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青海省西宁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2421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青海省西宁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青海省西宁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青海省西宁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青海省西宁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青海省西宁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青海省西宁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青海省西宁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青海省西宁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青海省西宁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青海省西宁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青海省西宁市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考试须知: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

第Ⅰ卷,单选共25题,占50分。

第Ⅱ卷,综合题共5题,占50分。

全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总分为50分。

读某地区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聚落形态及影响因素是(  )

A.团状河流因素B.团状,地形因素

C.带状,气候因素D.带状,河流因素

2.图中最有可能发展成城市的聚落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D2.A

『解析』

『1题详解』

读某地区聚落分布示意图,该地聚落主要是沿河分布,受河流的影响,呈条带状分布,D对。

气候和地形从图中所给信息无法推断出,排除B和C。

平原地区的聚落多成团状,但是图中聚落受到河流切割,所以没有呈团状,A错。

故选D。

『2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位于干支流交汇处,大量货物、人流在此中转,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A对。

而②、③和④居民点较为普通,发展优势没有①居民点大,排除B、C和D。

故选A。

北京市气象台2019年11月23日16时45分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

预计24日北京地区将出现寒潮天气,最低气温将下降10℃左右,24日白天有4、5级偏北风,阵风7级,夜间最低气温降至-5℃左右,请注意防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寒潮主要发生在()

①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②深秋到初春③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④夏秋季节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影响我国的寒潮()

A.自东向西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B.主要发源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C.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D.对青藏高原地区产生剧烈影响

『答案』3.A4.B

『解析』

『3题详解』

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因此寒潮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此地纬度高,冬半年(深秋到初春)冰雪覆盖,太阳高度低,吸收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此纬度地带大陆宽广,大陆性强,降温快,气温低,容易产生强大的寒冷气流,导致寒潮的产生,①、②符合题意;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的夏秋季节,地表获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不易产生寒潮天气,③、④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

故选A。

『4题详解』

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源于北极地带、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以及蒙古国等地,大多沿三条路径侵入我国:

第一路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中国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第二路从西伯利亚中部和蒙古进入中国后,经河套地区和华中南下;第三路从西伯利亚东部或蒙古东部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

因此影响我国的寒潮大多自西北向东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A错误、B正确、C错误;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寒潮气流很难越过青藏高原及边缘山地,因此寒潮对青藏高原地区影响较小,D错误。

故选B。

5.通常人们把自来水叫做“上水”,把污水叫做“下水”,而将水质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的水称为中水,也被称为“第二水源”,城市再生水就是城市污水和废水经处理净化后,水质达到再生利用分类标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

再生水利用可以()

A.促进各种水体更新,增加可利用水总量

B.从根本上解决区域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

C.减轻污水排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

D.改变全球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状况。

『答案』C

『解析』再生水利用可以促进水体更新,增加可利用水的总量,但并不是各种水体均可更新,A项错误;再生水的利用不会从根本上解决区域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严重短缺的状况,B项错误;再生水是将污水和废水净化,达到污水再生可利用的标准,能够减轻区域生态环境的污水排放压力,C项正确;再生水利用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解决水资源短缺、减轻水环境污染、水生态破坏,但并不能改变全球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D错。

故本题选择C。

读图“漫画——失衡的天平”,完成下列各题。

6.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A.人口B.环境C.技术D.资源

7.增加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措施有()

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②使用清洁能源③控制人口的死亡率④实行计划生育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6.D7.A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了环境承载力及人口合理容量,试题难度较易。

『6题详解』

由图可知,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随着资源的不断减少,能养活的人口数量也会减少,但随着地球人口的不断增多,出现了失衡现象,所以说一个地区究竟能养活多少人口,取决于当地资源。

所以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资源,故选D。

『7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资源,所以千方百计的增加地球上可使用的资源,是增加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措施,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以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可以延长资源的使用年限;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非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进而增加人口合理容量;而控制人口的死亡率、实行计划生育都属于人口措施,不能增加地球上可使用的资源,不是增加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措施。

所以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以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可以延长资源的使用年限,进而增加人口合理容量,①正确;②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非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进而增加人口合理容量,②正确;③控制人口的死亡率,不能增加地球上可使用的资源,不是增加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措施,故④错误;④实行计划生育,不能增加地球上可使用的资源,不是增加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措施,故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故选A。

读下面的某城市地区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城市中心距离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8.图中Ⅰ、Ⅱ、Ⅲ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何种功能区的付租能力()

A.商业、住宅、工业B.工业、商业、住宅

C.住宅、工业、商业D.工业、住宅、商业

9.在③处Ⅰ种功能付租能力有所提高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该处商品丰富B.该处交通发达

C.该处居民购买力大D.该处环境优美

『答案』8.A9.B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经济因素。

经济原因:

一方面城市各地的地租不同(主要受地理位置和交通通达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商业、工业和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也不同(商业用地大于住宅用地大于工业用地)。

Ⅰ线随离市中心的距离增大,变化最快,为商业区,Ⅱ线次之,为住宅区,Ⅲ线最慢,为工业区,三条曲线分别代表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城市地租的主要因素。

城市地租主要受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影响。

距离市中心越近,交通通达度越高,地租水平越高。

③处可能为交通发达,通达度好,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城镇作为一种建筑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

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会对城镇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镇产生影响的是(  )

①城镇交通网的结构 ②城镇建筑的空间布局 ③城镇居民的消费理念和方式 ④城镇中文化设施的数量 ⑤城镇居民受教育的程度 ⑥城镇的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

A.①④B.②⑥C.③⑤D.④⑤

11.中国园林中的“曲径通幽”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具有(  )

①外向性 ②开放性 ③内向性 ④封闭性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答案』10.B11.D

『解析』

『10题详解』

地域文化对城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镇建筑上,在城镇建筑的结构、布局和建筑风格上都能体现出来。

故选B。

『11题详解』

中国园林中的“曲径通幽”,特别是“幽”字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内向性和封闭性。

故选D。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南方水网地区设置了生猪“禁养区”“限养区”,福建、浙江、广东等地许多大型养猪企业纷纷向东北迁移,出现了“南猪北养”的局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南方水网地区发展养猪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广阔B.气候温暖

C.水源充足D.地价低廉

13.能够实现“南猪北养”主要利益于(  )

①养猪企业排污量小

②冷藏保鲜技术提高

③养猪企业规模扩大

④运输速度大为提高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答案』12.A13.C

『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中国养猪业的区位变化。

解题关键是审读材料,明确南方禁养的原因是环境,再根据南方与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条件,推测养猪业分布在南方的原因,后来区位变化原因和选择在东北地区发展的原因。

『12题详解』

南方地区人口密集,对猪肉需求量大,因此南方水网地区发展养猪的主导因素是市场广阔,A对;气候、水源不是影响养猪的主导因素,BC不对;南方地区人口密度大,地价低廉不对,D不对。

故『答案』为A。

『13题详解』

养猪企业排污量较大,①不对;养猪企业规模扩大和养猪业选址南方或者北方关系不大,③不对;南猪北养使养猪地和市场分离,因此需要冷藏保鲜技术和运输速度的提高为条件,②④对,故『答案』为C。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是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下图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增加就业数量B.科技创新优势

C.投资周期较长D.发挥集聚效应

15.新基建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

①创新社会治理 ②改变能源结构③加速智能生产 ④增加高铁里程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14.B15.C

『解析』

『14题详解』

传统基建也称旧基建,就是人们通常理解的修桥铺路盖房子,具体包括铁路、公路、桥梁、水利工程等大建筑,建设投资规模大、周期长,主要在于稳定经济和保障就业。

而新基建则是立足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它既是基建,同时又是新兴产业,与传统基建重资产的特点相比,新基金更多是轻资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发展模式,故选项B正确。

『15题详解』

新基建能使社会治理开始向精准预测、智能决策的精准治理方向迈进;“新基建”催生了一批智能工厂;能在城市开展智慧防疫,极大方便了民众教育、医疗、出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改变能源结构和增加高铁里程与新基建关系很小,故选项C正确。

汽车生产工艺复杂,产业链长,生产车间主要包括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车间,其中涂装车间为无尘车间,对环境质量要求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企业展现出惊人的团结和责任感,超过3000家企业跨界转产口罩等医疗物资。

2月6日,W汽车企业宣布生产口罩,三天后第一批口罩下线,践行了“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

”的承诺。

同时多家汽车企业纷纷跟进,调整生产线生产口罩。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6.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汽车企业调整生产线生产口罩可以(  )

A.延长产业链B.充分调动产能

C.转移下岗工人D.升级产业结构

17.汽车生产企业最适合用于生产口罩的车间是(  )

A.冲压车间B.焊装车间

C.涂装车间D.总装车间

『答案』16.B17.C

『解析』

『16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W汽车企业宣布生产口罩,三天后第一批口罩下线,对于w工厂而言,其生产口罩与原生产汽车之间并无直接联系,不存在延长产业链的关系,A错误。

在疫情期间,w汽车企业生产线停顿,因此其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