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论科学发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16000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论科学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毛泽东论科学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毛泽东论科学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毛泽东论科学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毛泽东论科学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泽东论科学发展.docx

《毛泽东论科学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论科学发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泽东论科学发展.docx

毛泽东论科学发展

毛泽东论科学发展

(一)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

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

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7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82-283页

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毛泽东《矛盾论》(1937年8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301页

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

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

“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

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01页

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79页 

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94-1095页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

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

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5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438-1439页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

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毛泽东《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文集》第5卷第345页

在农村中压倒一切的工作是农业生产工作,其他工作都是围绕农业生产工作而为它服务的。

任何妨碍农业生产的所谓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必须避免。

毛泽东《对〈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决议〉的批语和修改》(1953年3月24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第151-152页

社会主义经济法则是发展生产,保障需要,这是主要的、基本的,是起领导作用的经济法则。

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53年7月29日),《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289页

我们要向先进的国家和民族学习,学习对本民族有用的东西,但不是所有的方面都要学别的民族,而要保持本民族的特点。

毛泽东关于西藏问题的谈话(1955年3月8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第113页

只要我们更多地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更多地懂得自然科学,一句话,更多地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少犯主观主义错误,我们的革命工作和建设工作,是一定能够达到目的的。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55年3月21日),《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393页

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就是我们现在所从事的、所思考的、所钻研的,是钻社会主义工业化,钻社会主义改造,钻现代化的国防,并且开始要钻原子能这样的历史的新时期。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55年3月31日),《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395页

勤俭办工厂,勤俭办商店,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事业,勤俭办一切其他事业,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

这就是节约的原则,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

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按语选》(1955年9月、12月),《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447页

任何社会主义的经济事业,必须注意尽可能充分地利用人力和设备,尽可能改善劳动组织、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一切可能节约的人力和物力,实行劳动竞赛和经济核算,借以逐年降低成本,增加个人收入和增加积累。

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按语选》(1955年9月、12月),《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461-462页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6年1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1页

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

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决定一切的是要有干部,要有数量足够的、优秀的科学技术专家;同时,要继续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

我国人民还要同世界各国人民团结一起,为维护世界的和平而奋斗。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6年1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页

毛泽东论科学发展

(二)

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

如果采取消极态度,就会妨碍内地工业的迅速发展。

所以这也是一个对于发展内地工业是真想还是假想的问题。

如果是真想,不是假想,就必须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特别是轻工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6页

国家和工厂、合作社的关系,工厂、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这两种关系都要处理好。

为此,就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也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军民兼顾”、“公私兼顾”。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8页

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8页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

解决这个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

这对我们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有利。

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1页

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必须有全国的统一计划和统一纪律,破坏这种必要的统一,是不允许的。

同时,又必须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各地都要有适合当地情况的特殊。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2页

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

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41页

自然科学方面,我们比较落后,特别要努力向外国学习。

但是也要有批判地学,不可盲目地学。

在技术方面,我看大部分先要照办,因为那些我们现在还没有,还不懂,学了比较有利。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42页

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

这些矛盾在实践中是否能完全处理好,也要准备两种可能性,而且在处理这些矛盾的过程中,一定还会遇到新的矛盾,新的问题。

但是,像我们常说的那样,道路总是曲折的,前途总是光明的。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44页

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44页

各国应根据自己国家的特点决定方针、政策,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特点结合起来。

中国的经验,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即使是好的经验,也不一定同别的国家的具体情况相适合。

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

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

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

毛泽东《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1956年4月29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64页

革命是为建设扫清道路。

革命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加以改变,把经济制度加以改变,把政府、意识形态、法律、政治、文化、艺术这些上层建筑加以改变,但目的不在于建立一个新的政府、一个新的生产关系,而在于发展生产。

毛泽东《同工商界人士的谈话》(1956年12月8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182页

统筹兼顾,各得其所。

这是我们历来的方针。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1月2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186页

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

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1月2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199页

要照辩证法办事。

这是邓小平同志讲的。

我看,全党都要学习辩证法,提倡照辩证法办事。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1月2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00页

十大关系:

(一)重与轻、农关系

(二)沿海与内地关系

(三)经济与国防关系

(四)国家与生产单位(工厂、合作社)与个人关系

(五)中央与地方关系

(六)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

(七)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及其他人关系(长期共存)

(八)敌我关系

(九)人民内部关系(是非关系),一家与百家关系(百家争鸣)

(十)中国与外国关系

毛泽东《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讲话提纲)》(1957年2月),《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第314-315页

毛泽东论科学发展(三)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

我国现在的社会制度比较旧时代的社会制度要优胜得多。

如果不优胜,旧制度就不会被推翻,新制度就不可能建立。

所谓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比较旧时代生产关系更能够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性质,就是指能够容许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因而生产不断扩大,因而使人民不断增长的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的这样一种情况。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14页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

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法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些上层建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劳动组织的建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是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即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但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存在,国家机构中某些官僚主义作风的存在,国家制度中某些环节上缺陷的存在,又是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相矛盾的。

我们今后必须按照具体的情况,继续解决上述的各种矛盾。

当然,在解决这些矛盾以后,又会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又需要人们去解决。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15页

我国有五亿多农业人口,农民的情况如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19页

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

在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想不经过艰难曲折,不付出极大努力,总是一帆风顺,容易得到成功,这种想法,只是幻想。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20页

在分配问题上,我们必须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对于国家的税收、合作社的积累、农民的个人收入这三方面的关系,必须处理适当,经常注意调节其中的矛盾。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21页

这里所说的统筹兼顾,是指对于六亿人口的统筹兼顾。

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27-228页

我们各方面的建设事业都在蓬勃地发展着,成绩很大,但是,在目前社会大变动的过渡时期,困难问题还是很多的。

又发展又困难,这就是矛盾。

任何矛盾不但应当解决,也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无论粮食问题,灾荒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各种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问题,少数民族问题,以及其他各项问题,都要从对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就当时当地的实际可能条件,同各方面的人协商,作出各种适当的安排。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28页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29页

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

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40页

我国是一个大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

大家知道,轻工业和农业有极密切的关系。

没有农业,就没有轻工业。

重工业要以农业为重要市场这一点,目前还没有使人们看得很清楚。

但是随着农业的技术改革逐步发展,农业的日益现代化,为农业服务的机械、肥料、水利建设、电力建设、运输建设、民用燃料、民用建筑材料等等将日益增多,重工业以农业为重要市场的情况,将会易于为人们所理解。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41页

我们这个国家有这么多的人,这是世界上各国都没有的。

要提倡节育,要有计划地生育。

 

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第970页

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

毛泽东《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1957年7月),《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第543页

共产党员要善于同群众商量办事,任何时候也不要离开群众。

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

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

毛泽东《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1957年7月),《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第547页

必须实行工业与农业同时并举,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和现代化的农业。

过去我们经常讲把我国建成一个工业国,其实也包括了农业的现代化。

毛泽东《关于农业问题》(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10页

一定要每日每时关心群众利益,时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

凡是违背这两条的,一定行不通,一定要失败。

毛泽东《党内通信》(1959年3月17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3页

须知我国是一个有六亿五千万人口的大国,吃饭是第一件大事。

毛泽东《党内通信》(1959年4月29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49页

如果对自然界没有认识,或者认识不清楚,就会碰钉子,自然界就会处罚我们,会抵抗。

毛泽东《经济建设是科学,要老老实实学习》(1959年6月11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72页

革命事业是不容易的,是科学,经济建设也是科学。

毛泽东《经济建设是科学,要老老实实学习》(1959年6月11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72页

搞社会主义建设,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综合平衡。

比如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钢、铁等种种东西,缺一样就不能综合平衡。

毛泽东《经济建设是科学,要老老实实学习》(1959年6月11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73页

在整个经济中,平衡是个根本问题,有了综合平衡,才能有群众路线。

有三种平衡:

农业内部农、林、牧、副、渔的平衡;工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平衡;工业和农业的平衡。

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是在这些基础上的综合平衡。

毛泽东《庐山会议讨论的十八个问题》(1959年6月29日、7月2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80页

毛泽东论科学发展(四)

一定可以做到有菜吃,有油吃,有猪吃,有鱼吃,有菜牛吃,有羊吃,有鸡鸭鹅兔吃,有蛋吃。

我们应当有志气、有决心做到这一项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有伟大意义的社会主义事业,也应当有信心做到这一项事情。

一切为了人民利益。

毛泽东《发展商业和副食品生产》(1959年7月4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70页

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

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

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1959年12月—1960年2月),《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109页

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1959年12月—1960年2月),《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116页

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

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了。

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1959年12月—1960年2月),《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116页

要经常保持比例,就是由于经常出现不平衡。

因为不成比例了,才提出按比例的任务。

平衡了又不平衡,按比例了又不按比例,这种矛盾是经常的、永远存在的。

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1959年12月—1960年2月),《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119页

提高劳动生产率,一靠物质技术,二靠文化教育,三靠政治思想工作。

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1959年12月—1960年2月),《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124-125页

人们生活的需要,是不断增长的。

需要刺激生产的不断发展,生产也不断创造新的需要。

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1959年12月—1960年2月),《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137页

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伟大的运动,急需总结经验,加强领导,及时解决运动中的问题,使运动引导到正确的、科学的、全民的轨道上去。

毛泽东《加强对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领导》(1960年3月18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152-153页

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还不深刻地认识它。

我们要以第二个十年时间去调查它,去研究它,从其中找出它的固有的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为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服务。

毛泽东《主动权来自实事求是》(1960年6月18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198页

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正确地总结经验。

没有民主,意见不是从群众中来,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294页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

必须从实践出发,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到逐步地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从而获得自由,在认识上出现一个飞跃,到达自由王国。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00页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比较,有许多优越性,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会比资本主义国家快得多。

可是,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

也许只要几十年,例如有些人所设想的五十年,就能做到。

果然这样,谢天谢地,岂不甚好。

但是我劝同志们宁肯把困难想得多一点,因而把时间设想得长一点。

三百几十年建设了强大的资本主义经济,在我国,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那又有什么不好呢?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02页

社会主义建设,从我们全党来说,知识都非常不够。

我们应当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积累经验,努力学习,在实践中间逐步地加深对它的认识,弄清楚它的规律。

一定要下一番苦功,要切切实实地去调查它,研究它。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03页

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毛泽东《对五评苏共中央公开信稿的批语和修改》(1963年11月18日),《建国 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第414页

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

过去我们打的是上层建筑的仗,是建立人民政权、人民军队。

建立这些上层建筑干什么呢?

就是要搞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