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届高考模拟精编大考卷一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1934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9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届高考模拟精编大考卷一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届高考模拟精编大考卷一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届高考模拟精编大考卷一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届高考模拟精编大考卷一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届高考模拟精编大考卷一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届高考模拟精编大考卷一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黑龙江省届高考模拟精编大考卷一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届高考模拟精编大考卷一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届高考模拟精编大考卷一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黑龙江省届高考模拟精编大考卷一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黑龙江省2019届高考模拟精编大考卷

(一)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元素和化合物是细胞的物质基础,下列关于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它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B.青蛙和玉米细胞内的化学元素在种类和含量上基本相同

C.脂肪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脂肪

D.不同细胞内自由水和结合水比例相差较大

2.观察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的是活细胞的各化学元素的含量,则甲应该为碳元素

B.若该图表示的是细胞的各化学元素占干重的百分比,则甲应该为氧元素

C.若该图为活细胞的化合物组成情况,则甲中含有的元素为C、H、0

D.若该图是已经完全脱水后的细胞的化合物组成情况,则甲是蛋白质

3.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肠杆菌基因的转录仅发生在拟核区

B.蓝藻没有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乳酸菌与醋酸杆菌异化作用类型不同

D.酵母菌的细胞核和线粒体内可进行DNA复制

4.用抗生素处理成纤维细胞后,能抑制内质网的糖基化功能,使细胞分泌的纤连蛋白(FN1)减少,且易被组织蛋白酶水解。

下列有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A.纤连蛋白的形成离不开内质网

B.糖基化能维持纤连蛋白的稳定性

C.内质网能阻止纤连蛋白的运输

D.组织蛋白酶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5.将洋葱表皮细胞放置在不同浓度的物质M溶液中,并测定洋葱表皮细胞吸收M的速率,结果如下图所示。

对结果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B.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细胞吸收M需载体蛋白的参与

D.细胞吸收M需要能量供应

6.新鲜的洋葱表皮细胞在2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刚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对此表皮细胞进行下面处理可使其原生质体进一步缩小的是

A.转入蒸馏水中

B.转入0.75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C.仍放在2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D.转入3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7.雪灵芝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野生药材,为研究雪灵芝提取物对人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科研人员利用含不同浓度雪灵芝提取物的培养液培养人胃癌细胞,一段时间后检测胃癌细胞周期中各期细胞百分比,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

分裂间期分为G1、S、G2三个阶段,其中S期进行DNA复制,M为分裂期。

A.雪灵芝提取物可阻止胃癌细胞从G1期进入S期

B.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发现胃癌细胞膜糖蛋白大量减少

C.四组实验中c组胃癌细胞分裂期持续时间最长

D.d组雪灵芝提取物浓度为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最适浓度

8.下列关于酒精在生物实验中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A.在使用苏丹Ⅲ鉴定脂肪的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洗去实验材料上的浮色

B.无水乙醇在色素分离实验中起到分离色素的作用

C.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用酒精进行漂洗

D.在观察细胞内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可使用酒精来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9.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线粒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

②叶绿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氧气的产生

③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ATP的含量较多

④ATP与ADP的转化速率越快,细胞代谢耗能越多

⑤夜间,叶绿体中C3化合物的还原所需的ATP可以来自线粒体

⑥白天,叶肉细胞基因表达所需ATP来自叶绿体和线粒体

A.①②④B.①④⑤⑥C.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⑥

10.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

C.在进行无氧呼吸时,动物细胞只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植物细胞只能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CO2

D.无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11.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

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前者将蛋白质与DNA分开进行了研究

D.艾弗里提出了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12.下图甲表示某原核细胞中一个基因进行的某项生理活动,图乙是图甲中c部分的放大。

若该基因中碱基T为m个,占全部碱基的比值为n。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显示染色体DNA上的基因正在表达,最终可得到3条相同的多肽链

B.图乙所示核苷酸共有5种,②与③的区别是所含的五碳糖不同

C.图乙所产生的①上有密码子,其中胞嘧啶至少含有1/(n-2m)

D.图甲未体现生物界中心法则的所有过程,可看出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a到b

13.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和矮秆易感病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独立遗传。

现用显性纯合子高秆抗病小麦和矮秆易感病小麦杂交得F1,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不正确的是

A.自交结果中高秆抗病与矮秆抗病比例为9:

1

B.自交结果中高秆与矮秆比例为3:

1,抗病与易感病比例为3:

1

C.测交结果为矮秆抗病:

矮秆易感病:

高秆抗病:

高秆易感病=1:

1:

1:

1

D.自交和测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类型

14.如图为某一遗传病的家系图,其中Ⅱ-2的家族中无此致病基因,Ⅱ-6的父母正常,但有一个患病的妹妹。

此家族中Ⅲ-1与Ⅲ-2患病的可能性分别为

A.0、1/9B.1/2、1/2C.1/3、1/6D.0、1/16

15.下图为选育低植酸抗病水稻品种的过程。

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并独立遗传。

则有关说法

错误的是

A.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上图中育种过程,需从F2开始选育

C.经筛选淘汰后,在选留的植株中低植酸抗病纯合体所占的比例是1/9

D.选留植株经一代自交留种,即为低植酸抗病性状稳定的品种

16.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表示种群的基因型频率改变,②表示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③表示自然选择学说,其中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所有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并逐步形成生殖隔离

D.④表示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17.下图表示某时刻神经纤维膜电位状态。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丁区域的膜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

B.乙区域的动作电位是Na+内流形成的

C.甲区域或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状态

D.将图中神经纤维置于低Na+环境中,动作电位将变大

18.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一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的AB段=BC段;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B处,A、C处可在同一时刻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借助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C.兴奋从D到E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刺激C处,肌肉和E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19.将健康的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按下表情况破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被破坏的器官

胸腺

骨髓

骨髓和胸腺

A.乙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

B.甲、丙两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

C.输入造血干细胞后甲组仍不能恢复细胞免疫功能

D.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乙组恢复体液免疫功能

2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霉素促进种子休眠

B.脱落酸能延缓叶片的衰老

C.生长素促进果实成熟

D.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

21.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往往不同。

甲图表示水平放置顶芽优先生长的幼苗,乙图表示该幼苗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图②处生长素浓度可用乙图F点浓度表示;乙图中C点浓度可表示甲图中④处生长素浓度

B.为了促进⑥处结构的生长,可采取的办法是涂抹生长素类似物,经过此处理后⑥处生长素浓度低于10-6mol•L-1

C.10-10〜10-6mol•L-1的生长素能够同时促进茎和芽生长

D.图甲、乙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22.在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中,蝗虫种群首先迁入且迅速增长,在以后的几个月内,其他动物先后迁入。

下图表示蝗虫种群的数量变化(↑表示种群迁入,其中0月时为蝗虫迁入时间)。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3月蝗虫种群呈指数增长

B.2月一定迁入了蝗虫的天敌

C.M为在该环境中蝗虫种群的平稳密度

D.该生态系统在3〜7月的稳定性比0〜2月高

23.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24.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缺少类群乙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进行

B.图中b、c、d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呼吸作用

C.图中甲、乙、丙、丁的全部生物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D.由于细胞呼吸的消耗,乙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

25.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N1〜N4表示能量数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B、C、D、E构成群洛,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

B.图乙中的a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C.图乙中能量由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N4/N2×100%

D.能量在各营养级的流动离不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二、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6〜2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0〜31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0分)

26.(9分)菰是水稻的一种,其茎基部膨大可作蔬菜食用,称茭白。

科学家对菰的光合作用特性进行研究,将菰的倒数第三片功能叶片在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下进行离体培养,利用红外CO2分析仪分析CO2浓度的变化,所得结果如下图所示:

(1)分析图1,在温度为时,菰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同。

(2)分析图1,用CO2消耗量来表示,35℃时菰叶片的真光合速率约为μmol•m-2•s-1。

(3)科学家进一步制作出了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与温度的对应关系图,如图2、图3所示。

图2的曲线是在温度为℃时作出来的。

(4)种植菰的最适条件是温度℃,光照强度μmol•m-2•s-1。

(5)研究发现,在一天中,菰叶片中细胞间隙CO2的浓度和净光合速率的值呈现出负相关性,请简要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27.(11分)回答以下关于果蝇的问题:

(1)已知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将果蝇精原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DNA分子用15N标记,

并只供给精原细胞含14N的原料,该精原细胞正常分裂形成的含有15N的精子所占的比例为,若将果蝇精原细胞中一个核DNA分子用15N标记,并只供给精原细胞含14N的原料,该精原细胞正常分裂形成的含有15N的精子所占的比例为。

(2)—只果蝇的染色体异常,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XY,该个体形成的原因是配子形成过程发生了异常,具体是精子形成过程中,或卵细胞形成过程中。

(3)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纯合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杂交,子代中偶尔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

针对该情况某同学分析认为其原因可能有:

①环境影响、②基因突变、③X染色体上该基因所在片段丢失(含有丢失片段染色体的雄性个体会死亡)。

试设计一实验探究该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有各种果蝇可供选择。

实验思路:

实验结果与结论:

①结果:

,结论:

②结果:

,结论:

③结果,结论:

28.(10分)登革热病人有皮疹、发烧、头痛等症状,登革热病毒可通过白色伊蚊传播,该病毒致病机理简图如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沃尔巴克氏体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的共生微生物,可使雄性伊蚊不育。

科研人员将沃尔巴

克氏体导入受精卵的细胞质中,该受精卵发育成的雌蚊的后代中都含有沃尔巴克氏体,其原因是,

将含有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可以直接降低白色伊蚊种群的,从而有效控制登革热病毒的传播。

(2)血管通透性增大,外渗引起组织水肿压迫神经,兴奋传至形成痛觉。

(3)登革热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等激素含量升高,从而使产热增加导致发热。

但不同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的是,肾上腺素的分泌不存在分级调节,而是下丘脑通过反射弧直接作用于

肾上腺,从这个角度来看,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关系是:

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4)物质甲为,该物质和抗体Ⅰ能促进,使复合物增多,加重病症。

(5)人体感染登革热病毒后是否患病取决于合成抗体的和。

29.(10分)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一年之内的能量流动情况[能量流动单位:

1010kJ/(hm2•a)],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的含义是。

该生态系统中,若大型鱼类同化量为1×1010kJ/(hm2•a),则浮游动物的同化量为×1010kJ/(hm2•a)。

(2)用标志重捕法来估算该生态系统中某种鱼的种群数量时,所用捕网的网眼过大,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若较长时期观察并统计该鱼数量,得到如图2曲线。

请推测造成该鱼的K值发生变化的生物因素是。

30.[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0分)

办公和学习产生大量废纸,其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人类正努力将其转化为一种新的能源——乙醇。

下图是工业上利用微生物分解纤维素生产乙醇的基本工作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①环节所需的微生物若来自土壤,要统计土壤样品中该活菌的数目,宜采用法接种,根据土壤样品的稀释倍数和接种稀释液的体积,统计平板上的就能大约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

(2)分解废纸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分解成。

(3)④接种的微生物是,在实际生产中,发酵初期应向发酵设备中通入,以增加微生物数量。

(4)纸张加工过程中,有时要加入一些由植物芳香油制成的香精,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至少写出2种)等;也可以用植物色素使纸张着色,根据植物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可以考虑使用

法提取植物色素。

31.[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0分)

如图所示为农杆菌转化法示意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①过程用到的工具酶的特点是。

(2)图中②过程用到的工具酶是,该过程是基因工程最核心的步骤,即。

(3)图中③过程,需使用溶液处理农杆菌,处理的目的是使该细菌处于感受态。

(4)图中④过程的原理是。

(5)检验基因工程是否成功。

首先应检测,这是外源基因能否在真核细胞内的关键;其次,利用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相应的mRNA;最后,利用抗原一抗体杂交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

 

生物参考答案

1—5DDACC6—10DAAAD11—15BDAAD16—20BDBCD21—25BDCCC

26.

(1)3℃、50℃

(2)24.5

(3)30

(4)301040

(5)净光合速率越大,二氧化碳的消耗就越快,叶片间隙中(外界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就越低

27.

(1)11/2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Y染色体没有分离进入同一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进入同一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进入同一细胞

(3)选多只白眼雄果蝇与该白眼雌果蝇交配,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性别比例①子代全为白眼,且雌性:

雄性=1:

1

该个体出现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②子代白眼:

红眼=1:

1,雌性:

雄性=1:

1该个体出现的原因是环境因素的影响③子代全为白眼,雌性:

雄性=2:

1该个体出现的原因是染色体片段丢失

28.

(1)子代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出生率

(2)血浆蛋白大脑皮层

(3)中枢神经系统

(4)淋巴因子病毒在吞噬细胞中的繁殖

(5)种类数量

29.

(1)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只答呼吸作用不得分,只答热能得分)100

(2)偏低天敌入侵或与之构成竞争关系的动物迁入或食物减少或传染病或捕食者增多或寄生者增多(答出一点即得分)

30.

(1)稀释涂布平板菌落数

(2)纤维二糖葡萄糖

(3)酵母菌无菌的氧气(或无菌的空气)

(4)蒸馏、压榨、萃取萃取

31.

(1)能识别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且在特定位点切割DNA分子

(2)DNA连接酶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3)氯化钙

(4)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5)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上是否插入外源基因稳定遗传分子杂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