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2246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测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测试题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测试题含答案

《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某同学将蜡烛置于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发现瓶壁有水雾产生,接触瓶壁的手感到发烫.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蜡烛燃烧放出热量②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③蜡烛燃烧有水生成④蜡烛在氧气中能燃烧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在对呼出气体进行探究前,小明同学根据生物学知识提出:

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可能比空气中的多。

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环()

A.发现并提出问题B.猜想假设C.制定计划D.交流与表达

3.下列各选项中,实验操作能够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说明瓶中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

B

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为:

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C

验证该气体是CH4

点燃从导管放出来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置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D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

常温下,同时分别向同体积的盛有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滴加相同森数的澄清石灰水,震荡。

A.AB.BC.CD.D

4.某同学想要证明桌上集气瓶中装的是氧气,准备用带火星木条伸入看是否复燃,这属于实验探究的哪一个过程()

A.猜想和假设B.设计实验方案C.进行实验D.分析和总结

5.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脱落的无色溶液,要确定它是否是稀盐酸.你认为应该用下列哪种方法最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A.猜想假设B.上网查资料C.进行实验D.交流讨论

6.下列方法中最适宜供给潜水艇里驾乘人员呼吸的反应是

A.电解水制氧气B.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C.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D.常温下过氧化钠(Na2O2)和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

7.为确定Cu2(OH)2CO3、CuO、Cu混合粉末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下面两个步骤的实验,每个步骤中均准确称量反应前后装置内固体的质量,已知:

Cu2(OH)2CO3受热分解为CuO、CO2和H2O,实验中操作无误,所有反应均充分进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根据步骤一反应前后的固体质量,可求得样品中Cu2(OH)2CO3的质量分数

B.若步骤二反应后的固体中含有少量水,则测得样品中Cu的质量分数会偏小

C.若步骤二中将H2换为O2,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D.若步骤二改为将步骤一所得固体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进行过滤、洗涤、干燥,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8.现有wg含有CuO和ZnO的固体粉末,欲测定CuO的质量分数。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已知ZnO在进行下述化学反应时,原理与CuO相似)

A.将混合物与足最H2充分反应,冷却后测出剩余固体质量为ag

B.将混合物与足量CO充分反应,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测出NaOH溶液的质量增加值为bg

C.将混合物完全溶解于稀硫酸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测出所得固体质量为cg

D.将混合物完全溶解于稀硫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测出剩余固体质量为dg

9.某同学设计了两种由CuO→Cu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

ZnH2Cu    方案二:

CuOCuSO4Cu,大家认为方案二优于方案一,理由是:

①节约能源②Cu产率高③产品纯净④操作安全,其中,评价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某学生为了测种子的呼吸作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广口瓶盛有正在萌发的种子及一装有石灰水Ca(OH)2溶液的小烧杯,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U型管液面a端下降,b端上升

C.种子发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U型管液面a端上升,b端下降

D.种子发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U型管液面仍保持不变

11.实验室有由碳酸钠和碳酸镁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共10g,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13.6g固体,则所用稀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A.9.8%B.1.6%

C.12.6%D.10.2%

12.如图:

把气球中的镁粉加入到盛有稀盐酸的锥形瓶中,气球发生变化(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下列关于本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本实验能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时,有气体放出

B.本实验能说明与稀盐酸反应时,镁粉比镁条更快

C.本实验能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有热量放出

D.本实验能说明温度降低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13.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等质量的红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充分反应

B.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金属锌和铁

C.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熟石灰

D.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水

14.市场的防晒霜都宣传可以防晒,暑假期间,我市某学校学生外出徒步旅行,准备借此机会做一个关于某品牌防晒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

其中四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实验人

实验方案

小敏

一只手背上涂上防晒霜,另一只手不涂。

一天后,比较两只手背的灼伤程度。

小英

第一天手背上涂上防晒霜,第二天不涂。

比较这两天被灼伤的程度。

小玲

在同学的手背上涂上防晒霜,自己的不涂。

一天后,比较自己手背和同学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小红

脸上涂上防晒霜,两手背上都不涂。

一天后,比较脸与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你认为4人中实验方案最好的是()

A.小敏B.小英C.小玲D.小红

15.控制变量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A.用两个相同型号的塑料瓶各收集一瓶氧气和二氧化碳,再分别注入等体积的水,旋紧瓶盖,振荡。

通过观察塑料瓶扁瘪的程度,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性的强弱

B.用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和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混合,测定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探究催化剂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取等体积不同地区的两种天然水,分别加入同体积的同种肥皂水,振荡。

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比较两种天然水中Ca2+、Mg2+含量的高低

D.在相同规格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分别往其中加入不同体积的同种红墨水,比较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速率,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二、填空题

16.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结论: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处(填字母)的火柴梗的最先碳化.结论:

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结论:

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17.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化学实验中也经常可以形成美丽的喷泉。

(1)在图1的装置中,倒置于铁架台的圆底烧瓶中充满干燥的氨气,连接在瓶塞上的导管伸入到装有稀硫酸的烧杯中,用胶头滴管向烧瓶内加入少量水后,打开止水夹,可以观察到烧瓶内形成喷泉。

请写出烧瓶内发生的中和反应_________。

(2)利用图1装置实验,下列组合中可以形成喷泉的有________。

aHCl气体和NaOH溶液bO2和NaOH溶液

cCO2和Ca(OH)2溶液dCO2和NaOH溶液

(3)利用图2装置实验,也能成功引发喷泉。

则玻璃套管中的固体是____________。

a氢氧化钙b氯化钠c活性炭d氧化铜

18.U型玻璃管是常见的化学仪器,在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

(一)借助U型玻璃管探究微粒的性质。

如图1所示。

打开玻璃旋塞,观察到滴有酚酞溶液的试纸从左到右先后变红,该实验说明分子_____,湿棉花的作用是_____。

(二)借助U型玻璃管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小凯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

①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整个过程中,U型玻璃管中左侧水面的变化情况是_____。

②小凯同学发现用该方法测定出来的氧气含量远低于五分之一,反复检查后,他发现可能是因为_____,导致装置内氧气有剩余。

改进后,数据明显更加准确,但测出的氧气含量仍低于五分之一。

(2)在老师的建议下,小明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并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老师解释,铁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会生锈,食盐水可以加速铁生锈。

利用这个原理几乎可以将装置内氧气耗尽,所以实验结果更准确。

除此之外,请将图3所示方法与教材中测定氧气含量的方法(如图4所示)进行比较,谈谈利用图3装置测定的主要优点及原因。

_____。

19.质量守恒定律的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1)硝酸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工业上制取硝酸的关键反应为:

4NH3+5O24NO+6R,其中R的化学式为______;

(2)在小烧杯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后,加入铁钉,称量总质量为m1,反应发生了一段时间后,再称量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m2,则(填“=”、“>”或“<”)m1______m2;

(3)如图所示装置,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倾斜烧杯使盐酸与碳酸钠粉末接触,一段时间后再把烧杯放在天平上称量,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右,其原因是______,由这个实验推测:

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有气体生成时,实验环境应在______(开放、密闭)体系中进行.

三、推断题

20.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氯化钾、氢氧化钠、硝酸钠和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甲同学通过观察颜色,认为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他是根据物质的____性质得出该结论的。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法不能确定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

(2)他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已知Ag2SO4微溶于水)

①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通过以上实验,不能确定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______。

③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和稀硝酸的目的是_________。

21.研究人员提出使用含汽油的混合燃料的方案,以解决汽车尾气的问题。

该方案的一种模拟过程如右图所示,常温下,C、D均为气体。

(1)写出C的化学式:

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____________;反应②:

______________;

(3)在模拟转化关系图中,你认为可以循环重复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

(填字母)

四、实验题

22.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

其实验步骤有:

①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③用火柴去点白烟;④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⑤熄灭蜡烛⑥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参看

(2)的实验记录,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是。

(2)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

探究步骤

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石蜡不溶与水,漂浮在水中。

燃着时

①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

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选填图中字母)处最先炭化。

②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现象,

澄清的石灰水.

熄灭后

吹灭蜡烛,观察到一缕白烟。

结论:

蜡烛燃烧生成。

23.为了研究质量守恒定律,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请分析有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