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53889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docx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docx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

中学语文科试卷

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总分

得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请直接在试卷上答题。

全卷满分100分,完卷时间120分钟。

2.考生必须将准考证号和姓名完整填写在规定的密封栏目内,否则视为废卷。

 

得分

阅卷人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1分)

1.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依据来设计课程,这类学者倾向把课程看作是()。

A.知识B.活动C.经验D.学科

2.学生经常利用画表格的方式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归类,这是运用了()。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

C.模式再认策略D.组织策略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A.实践型课程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D.知识型课程

4.孔子是教育平等的首创者,针对这一想法,他的论述为()。

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

C.性相近,习相远D.禁于未发

5.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他倡导的和谐教育成为后来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渊源。

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

6.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有()。

A.系统性B.预见性C.结构性D.实效性

7.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8.进入中学,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未来应怎样”等问题。

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

A.信任感B.自我同一感

C.主动感D.勤奋感

9.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了()。

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B.教育无目的论

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10.素质教育是以()为重点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1.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或矫正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

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B.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D.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12.辩证逻辑思维已占据优势地位的时期是()。

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学

13.在教学策略里,情境教学是一种()。

A.以教师为主的教学策略B.以教材为主的教学策略

C.个别化教学D.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策略

14.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照搬他人的模式或方法,而应结合自己的学生、教材及本人特点来借鉴,并加以运用,也就是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的特点。

A.复杂性B.示范性C.协作性D.创造性

15.教师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布鲁纳的学习理论,教师这样做是为了激发学生的()。

A.内部动机B.自我提高内驱力

C.理解性D.附属内驱力

16.教育要重视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这一要求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A.不均衡性B.顺序性

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

17.“过于安静,学生紧张拘谨,由于惧怕教师而反应迟钝、呆板、被动回答问题;课堂纪律较松散,学生心不在焉。

”这种课堂气氛是()。

A.积极型B.对抗型C.消极型D.失控型

18.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成就,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

A.标准化成就测验

B.教师自编测验和问卷测验

C.标准化成就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D.认知测验和能力测验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几个方面。

A.工作态度B.工作热情

C.工作效率D.工作质量

20.学习某材料,10次正好记住,那么学习()效果最好。

A.10次B.12次C.15次D.20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青少年早期思维的特征是()。

A.有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能力B.概念的掌握以同化为主

C.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D.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分离

22.每一个问题都必须包含以下几种成分?

()

A.给定的条件B.达到的目标

C.存在的限制和障碍D.解决的方法

E.最终答案

23.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环境D.教学质量

24.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A.上位学习B.概念学习

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25.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特征()。

A.独创性B.活动性

C.敏感性D.定义性

E.洞察性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

得分

阅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每小题1.5分,共计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都相同的一项是()。

A.伛偻囹圄瘐毙踽踽独行B.虫豸炽烈卷帙栉风沐雨

C.齑粉跻身赍赏有案可稽D.谱牒花圃朴质返璞归真

2.下列各项中的成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天翻地复食不裹腹一如继往

B.烩炙人口死皮癞脸萎糜不振出其不意

C.金榜题名滥竽充数旁征博引一愁莫展

D.自抱自弃川流不息言简意赅不径而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新年联欢宴会在喜气洋洋的乐曲声中拉开帷幕,一时间,觥筹交错,笑语喧哗,欢乐的气氛弥漫了整个宴会大厅。

B.如果一般读者不认为我的这本小册子言不及义,编辑出版工作者又觉得它有可借鉴之处,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

C.眼下在某些地区,“走穴”正成为一些学者乐此不疲的事情,因为这既能提高知名度,又可带来不菲的经济收入。

D.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河南、河北等省

B.滥用外来语所造成的语境的支离破碎,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谨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C.山鸡椒的花、叶和果实均含芳香油,从油中提取的柠檬醛,为配制食用香精和化妆品香精的主要原料,都离不开它

D.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5.下列四句话中,只有一句没有言外之意,这一句是()。

A.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族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一句诗:

“驿路梨花处处开。

B.我们狩猎队分成好几个小组,在猎狗的帮助下,把七八只斑羚羊逼到夏洛山的山崖上

C.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D.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

6.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B.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C.虽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D.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7.用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句子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打个比方,学习有点像风,我们肉眼看不见风,而是根据刮风的结果(如树枝摇动)来判断风的强度的。

②同样,我们也只能通过测量学习的结果来判断学习是否发生以及学习的性质。

③正因为如此,学习与成绩之间有时可能会存在不一致性。

④也就是说,学习本身是无法直接测量的,我们能够测量的只是学习结果。

⑤学习是一种在学习者内部发生的事情。

A.⑤④①②③B.⑤④②①③

C.④⑤③①②D.④⑤③②①

8.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A.刘兰芝——《孔雀东南飞》——《玉台新咏》——叙事诗

B.林冲——施耐庵——《水浒》——《章回小说》

C.《小狗包弟》——冰心——现代——散文

D.《奥赛罗》——莎士比亚——英国——悲剧

9.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

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壁虎,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

B.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

《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等等,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

这首先还是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C.古语云: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D.红丝带——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识,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关心,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10.对下列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

但是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比喻)

B.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对偶)

C.临时伙房设在草地上,几口行军锅成一字形排列着,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里热气腾腾。

(拟人)

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反语)

得分

阅卷人

二、填空题(每小空0.5分,共5分)

1.我国最早的字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苞、姚鼐是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代表人物。

3.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主要作品悲剧有《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大悲剧)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喜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克思称之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4.有对联,上联: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下联:

“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该对联所隐含的年龄是_______________岁。

名句填空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黍离》)

6.四围山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王实甫《长亭送别》)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8.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得分

阅卷人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8分)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

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

“公辅才也。

”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

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

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

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

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

帝曰:

“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

”迪曰:

“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

”帝悦。

高考资源网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

天禧中,拜给事中。

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

迪从容奏曰:

“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

“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

”迪对曰:

“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

“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开奇之,曰:

“公辅才也。

”奇:

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寒:

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诛:

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久:

延缓

2.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

①迪深厚有器局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A.①②⑥B.②③④

C.②③⑥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

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

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4.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与斯见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语迪曰:

“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得分

阅卷人

四、现代文阅读(本题10分)

“认识自我”

纪伯伦

一个雨夜,赛艾姆坐在书房的书架前,开始翻阅起旧书。

他叼着支土耳其大雪茄,厚厚的嘴唇不时喷涌出一阵烟雾。

柏拉图记录的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关于“认识自我”的一段对话引起了赛艾姆的注意……赛艾姆掩卷深思,心中油然漾起一种对东西方哲人圣贤敬佩的感情。

“认识你自己。

”他嘟囔着苏格拉底这句名言,猛地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展开双臂大声叹道,“对!

我必须认识自我,洞察自己那秘密的心灵,这样我就抛脱了一切疑惧和不安,从我物质的人中找出我精神的人,从我血与肉的具体存在中找出我的抽象实质,这就是生命赋予我的至高无上的神圣使命!

”赛艾姆像害了场热病,眼中闪烁着酷爱“认识自我”的狂热光芒。

他踱到邻屋,像座塑像一样伫立在穿衣镜前,凝视着镜子里鬼一般可怕的自我,并默默地估量着自己的头形、面庞、躯干和四肢。

赛艾姆的这种塑像神态持续了半小时,空灵缥缈的“认识自我”,仿佛给他灌注了一套足以揭示自我灵魂秘密的奇异、升华了的思想,并使他心里充满了理性之光。

他平静地启动双唇,自言自语地说:

“嗯!

从身材上看,我是矮小的,但拿破仑、维克多·雨果两位不也是这般吗?

我的前额不宽,天庭欠圆,可苏格拉底和斯宾诺莎也是如此;我承认我是秃顶,这并不寒碜,因为有大名鼎鼎的莎士比亚与我为伴;我的鹰鼻弯长,如同伏尔泰和乔治·华盛顿的一样;我的双眼凹陷,使徒保罗和哲人尼采亦是这般;我那肥厚嘴唇足以同路易十四媲美,而我那粗胖的脖子堪与汉尼拔和马克·安东尼齐肩。

“不错,我的身体是有缺陷,但要注意,这是伟大的思想家们的共同特点。

更奇怪的是,我与巴尔扎克一样,阅读写作时,咖啡壶一定要放在身旁;我同托尔斯泰一样,愿意与粗俗的民众交际攀谈;有时我三四天不洗手脸,贝多芬、惠特曼亦有这一习惯;我的嗜酒如命,足令马娄和诺亚自愧弗如;我的饕餮般暴食暴饮使巴夏酋长和亚历山大王也要大出冷汗。

又沉默了片刻,赛艾姆用肮脏的指尖点了点脑门,继续发言:

“这就是我!

这就是我的实在。

我拥有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的伟人们的种种品质。

一位拥有这么多伟大品质的青年是一定能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的。

“睿智的实质是认识自我。

伟人们把宇宙的这一伟大思想根植于我心灵深处,并激励我开始去干伟大的工作。

从诺亚到苏格拉底,从薄伽丘到雪莱,我伴随着伟人们一起渡过了历史的风风雨雨。

我不知道我会以什么样的伟大行动开始,不过一个兼备在白昼的劳作和夜晚的幻梦中所形成的神秘自我和真正本性的人,无疑是可以开创伟业的……是的,我已经认识了自己,而神灵也已洞鉴了我。

啊!

我的灵魂万岁!

自我万岁!

愿天长地久,诸事如愿!

赛艾姆在屋里踱来踱去,他那丑陋的脸上荡漾着欢乐的光泽,嘴里不时发出一阵像猫啃骨头时的欢快叫声。

他反复吟哦着阿比·阿拉的一段诗文:

尽管我是这个时代的晚辈,创业祖先的未竞之业,总会历史地压在我的肩背。

过了一会儿,我们的这位赛艾姆穿着他那肮脏的衣服倒卧在乱七八糟的床上,进入了鼾声如雷的梦乡。

1、请简要概括赛艾姆“认识自我”的过程。

 

2、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原文简要描述赛艾姆外貌的具体特征。

 

(2)这一外貌特征是怎样呈现出来的?

请简要分析。

 

3、文中成功地运用了寓庄于谐的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

 

4、请扼要评价赛艾姆这一人物形象。

 

五、应用题(本题7分)

1、写一篇年度初中语文教学总结

 

六、写作题(本题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

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