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职称《中级财务管理》专题讲义610.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5386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财务管理》专题讲义6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财务管理》专题讲义6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财务管理》专题讲义6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财务管理》专题讲义6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财务管理》专题讲义6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财务管理》专题讲义610.docx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财务管理》专题讲义6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会计职称《中级财务管理》专题讲义610.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财务管理》专题讲义610.docx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财务管理》专题讲义610

2010中级会计职称《中级财务管理》专题讲义(6)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2010中级会计职称《中级财务管理》专题讲义(7)

专题七营运资金管理

一、现金管理

随机模型(米勒-奥尔模型)

相关成本:

机会成本

交易成本

与现金持有量关系:

正比例变动

反比例变动

基本原理:

企业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测算出一个现金持有量的控制范围,即制定出现金持有量的上限和下限,将现金持有量控制在上下限之内。

基本计

算公式:

(1)下限(L)的确定:

由现金管理部经理在综合考虑短缺现金的风险程度、公司借款能力、公司日常周转所需资金、银行要求的补偿性余额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的。

(2)回归点R的计算公式:

+L

式中:

b——证券转换为现金或现金转换为证券的成本;

δ——公司每日现金流变动的标准差;

i——以日为基础计算的现金机会成本。

(3)最高控制线H的计算公式为:

H=3R-2L

特点:

随机模式建立在企业的现金未来需求总量和收支不可预测的前提下,计算出来的现金持有量比较保守。

【提示】只要现金持有量在上限和下限之间就不用进行控制,但一旦达到上限,就进行证券投资(H-R),使其返回到回归线。

一旦达到下限,就变现有价证券(R-L)补足现金,使其达到回归线。

【例题1·计算分析题】假设某公司根据现金流动性要求和有关补偿性余额的协议,该公司的最低现金余额为10000元,有价证券年利率为10%,每次证券转换的交易成本为200元。

公司每日现金余额波动的标准差为33407元,假设一年按360天计算,利用米勒-奥尔模型回答下面的问题。

要求:

(1)计算最优现金返回线;

(2)现金存量的上限(结果保留整数);

(3)若此时现金余额为25万元,应如何调整现金?

(4)若此时现金余额为28万元时,应如何调整现金?

【答案】

(1)

(2)现金存量上限H=3R-2L=3×94467-2×10000=263401(元)

(3)当现金余额为25万元时,不进行现金调整;

(4)当现金余额为28万元时,应投资185533万元(280000-94467)于有价证券。

二、应收账款管理

总额分析法

差量分析法

(1)计算各个方案的收益: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边际贡献=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

注意:

固定成本如有变化应予以考虑

(1)计算收益的增加:

=增加的销售收入-增加的变动成本=增加的边际贡献=销售量的增加×单位边际贡献

注意:

如果固定成本有变化,还应该减去增加的固定成本。

(2)计算各个方案实施信用政策的成本:

第一:

计算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资本成本率

其中: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所以,应收账款应计利息=平均每日赊销额(或销售额)×平均收账天数×变动成本率×资金成本率

【提示】

①无论是否存在现金折扣,日赊销额始终是用未扣除现金折扣的年赊销额除以一年的天数得到的

②存货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存货占用资金×资本成本率

其中:

存货占用资金=存货平均余额

③应付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减少=-应付账款占用资金×资本成本

其中:

应付账款占用资金=应付账款平均余额

第二:

计算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

第三:

计算折扣成本(若提供现金折扣时)

折扣成本=赊销额×折扣率×享受折扣的客户比率

(2)计算实施信用政策成本的增加:

第一:

计算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

第二:

计算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

第三:

计算折扣成本的增加(若提供现金折扣时)

(3)计算各方案税前损益=收益-成本费用

(3)计算改变信用期增加的税前损益

=收益增加-成本费用增加

决策原则:

选择税前损益最大的方案为优。

决策原则:

如果改变信用期增加的税前损益大于0,可以改变。

【例题2·计算分析题】A公司是一个商业企业。

由于目前的信用政策过于严厉,不利于扩大销售,且收账费用较高,该公司正在研究修改现行的政策。

现有甲和乙两个放宽信用政策的备选方案,有关数据如下:

项目

现行政策

甲方案

乙方案

信用政策

N/45

N/60

2/10,N/90

年销售额(万元/年)

2400

2600

2700

收账费用(万元/年)

40

20

10

所有账户的平均收账期

2个月

3个月

132.22天

所有账户的坏账损失率

2%

2.5%

3%

享受折扣的客户比例(占赊销额)

10%

已知A公司的变动成本率和销售成本率一致,均为80%,存货周转天数始终保持60天不变,若投资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为15%。

坏账损失率是指预计年度坏账损失和销售额的百分比。

假设不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1年按360天计算。

要求:

(1)甲、乙两个方案比原有方案增加的边际贡献;

(2)甲、乙两个方案比原有方案增加的应收账款的应计利息;

(3)甲、乙两个方案比原有方案增加的存货的应计利息;

(4)甲、乙两个方案比原有方案增加的税前收益;

(5)通过计算分析回答,应否改变现行的收账政策?

如果要改变,应选择甲方案还是乙方案?

【答案】

项目

现行收账政策

方案甲

差额

销售额

2400

2600

200

变动成本

2400×0.8=1920

2600×0.8=2080

160

边际贡献

480

520

40

平均收账天数

60

90

30

应收账款投资应计利息

2400/360×60×

0.8×15%=48

2600/360×90×

0.8×15%=78

30

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

320×15%=48

346.67×15%=52

4

坏账损失

2400×2%=48

2600×2.5%=65

17

收账费用

40

20

-20

折扣成本

税前收益

296

305

9

项目

现行收账政策

方案乙

差额

销售额

2400

2700

300

变动成本

2400×0.8=1920

2700×0.8=2160

240

边际贡献

480

540

60

平均收账天数

60

10×10%+132.22×90%=120

60

应收账款投资应计利息

2400/360×60×

0.8×15%=48

2700/360×120×

0.8×15%=108

60

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

320×15%=48

360×15%=54

6

坏账损失

2400×2%=48

2700×3%=81

33

收账费用

40

10

-30

折扣成本

2700×10%×2%=5.4

5.4

税前收益

296

281.6

-14.4

由于存货周转率=360/60=6(次)

存货平均余额=销售成本/存货周转率

则:

原存货平均余额=2400×80%/6=320(万元)

方案甲存货平均余额=2600×80%/6=346.67(万元)

方案乙存货平均余额=2700×80%/6=360(万元)

因此,应采纳甲方案。

三、存货管理

(一)存货的持有成本

(二)最优存货量的确定

1.经济订货模型

(1)经济订货批量的概念

使存货年总成本最低的进货批量,叫作经济订货批量或经济批量,也叫作最佳采购批量。

(2)经济订货批量的模型

①需满足的假设前提

存货总需求量是已知常数;

订货提前期是常数;

货物是一次性入库;

单位货物成本为常数,无批量折扣;

库存持有成本与库存水平呈线性关系;

货物是一种独立需求的物品,不受其他货物影响;

没有缺货。

②决策相关成本

变动储存成本=年平均库存量×单位存货的年储存成本

  

变动订货成本=年订货次数×每次订货成本

 

③基本公式

基本公式

经济订货批量:

EOQ=

存货相关总成本=变动订货成本+变动储存成本

TIC=K×

+

TIC=

2.保险储备

(1)保险储备的含义

按照某一订货量和再订货点发出订单后,如果需求增大或送货延迟,就会发生缺货或供货中断。

为防止由此造成的损失,就需要多储备一些存货以备应急之需,称为保险储备。

(2)合理保险储备的确定原则

最佳的保险储备应该是使缺货损失和保险储备的持有成本之和达到最低。

(3)再订货点

①再订货点的含义:

指企业再次发出订货单时尚有存货的库存量。

②考虑保险储备的再订货点的确定:

再订货点=预计交货期内的需求+保险储备=交货时间×平均日需求+保险储备

(4)合理保险储备的确定

①相关成本

保险储备的持有成本=保险储备×单位持有成本

缺货成本=一次订货期望缺货量×年订货次数×单位缺货损失

②计算

相关总成本=缺货损失+保险储备的持有成本

=一次订货期望缺货量×年订货次数×单位缺货损失+保险储备量×单位存货的年存储成本

【例题3·计算题】假设某公司每年需外购零件4900千克,该零件单价为100元,单位储存变动成本400元,一次订货成本5000元,单位缺货成本200元,企业目前建立的保险储备量是50千克。

在交货期内的需要量及其概率如下:

需要量(千克)

概率

240

0.10

260

0.20

280

0.40

300

0.20

320

0.10

要求:

(1)最优经济定货量,年最优订货次数;

(2)按企业目前的保险储备标准,存货水平为多少时应补充订货;

(3)企业目前的保险储备标准是否恰当;

(4)按合理保险储备标准,企业的再订货点为多少?

【答案】

(1)

年订货次数=4900÷350=14(次)

(2)交货期内平均需求=240×0.1+260×0.2+280×0.4+300×0.2+320×0.1=280(千克)

  含有保险储备的再定货点=280+50=330(千克)

(3)

①设保险储备为0,再订货点=280(千克),缺货量=(300-280)×0.2+(320-280)×0.1=8(千克)

缺货损失与保险储备储存成本之和=8×14×200+0×400=22400(元)

②设保险储备为20,再订货点=280+20=300(千克);缺货量=(320-300)×0.1=2(千克)

缺货损失与保险储备储存成本之和=2×14×200+20×400=13600(元)

③设保险储备为40,再订货点=280+40=320(千克);缺货量=0(千克)

缺货损失与保险储备储存成本之和=40×400=16000(元)

因此合理保险储备为20千克,相关成本最小。

企业目前的保险储备标准太高。

(4)合理保险储备标准,企业的再订货点=280+20=300(千克)

四、商业信用决策

(一)概念

指企业在商品或劳务交易中,以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方式进行购销活动而形成的借贷关系,是企业之间的直接信用行为。

(二)商业信用的形式

1.应付账款;供应商给企业提供的一个商业信用

2.应计未付款

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利润分配过程中已经计提但尚未以货币支付的款项。

主要包括应付职工薪酬、应缴税金、应付利润或应付股利等。

应计未付款随着企业规模扩大而增加,企业使用这些自然形成的资金无需付出任何代价。

3.预收货款

是指销货单位按照合同和协议规定,在发出货物之前向购货单位预先收取部分或全部货款的信用行为。

(三)商业信用决策

决策指标

放弃折扣的信用成本率=

决策原则

放弃现金折扣的信用成本率大于短期借款利率(或短期投资报酬率),应选择享受折扣;

放弃现金折扣的信用成本率小于短期借款利率(短期投资报酬率),应选择放弃折扣。

【例题4·计算分析题】某公司拟采购一批零件,价值5400元,供应商规定的付款条件如下:

立即付款,付5238元;

第20天付款,付5292元;

第40天付款,付5346元;

第60天付款,付全额。

每年按360天计算,目前企业用于支付账款的资金需要在60天时才能周转回来,在60天内付款只能通过银行借款解决,银行借款利率为15%。

要求:

(1)计算放弃立即付款折扣的信用成本率以及选择立即付款的净收益;

(2)计算20天付款折扣的信用成本率以及选择第20天付款的净收益;

(3)计算40天付款折扣的信用成本率以及选择第40天付款的净收益;

(4)并确定对该公司最有利的付款日期和价格。

【答案】

(1)立即付款:

折扣率=(5400-5238)/5400=3%

放弃(立即付款)折扣的资金成本=[3%/(1-3%)]×[360/(60-0)]=18.56%

立即付款净收益=162-5238*60*15%/360=31.05(元)

(2)第20天付款,折扣率=(5400-5292)/5400=2%

放弃(第20天)折扣的资金成本=[2%/(1-2%)]×[360/(60-20)]=18.37%

20天付款净收益=108-5292*40*15%/360=19.8(元)

(3)第40天付款,折扣率=(5400-5346)/5400=1%

放弃(第40天)折扣的资金成本=[1%/(1-1%)]×[360/(60-40)]=18.18%

40天付款净收益=54-5346*20*15%/360=9.45(元)

(4)因为立即付款的净收益大,所以应选择立即付款。

2010中级会计职称《中级财务管理》专题讲义(8)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2010中级会计职称《中级财务管理》专题讲义(9)

[NextPage]

[NextPage]

  直接材料总差异=0.16×88000-0.15×(8000×10)=14080-12000=2080(元)

  其中: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0.16-0.15)×88000=880(元)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88000-8000×10)×0.15=1200(元)

  (3)

  直接人工总差异=4.2×3600-4×(8000×0.5)

  =15120-16000=-880(元)

  其中: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人工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4.2-4)×3600=720(元)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人工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人工工时)×标准工资率=(3600-8000×0.5)×4=-1600(元)

  (4)

  变动制造费用总差异=2.67×3600-2×(8000×0.5)

  =9612-8000=1612(元)

  其中:

  变动费用耗费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变动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2.67-2)×3600=2412(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3600-8000×0.5)×2=-800(元)

  (5)

  固定制造费:

标准分配率=5000/(10000×0.5)=1(元/小时)

  总差异=5000-(8000×0.5)×1

  =5000-4000=1000(元)

  二因素法:

  耗费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5000-5000=0(元)

  能量差异=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5000-8000×0.5)×1=1000(元)

  三因素法:

  耗费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5000-5000=0(元)

  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3600-8000×0.5)×1=-400(元)

  产量差异=(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10000×0.5-3600)×1=1400(元)

2010中级会计职称《中级财务管理》专题讲义(10)

[NextPage]

[NextPage]

  2010年考试吧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资料精品帖子总索引

  2010年考试吧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资料精品帖子总索引

  2010年考试吧高级会计职称考试资料精品帖子总索引

  2010年考试吧会计职称考试资料精品帖子总索引汇总

声明:

本资料由考试吧(E)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自

服务:

面向较高学历人群,提供计算机类,外语类,学历类,资格类,会计类,工程类,医学类等七大类考试的全套考试信息服务及考前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