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学调资源中心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文综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400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4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市学调资源中心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文综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深圳市学调资源中心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文综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深圳市学调资源中心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文综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省深圳市学调资源中心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文综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省深圳市学调资源中心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文综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深圳市学调资源中心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文综地理试题.docx

《广东省深圳市学调资源中心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文综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深圳市学调资源中心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文综地理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深圳市学调资源中心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文综地理试题.docx

广东省深圳市学调资源中心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文综地理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学调资源中心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1月)调研测试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某跨国纸业集团计划在下图地区投资办厂,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图中地区地理特点的描述,可信的是

A.气旋活动频繁,多大风天气

B.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森林覆盖率高

C.M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小,距海洋近,多阴雨天气

D.旅游资源丰富,多数国家经济结构单一

2.该造纸集团在此地区进行生产基地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科技发达B.水资源丰富C.气候条件优越D.低廉的劳动力成本

【答案】1.D2.D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图中地区属于马来群岛,地理特点的描述中,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气旋活动少,风力微弱,A不可信。

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森林覆盖率高,B不可信。

M地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C不可信。

独特的热带海岛景观,旅游资源丰富,多数国家经济结构单一,D可信。

【2题详解】

该造纸集团在此地区进行生产基地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该地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低,D对。

发展中国家,科技落后,A错。

水资源一般用多年平均径流量衡量,岛屿上虽然降水量大,但流域面积较小,径流量较小,水能资源没有优势,B错。

气候条件优越不是造纸业主要因素,C错。

M岛位于马六甲海峡的西南部,该岛上港口很少。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M岛东北部沼泽广布的原因有()

A.受沿岸海水的顶托作用强B.地势低平且多冻土,排水不畅

C.气温低,蒸发量较小D.森林覆盖率高,蒸发量大

4.M岛港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M岛受印度洋海浪影响

B.M岛东北部受台风影响大,对航行影响大

C.M岛所临马六甲海峡航道狭窄,不利于港口建设

D.M岛两岸地势较高,多红树林海滩,淤积旺盛

【答案】3.A4.A

【解析】

【3题详解】

M岛为苏门答腊岛,该岛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河流水量丰沛,但东北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再加上沿岸海水顶托作用强及森林覆盖率高,蒸发弱,故沼泽广布;故A项正确。

该岛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气温高,没有冻土。

BCD项错误。

故选A。

【4题详解】

M岛虽然海岸线很长,但缺乏天然良港,原因是经常受到印度洋海浪的袭击,风浪较大不宜建设港口,故A项正确。

马六甲海峡是天然要道,对运输需求量大,利于港口建设;该岛有赤道经过,地转偏向力小,受台风影响较小。

M岛西南部地势陡,植被分布差。

故BCD项错误。

故选A。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代表()

A.年降水量、7月均温、1月均温B.年降水量、1月均温、7月均温

C.7月均温、1月均温、年降水量D.7月均温、年降水量、1月均温

6.有关该区域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A.乙地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B.甲地气候湿润,地表水丰富

C.乙地喀斯特地貌广布,多石林、溶洞D.甲地地势高,生物种类较少

7.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经济发展合理的是()

A.甲地利用独特自然风光和多种民族风情发展旅游,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B.乙地利用水能优势与石油资源建立能源基地

C.甲地充分利用优越的气候资源优势建立商品粮基地

D.乙地扩大耕地面积,修建梯田,增加粮食产量,缓解人多地少矛盾

【答案】5.D6.A7.A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7月与1月的气温可知是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再根据地貌景观可知是喀斯特地貌,为云贵高原地区,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七月均温、年降水量、一月均温。

据此选D。

【6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乙地地势高差大,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甲地位于喀斯特地貌区,渗漏严重,地表水缺乏;乙地地势高差大,地表崎岖;甲地地势高,高原面上崎岖,边缘高差大,区域纬度低,生物种类较多。

据此分析选A。

【7题详解】

结合上面题目分析可知,图示地区位于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区,该区不仅风景秀美而且是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地区,所有甲地可利用独特自然风光和多种民族风情发展旅游,带动相关产业发展,A正确;乙地位于南方,石油资源不丰富,B错误;甲地平地少,不适合建立商品粮基地,但可以充分利用优越的气候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C错误;乙地地势起伏大,不宜扩大耕地面积,修建梯田,可通过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缓解人多地少矛盾,D错误。

故选A。

读我国某地某时段气温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8.经过该地该时段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冷锋B.暖锋C.台风D.寒潮

9.该地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效果最差的日期是

A.1—4日B.5—6日C.6—7日D.7—8日

【答案】8.B9.B

【解析】

由该地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变化示意图,可以明显看出该地区经历了一次升温过程,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

【8题详解】

该时段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都呈上升趋势,应为暖锋过境。

这说明该地区最初是被冷气团控制,随着图示天气系统的到来,转而被暖气团控制,这表明该天气系统为暖锋,B正确。

冷锋是气温呈下降趋势,A可排除。

台风是夏秋季节多发的热带气旋,气温高,而图中的气温整体偏低,故可排除。

寒潮来临时急剧的降温,故D排除。

【9题详解】

当该地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温差最小的时候,说明夜晚大气保温效果好,而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因而判断天气为阴雨,所以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效果最差的日期5—6日,B正确。

下图所示甲河流流域地处北纬48°35′~61°55′,东西宽约1805km,干流全长3688km,流域面积138万km2,干流总落差256m。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甲河流在L河段流域狭长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此河段为“地上河”,少支流B.流经高山峡谷段,缺少支流

C.流经较为干旱的低地,少支流D.流经湿润的丛林地带,无支流

11.依据提供的信息推断,该河流的汛期主要发生在

A.冬季B.春季C.夏季D.秋季

【答案】10.C11.B

【解析】

【10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河流在L河段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区,且流经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几乎没有支流流入,导致河流的流域比较狭长,故C项正确。

【11题详解】

甲河流流经气候干旱地区,纬度较高,降水稀少;冬季积雪不易融化,次年春季气温回升,积雪大量融化形成径流,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河流,河流进入汛期,故B项正确。

【点睛】凌汛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1、有冰期的河流。

(多指零度以下的河流)

2、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且较明显的南北流向。

我国黄河在宁夏和在山东境内的河段都有凌汛现象,东北的河流在满足上述条件时也同样会出现凌汛现象。

3.危害。

①冰塞形成的洪水危害。

通常发生在封冻期,且多发生在急坡变缓,持续时间较长,逐步抬高水位,对工程设施及人类有较大的危害。

②冰坝引起的洪水危害。

通常发生在解冻期。

常发生在流向由南向北的纬度差较大的河段,形成速度快,冰坝形成后,冰坝上游水位骤涨,堤防溃决,洪水泛滥成灾。

③冰压力引起的危害。

冰压力是冰直接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力,包括由于流冰的冲击而产生的动压力,由于大面积冰层受风和水剪力的作用而传递到建筑物上的静压力及整个冰盖层膨胀产生的静压力。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135分

12.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澜沧江一湄公河干流全长4909千米,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在越南境内注入南海。

湄公河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国家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河流整体开发程度不高。

(1)简述该河流域鱼类资源丰富的原因。

(2)简析甲国被称为“中南半岛蓄电池”的原因。

(3)简析甲国在河流上建设大坝可能对鱼类资源的影响。

(4)简述该河通航能力较差原因。

【答案】

(1)纬度较低,气候适宜,鱼类资源丰富多样;鱼类饵料较多;河湖较多,水域面积较广;水系发达,鱼类洄游方便;河流流程长,适宜多种鱼类生存等。

(2)该国位于河流中上游,流域内降水较多,上游来水较多,河流径流量较大;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

(3)影响鱼类洄游;导致下游河流径流量减少,水位下降;影响沿岸水生生物生长,破坏食物链等。

(4)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水位低;中上游多险滩,河道狭窄,不利于航运;为国际河流,流经国家较多等。

【解析】

【详解】

(1)该河流域纬度较低,气候适宜,鱼类饵料较多,鱼类资源丰富多样流域内河湖较多,水域面积较广。

流域水系发达,鱼类洄游方便。

澜沧江-湄公河干流全长4909千米,河流流程长,适宜多种鱼类生存等。

(2)结合国界线分布,甲国是老挝,位于河流中上游,流域内降水较多,上游来水较多,河流径流量较大。

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

所以被称为“中南半岛蓄电池”。

(3)甲国在河流上建设大坝,可能影响鱼类洄游、繁殖。

水库蓄水,可能导致下游河流径流量减少,水位下降。

下游水位下降,可能影响沿岸水生生物生长,破坏食物链等。

(4)该河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水位低,不利于航运。

中上游流经峡谷地区,多险滩,河道狭窄,不利于航运。

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为国际河流,流经国家较多等。

【点睛】该流域鱼类资源丰富多样,主要从纬度、水域面积、水系特征、流程等方面分析。

甲国在河流上建设大坝,可能影响鱼类洄游。

水库蓄水,可能导致下游河流径流量减少,水位下降。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河漫滩是指河道两侧在平常时期露出水面、洪水期被淹没的地区。

河道凹岸的侵蚀和凸岸的堆积往往会引起河流裁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就废弃了,这就是河道的演变。

1968年科研人员调查了美国小密苏里河河漫滩上树木年龄的分布情况,并绘制出树龄等值线分布图,见下图。

(1)结合河道的演变简要说明图示区域陡坎的形成过程。

(2)陡坎向地势低的一侧为内侧。

指出陡坎内侧树龄特点,并说明原因。

(3)上游的曲流(甲处)在1948年以前发生裁弯取直,请你在图中找出依据,并说明理由。

(4)下游的曲流也发生了裁弯取直,但是旧河道内的树龄乙处和丙处不同,请你分析原因。

【答案】

(1)河流凹岸侵蚀、凸岸沉积使河道进一步弯曲;洪水期间弯曲的河道裁弯取直,原有河道废弃,成为湖泊;新的湖泊由于缺少河水补给,逐渐干涸;河床裸露,原有的河岸就成为陡坎。

(2)树龄较小。

陡坎内侧为旧河道,有一定的水量,不能生长树木;水干涸后才有树木生长,所以树龄小。

(3)依据:

上游有一段陡坎内侧树龄为10-20年。

理由:

树龄等值线分布图为1968年绘制,最老树龄为20年,说明河流的裁弯取直至少在20年前。

(4)丙处在乙处的下游,积水时间长。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并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图示区域陡坎是河流原有的河岸遗留见证。

由于河流流动过程中,凹岸侵蚀、凸岸沉积,使河道发生弯曲,洪水期间弯曲的河道裁弯取直,原有河道废弃,成为湖泊;新的湖泊由于缺少河水补给,逐渐干涸;河床裸露,原有的河岸就成为陡坎。

(2)陡坎向地势低的一侧为内侧。

根据图示可知,陡坎内侧树龄较小。

这是因为树木必须扎根在土壤中才容易成活,而陡坎内侧为旧河道,有一定的水量,不能生长树木;水干涸后才有树木生长,相对陡坎其他部位而言,陡坎内侧树龄小。

(3)上游的曲流(甲处)在1948年以前发生裁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