作的对象就是什么?

基本对象——最需要帮助的人。

如流浪者、儿童、老人。

(原因:

基本道德决定,社会福利的支付能力)

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所有遇到自己不能克服的困难而陷入危机状态的人。

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社会工作的领域就是广泛的,有公共救助、家庭服务、儿童服务、老人服务、康复服务、学校社会工作、就业服务、矫治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医疗社会工作、乡村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社会保险服务等。

三、论述:

联系实践,谈谈您就是如何理解社会工作的本质的

要点:

社会工作的本质就是助人

就是利她主义指导下的助人活动

就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综合多种科学方法的助人活动

助人自助就是社会工作本质的深层揭示。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演进

一、名词解释:

伊丽莎白《济贫法》:

160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颁布的英国第一部成文的济贫立法。

汤因比馆:

英国牧师巴涅特为纪念汤因比的献身精神,并进一步号召更多的人到教区为贫民服务,于1884年在伦敦东区建立的一个大学社区睦邻服务中心。

慈善组织会社:

于1869年诞生,19C末20C初盛行于英美的一个以协调政府与民间各种慈善组织活动的组织。

二、简答:

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对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贡献就是什么?

济贫法建立了英国往后三百年的济贫基本模式,助人自助的思想开始形成。

这种亲属责任,教区救助原则,以及政府以税收支应的济贫原则,成为以后社会救助的主要参考架构,直到今天,许多国家的社会救助仍以此为本。

睦邻组织运动在社会工作发展中的作用。

以汤因比馆为开端的睦邻组织运动实际就是一场社区改良运动,为后来的社会工作基本方法之一的社区工作积累了实践经验,它使人们在更大范围内来关注社会问题。

睦邻组织运动,要求救助者要具有强烈的爱心,对受助人的处境进行亲身的感受,以提高她们的救助热情。

使救助工作由简单的物质救济,又进一步扩展到对受助人精神的关怀与社区环境的改造。

三、简述

社会工作的发展阶段。

(一)起源

1、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thePoorLawof1601)——英国第一部成文的济贫立法。

P.S:

内容(见书P29),意义见上题

2、慈善组织会社(charityorganizationsociety:

C、O、S)

产生:

1868年,英牧师亨利索里建议,1869年正式诞生。

盛行:

19C末20C初,英美,

工作方法:

见书P31

意义:

强调按个别情况处理案件——促使个案工作产生。

推动各慈善组织协调合作——促进社区工作产生。

3、英美的睦邻组织运动

起始:

英国牧师巴涅特1884年在伦敦东区所设立的汤因比馆

特点:

见书P32; 意义:

见书P32

(二)发展

1、行业性社会工作的形成

第一个受薪的社会工作岗位——美国环境卫生委员会紧急救济署

真正成为一个行业——美国马萨诸塞州慈善委员会成立之后。

出现原因:

社会问题增多、布法罗慈善组织会社成立、睦邻组织运动的兴起。

2、专门性社会工作的诞生

玛丽·理奇蒙(MaryRichmond)1917年《社会诊断》

3、专业社会工作的初步发展

理论知识体系、社会工作教育、社会工作的专业组织。

(四)专业化

1、专业的标准:

1915年弗莱克斯纳的六条标准、格林伍德专业的五个性质

2、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

20C50S前传入中国——1952年被取消——1987年恢复。

P.S:

现状:

王思斌——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

第三章  社会福利制度

一、名词解释:

社会福利:

广义:

指一切有助于公民生活质量与社群福祉改善的活动、服务及资源;狭义:

指为社会中最不能自助者提供的、满足其最基本生存需要的资源与服务。

社会福利制度:

广义:

包含人类社会中所有有利于改善人的福祉的制度设置;狭义:

只就是将直接同社会服务与福利资源配置相关的制度设置包括在内。

剩余性福利:

社会上为无法自助者提供的暂时性、补偿性与紧急性的社会救助。

制度性福利:

指政府为所有公民提供的福利。

二、简答:

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如何?

1、在福利制度中,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不可忽视:

①社会福利服务的组织与推行,依赖于专业的社会工作来完成。

②社会工作专业就是社会福利体系的一个重要知识基础。

③社会工作就是社会福利制度具体化的一个过程。

2、社会工作就是社会福利制度中的服务传递者

三、其它知识点

社会福利的分类

二分法(Wilensky、Lebeaux)——剩余性福利、制度性福利

三分法(RichardTitmuss)——剩余性社会福利、工业成就-表现模式、制度再分配模式

社会福利制度的类型

埃斯平·安德森:

自由的福利国家、法团主义的福利国家与民主社会主义的福利国家

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

1、中国社会的传统福利观念

传统思想:

孔孟之道,佛家、道家、法家中的有关福利、仁政的思想。

救灾——政府的一项重要行政措施。

恤贫——主要由民间来承担。

(亲友、邻里、同乡、寺庙等)

2、中国当代社会变迁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

计划经济时代——以职业为依托、以城镇职工为主体、关怀职工生活方方面面、所需经费几乎全部由国家财政提供的福利制度。

3、社会变迁——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从相对封闭与单一的社会向开放与多元化社会的过渡。

4、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P69)

 第四章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名词解释:

心理动力学派:

心理动力学派就是建立在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的理论及后续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之所以获得“心理动力”的称谓,就是因为这个理论的潜在假设就是行为来自人们心理世界的运动与互动。

它也强调心理激发行为的方式,以及心理与行为如何影响个人的社会环境并如何受个人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学习理论:

人类行为的习得或行为的形成,不仅可以通过反应的结果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榜样的示范进行学习,而后者就是人类学习的主要方式。

此外,人的思想与感受也影响人的行为,如果人改变自己的态度,行为也会朝着积极方向改变。

赋权理论:

主张通过削弱影响个体决定权、行动权的社会性或个体性障碍,通过增强个体运用权力的能力与自信,或者通过从环境中向个体注入一定的权力等方式,去帮助案主获得对自己生活的决定权与行动权。

二、简答:

比较心理动力学派与认知与行为理论

心理动力学派建立在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的理论及后续发展的基础之上,这个理论的潜在假设就是行为来自人们心理世界的运动与互动。

它强调心理激发行为的方式,以及心理与行为如何影响个人的社会环境并如何受个人社会环境的影响。

心理动力理论影响社会工作去重视感觉与潜意识因素,而不就是事件与想法。

认知与行为观点来自学习理论与认知理论,这派理论的本质就是将心理与行为分离。

强调行为就是内部因素与外部影响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产物。

理论的焦点集中于认知过程对学习的影响,强调行为受认知的调节与自我调节。

它既承认直接经验的学习,更强调观察学习的重要性。

认为许多行为模式都就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后果而学来的,特别强调模式对激发特定行为的重要性。

行为社会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加好行为与减少坏行为,以便人们对人际事件有适宜的反应。

三、简述

社会工作理论发展历史

20C20S前:

理论影响几乎完全来自社会学或政治经济学,

20C20-30S:

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

20C30S后:

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理论再度介入社会工作领域,社会工作基础多元化

20C40-50S:

功能主义学

20C60S后:

政治学、经济学、公共行政理论广泛应用

20C70S以来:

系统论、生态学理论

20C80-90S以后: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说、女性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学说、社会建构理论等成为社会工作专业重要的理论分析工具。

四、社会工作理论知识结构(根据课本)

(一)           外借理论

1、经典社会学家的理论

①涂尔干与道德福利

主张:

“社会团结”与“失范”论;靠道德教育而非社会服务解决社会问题;反对国家对福利控制作用的扩张,主张建立职业行会体系进行互助;个人应接纳自己的贫穷处境(道德上的守卫者);;

②斯宾塞与社会福利

主张:

从个人主义与功利主义角度,把社会当作实现个人目的的工具;反对政府的干预、反对救助穷人;强调自助的个人主义理念;

③韦伯与国家福利

主张:

科层化与福利扩展相联,正规组织的统治会损害个人自由,导致官僚化。

2、当代社会学理论

①功能主义理论(帕森斯20C40-50S)

主张:

不同功能的社会系统的各个部分应该为实现同一社会目标而相互支持,共同担当社会福利服务的责任。

②社会冲突理论(留易斯·科塞、达伦多夫  20C60S)

影响:

左派社会政策批评学者与促进社会进步与改良的实践活动。

③社会交换理论(略)

④符号互动学说(乔治·米德、约翰·杜威)

3、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4、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说

①哈贝马斯的批判学说

主张:

资本主义“合法性”危机

②马尔库塞的批判学

主张:

个人批判力与自主性的消失——现代资本主义危机

③奥菲的批判学说

主张:

资本主义的矛盾在于它既不能与福利国家共存,也不能没有它。

④奥康纳的批判学说

主张:

资本主义国家的任务——积累与合法化

5、女性主义理论

①自由的女性主义

主张:

关心妇女平等权利问题

②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

主张:

提倡改革与政策上的变化,主张将女性视为总体的社会成员而非男性的依附品来对待。

③激进的女性主义

主张:

把妇女瞧作在社会上被男性压迫的角色;婚姻中两性就是相互对立的个体女性被男性支配。

6、后现代主义学派

(二)、实务理论(助人模式)

1、评估理论

内容:

问题的界定与分析、受助者的需要以及对受助者所在环境的分析的相关理论与概念等。

2、干预理论

实践模式: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功能派个案工作、问题解决模式个案工作、行为修正模式、中心治疗模式、危机干预模式、一般系统模式、存在主义模式、完型治疗模式、生命模式、交流互动分析模式;

 第五章社会工作价值

一、名词解释:

社会工作价值:

社会工作价值就是社会工作专业或社会工作者基于社会公平、平等、与谐、公正的理想与人类基本需求的满足而奉行的一套基本理念、态度及行为准则的总称。

职业伦理:

就是一整套指导专业的工作人员正确履行责任与义务并预防道德风险的行为规范。

伦理决定:

指人们必须在行动或实践过程中决定哪一种行为就是好的或正确的,必须判断行动或实践本身对受助者的影响,以符合专业行为的道德要求。

伦理困境:

就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陷入一种在道德上难以取舍与难以找到满意方案的境地。

二、简答:

伦理原则的等级次序

"保护生命

"平等与差别平等

"自主与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