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重点知识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3303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病学重点知识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精神病学重点知识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精神病学重点知识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精神病学重点知识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精神病学重点知识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神病学重点知识总结.docx

《精神病学重点知识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病学重点知识总结.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神病学重点知识总结.docx

精神病学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绪论

精神病学:

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精神障碍:

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精神障碍的核心部分是失去现实检验能力,有明显的幻觉妄想精神病性障碍,外围是一些神经症性疾病,如焦虑、抑郁,再外围是人格、适应不良。

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

1.大脑包含约1000亿个神经细胞和更多的神经胶质细胞.

2.更复杂的是神经细胞间的联系和细胞内的信号传导,细胞能与其他细胞形成突触联系

3.大脑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大大小小的环路,构成我们的行为和精神活动的基础.

4.如果脑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势必影响正常的精神功能.

兴奋性神经递质:

谷氨酸

抑制性神经递质:

甘氨酸、GABA

单胺类及相关的神经递质:

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HT

如DA过高:

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中脑皮层下边缘系统)幻觉、妄想、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反复的行为紊乱和失控;

如DA过低:

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皮层内、前额叶皮质)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缺乏、无快感体验、注意障碍

5-HT功能过高:

躁狂

5-HT功能过低:

抑郁

重性抑郁障碍:

NE功能低下

ICD-10中精神障碍分为哪几大类?

ICD-10主要分类类别为:

F00-F09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

F10-F19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F20-F29精神分裂症、分裂型及妄想性障碍

F30-F39心境(情感性)障碍

F40-F49神经症性、应激性及躯体形式障碍

F50-F59伴有生理障碍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

F60-F69成人的人格和行为障碍

F70-F79精神发育迟滞

F80-F89心理发育障碍

F90-F98通常发生于儿童及少年期的行为及精神障碍

F99待分类的精神障碍

第三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第一节概述

精神症状:

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1.如何判定某一精神活动是否异常?

①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

②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

③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2.精神症状特点:

①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

②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③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④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第二节常见精神症状

一、感知觉障碍

(一)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

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

2.感觉减退:

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减退.

3.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

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局部定位,可继发疑病观念.

(二)知觉障碍:

1.错觉:

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2.幻觉:

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幻听:

最常见,非言语性幻听属原始幻听,见于局灶性脑病变;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有诊断意义。

幻触:

虫爬感,性接触感

内脏性幻觉:

病人感到固定于某个内脏或躯体内部有一种异常的感觉。

真性幻觉:

具有幻觉的一般特征,病人的知觉体验清晰,鲜明,生动,来自于外界,具有明确的定位,是通过感官而感觉到的。

假性幻觉:

具有幻觉的一般特征,病人的知觉体验清晰度与真性幻觉接近,但来源无明确定位,不用感官而感知到。

(肚子说话音,不用眼睛头脑里有人像)

功能性幻觉:

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同时出现涉及该感官的幻觉。

反射性幻觉:

当某一感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另一感官的幻觉。

3.感知综合障碍:

指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觉的感知,多见于癫痫.

视物变形(视物显大,视物显小)

非真实感:

病人感到周围环境变得灰蒙蒙一片,没有生气,似乎隔着一层膜

二、思维障碍

(一)思维形式障碍:

1.思维奔逸:

观念飘忽,联想速度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见于躁狂症.

2.思维迟缓:

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减少和困难.见于抑郁症.

3.思维贫乏:

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平乏,谈话言语单调。

见于慢性精神分裂.

4.思维散漫:

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障碍,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

5.思维破裂:

病人意识清楚,虽然单独语句的结构和文法正确,但语句之间缺乏意义上的联系,别人无法理解其含义。

"鸡在叫,人生,人生,我是周老爷"见于精神分裂症.

6.病理性赘述:

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累赘描述.见于癫痫,脑器质性老年性精神障碍.

7.思维中断

8.思维插入和强制思维

9.思维化声:

病人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变成了言语声.

10.思维扩散:

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想一出现,即尽人结知,感觉自己的思维与人共享,毫无隐私.被广播出去为思维被广播.

11.象征性思维:

概念转换,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病人以冬天不穿衣服来表示自己意志坚强

12.语词新作:

概念的融合浓缩以及无关概念的拼凑,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13.逻辑倒错性思维

14.强迫观念:

强迫性思维,病人反复出现一些想法,明知不必要或不合理,但无法控制.

(二)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

一种在病理基础上发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

妄想具有以下特征:

①病理性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疑;

②妄想内容以患者为中心,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患者的个人利害有关;

③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

④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妄想按其起源及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可分为原发性妄想及继发性妄想。

原发性妄想常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及当前处境无关,原发性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继发性妄想是发生在其他病理心理基础上的妄想,可见于多种精神疾病。

1.被害妄想:

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

病人坚信某些认或某些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破坏等。

2.关系妄想:

病人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是与他有关,如别人的讲话,咳嗽都与他有一定的关系。

3.物理影响妄想:

被控制妄想,病人体验到自己的意志,思想,言语情感,动作和行为被某种力量或作用所取代,不受自己意志的控制被控制感.

4.夸大妄想:

病人坚信自己有非凡的才智,地位和权势,很多的财富和发明创造,或认为使名人的后裔。

见于躁狂和精神分裂症.

5.罪恶妄想:

病人毫无根据的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不可宽恕,应受严厉的惩罚。

见于抑郁症.

6.疑病妄想:

病人毫无根据的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即使通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和反复的医学验证仍不能纠正。

严重者为虚无妄想.

7.钟情妄想:

病人坚信自己被异性钟情,即使遭到对方严词拒绝,仍毫不置疑。

8.嫉妒妄想:

病人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实,而另有外遇的病态信念。

9.被洞悉感:

又称内心被揭露,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但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的不一定能描述清楚.

(三)超价观念

其发生均有事实基础,带有浓烈的情感色彩,明显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其他心理活动,它的形成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和性格基础,可以通过解释减轻或消失.

三、注意障碍

(一)注意增强:

见于偏执型精神分裂

(二)注意涣散

(三)注意减退

(四)注意转移:

见于躁狂症

(五)注意狭窄:

见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

四、记忆障碍

(一)记忆增强:

见于躁狂、偏执状态

(二)记忆减退

(三)遗忘

顺行性遗忘--即回忆不起在疾病发生后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遗忘的时间和疾病同时开始。

脑震荡、脑挫伤,

逆行性遗忘--即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

脑外伤、脑卒,

界限性遗忘--又称为心因性遗忘,对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的经历完全遗忘,见于癔症.

(四)错构:

是记忆的错误,将过去经历过的事情,在发生时间、地点或人物上出现错误记忆,并自以为是,信以为真,

(五)虚构:

是记忆错误的一种类型。

病人以一段虚构的事实来填补他啊所遗忘的那段经历,内容生动,常瞬间即忘。

(遗忘综合征/柯萨可夫综合征:

虚构与近事遗忘、定向同时存在)见于慢性酒精中毒,颅脑外伤后

五、智能障碍

(一)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发育迟滞是指先天性或围生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18岁以前),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使大脑正常发育受阻或发育不良,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阶段,随年龄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人.

(二)痴呆:

痴呆是一组综合征,是后天获得的智能、记忆及人格的全面受损,没有意识障碍,又称慢性脑病综合征.

假性痴呆:

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可产生一种类似痴呆的表现,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见于癔症,反应性精神障碍.

刚塞综合征:

病人对一些简单问题给予近似的错误回答,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发生,在大脑结构方面无器质性损害。

童样痴呆,抑郁性假痴呆

六、定向力

指一个人自己你对时间,地点及人物,以及对自己本身的状态的认识能力。

定向力障碍是意识障碍的重要标志.

七、情感障碍

(一)情感性质的改变

1.情感高涨:

见于躁狂

2.情绪低落:

见于抑郁

3.焦虑:

在缺乏相应客观因素或充分证据的情况下,患者感到顾虑重重,紧张不安,可出现濒死感、失控感、呼吸困难等,见于焦虑症、恐惧症及更年期精神障碍

4.恐惧:

是指面临不利的或危险处境时出现的情绪反应.

(二)情感波动性改变

1.情感不稳

2.情感淡漠:

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即使对自身密切厉害关系也如此.见于单纯性慢性精神分裂

3.易激惹性

(三)情感协调性改变

情感倒错:

指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不相协调.

八、意志障碍

(一)意志增强:

见于精神分裂偏执型

(二)意志缺乏

(三)意志减弱

(四)犹豫不决:

矛盾意向

九、动作与行为障碍

(一)精神运动性兴奋

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躁狂),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分裂),

(二)精神运动性抑制

1.木僵:

轻时言语、动作及行为的显著减少,呈亚木僵状态,严重时运动完全抑制紧张性木僵.

2.蜡样屈曲:

在木僵基础上,有些患者肢体可任人摆布,即使一个极不舒服的姿势也可保持很久不动.

3.违拗症:

病人对于别人向他提出的要求不仅没有相应的行为反应,甚至加以抗拒。

精神分裂紧张型.

4.刻板动作:

机械刻板的反复重复单一动作,精神分裂紧张型

5.模仿动作:

精神分裂紧张型

6.作态:

精神分裂青春型

十、意识障碍

定向障碍为重要标志.

嗜睡、意识浑浊、昏睡、昏迷、朦胧状态、谵妄状态(幻视多见)、梦样状态。

急性脑病综合症即谵妄综合征:

是一组表现为广泛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

十一、自知力

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程度判断病情轻重与好转指标。

第五章器质性精神障碍

第一节概论

一、谵妄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

因急性起病、病程短暂、病变发展迅速,故又称为急性脑病综合征.

谵妄的主要临床表现:

谵妄通常急性起病,症状变化大,一般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典型的谵妄通常10至12天可完全恢复

①意识障碍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表现为昼轻夜重,

②伴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障碍。

③记忆障碍以即刻记忆和近记忆障碍最明显。

④睡眠觉醒周期不规律,可表现为白天嗜睡而晚上活跃.

⑤感知障碍

诊断:

急性起病,意识障碍,定向障碍伴波动性认知功能损害.关键病理改变:

意识清晰下降.

治疗:

谵妄的病人不能用苯二氮卓类和氯氮平,口服奥氮平安全,效果好.

二、痴呆

是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

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没有意识障碍。

因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故又称为慢性脑病综合征.

临床表现:

痴呆患者起病多缓慢隐匿,1.认知功能损害:

记忆减退是常见症状,早期出现近记忆障碍,对一般事物的理解力和判断力越来越差,注意力日渐受损,可出现时间﹑地点和人物定向障碍。

2.语言障碍3.人格改变:

社会性退缩,冲动、幼稚行为,情绪不稳等,并可有“灾难反应”4.社会功能受损:

晚期生活不能自理,

三、遗忘综合征

遗忘综合征是由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

引起遗忘障碍的常见原因是下丘脑后部和近中线结构的大脑损伤,酒精滥用导致硫胺(维生素B1)缺乏是遗忘障碍最常见的病因。

缺氧、一氧化碳中毒﹑血管性疾病﹑脑炎﹑第三脑室肿瘤等也可导致遗忘障碍

刚塞综合征:

又称心因性假性痴呆,即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给人以故意做作或开玩笑的感觉。

第二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一、阿尔兹海默病AD

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

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以智能损害为主。

主要为皮质弥漫性萎缩,沟回增宽,脑室扩大,神经元大量减少,可见老年斑和神经元纤维缠结,脑组织乙酰胆碱含量减少。

老年斑SP和神经元纤维缠结NFT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临床表现:

起病隐匿,持续性进行性加重。

轻度:

近记忆障碍为首发症状。

中度:

忘记自己家庭住址及亲友姓名,尚能记住自己的姓名,远记忆受损,不能回忆工作经历,时间定向障碍,地点定向障碍,容易走失,不认识自己的亲人和朋友,生活料理需要家人督促和帮助。

重度:

忘记自己的姓名和年龄,不认识亲人,最终大小便失禁。

治疗:

胆碱酯酶抑制剂:

多奈哌齐。

二、血管性痴呆

VD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的痴呆。

过去称为多发性梗死性痴呆。

临床表现:

与AD比较,VD起病相对较急,病程可呈阶梯式恶化且波动大,VD较多出现夜间精神错乱,人格改变少见,VD的认知功能通常局限,记忆缺损可能不太严重。

预防和治疗:

对VD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治疗可减少VD的发病率,华法林可减少卒中伴房颤的危险性,既往有TIA或非出血疾病卒中患者,使用抗血小板凝集疗法。

药物:

血管舒张剂(双率麦角碱)长春花生物碱,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三、颅内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

(一)病毒性脑炎:

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部分患者病前有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史,脑脊液中白细胞、蛋白质轻度升高.

(二)化脓性脑膜炎:

起病急,可表现为头痛、发热、呕吐等。

精神症状以急性脑器质性综合征为主。

颈部强直及克氏征.

(三)结核性脑膜炎:

隐袭起病,前驱期以情感症状为主,随后可有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和颅神经损.

(四)脑脓肿:

典型症状包括头痛、呕吐和谵妄,CT或MRI检查可见局灶性低密度影,额叶脓肿为记忆障碍和人格改变.

脑震荡后综合征:

这是各种脑外伤后最常见的慢性后遗症。

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疲乏、焦虑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对声光敏感、情绪不稳、抑郁,癔症样发作等。

该综合征的发生与转归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很大。

第七章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第一节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

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

常缓慢起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一般无意识障碍,智能尚好.

病因:

1.遗传因素(主要)

2.神经发育: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神经发育异常有关

3.神经生化方面的异常精神分裂症神经生化基础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假说:

(1)多巴胺(DA)假说:

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枢DA功能亢进。

(2)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3)5-羟色胺(5-HT)假说

临床表现:

一、前驱症状

情绪改变:

认知改变:

感知改变:

行为改变:

躯体改变:

二、显症期症状

1.感知觉障碍听幻觉最常见

2.思维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

3.情感障碍情感迟钝淡漠,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与外界不相符,不协调是精神分裂症重要特征。

4.意志行为障碍

5.定向、记忆、智能与自知力

临床分型:

(一)单纯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

常在青少年期起病,起病缓慢隐袭,持续发展。

一般没有幻觉和妄想,逐渐出现日益加重的孤僻退缩、生活懒散、往往在病程多年后才就诊。

治疗效果较差。

(二)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

多于青春期发病,起病较急,病情进展快,思维凌乱甚至破裂,情感特征可表现为情感肤浅、不协调、喜怒无常,行为幼稚愚蠢,意向倒错,预后良好.

(三)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

大多数病人于中青年发病,起病较急,病程呈发作性,主要表现为紧张性兴奋和紧张性木僵,两者交替出现或单独发生,以紧张性木僵多见。

紧张性兴奋的病人持续数日或数周,然后自行缓解或转入木僵状态。

预后较好。

(四)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

常起病于青壮年或中年,起病缓慢,早期常表现敏感多疑,被害多见。

以幻听最多见。

预后较好.

偏执型最常见中年缓慢妄想幻觉缓慢较好

青春型较常见青年较急不协调症状较快较好

青春型较常见青年较急不协调症状较快较好

单纯型少见少、青年很缓慢阴性症状很缓慢差

试述CCMD-3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

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另有规定;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内容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它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2.严重标准:

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3.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心境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4.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尚未缓解的精神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第二节偏执型精神障碍

是指一组病因未明,一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病,若有幻觉则历时短暂且不突出,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不表现明显的精神异常,病程演进较慢,一般不会出现人格衰退和只能缺损,并与一定的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疾病.平均发病40,女性多于男性.

临床上如果患者有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比较固定,具有一定的现实性,社会功能受损,病程持续三个月以上排除相关疾病即刻诊断.

第三节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

指一组起病急,缓解彻底,持续时间短的精神病性障碍.

患者在2周内出现急性的精神病状态,妄想和幻觉形式多种多样,病程一般一个月以内.

第八章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的高涨或低落,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

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环性心境障碍:

心境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均较轻,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时的诊断标准,主要特征是持续性心境不稳定,与患者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过去有人称之为“环性人格”,一般心境相对正常的间歇期可长达数月.

恶劣心境:

原称抑郁性神经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抑郁常持续2年以上,期间无缓解,缓解出现不超过2个月.

病因:

5-HT活动降低与抑郁有关,升高与躁狂有关;去甲肾上腺素降低与抑郁有关,升高与躁狂有关。

重度抑郁发作患者脑脊液促皮质醇激素含量增加,CRh过多。

临床表现:

(一)躁狂发作典型临床症状是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发作至少持续一周,一生发作一次,也可反复。

睡眠需求量减少。

(二)抑郁发作典型临床症状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

自责自罪,自杀观念,主要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性欲减退、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睡眠障碍表现为早醒.

心境障碍与精神分裂症的鉴别要点。

1.精神分裂症所出现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郁症状并非原发性的症状,而以思维障碍和情感淡漠为原发症状;心境障碍则以心境高涨或低落为原发症状。

2.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是不协调的,而心境障碍患者的情感反应与外界环境和内心体验是协调的。

3.精神分裂症的病程多数为发作进展或持续进展,缓解期常有残留的精神症状或人格改变;而心境障碍是间歇发作性病程,间歇期基本正常。

4.病前性格、家族遗传史、预后和药物治疗的反应均有助于鉴别。

躁狂发作的治疗

躁狂发作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电抽搐治疗。

①锂盐:

常用碳酸锂,可用于躁狂发作的急性期和维持治疗期。

急性期血药浓度为0.8mmol/L~1.2mmol/L,不良反应胃肠道不适.

②抗惊厥药:

主要有卡马西平和丙戊酸盐

③抗精神病药:

氯丙嗪、氟哌啶醇、氯氮平

④苯二氮卓类

电抽搐治疗:

对急性重症躁狂发作或对锂盐治疗无效的患者有一定治疗效果。

抑郁发作的治疗

抑郁发作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电抽搐治疗和心理治疗。

抗抑郁药①三环类及四环类抗抑郁药:

临床上常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有:

米帕明、氯米帕明、阿米替林及多塞平,2-3周起效,副作用口干便秘,青光眼禁用.

②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

如吗氯贝胺

③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

临床上常用的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草胺、西酞普兰

④其它抗抑郁新药:

曲唑酮、文拉法新、米他扎平

电抽搐治疗有严重消极自杀企图者、使用抗抑郁药效果不佳的抑郁症患者

心理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需合并心理治疗

第九章神经症与分离性障碍

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

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易兴奋和/或易疲劳、焦虑、恐惧、抑郁、强迫、疑病、多种躯体不适感等

神经症性障碍的共性:

1、一般没有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2、症状没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3、患者对疾病体验痛苦;4、心理社会因素、病前性格在神经症性障碍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二、恐惧症

是指患者对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和紧张,并常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

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在相同的场合下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以致极力回避所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影响正常的活动。

1.广场恐惧症:

最常见

2.社交恐惧症

3.特定恐惧

治疗:

行为疗法

三、惊恐障碍

又称急性焦虑症。

通常无明显诱因,在没有任何客观危险和特殊恐惧处境下,感到一种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

伴濒死感或失控感以及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惊恐发作通常起病急骤,终止迅速,一般历时5-20分钟,很少超过1小时,但不久又可突然再发。

发作期间始终意识清醒,高度警觉,发作之后仍心有余悸,产生预期性焦虑,担心下次再发。

有回避行为与强迫症区别.治疗首选认知治疗。

四、广泛性焦虑症

治疗:

苯二氮卓类:

安定

五、强迫症

以强迫观念最多见,治疗:

氯丙帕明150-250mg每天。

五、强迫障碍

(一)强迫观念

1.强迫思维:

是以刻板思维反复进入患者头脑中的观念,表象或冲动,他们几乎总是令人痛苦的。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