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诗词.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6376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德诗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朱德诗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朱德诗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朱德诗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朱德诗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朱德诗词.docx

《朱德诗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德诗词.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朱德诗词.docx

朱德诗词

朱德诗词欣赏:

重新体验一代爱国者的伟大情怀

2007年06月13日10:

33来源:

人民网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1942年7月,朱德在延安《新中华报》上发表诗作《抗战五周年挽八路军阵亡将士》,全诗22句,这里仅引4句,从中可以看到他作为总司令,对在战场上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深切悼念和崇敬之情:

  

  吾华好男儿,正好抗日死。

  

  民族赖以立,国亦得所恃。

  

  捍国不惜身,伟哉诸同志。

  

  寰宇播英名,千古传青史。

  

  在八年抗战中,朱德写下2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词,用诗词高扬抗日救国的旗帜,表达复兴中华的决心,讴歌为保卫祖国慷慨捐躯的烈士,洋溢着要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在中国两种命运大决战的解放战争时期,朱德亲临华北前线,指导第一场攻打大城市的石家庄战役。

听到胜利的捷报,即赋诗《攻克石门》:

  

  石门封锁太行山,勇士掀开指顾间。

  

  尽灭全师收重镇,不叫胡马返秦关。

  

  攻坚战术开新面,久困人民动笑颜。

  

  我党英雄真辈出,从兹不虑鬓毛斑。

  

  诗中不仅洋溢着对攻坚战胜利的喜悦,而且因看到当年跟随他用大刀长矛参加反“围剿”的青年战士,在战火中锤炼成长,如今都成了统率千军万马、所向披靡的战将,为“我党英雄真辈出”不胜欣慰,可以“从兹不虑鬓毛斑”了。

  

  在解放战争时期,朱德写下20多首诗词。

其中,《冀中战况》等诗写出了战争的情景:

“河旁堡垒随波涌,塞上烽烟遍地阴。

国贼难逃千载骂,义师能奋万人心。

”《战局时局》、《寄东北诸将》等诗,描绘了人民战争胜利发展的宏伟气势:

“兴安岭下楚江头,万里烽烟接素秋”;“革命高潮连海外,民军蜂起接滇边”。

《新农村》等诗写出人民获得解放的欢乐:

“千门万户喜朝晖,处处村头现紫微”;“农民得地耕耘乐,战士立功远近传”。

《寄南征诸将》更以精粹的诗句记录和讴歌了这一历史巨变:

  

  南征诸将建奇功,胜算全操在掌中。

  

  国贼军心惊落叶,雄师士气胜秋风。

  

  独裁政体沉云黑,解放旌旗满地红。

  

  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1949年新中国成立,朱德用他大半生的奋斗,终于实现了“大好河山应革新,推翻封建属人民”,“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的夙愿。

  

  三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虽然年事已高,仍时时关心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关心人民生活,每年都用一两个月或三四个月时间到全国各地视察或调查研究,所见所闻,兴致而起或有感而发,写下许多诗词。

这些诗词自然淳朴,不刻意雕琢修饰,有些诗平白得如同工作或生活记录。

如1960年6月于视察途中写下的《飞过泰山》:

  

  泰山不算高,一千五百八。

  

  飞过两千一,它把头低下。

  

  有些诗句,看似写景,却寓意深刻,寄托他追求的境界。

如1956年7月写于北戴河的《海量》:

  

  日暖风和海水清,海不扬波报太平。

  

  百川汇集成大海,大海宽怀永不盈。

  

  他赞美大海,以“大海宽怀”策励自己。

在漫长的革命生涯里,他曾多次身陷逆境,但他忍辱负重,总能以宽广博大的襟怀化凶为吉、化险为夷。

毛泽东曾赞扬他“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董必武曾以诗颂他“骨头生若铁般硬,胸次真如海洋宽”。

陈毅为他写下这样的诗句:

“高峰泰岳万山从,大海盛德在能容。

”他们都是以大海来赞喻朱德的胸怀。

朱德的度量如海,襟怀博大,不仅缘于他宽厚平和的性格,也由于他的人生历练和文化认知。

艰难曲折使他懂得革命队伍团结的重要,和谐的重要,顾全大局的重要,以及为了大局在一定程度上忍让包容的重要。

  

  1959年2月,他去广东省高要县视察,顺便游览了当地名胜七星岩,触景生情,写下《游七星岩》:

  

传遍军书雁字斜,誓拼铁血铸中华。

  

  悲秋客忆重阳节,起义师乘八月槎。

  

  他热情抒发参加辛亥革命的一代革命者倾心报国的豪情壮志:

  

  喜当年富兼身壮,时正秋高又马肥。

  

  戎马少年半同学,倾心为国志无违。

  

  他在多首诗中对护国战争胜利后国家仍陷于军阀争权夺地的混战之中发出慨叹:

“年年争斗逼人来,如此江山万姓哀。

”“沧海桑田焦土变,名山秀野战云封。

”“久受飞灾怜百姓,长经苦战叹佳兵。

”他用诗句对军阀政客加以揭露和抨击:

“伟人心事在争城,扰攘频年动汉旌。

”“举国人人作政客,何人注意在商农。

  

  他在诗中倾诉自己的苦闷心情:

“深海当年姓字标,茫茫大地愿难销。

南滇爱友嗟离别,西蜀知音太寂寥。

为国无时还梓里,戎衣何日换金貂。

”这种心情,在《征人怨》中,有了更深刻、生动的表达:

  

  家园在望我当归,无奈人民盼解围。

  

  枉自梦魂萦弟妹,空教心事负庭闱。

  

  玉关杨柳悲摇落,金井梧桐感散飞。

  

  起舞闻鸡生叹息,总因血战咎功微。

  

  在黑暗的现实中,他仍然表示要保持刚正不阿的气节,要干一番大事业:

  

  博得勋名万古垂,轰轰烈烈不逶迤。

  

  雄飞志在五洲外,烈战功存四海陂。

  

  信有霜寒堪寄傲,肯因苦雨便离枝。

  

  岁寒劲节矜松柏,正直撑天永不移。

  

  就在朱德极度苦闷、彷徨的时候,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了,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这使朱德又燃起新的希望。

他决心抛弃高官厚禄,去寻找一条新的救国之路。

1922年,朱德终于摆脱旧势力的羁绊,远渡重洋到德国留学。

在那里,他学到了马克思主义,找到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由民主主义革命者向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变。

1926年,他按党组织安排回国参加北伐战争。

为策应北伐,他曾去泸州,会友时写了几首诗,从诗中可以看到他当年毅然出国的动因:

  

  中山主义非无补,卡尔思潮集大成。

  

  从此天涯寻正道,他年另换旧旗旌。

  

  他在诗中还郑重表明:

“我本江南一鲰生,十年从事亚夫营。

身经沧海羞逃世,力挽狂澜岂为名。

”为了什么呢?

因为“锦绣山河坏虎狼”,因为“火热水深民望救”,所以才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新的革命道路,并充满信心地宣布:

“我欲回天力自强”,“安危度外不思量”。

  

  二

  

  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整整十年间,朱德在土地革命战争的枪林弹雨中冲杀,千艰万险时刻悬系,难有闲情于诗词,竟没有留下一首诗词。

然而,在八年抗战中,他又有了一篇篇慷慨激昂的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和革命英雄主义豪情的诗作。

其中一篇,是难得见到的白话诗。

那是1938年秋,朱德从太行前线回延安参加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期间受中共中央委派,飞赴武汉,面见蒋介石谈有关抗战问题。

在武汉,他会见了南昌起义后分别的友人郭沫若,同宿一夜,临别时赠诗互勉:

  

  别后十有一年,

  

  大革命失败,东江握别。

  

  抗日战酣,又在汉皋重见。

  

  你自敌国归来,敌情详细贡献。

  

  我自敌后归来,胜利也说不完。

寇深入我腹地,

  

  我还须支持华北抗战,

  

  并须收复中原。

  

  你去支持南天,

  

  重逢又别,

  

  再见必期在鸭绿江边。

  

  浑厚质朴、简捷平实的话语,却蕴含了深深的战友情、殷殷的爱国情和对抗战必胜的信念。

  

  1939年春,朱德在太行山八路军总部领导华北敌后的抗战,这时抗日根据地面临日军重兵围攻“扫荡”,进入十分艰苦的时期,他写了《太行春感》的诗篇,表达坚不可摧的抗战意志:

远望春光镇日阴,太行高耸气森森。

  

  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

  

  百战新师惊贼胆,三年苦斗献吾身。

  

  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

  

  1939年冬,太行山上,寒风凛冽,白雪飘飞,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蚕食”、“扫荡”不断。

而害怕人民抗日力量壮大的蒋介石,背弃承诺,断绝供给八路军武器、被服和粮饷,并指使顽固派军队乘势大搞反共摩擦。

英勇不屈的八路军,身着单衣,脚穿草鞋,吃着黑豆煮野菜,却是斗志昂扬,鏖战在冰天雪地中。

在这种背景下,朱德写了一首题为《寄语蜀中父老》,同时也是写给全国人民的诗:

  

  伫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

  

  战士仍衣单,夜夜杀倭贼。

  

  这年冬天,朱德在太行前线度过他的53岁生日。

当时也在前线的作家杨朔写了一首赠诗《寿朱德将军》:

“立马太行旗飐红,雪云漠漠飒天风。

将军自有臂如铁,力挽狂澜万古雄。

”朱德读后,和诗答谢,后来略作修改,以《赠友人》为题发表:

  

  北华收复赖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风。

  

  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

  

  作者在诗中强调抗日复土依赖的是“群雄”――千百万人民所形成的铜墙铁壁,“猛士如云”爆发出“挥戈退日”的无比威力。

该诗以磅礴的气势表达了中华民族要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一切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

  

  1940年5月,朱德受命离开八路军总部,从太行山返延安,中途去洛阳同卫立煌会谈团结抗战问题。

经河南济源县刘坪时,朱德回望巍巍太行山,眺望着他曾经率数十万八路军健儿同敌人血战近三年的战场,将要告别,不由得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写下《出太行》:

  

  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

  

  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朱德这次回延安后,再没有回华北前线。

但是他的心,无时无刻不和根据地的将士们在一起,无时无刻不萦系着烽火连天的战场,无时无刻不擘划着抗日大计。

他常常以诗来抒发爱国深情,激励抗战斗志。

1940年夏,他写了《和李印泉先生〈“七七”三周年纪念赠抗战将士〉原韵》,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报国仇同志亦同,精诚团结伏强戎。

  

  新师少壮身犹健,扫寇归来唱大风。

  

  苦战三年春复秋,河山还我慰同仇。

  

  他年痛饮龙江外,长戍边疆卫九州。

  

  他在延安还写了《和林老〈咸榆道中〉原韵》、《和董必武同志七绝五首》、《我为陈毅同志而作》、《和郭沫若〈登尔雅台怀人〉》、《祝刘伯承同志五十寿辰》等诗,每首诗都激荡着炽热的爱国情怀,都迸发着驱逐侵略者、收复祖国河山的豪情壮志。

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家国危亡看子弟,河山欲碎见英雄”;“愿与人民同患难,誓拼热血固神州”;“敌后常撑亦壮图,三师能解国家忧”;“内忧外患澄清日,痛饮黄龙定约君”。

特别是《和林老〈咸榆道中〉原韵》这首诗,从中可以看到一代伟大爱国者驰骋于抗日战场备尝艰辛的身影:

  

  抗战三年久,前锋过北平。

  

  敌骑频跳跃,我马任纵横。

  

  封锁重重隔,往来踽踽行。

  

  是谁知伟绩,后起忆当今。

  

  1941年皖南事变后,陈毅被任命为新四军代军长,不久即果断地指挥了讨逆(李长江)之役和陈道口之役,为创建和巩固华中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捷报传到延安,朱德喜不自禁,欣然吟成七律一首《我为陈毅同志而作》:

  

  江南转战又江东,大将年年建大功。

  

  家国危亡看子弟,河山欲碎见英雄。

  

  尽收勇士归麾下,压倒倭儿入笼中。

  

  救世奇勋谁与识,鸿沟再划古今同。

  

  1942年6月,朱德在延安得知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太行山指挥反“扫荡”的战斗中壮烈牺牲,不胜悲恸,写下慷慨悲壮的七绝《悼左权同志》: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1942年7月,朱德在延安《新中华报》上发表诗作《抗战五周年挽八路军阵亡将士》,全诗22句,这里仅引4句,从中可以看到他作为总司令,对在战场上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深切悼念和崇敬之情:

  

  吾华好男儿,正好抗日死。

  

  民族赖以立,国亦得所恃。

  

  捍国不惜身,伟哉诸同志。

  

  寰宇播英名,千古传青史。

  

  在八年抗战中,朱德写下2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词,用诗词高扬抗日救国的旗帜,表达复兴中华的决心,讴歌为保卫祖国慷慨捐躯的烈士,洋溢着要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在中国两种命运大决战的解放战争时期,朱德亲临华北前线,指导第一场攻打大城市的石家庄战役。

听到胜利的捷报,即赋诗《攻克石门》:

  

  石门封锁太行山,勇士掀开指顾间。

  

  尽灭全师收重镇,不叫胡马返秦关。

  

  攻坚战术开新面,久困人民动笑颜。

  

  我党英雄真辈出,从兹不虑鬓毛斑。

  

  诗中不仅洋溢着对攻坚战胜利的喜悦,而且因看到当年跟随他用大刀长矛参加反“围剿”的青年战士,在战火中锤炼成长,如今都成了统率千军万马、所向披靡的战将,为“我党英雄真辈出”不胜欣慰,可以“从兹不虑鬓毛斑”了。

  

  在解放战争时期,朱德写下20多首诗词。

其中,《冀中战况》等诗写出了战争的情景:

“河旁堡垒随波涌,塞上烽烟遍地阴。

国贼难逃千载骂,义师能奋万人心。

”《战局时局》、《寄东北诸将》等诗,描绘了人民战争胜利发展的宏伟气势:

“兴安岭下楚江头,万里烽烟接素秋”;“革命高潮连海外,民军蜂起接滇边”。

《新农村》等诗写出人民获得解放的欢乐:

“千门万户喜朝晖,处处村头现紫微”;“农民得地耕耘乐,战士立功远近传”。

《寄南征诸将》更以精粹的诗句记录和讴歌了这一历史巨变:

  

  南征诸将建奇功,胜算全操在掌中。

  

  国贼军心惊落叶,雄师士气胜秋风。

  

  独裁政体沉云黑,解放旌旗满地红。

  

  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1949年新中国成立,朱德用他大半生的奋斗,终于实现了“大好河山应革新,推翻封建属人民”,“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的夙愿。

  

  三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虽然年事已高,仍时时关心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关心人民生活,每年都用一两个月或三四个月时间到全国各地视察或调查研究,所见所闻,兴致而起或有感而发,写下许多诗词。

这些诗词自然淳朴,不刻意雕琢修饰,有些诗平白得如同工作或生活记录。

如1960年6月于视察途中写下的《飞过泰山》:

  

  泰山不算高,一千五百八。

  

  飞过两千一,它把头低下。

  

  有些诗句,看似写景,却寓意深刻,寄托他追求的境界。

如1956年7月写于北戴河的《海量》:

  

  日暖风和海水清,海不扬波报太平。

  

  百川汇集成大海,大海宽怀永不盈。

  

  他赞美大海,以“大海宽怀”策励自己。

在漫长的革命生涯里,他曾多次身陷逆境,但他忍辱负重,总能以宽广博大的襟怀化凶为吉、化险为夷。

毛泽东曾赞扬他“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董必武曾以诗颂他“骨头生若铁般硬,胸次真如海洋宽”。

陈毅为他写下这样的诗句:

“高峰泰岳万山从,大海盛德在能容。

”他们都是以大海来赞喻朱德的胸怀。

朱德的度量如海,襟怀博大,不仅缘于他宽厚平和的性格,也由于他的人生历练和文化认知。

艰难曲折使他懂得革命队伍团结的重要,和谐的重要,顾全大局的重要,以及为了大局在一定程度上忍让包容的重要。

  

  1959年2月,他去广东省高要县视察,顺便游览了当地名胜七星岩,触景生情,写下《游七星岩》:

七星降人间,仙姿实可攀。

  

  久居高要地,仍是发冲冠。

  

  开心才见胆,破腹任人钻。

  

  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

  

  这首以景寓意,写出诗人对心怀坦荡、胸襟开阔、博大包容的赞美。

这正是他追求的精神境界。

  

  由于朱德对1958年“大跃进”中“左”的错误提出批评,1959年庐山会议后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居心叵测的林彪对朱德进行了恣意的攻击诬蔑,造成极坏的影响。

在那种情况下,朱德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继续兢兢业业地工作,坦坦荡荡地做人。

从他1962年元旦写的这首诗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他的心情和淡定从容、荣辱不惊的境界:

  

  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旁。

  

  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

  

  朱德一生喜爱兰花,写过多首咏兰诗,赞美兰花品格高洁。

1962年春,他在陈奇涵上将陪同下到井冈山视察,这是他1929年初与毛泽东率红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后,第一次重返井冈山。

一天,汽车在逶迤的山路上穿行,朱德叫车停下,到丛林深处采得井冈兰,即兴吟诗一首:

  

  井冈山上产幽兰,乔木林中共草蟠。

  

  漫道林深知遇少,寻芳万里几回看。

  

  1963年春,朱德坐火车去西南视察,穿越大巴山时,南望巴山南麓的家乡,写下《鹦鹉曲·战斗乃心安乐处》:

  

  家在巴山南侧住,祖宗世代作农父。

读书不成去从军,何畏迅雷急雨。

五十年前别家门,为求真理前去。

平生是戎马生涯,战斗乃心安乐处。

  

  1976年,朱德步入他生命的最后一年。

已是九旬老人,经历了十年“文革”的风浪冲击,该是身心疲惫了,可是他不。

元旦这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毛泽东新发表的两首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鸟儿问答》。

雄浑高亢的旋律,激发他无限感慨,诗意盎然,写就了《喜读主席词二首》:

  

  昔上井冈山,革命得摇篮。

  

  千流归大海,奔腾涌巨澜。

  

  罗霄大旗举,红透半边天。

  

  路线成众志,工农有政权。

  

  无产者必胜,领袖砥柱坚。

  

  几度危难急,赖之转为安。

  

  布下星星火,南北东西燃。

  

  而今势更旺,能不忆当年。

  

  风雷兴未艾,快马再加鞭。

  

  全党团结紧,险峰敢登攀。

  

  这是朱德和毛泽东最后一次诗词酬唱,也是他最后的诗作。

革命的风雷,依旧在他心中滚动;战斗的豪情,依旧在他心中激荡;事业的激情,依旧在他心中澎湃。

朱德,和他亲密的战友毛泽东以及他们这一代人,就是这样的人生――为了挽救垂危的国家和民族,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们掀风雷,燃烈火,也伴着诗歌。

虽说时光飞逝,但他们的诗词,还萦绕在我们耳畔……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三十五周年

人民解放军,今已卅五春。

建军总原则,党的领导尊。

非军指挥党,惟党指挥军。

枪从无到有,术由粗而精。

诸将老尚健,新兵百倍增。

如钢经百炼,如木长千寻。

经验常总结,一结一回深。

敌初看不起,接仗始吃惊。

首创游击战,土地庆平分。

进行抗日战,民族大义伸。

再行解放战,三山一时倾。

抗美援朝战,力挫萨姆横。

中朝结友好,互助为善邻。

屹立在东亚,争取世和平。

人民大解放,国势日繁荣。

立誓保祖国,不让敌来侵。

辛亥革命杂咏

一九六一年十月七日

同盟领袖是中山,

清帝推翻民有权。

起义武昌全国应,

扫除封建几千年。

云南起义是重阳,

下定决心援武昌。

经过多时诸运动,

功成一夜好开场。

生擒总督李经羲,

丧失人心莫敢支。

只要投降即免死,

出滇礼送亦宜之。

四 

靳逃钟死人称快,①

举出都督是蔡锷。

五华山上树红旗,

出师两路援川鄂。

忆曾率队到宜宾,

高举红旗援弟兄。

前军达到自流井,

已报成都敌肃清。

群众争修铁路权,

志同道合会全川。

排山倒海人民力,

引起中华革命先。

列宁评论大文章,

指出中国革命方。

先进亚洲从此始,

发扬真理更辉煌。

中山革命未完成,

共产党人应运生。

阶段分明仍不断,

红旗三面正高擎。

  注释:

  ①靳云鹏是当时云南督练公所总参议,起义时逃走。

钟麟同是当时第十九镇统制,被击毙。

  ②当时援川军队是打的红旗,戴红边帽。

  ③辛亥五月,四川保路同志会成立,保路运动进入高潮。

游越秀公园

一九六一年三月三日

越秀公园花木林,

百花齐放各争春。

唯有兰花香正好,

一时名贵五羊城。

南昌过春节

一九六一年二月十五日

南昌过春节,

镇日飞瑞雪。

预兆大丰年,

人人皆喜悦。

春雨到田间,

积水连阡陌。

三年大跃进,

多建新工业。

满城气象新,

十年大改革。

晚看采茶戏,

姐妹《双拜月》。

农家遗古调,

妻同《秧麦》。

军民互拜年,

庆祝大团结。

  注释:

  ①《双拜月》和《秧麦》是赣剧和采茶戏的两个戏名。

三明新市

一九六一年二月十二日

上饶集中营,拘留尽群英,

军渡长江后,迁移到三明,

多少英雄汉,就地遭非刑。

青山埋白骨,绿水吊忠魂。

将此杀人地,变为工业城。

经闽西感怀

一九六一年二月九日

不听仙人指:

寻求武夷巅,

越过仙霞岭,

早登天台山,

赣闽成一片,

直到杭州湾。

出击求巩固,

灭敌在此间。

和谢老《泛舟古田水库》原韵

一九六一年二月八日

湖水清平波浪无,

楼船并进路航迂。

岛中风景明如画,

池上鸥飞甚款徐。

四级梯型多发电,

层堤水利用无余。

古田巨霸完成好,

运输灌溉又养鱼。

游鼓山

一九六一年二月四日立春日

鼓山高耸闽江头,

面貌威严障福州。

纵有台风声猖獗,

从来不敢到闽侯。

游闽江

一九六一年二月二日

四面青山绕福州,

闽江三歧终合流。

老小同舟欢共济,

谆谆细语话家仇。

登西湖北高峰

一九六一年一月二十七日

登上北高峰,海拔三百三。

缓行一时半,二次到顶巅。

西面看天竺,北望有莫干。

南对南高峰,东看大平原。

西湖在眼底,灵隐在膝前。

吴山与玉顶,四面山相连。

钱塘到龙井,公路一小圈。

十年植花木,盛装此湖山。

十年修公路,大圈套小圈。

十年勤培养,天堂逊人间。

看西湖茶区

一九六一年一月二十六日

狮峰龙井产名茶,

生产小队一百家。

开辟斜坡四百亩,

年年收入有增加。

飞过泰山

一九六Ο年六月二十八日

泰山不算高,

一千五百八。

飞过二千一,

它把头低下。

登南高峰

一九六Ο年六月二十二日

登上南高峰,

钱塘在眼中

回首西湖望,

江山锦绣同

上东山

一九六Ο年三月二日

登峰直上画楼台,

春色满城眼底开。

四面青山围屋海,

花溪绿水向东来。

花溪

一九六Ο年二月二十九日

春风送暖百花开,

流水悠悠曲折回;

公社公园新建好,

长征战士赋归来。

和毛泽东同志《登庐山》原韵

一九五九年八月十一日

庐山挺秀大江边,

牯岭乾坤已转旋。

细雨和风经白鹿,

拨云开雾见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