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打印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
《完整打印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打印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打印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课题
师恩难忘
课时
1
主备人
赵越
教学
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难点
感知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
准备
教学挂图;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和赞美老师的诗句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修正
一
导入
提出
问题
你一定遇到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
回忆一下,他们为什么会使你难忘?
1.回忆使自己难忘的老师,说说原因
2.读课题
二
开展
自主
学习
1.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提出课文要求:
在重点的词语下面做上标记,粗略感知文章大意,尝试课文分段,理清脉络。
2.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作者难忘的是什么?
1.根据课文主要时间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段:
第一自然段,讲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第二段:
第2-7自然段,讲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的时候编一个有趣的故事。
第三段:
第8-9自然段,讲了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三
小组
合作
交流
展示
1.师引导学生质疑提出问题
2.师引导学生品读最后两小节
1.学生分小组根据老师的提问质疑得出如下
(1)田老师上课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
(2)师恩难忘指什么?
(3)我为什么会难忘恩师呢?
2.引导理解田老师上课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
1.抓住第7自然段中我听得入了迷的话,体会田老师对我的感受之大(结合“身临其境”“发呆”“惊醒”等词语理解感悟)
2.从“听了上千个故事,犹如春雨点点”等内容体会对我的影响之大。
3.抓住“在文学方面,让我开了窍”这句话理解田老师对我的影响
学生品读师生情谊,思考我十几年遇见他又是怎么做的?
小组汇总指派代表
四
质疑
探究
拓展
提高
检测反馈
说说你对田老师感受
小组交流回答
五
归纳
总结
田老师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编故事,田老师的故事把我引入了文学的殿堂,是我能在文学这块沃土上得以健康的成长,并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所以我会永远的感激田老师
教学
反思
课题
师恩难忘
课时
2
主备人
赵越
教学
目标
1、认知目标:
认识并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连贯地复述“我”开学第一课的情景。
2、能力目标:
能复述课文。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重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意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难点
教学
准备
挂图,赞美老师的句子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修正
一
导入
提出
问题
一起读词语:
娓娓动听身临其境
引人入胜深深感谢
春雨点点恭恭敬敬
说说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读好成语
讨论成语意思
二
开展
自主
学习
1.把这些词语放在句子中读
自我感受
2.师出示句子,生填空
3.40年前的小学生向老师恭恭敬敬的行礼,那40年后的刘绍棠已经年近半百,为什么还要向老师行礼呢?
生填空并读悟
1.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
。
。
。
。
。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
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
2.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3.生交流
三
小组
合作
交流
展示
1.交流:
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2.田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师补充:
田老师的教学方法得当,走在故事的结尾加上做人的道理
1.爱讲故事,而且是把一首小诗变成是引人入胜的故事,讲的娓娓动听
2.口才文笔很好
教书很有方法
说课引人入胜,常蕴含做人的道理
四
质疑
探究
拓展
提高
检测反馈
师:
你知道哪些赞美老师的句子?
生讨论回答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
。
。
。
。
五
归纳
总结
栽培一棵树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培养一个人需要更多的心血,而这心血就含在平平凡凡、点点滴滴的小事中作者就选取了四十年前的一堂课以此来表达对田老师的敬重和怀念。
教学
反思
课题
陶校长的演讲
课时
1
主备人
赵越
教学
目标
一、了解演讲的特点,在有层次的阅读中达到正确流利地演讲课文。
二、学会生字,结合课文语境及生活体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三、通过探究性学习,感悟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重点
一、了解演讲的特点,在有层次的阅读中达到正确流利地演讲课文。
二、学会生字,结合课文语境及生活体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难点
通过探究性学习,感悟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教学
准备
挂图,演讲小知识,作者简介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修正
一
导入
提出
问题
(1)板书“演”,说说写“演”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用“演”组词,适时写上“讲”。
(2)说说演讲是怎么一会事,“演”什么意思。
师补充(在群众集会或重大的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事理,发表见解。
出示卡片“说明事理发表见解”)
(3)老师演讲式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让学生说说老师发表了什么见解,明白何为演讲。
1.生跟着书写“演”
2.思考“演讲”的意思(可能的答案是说话,念稿子等)
二
开展
自主
学习
了解作者:
(1)看画像,说说是谁。
板书“陶”说说去“阝”加“艹”是什么字,加“氵”是什么字
4.课题板书完整。
5.师:
介绍演讲稿写作背景?
师补充:
陶行知:
中国近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
他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于1927年创办晓庄学校。
1936年在重庆北碚创办育才学校。
皖南事变后,重庆政治黑暗,物价飞涨,育才学校受到特务威胁和经济断绝的严重困难。
全体师生在陶行知带领下,团结一致,开荒生产,一日两餐稀饭,度过艰难时期。
陶行知关心学生德智体以及工作能力的培养,作了著名的“每天四问”的演讲,启发学生鼓励、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学做“真人”。
1.陶行知
学生描红“陶”
2. 生讨论交流回答
三
小组
合作
交流
展示
1、自读课文,想想作者跟同学们谈了些什么。
2、交流讨论,从中明确文章的层次。
(1)演讲稿共几个自然段。
(2)齐读第一自然段,明确演讲的中心话题。
(板书:
四问)
(3)分别指名读2——6自然段,明确各段演讲中心。
根据生回答板书:
健康、学问、工作、道德
(4)自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讲的?
(5)假如让你来讲健康问题,你会从哪几方面来讲?
(6)交流讨论,投影文字灯片。
(问健康:
问什么——为什么问-——该怎么做——提出希望)
(7)现在你觉得能演讲好“问健康”这部分内容了吗?
如果不行,就再读读(“读”字上加圈),抓重点句子,不太理解的地方读读想想,体会一下作者的见解是什么,想说明什么。
师出示句子:
3.“有,进步了多少?
”
B、“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
”
C、“否则”是进一步肯定健康的重要。
D、“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
E、说说对“健康堡垒”的理解。
指导感染性演讲
四人小组学习,边学边讨论这部分的中心话题是什么?
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讲的?
陶校长想要告诉听众什么?
然后练习演讲,可动动笔动动手,有问题可举手。
结合同学发言,师出示文字灯片,添加符号。
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
求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才能……。
师出示:
要……就要专心致志,就要……坚韧不拔
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
1.生读课文,归纳课文演讲的中心:
健康、学问、工作、道德
2.生回答“健康”
3.生讨论
1.
3.应该有进步,还应该争取大进步。
4.本,事情的根本,最重要的,生命的存在最重要的是健康
D.要有健康的身体要从两方面去做。
E.
2.各自练习演讲这部分
学生之间互评
3.学生发言:
问什么——为什么问-——该怎么做
4.学生演讲时指导停顿及重音。
5.举例说说怎么做就是“专心致志”,“坚韧不拔”,“钻进去”,“展开来”。
怎么做要读得有力,让人觉得必须这么做。
6.齐声演讲性读课文
四
质疑
探究
拓展
提高
检测反馈
1.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染力地演讲,可利用重音、停顿、语气、手势等帮助表明自己的见解。
2.指名演讲第二段
1.评出演讲家
2.齐声演讲性读课文
明白演讲不仅仅说明事理,发表见解,还在于说动听众,让人受启发,所以演讲还要有感染力。
出示卡片:
感染听众受到启发
五
归纳
总结
让学生说说这堂课的收获
这堂课我们从这篇演讲稿中进一步明白了健康、学问的重要,受到了感染,得到了启发;知道了什么是“演讲”,也初步学会了演讲,这都得感谢——“陶校长的演讲”。
教学
反思
课题
陶校长的演讲
课时
2
主备人
赵越
教学
目标
一、了解演讲的特点,在有层次的阅读中达到正确流利地演讲课文。
二、学会生字,结合课文语境及生活体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三、通过探究性学习,感悟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重点
一、了解演讲的特点,在有层次的阅读中达到正确流利地演讲课文。
二、学会生字,结合课文语境及生活体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难点
通过探究性学习,感悟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教学
准备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修正
一
导入
提出
问题
1.师出示词语:
生命之本 否则 锻炼 健康 堡垒
源泉 造福社会 专心致志 坚韧不拔 彼岸
2.说说这篇演讲稿中陶校长共跟大家讲了哪几个问题。
3.用上上述两组词,演讲“问健康”和“问学问”部分
1.生齐读
2.指名回答:
健康、学问、工作、道德
3.生演讲并互评
二
开展
自主
学习
1.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演讲,争当小小演讲家。
演讲是要说明事理,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感染听众,使他们受到启发,说说你怎样来演讲好“问工作”和“问道德”部分。
板书:
讲什么
读 从哪些方面讲
边读边想体会见解
2.师出示句子:
“这些工作虽然都是一些小事,却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是我们将来步入社会做大事的基础.”
3.师出示句子:
“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
“我们到学校里来,除了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紧的是要学习做人,学习做真人。
”
师提问:
“真人”是什么样的人?
这样的人在“公德”和“私德”上会有些什么表现?
1.1——2组同学重点学习第4自然段“问工作”部分;3——5组同学重点学“问道德”部分,挑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边读边想。
2.学生可以用演讲来表示自己对该部分的理解,讲后其他学生可向他提些问题;也可自己谈想说明些什么,然后评议是否能当小小演讲家。
3.举例说说班级中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学
4.真诚,不虚伪的人。
在公共场所会怎样,中午吃饭了会怎样,课间活动不小心被人推了一下怎么办等。
)
练习有感情地演讲4、5自然段。
三
小组
合作
交流
展示
1.同学们对这篇讲稿领会得很好,讲得也很好,那陶校长为什么要我们每天四问呢?
2.说说从陶校长的结束语中明白了些什么,还有些什们不懂的
1.齐读课文第六节
2.指名回答
四
质疑
探究
拓展
提高
检测反馈
5.陶行知先生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大的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演讲,要求我们做到每天四问,以次来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其实,我们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都不同,存在的问题也不同,除了这四问,我们还可以问些什么?
2.每位同学向自己提一个问题,仿照陶校长演讲的层次有条理地说一说。
1,。
生讨论交流:
最近视力有没有提高;课堂发言有没有进步;文明守纪做得怎么样等)
╳╳有没有提高——
有,提高了多少;没有,是什么原因——
怎么看待这问题,以后准备怎么做。
五
归纳
总结
怎样才能不辜负陶校长的殷切希望,我们要养成这样一种习惯——从今天开始,就这样“每天四问”,及时记载完成情况,要实事求是,说真话。
总之,要努力像陶校长所说的,学做“真人”。
教学
反思
课题
寻隐者不遇
课时
1
主备人
赵越
教学
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寻隐者不遇》,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变化,感受故事的意境。
重点
能正确、流利、富有节奏地诵读古诗。
难点
体会平白如话、寓问于答的写法,感受古诗的深远意境。
教学
准备
挂图;贾岛其它的诗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修正
一
导入
提出
问题
师:
今天,老师想为大家介绍一首我十分喜欢的古诗,诗的名字就叫《寻隐者不遇》(课件出示古诗)伸出手,我们一起来写出这首古诗。
这是唐代诗人贾岛写的一首五言绝句。
教师提醒寻、遇、松的写法
学生跟写
二
开展
自主
学习
1.师:
拿到一首古诗,首先要读,把诗读通顺了
2.那接下来如何理解这首诗呢?
你们有好方法吗?
教师引导学法:
使用工具书,互相探讨,借助插图。
3.师:
说说你的疑问或者已经解决的问题。
4.“云深”:
云会有深浅吗?
看看书中的插图,巍峨的高山直插云霄,半山腰处地云雾怎样?
这里的云深指什么?
对呀,还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这云雾吗?
5.教师提出:
“只”字你们理解吗?
我们来看看工具书中的注释
6.寻:
仅仅指寻找吗?
寻访更好。
7.第一句:
谁问的?
第二句:
第三句:
这句还是谁说的?
第四句:
这句谁说的?
(板书:
平白如话)
8.听老师读古诗,边听边想象、边感悟,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师引导:
看着这图,老师给你们起个头啊:
诗人在山间小道上走着走着,突然看到了一座茅草屋,正巧一个童子从小木屋蹦蹦跳跳地跑了出来,诗人忙走上前去问道:
……
师:
诗中只有童子的回答,诗人的话在哪啊?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寓问于答
1.生齐读
2.使用工具书,互相探讨,借助插图
3.“童子”指儿童
隐者是隐居山中的学者
4.云雾缭绕。
云雾飘渺,云雾深重,云海茫茫,云遮雾罩,云雾弥漫
5.生查字典:
第一声:
量词;单独的、极少的;
第三声:
表示限于某个范围;唯一,仅有;
6.同座位互相说说古诗的意思
7.诗人
童子
童子
童子。
8.我们从童子的话中感悟出来的
9.齐读古诗
三
小组
合作
交流
展示
师导:
其实,这首诗不仅“寓问于答”,伴随着这三问三答,还有诗人的心情变化呢?
把自己当作诗人,再次走进那个情景,相信你肯定能感悟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请同学们用心完成作业纸中的第二题。
(把诗人内心想的和他的心情写出来)
生交流讨论
失望、一线希望、无可奈何
四
质疑
探究
拓展
提高
检测反馈
1.你还知道贾岛的哪些诗句?
2.师讲解“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这句诗,体会贾岛对作诗的态度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五
归纳
总结
诗人寻访隐者,结果没有遇到,这本是一件失望的事。
可是,因这一件憾事,作者却有感而发,写下了这平白如话、寓问于答、词约旨丰的千古名诗,虽不遇,但也无憾。
教学
反思
课题
所见
课时
1
主备人
赵越
教学
目标
1、认识“牧”、“骑”、“振”、“樾”等字。
2、理解古诗意思,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
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
难点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
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修正
一
导入
提出
问题
4.同学们,瞧!
夏天是山村最美的季节。
天空那么蓝;远处是青青树林,池塘边,柳树上的嫩叶,象刚洗刷过似的。
一幅动人的画面印入了我们的眼帘。
5.2、看图了解诗意:
6.A、谁能把你所看到的说说给大家听听?
6.作者很高兴的将自己看见的情境,用诗句记录了下来。
诗名就叫《所见》,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
7.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1.指名说图意
2.生回答并介绍作者:
袁枚,清代的诗人
3.生回答:
所见到的东西
二
开展
自主
学习
1.师出示:
骑振蝉
2.师:
观察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图?
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
3.师出示诗句: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跃。
这可真是一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刻的心情呢?
4.师:
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
同学们想不想也欣赏一番呢?
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指明一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想象自己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
5.师:
作者袁枚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是什么?
6.师出示: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7.师:
看到蝉后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他想干什么?
他做了些什么?
8.师:
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
1.生读并解释意思:
蝉:
形声。
从虫,单声。
虫+单,它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小动物。
夏天的时候,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别称:
“知了”。
2.自主学习“欲”“樾”“鸣”“捕“的意思
反馈:
欲:
想要
“樾”:
树荫,“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鸣”:
叫;“捕”:
捉
3.生讨论回答:
优美动听、响亮
4.生回答:
高兴;快乐;喜悦。
。
。
。
。
。
5.学生朗读
6.学生回答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7.生:
小孩子看见一只蝉!
8.生:
突然不唱歌了;他应该是本着脸,猫着身子蹑手蹑脚想去逮它;。
。
。
。
。
。
9.生:
活泼,顽皮,机敏,愉快,可爱……
三
小组
合作
交流
展示
1.师:
谁能将这首是的意思想讲故事一样讲出来?
牧童捉到蝉了吗?
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适当的补充与鼓励
1.组内交流,组间互评
2.学生分小组讨论,组内交流
3.每个小组选派一个编得最好的讲给大家听,组间互评
四
质疑
探究
拓展
提高
检测反馈
师: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句?
生回答: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五
归纳
总结
教学
反思
课题
练习一
课时
1
主备人
赵越
教学
目标
了解诗词特点,培养学习兴趣
重点
了解诗词特点,培养学习兴趣
难点
了解诗词特点,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
准备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修正
一
导入
提出
问题
师:
自读第一部分,了解诗的内容是写什么的?
学生自读第一部分,总结诗歌所写的内容
二
开展
自主
学习
1,师:
自读诗歌的前两部分,你能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吗?
2.师:
观察旁边的插图,找出“风”在哪里,再根据规律只改变每节诗的第四句来叙写诗歌。
3.师:
你能模仿这两节续写这首诗歌吗?
1.都是以“风儿在哪里?
你不知道,我不知道。
”提出疑问,以“风儿已从哪里走过”收尾。
2.生练习写
3。
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续写诗歌
三
小组
合作
交流
展示
选择好的师范读鼓励
组内合作,组间互评(说出来好在哪里)
四
质疑
探究
拓展
提高
检测反馈
1.师:
学过的古诗有很多,谁能背上几首?
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带有风的你知道多少?
3.师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风”的韵味和现代诗歌的不同。
4.师简要介绍历代诗歌中风诗,激发学生兴趣
1.生背诵
2.比赛背诵
五
归纳
总结
师:
课外注意积累古诗,还可以自己尝试写一写简单的诗歌或者儿歌。
教学
反思
课题
练习一
课时
2
主备人
赵越
教学
目标
1.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单寂寞的心情。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3.口语交际
重点
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难点
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
准备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修正
一
导入
提出
问题
师:
自由读古诗,你发现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1.学生借助字典,认读古诗
齐读古诗
2.生练习朗读背诵
二
开展
自主
学习
1.师:
你的头脑中是否出现一幅画?
2.师介绍古诗中的题画诗
师:
你能感受到诗中有画吗?
3.写好钢笔字:
师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整体的布局,行款的优美,还要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结构匀称合理。
4.教师及时反馈,展示写得好的字
5.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或者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是就要向别人请教,那么要请教别人要注意些什么呢?
教师明确此次的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1.生边读边感受诗中画
2.生认读要写的一句话
3.学生练习描红,做到一气呵成
4.学生互评
1.分组分问题练说请教方法
每组就每个问题推荐代表发表讲话
组间互评
分角色表演
三
小组
合作
交流
展示
五
归纳
总结
布置作业,抄写古诗,写习字册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