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配套习题及答案116章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8300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配套习题及答案116章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配套习题及答案116章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配套习题及答案116章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配套习题及答案116章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配套习题及答案116章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配套习题及答案116章习题答案.docx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配套习题及答案116章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配套习题及答案116章习题答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配套习题及答案116章习题答案.docx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配套习题及答案116章习题答案

答案

目录

答案1

目录1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1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2

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4

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教育8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10

第六章隋唐时期的教育11

第七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13

第八章明朝的教育15

第九章清初至鸦片战争前的教育17

第十章鸦片战争时期的教育18

第十一章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19

第十二章维新运动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20

第十三章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23

第十四章新文化运动和大革命时期的教育24

第十五章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26

第十六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29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成均”和“庠”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

(×)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三、简答

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答: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教育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教育活动是一种交往活动,原始人的群居生活为成员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基本条件,有利于年长一代向年青一代传授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经验,使他们的身心获得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内容与原始生活的需要和生产技能是相应的。

原始人类的教育意识是一个逐步加强的过程。

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将知识传授给别人、向别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都很低,但随着人类的进化、社会的发展,知识的发现和积累,教育的意识性、目的性、计划性不断得到加强,最终摆脱教育与生活混同的状态。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

答:

(1)生产劳动教育 

(2)生活习俗的教育

(3)原始宗教教育

(4)原始艺术教育

(5)体格和军事教育

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

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

(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

(2)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

(3)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序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

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国学_,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乡学。

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有教无类”。

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_诗__》、《_书___》、《_礼___》、《_乐》、《_易__》、《_春秋_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单项选择题

(C)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商代B夏代C西周D东周

(B)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

A《千字文》B《史籀篇》C《三字经》D《急就篇》

(C)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

A、射B、御C、诗D、数

(D)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

A、孝B、礼C、忠D、仁

(B)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

A、孟子B、孔子C、荀子D、老子

三、判断题

(╳)1、西周时期所谓的“乡学”就是设在农村中的学校。

(╳)2、西周时期还没有出现按年龄大小入不同类型学校的情况。

(√)3、孔丘对弟子们普遍传授的主要教材是《诗》《书》《礼》《乐》。

(╳)4、孔丘提出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思想中,“性”是指先天素质,“习”是指行为习惯。

(╳)5、私学是出孔子首创的,这也是孔子中国传统教育的杰出对贡献之一。

(╳)6、孔子所提倡的“爱”是无差别的“爱”,而墨子所提倡的“爱”是有差别的“爱”。

(╳)7、孔子的“六艺”教育中,“书”是指教学生识字、写字,以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

四、名词解释题

1、学在官府:

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

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

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

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2、六艺:

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是小艺,主要是小学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汉代以后也把经孔子整理并作为教材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六艺”。

3、"有教无类":

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其基本含义是,不分华夷,无别贵贱,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学力、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

这一教育主张顺应了社会历史进步潮流,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符合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

五、简答题

1、为什么说学校的产生是奴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产物?

(1)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体脑分工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2)政治上,国家的形成,提出了进行贵族教育的必要性。

(3)文化上。

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文字的形成,为学校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2、简述西周“六艺”教育的内容和特征。

(1)“六艺”具体指:

礼、乐、射、御、书、数,按其学科性质分成三大方面:

①礼乐。

礼是指周礼,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各个领域。

乐教也是西周官学中的主要科目。

当时乐的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它包括音乐、诗歌、舞蹈等,实际上是各门艺术的总称。

②射御。

射,指射箭的技术;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

③书数。

“书”是指文字,“数”是指计算。

(2)“六艺”教育的特征

①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

②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

③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

④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

3、孔子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1)立志:

以实现仁道为志向,走仁的道路,时刻以仁为道德行为的准则。

(2)克己:

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应着重在要求自己上,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礼、仁的规范。

(3)力行:

言行相顾、言行一致,不要出现脱节,道德认识的真假、深浅,依靠道德实践的检验而证实。

(4)中庸:

能明辨各种行为过与不及的是非得失,择其中道而行。

(5)内省:

就日常所做的事,进行自我思想检查,看其是否合乎道德规范。

(6)改过:

有过错不应该掩盖,而要正视错误公开改正,有过不改才是真正的错误。

六、论述题

1、试述私学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教育发展的贡献。

答:

(1)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形成的过程中,贵族统治力量衰落,无暇顾及教育,官学教育因此衰弱。

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已经不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由于对人才的需求强烈和掌握文化的人沦落到社会下层,使私学的兴起成为可能。

 

(2)孔子是私学创办者中最杰出、最有影响的代表,是中国古代办学的典范。

私学的兴起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首先,它冲破了西周以来教育为官府垄断的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其次,私学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从政治中分离出来,迈出了教育独立化的第一步;其三,私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促进了先秦时期教育理论的发展;最后,私学的发展,使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产生了重大变化。

(4)总之,私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教育制度上一次历史性的大变革。

2、试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

(2)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3)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4)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

(5)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3.评析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主张。

"学而优则仕"是孔子的学生子夏提出来的,但它在理论上集中地概括了孔子的教育目的。

其基本含义是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有官职的人应该是受过教育并继续学习的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得到一定的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能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

"学而优则仕"教育目的论的提出,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①反对不学而仕的世袭制,为平民开拓了从政的道路;

②把学优与仕优联系起来,以学优保证仕优,有利于推行贤人治邦,改良社会政治。

但是,这一教育目的论对中国古代教育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①过于突出教育的政治功能,忽视了教育的经济功能,强化了中国"官本位"的传统观念;

②以名利为诱饵,使中国知识分子从一入学读书始,就产生严重的功名意识,形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观念。

4.试述孔子的基本教育主张:

 

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孔丘去世后,儒家内部分为八派,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思孟学派和荀况学派。

2、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制定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3、在关于人性的认识中,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是墨翟;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的是孟轲;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是荀况。

4、墨家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兼士或“贤士”,

5、孟轲的教育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6、孟轲提出的“五伦”分别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7、法家关于教育实施的主张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8、《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9、《中庸》将学习的过程具体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

10、我国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学记》。

二、单项选择题

(D)1、“学在官府”不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商代B夏代C西周D东周

(D)2、真正揭开“百家争鸣”序幕的是哪个学派?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C)3、“明人伦”的教育目的是由谁第一次明确地概括出来的?

A、荀子B、孔子C、孟子D、庄子

(A)4、“化性起伪”是谁提出的?

A、荀子B、老子C、庄子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