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4551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历史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历史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历史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历史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试题解析版.docx

《历史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试题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试题解析版.docx

历史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试题解析版

2017年下学期醴陵一中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文科)

总分100分时量:

90分钟

一、选择题

1.《礼记,祭统》载:

“忠臣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也。

”《孝经》载: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村。

这反映中国古代社会

A.家国同构的思想观念

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C.君子专制统治的建立

D.政治等级高于宗法关系

2.南朝梁武帝曾经下诏强调:

“九流常选(其中自然包括高门子弟),不通一经者不得出仕”;以及规定学校学生策试得第,出仕可不受年龄限制。

这样的做法

A.严重打击了门阀士族势力

B.彻底废除了九品中正制

C.表明了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D.标志着科举选官的开始

3.汉唐以来,众多的外来文明落脚中华大地,尤其是由印度传来的佛教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冲突和融通的过程,不仅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发展成为与中华本士的儒、道两鼎足而立的中华主体文化之一。

这说明

A.中外文明进行了平等的交流和对话

B.中国儒家尊大敬祖的观念受到冲击

C.印度佛教文明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中华文明具有强大接纳力和融合力

4.朱熹说: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佛说万理俱空,吾儒说万理俱实。

”他认为“人心”和“理”是一体的,而佛教“人心”和“理”是分离的。

这反映了朱熹

A.主张人放弃一切欲望

B.吸收了佛教有益成分

C.倡导和谐的社会秩序

D.反对佛教的禁欲主义

5.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史、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

上述现象的出现

A.受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的影响

B.说明儒家经典权威受到质疑

C.彻底改变了读书人的价值取向

D.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

6.古希腊某著学者对于自然地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

他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

这说明该学者

A.否定了自然界的客观存在

B.主张认识自己,研究自我

C.彻底否定了神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

7.阿尔贝蒂(1404—1472年)写道:

“人们只要想做,没有什么做不到。

”这位佛罗伦萨的贯族不仅是剧作家、诗人、文艺批评家、风琴演奏家、歌唱家,且是建筑师、数学家、考古学家,摔跤和登山运动员。

他的言行

A.表明其成就的影响巨大

B.第一次认识到人的重要

C.说明当时的人无所不能

D.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思潮

8.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巨大轰动,达尔文也因此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是因为

A.达尔文继承并发展了牛顿的学说

B.生物进化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C.二者的学说都否定了神学的权威

D.进化论奠定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

9.下图是1535年欧洲的一幅版画《路德是魔鬼的风笛》,画中路德的脑袋被描绘为由魔鬼吹奏的风笛。

此版画反映了当时

A.路德否定了对上帝的信仰

B.路德教摆脱了教皇的控制

C.宗教改革缺乏民众的支持

D.新旧教派之间的冲突激烈

10.近代有学者指出:

不同文化的对比与交流,同时也是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比较过程。

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吸收或排斥,其内在的逻辑在于对真善美的认识和追求——这就是西学东渐的内在逻辑。

在这里作者强调

A.西学东渐具有渐进性

B.真善美的文化具有优越性

C.西学东渐具有必然性

D.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性

11.19世纪末,先进知识分子从西方获得的新知识中得知:

自愿联合的团体对于西方诸国的文明进步曾作出过重大贡献,因而奋起效法,组织各种学会。

这些学会2/3是士大夫阶层建立的,分散在10个省、31个城市,拥有近万名会员。

据此可知,当时

A.学习西方成为社会共识

B.地方权贵势力潜滋暗长

C.变革图强具有一定社会基础

D.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2.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但是《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所发表的文章中专门讨论民主和科学的合计不超过10篇.而同时期《申报》等新闻媒体和保守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却多集中于文学革命。

出现这一现象说明

A.国民并不关心民主科学的实质

B.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

C.新文化运动具有形式主义倾向

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13.进入20世纪以后,立体画派一改传统欧美画追求形象、逼真、写实的技法,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以表示物体的几何空间,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20世纪后现实主义画派盛行

B.浪漫主义之风影响绘画艺术

C.科技发展拓宽了艺术家视野

D.艺术家善于运用“光”和“色”

14.《史记》载:

“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衅周,周乃摄行政当国。

管叔、蔡叔髃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衅周。

周公奉成王命,伐诛管叔、放蔡叔髃。

以徽子开代殷后,国于宋。

”材料旨在说明

A.周代分封先代贵族以维护统治秩序

B.周初统治尚不稳固分封制受到冲击

C.西周初期中央集权雏形已开始出现

D.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权威衰落

15.宋朝初年,宋太宗命史官重修《太祖实录》时指出,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

今人研究认为,赵匡胤制造辽(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报,宰相范质等人不明真相,匆忙派遣赵匡胤率诸军北上抵御。

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赵匡义等受意发动兵变,将士们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天子。

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C.今人研究都比古人研究更接近历史事实

D.官修史书对历史事实的记载易受政治影响

16.古希腊雅典公民尽管在公民大会上可以提出新的议案,或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但是如果他的提议没有通过,就会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性命之虞。

这表明

A.雅典人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

B.公民大会只注重公民形式上的民主

C.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

D.雅典公民的言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17.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之后,罗马人口剧增,出现了“高楼大厦”,而意大利半岛又经常发生大风,因此在阳台上、屋檐下堆置、悬挂物件往往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的毁损。

所以大法官规定只要有人在房屋堆置或悬挂物件,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法官可以判处房屋的居住者向告发者支付一万银币的罚金。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

B.社会发展促进罗马法的完善

C.罗马法重视经济安全

D.罗马公民法已发展为万民法

18.18世纪前期法国和英国政府都面临较严重的债务问题。

在法国,公债概念很难得到推广,债务问题使政府几乎信用扫地。

但在英国,债务被认为是国债,国家的财富是国家债务的后盾。

对此不同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波旁王朝对人民的压榨

B.政治体制的巨大差异

C.启蒙思想传播程度不同

D.经济发展水平的悬殊

19.《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

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代表而组成,主席由宰相担任,设58席,普鲁士占17席、巴伐利亚占6席、萨克森占4席、符腾堡占4席,……,只需14票便可否决议案。

这表明该宪法

A.赋予帝国邦联主义色彩

B.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保留传统军国主义色彩

D.植根于德国长期分裂的历史

20.不丹,清政府文书译为“布噜克巴”,是清代在喜马拉雅南麓的藩属。

1864年,英印从孟加拉和阿萨姆两路进击不丹,最终不丹不敌。

根据1865年合约,不丹交出与印度交界的18个山口,割让噶伦堡给英国。

英印的这一做法

A.体现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野心

B.暴露了英国企图谋求南亚的霸权

C.加剧了近代以来中国的边疆危机

D.违反了当时和平发展的世界潮流

21.1889年4月,日本参谋本部收到有关中国大势的分析报告,报告认为,清国的“上下腐败已达极点,纲纪松弛,官吏逞私,祖宗基业殆尽倾颓”。

而中日两国“唇齿相保、辅车相依”。

在列强虎视眈眈下,清国一旦不保,日本势将进退维谷。

这说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旨在

A.占领中国与列强对抗

B.教训腐败的清政府

C.与列强共享在华利益

D.转移国内政治危机

22.1940年初.毛泽东撰文指出:

我们高举新三民主义的旗帜,其关键在于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内涵。

这一表述反映当时

A.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巨变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稳定发展

C.国内抗战形势发生较大变化

D.党派政权之争大于民族利益

23.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沈阳、长春等城市的高等院校或外迁,或裁并,或疏散;修建地下防空工事是当时各级革委会普遍重视的工作。

黑龙江省把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学生以及街道居民都以民兵的形式组织起来,实现全民皆兵。

东北地区出现的这一变化的客观因素是因为

A.边境局势的持续紧张

B.“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方针的影响

C.中苏两国关系开始恶化

D.朝鲜半岛“冷战”局面的持续发展

24.两极格局结束后,美俄各自调整对非政策,大国对非洲的控制能力减弱,但非洲地区冲突实际上增多了。

这表明

A.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B.地区冲突成为世界主流

C.冷战不利于世界和平

D.应辩证分析冷战的影响

25.中国古代历朝政府在经济政策上将诸多商品收归官营,在社会意识中努力形成一种“以商为贱”的风气,在客观上

A.导致中国传统社会发展很缓慢

B.导致商品经济长期落后于西方

C.推动了官营企业生产关系的变化

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顺利发展

26.《文史哲》中说:

“我国自明代起,棉布即逐步取代麻、丝,成为人民最重要的衣被材料;清中叶,已有每年约三亿匹(按标准土布每匹3.633方码计)商品布的市场,并出口国外。

”但在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中,唯独棉纺织业没有出现手工工场的组织形式,古代社会出现这一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B.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C.棉花传人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D.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27.在大航海时代,葡萄牙海外殖民者斥资购买大量土地,他们认为:

“在危机时刻,一颗橄榄树和一寸土地都是最后的藏身之所。

”下列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认识是

A.领土扩张是殖民的主要动力

B.种植园经济是葡街牙的主要殖民方式

C.葡萄牙新经济因素发展受阻

D.殖民者缺少开拓进取精神

28.从1885到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38.5%下降到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由36.7%上升到43.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了3.8%。

清政府财政收入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B.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西方国家进行商品输出

D.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29.皖系军阀徐树铮访问法国期间,在巴黎宴请宾客,席间徐树铮致辞:

“今晚所备菜肴皆菲薄粗鄙,不堪招待。

”酒店经理听后认为徐树铮是对酒店的侮辱,蓄意损害其名誉,于是提起诉讼。

这一事件从本质上反映了

A.近代中国国际地位低下

B.中西方在饮食方面的区别明显

C.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

D.守旧势力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

30.据有关资料显示,湖北、湖南、江西三省I4个乡1953年出卖土地的农户占总农户数的1.29%,比1952年增加了550%,出卖的土地数量占土地总量的0.22%,比1952年增加506.93%。

另据同一时期对河南省9个乡的调查发现,出卖土地的农户占总农户的3.59%,买人土地的农户占总农户数的2.88%。

这些现象的出现

A.表明实行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

B.说朗建国后土地改革成效有限

C.反映了新中国工业化发展缓慢

D.适应了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需要

31.据统计,1960年中国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I960年,中国毕业的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

这一现象

A.反映我国完整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B.适应了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需要

C.促进了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均衡发展

D.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32.1988年7月,中国物价上升幅度为19.3……有的人一下子买200公斤食盐,买500盒火柴,商店被抢购一空。

银行发生挤兑,有的地方银行因不能及时支付,群众在愤怒之下把柜台推倒,社会出现不稳定因素。

这一现象实际上说明了

A.政府应该掌握商品的定价权

B.经济体制改革的阵痛与艰难

C.人们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波动

D.物质缺乏导致了市场的恐慌

二、非选择题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

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

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茅盾《春蚕》

材料二夫计划之确切,组织之严密,技术之专精,会计之优良,以及一切管理之科学化,因为经营工业应备诸条件。

然此仅能指环境优越而一时便利之某一地,或某一业而言,或指资本雄厚之某一工厂或某一公司而言。

若估量整个民族工业,则其先决问题又当别论。

于此吾人应特加注意者,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

例如上海之我国纺纱业与缫丝业,虽曾盛极一时,而其前途仍至渺茫。

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

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

曰民族独立。

曰政治清明。

曰农村繁荣。

——陈翰笙《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提》

材料三这座城市曾创下“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但如今,这座城市却开始一心一意地追求“慢”。

2008年12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这座城市“设计之都”的称号,这是全世界第六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也是中国首个获得这一荣誉的城市。

这个演绎了无数速度神话的城市,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沉淀下来。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在深圳蛇口矗立了三十年。

过去,深圳人在它的激励下,创造了“深圳速度”,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

现在,深圳人经过反思,开始了由“速度深圳”向“创意深圳”转型。

未来,深圳人将赋予时间和效率全新的意义,让深圳再次先行。

——腾讯网《今天的“深圳速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老通宝所处时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陈翰笙对“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提”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深圳特区由“速度深圳”向“创意深圳”转型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748年,盂德斯鸠发表了通过27年的辛勤劳动写出来的巨著《论法的精神》(我国旧译为《法意》),他在这部书巾阐述的政治思想,在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卢梭指出:

压迫者是靠暴力进行统治的,但是即使是最强者也决不会强得足以永远做主人,被剥夺了自由的奴隶终究会起来反抗的。

人民是可以用暴力推翻暴君的

——《世界史·近代史编》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传播与革命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侨置郡县是东晋政府为安置南来流民和士族,为保存其旧名按原籍在他们聚居的地区设立的地方机构。

自东晋政权南渡以来,流民以及士族南迁者不计其数,在这期间侨置的数量也大大增加,侨州、侨县的数目繁多复杂布的地区广泛。

东晋虽偏安一隅但仍然坚执正统,始终不承认自己的王朝变迁,而面对暂时难以收复的事实,只好以侨置名称来安慰民心,统一划分地域进行管理。

东晋政府初建,需要增殖户口征收固定的赋税。

北方人口南来时间不长,大多抱有收复失地的希望,而这些行政旧有地理名称则成为他们感情寄托和怀念桑梓之情的地方。

政府给予南迁的北方士族们更多的土地,使得他们在侨置的名目下有了更多的特权,这些特权使他们重新恢复了以往在北方地方望族的势力。

南迁人数不断增多,加大了政府的管理难度,除了根据侨民而设置的郡县以外,还有一些是在原有郡县名称上冠之以方位名称而命名的侨州郡县。

而这些郡县名目的出现,却使得东晋地方行政区域复杂化。

——孙超《以东晋侨置郡县的设置简论北方士族的消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东晋侨置郡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晋侨置郡县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孝”的家庭价值观与“忠”的社会价值观,有利于家国同构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故A项正确。

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思想,与材料强调家国同构的思想观念不符,排除B。

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

材料没有涉及政治等级与宗法关系的比较,排除D。

2.【答案】C

【解析】“不通一经者不得出仕”说明对于文化教育的重视,“以及规定学校学生策试得第,出仕可不受年龄限制”说明当时科举开始关注人才,故C正确;材料没有说提及对于贵族打击,故A错误;B中彻底说法绝对,此时仍然使用该选官制度;D是隋朝时期开始。

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儒家、道家文化交流融合,成为中华主体文化之一,体现了中华文明具有强大接纳力和融合力,故D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中外文明平等的交流和对话,而是强调中华文明具有强大接纳力和融合力,排除A。

材料不是强调儒家尊大敬祖的观念受到冲击,而是强调中华文明具有强大接纳力和融合力,排除B。

材料没有体现佛教文明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是强调中华文明具有强大接纳力和融合力,排除C。

4.【答案】D

【解析】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知,朱熹认为“人欲”和“天理”是一体的,反对佛教把“人欲”和“天理”分离开来,据此可知朱熹反对佛教的禁欲主义,故选D。

A项说法犯了绝对化的错误,可以排除;BC两项的说法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可以排除。

5.【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结合明朝中后期相关知识可知国内外形势变化推动了学风的转变,学风由空谈向经世致用转变,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故D正确;A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B与材料无关,故排除;C表述过于绝对,错误,材料也不能体现,故排除。

6.【答案】B

【解析】“他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

”说明该学者过分强调感觉的作用,否定了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故A正确;B和材料主旨相反;C中彻底说法绝对,排除;D中一切准绳错误。

7.【答案】D

【解析】材料是对人的肯定,反映了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精神,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没有明确表述其成就影响巨大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早在智者运动时期已经认识到了人的重要性,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人无所不能是过于夸大了人的作用,就是在今天也不能说人无所不能,因为人类仍然有非常多的无法解决的问题,选项C说法自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8.【答案】C

【解析】17世纪的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19世纪的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又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故达尔文和牛顿的学说都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故C正确;达尔文是生物学家,牛顿是物理学家,“达尔文继承并发展了牛顿的学说”错误,排除A;生物进化论揭示了生物界的规律,而不是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排除B;细胞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D错误。

9.【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

路德仍坚持对上帝的信仰,故A项错误;图片无法体现“路德教摆脱了教皇的控制”,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民众的信息,故C项错误;结合材料“1535年”可知此时宗教改革己经开始,而天主教漫画形式讽刺“路德的脑袋被描绘为由魔鬼吹奏的风笛”进行反击,说明了当时新旧教派斗争矛盾尖锐,故D项正确。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依据材料中该学者的观点,西学东渐过程中中国文化有对西方文化的吸收或排斥,存在着对真善美的认识与追求的内在逻辑,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剔除其糟粕从而不断地发展进步,可见西学东渐具有渐进性,故选A。

D、B、C项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

11.【答案】C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奋起效法,组织各种学会”反映了戊戌变法的背景,这些学会分散在10个省、31个城市,拥有近万名会员说明当时变革图强具有一定社会基础,故C选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先进知识分子士大夫阶层的认识,不是社会共识,故A选项错误;先进知识分子士大夫阶层也不等于地方权贵势力,故B选项错误;知识分子士大夫组织各种学会也不能说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12.【答案】B

【解析】根据“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而同时期《申报》等新闻媒体和保守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却多集中于文学革命”,说明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民对民主科学的态度,排除A;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同是提倡新文学,并非形式主义,排除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

13.【答案】C

【解析】19世纪以来的世界的文学艺术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现实主义画派盛行不是20世纪,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浪漫主义之风,应该是现代主义,故B项错误;材料“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以表示物体的几何空间,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体现了艺术家内心世界丰富,得益于现代科技的进步,故C项正确;善于运用“光”和“色”属于印象画派,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1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为周初三监之乱,反映的是周初政局不稳,分封制受到冲击,故B项正确。

材料反映周初政局不稳,分封制受到冲击,而不是分封先代贵族以维护统治秩序,排除A。

西周尚未形成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开始出现于春秋战国,排除C。

材料反映的是周初政局不稳,分封制受到冲击,不是宗法秩序且天子权威并未出现衰落,排除D。

15.【答案】D

【解析】材料中描述的是“黄袍加身”事件,该事件是宋太宗命史官重修《太祖实录》记载,此事件显然受到政治的影响,故D正确;历史事实不一定通过叙述呈现,还可以通过文物等记载呈现,故A错误;历史叙述也可以呈现出历史事实,故B错误;历史研究主要依靠历史文物和史料,不是时空的比较,故C错误。

16.【答案】A

【解析】“或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但是如果他的提议没有通过,就会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说明雅典人对于法律的权威不容忽视,故A正确;B中形式说法错误;C中司法程序不符合材料主旨;D中自由言论材料没有涉及。

17.【答案】B

【解析】题干中罗马法官规定的条款是因为“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之后,罗马人口剧增”所导致出现的新情况,这应该是对原有法律的一种补充和完善,故选B。

根据“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否定AC选项。

题干中虽有人口剧增,但也无法判断是罗马帝国时期,D错误。

18.【答案】B

【解析】题干所述时间为18世纪前期,这时法国出于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之下,王权之下,民众没有民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