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史笔记整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3927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关系史笔记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国际关系史笔记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国际关系史笔记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国际关系史笔记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国际关系史笔记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关系史笔记整理.docx

《国际关系史笔记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关系史笔记整理.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关系史笔记整理.docx

国际关系史笔记整理

《国际关系史》(近代卷)笔记

一.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

1.起因:

神圣罗马帝国与德意志诸侯意欲削弱对方力量,借新教与天主教之争而发起战争

2.导火线:

斐迪南二世任波西米亚国王,遭民众反对。

布拉格议会中的新教徒代表将国家派来的官员抛出窗外(史称“抛出窗外事件”),次日发动布拉格起义。

3.过程:

(1)波西米亚—巴拉丁阶段(1618~1624年)

波西米亚和巴拉丁联军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作战。

斐迪南二世联合天主教联盟和西班牙击败联军,波西米亚成为奥地利的一个省,西班牙占领巴拉丁。

(2)丹麦战争阶段(1625~1629年)

英国、荷兰、丹麦为了打击斐迪南二世结成同盟,由丹麦派兵德意志北部,被皇帝击败。

斐迪南二世控制北部德意志。

皇帝颁布归还教产敕令,规定新教诸侯将1552年之前夺取的土地归还天主教诸侯。

(3)瑞典战争阶段(1630~1635年)

瑞典为在波罗的海争霸,入侵德意志北部,取得法国和德意志新教诸侯支持。

战争初期,瑞典作战顺利,占领了德意志北部和中部一些地区以及慕尼黑。

但在吕岑战役中,瑞典国王古斯塔夫斯二世阵亡,瑞典军队逐步退至波罗的海沿岸。

斐迪南二世与勃兰登堡和萨克森缔结《布拉格和约》,同意不在该地区实施《教产归还敕令》。

斐迪南二世再次获胜。

(4)法国—瑞典阶段(1635~1648年)

法国与瑞典、荷兰结盟对斐迪南二世宣战,斐迪南二世得到西班牙、巴伐利亚、勃兰登堡和萨克森的支持。

法国在战争初期战绩一般,但瑞典占领了北部和中部德意志。

1637年,斐迪南二世去世,其子费迪南三世即位,在军事上败给瑞典。

西班牙因国内反西班牙革命以及对法作战的失利,丧失了在欧洲的军事优势。

费迪南三世被迫求和。

4.结果:

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瑞典占有西波美拉尼亚和部分东波美拉尼亚、维斯马以及不莱梅和维尔登,控制奥得河、易北河以及威悉河口

(2)法国获得阿尔萨斯

(3)重申教随国定原则

(4)承认德意志各邦诸侯享有内政外交自主权

(5)确认瑞士退出神圣罗马帝国。

西班牙承认荷兰独立

二.英荷商业战争

1.起因:

英国想限制荷兰的商业霸权和海上优势

2.过程:

(1)第一次英荷战争(1652~1654年)

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欲摧毁荷兰的商业优势。

荷兰拒接承认,英国以违反航海条例为由扣留并没收荷兰商船,双方爆发战争,荷兰被击败。

双方签订《威斯敏斯特条约》,荷兰接受航海条例,英国获得在荷属摩鹿加群岛设立商站的权利。

(2)第二次英荷战争(1665~1667年)

英国颁布《鼓励和发展造船业与航运业条例》,激化了英荷矛盾,1665年3月战争爆发。

英国初期占优势,但荷兰的到法国支援,在英吉利海峡击败英军。

双方开始谈判,无果。

荷兰封锁伦敦。

英国最终与荷兰签订《布雷达条约》,英国修改航海条例,荷兰将新阿姆斯特丹割让英国。

(3)第三次英荷战争(1672~1674年)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因需法国的军事经济援助,参与法国的反荷战争,于1672年发动战争。

英国在海上取得胜利,但1672年,英王查理二世的外甥威廉三世就任荷兰执政,英国便接受西班牙的调解,与荷兰签订第二个《威斯敏斯特和约》,荷兰支付200万金币的赔款。

三.法国欧洲霸权争夺

1.法西战争(1649~1659年)

(1)起因:

法国想趁西班牙被削弱的机会,夺取西班牙领土;西班牙欲乘法国发生“投石党运动”之机,趁火打劫。

(2)过程:

1649年,西班牙借支持“投石党”之名,侵入法国北部,又组织三方面军队向法国进攻。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平息投石党运动,联合英国合击西班牙。

西班牙因法国与莱茵河及德意志北部一些邦国结成防御同盟而失去神圣罗马帝国支援,最终战败。

(3)结果:

双方缔结《比利牛斯和约》

1.西班牙割让鲁荣西及西属尼德兰的阿尔土瓦等地

2.法国归还在加泰罗尼亚占领的领土

3.法王路易十四娶西班牙公主玛丽·泰蕾莎为妻,公主放弃西班牙王位继承权,但可获得50万克朗的嫁妆

2.遗产继承战争(1667~1668年)

(1)起因:

西班牙国王未能兑现给玛丽泰蕾莎的50万克朗嫁妆

(2)过程:

法国在争取到英国与莱茵联盟有利的态度之后,对西班牙不宣而战,入侵西属尼德兰。

英荷两国考虑到自身安全,与瑞典结成三国同盟,促使法西和谈。

法国迫于三国压力,在攻占弗朗斯孔泰后,与西班牙进行和谈。

(3)结果:

《亚琛条约》的签订:

法国占有西属尼德兰的沙勒罗瓦、杜埃、图尔内、里尔等十二座城市,但退出弗朗斯孔泰。

3.法荷战争(1672~1678年)

(1)起因:

法国拓展东北部国界的愿望;法国意欲削弱荷兰的海上优势以发展海外贸易;法国希望挽回《亚琛条约》的损失。

(2)过程:

法国与英国、瑞典结为同盟,孤立荷兰。

1672年,法国向荷兰宣战,进军莱茵河,迅速占领荷兰南方三省。

荷兰通过与奥地利、西班牙和洛林公国结成同盟,逐渐扭转局势。

英国退出战争,法国将矛头指向西班牙。

然而,瑞典的失利与原同盟者德意志邦国转向荷兰使法国处于劣势。

法国利用金钱使英国出面调停,交战双方开始和谈,同时法国攻占奥属弗莱堡等地以获取有利的谈判条件。

(3)结果:

法国与西荷奥三国签订《奈梅根条约》

1.法国交还所侵占的荷兰领土,交还西班牙沙勒罗瓦等地,兼并西班牙瓦朗谢讷康布雷等地,获得弗朗斯孔泰,得奥地利同意占领布雷萨克,从洛林公国得到隆维和南锡。

2.荷兰商船有权同法国及其敌国进行自由贸易。

3.法国放弃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得到的在菲利普斯堡的驻兵权

4.“大同盟”战争(1688~1697年)九年战争

(1)起因:

路易十四想趁巴拉丁选帝侯死亡和哈布斯堡王朝同土耳其作战之机,兼并德意志的土地,其要求遭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拒绝

(2)过程:

1688年,法国向皇帝宣战,进攻巴拉丁,又向荷兰宣战。

利奥波德一世于战前与西班牙、瑞典及巴伐利亚的邦国结成奥格斯堡同盟,战后英荷等国陆续加入,形成反法“大同盟”。

前期法军优势明显,海陆作战皆处于上风,但由于无法使同盟国家停止作战,战争持久化。

路易十四自知取胜无望,便邀请瑞典国王来调和,遭拒绝后,法国转向从内部瓦解“大同盟”。

英荷因在战争中损失过大,便响应法国建议,和谈开始。

(3)结果:

法国与西班牙、英国、荷兰以及神圣罗马帝国签订《里斯维克和约》

1.法国将《奈梅根和约》后兼并的西班牙领土归还,归还战争中侵占的神圣罗马帝国领土,从神圣罗马帝国割得斯特拉斯堡,归还洛林于洛林公爵

2.法国承认威廉三世的英王地位,和平解决两国北美哈德孙湾边界问题

3.确认《奈梅根和约》条款

4.荷兰将印度东南部的本地治理归还法国

5.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年)

(1)起因:

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无子嗣,法国与利奥波德一世都宣称自己有权继承西班牙王位。

路易十四通过在西班牙王室中的大量工作以及法西永不在同一君主统治下的允诺,使自己的孙子菲利普·安茹当上西班牙国王。

但路易十四不久便违约且进攻西属尼德兰,又公开支持流亡的斯图亚特王室为英国君主,引起英荷奥的不满。

(2)过程:

英荷奥结为三国同盟向法国和西班牙宣战。

法国在战场上不占优势,接连失利。

英国和奥地利成功地使法西的盟友葡萄牙和萨伏依倒向自己,英军又成功占领直布罗陀,使得法国处境更加困难。

但由于此时英国国内托利党上台,希望与法国和谈来确保英国的商业以及海上优势且英国担心奥皇查理六世获得西班牙王位,势力坐大,便转向与法国和谈。

法国与英、荷、奥、葡、普、萨伏依签订《乌德勒支和约》,西班牙也与英国签订《乌德勒支和约》。

奥地利继续作战,但因被孤立,最终只好与法国和谈,缔结《拉斯塔特和约》

(3)结果:

英法《乌德勒支和约》

1.英荷承认菲利五世为西班牙国王,但法西不得合并;法国承认安妮继承英国王位

2.法国于和约签订后五个月内将敦刻尔克的防御工事拆除

3.法国归还英国哈德孙湾和海峡连同周围地区,割让圣克里斯托夫岛、阿卡迪亚以及纽芬兰,并赔偿英国损失

4.普鲁士国王获得部分上格尔德兰和纳沙特尔公国,但放弃奥朗日公国

5.法国将控制的西属尼德兰交给荷兰,待奥皇停战后交还奥皇,但荷兰保留部分上格尔德兰

6.法国承认葡萄牙在亚马孙河两岸的主权

英西《乌德勒支和约》

1.西班牙割让直布罗陀,但西班牙获英国出让该处的优先权

2.英国获在西属北美殖民地从事黑奴贸易的垄断权

3.西班牙将西西里亚王国让给萨伏依公爵,当萨伏依家族无嗣时,再归西班牙

法奥《拉斯塔特和约》

1.法国保留阿尔萨斯及兰道,将布雷萨、弗赖堡及凯尔归还奥皇

2.奥皇同意恢复巴伐利亚和科隆选帝侯的国土和特权

3.奥皇获西属尼德兰

4.法国承认撒丁、那不勒斯、米兰及托斯卡纳为奥属意大利领地

四.西里西亚战争

1.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1740~1742年)

(1)起因:

查理六世之女玛丽亚·特雷萨继承奥地利帝位,普鲁士想占领西里西亚

(2)过程:

法国和西班牙也想瓜分奥地利土地,便与巴伐利亚普鲁士萨克森结盟由法国和巴伐利亚进攻波西米亚。

英国与荷兰支持奥地利,英国劝说奥地利放弃西里西亚,奥地利因依赖英国援助,只好与普鲁士签订密约,以西里西亚交换被俘奥军。

但奥地利的布拉格被占领后,普鲁士又重开战火。

奥地利攻占巴伐利亚首都,但后奥军被布鲁士击败。

在英国调停之下,双方缔结《柏林和约》,普鲁士得到西里西亚,奥地利借机将法军赶出了波西米亚。

2.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1744~1745年)

(1)起因:

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雷萨想收复西里西亚,普鲁士为确保对西里西亚的占有,先发制人

(2)过程:

普王腓特烈二世攻入波西米亚,而后入侵巴伐利亚和萨克森,逐出奥军。

奥地利与英荷萨克森结盟以求扭转颓势。

巴伐利亚新选帝侯马克西米连三世与奥地利缔结《菲森条约》,选举特雷萨的丈夫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为弗兰茨一世,巴伐利亚收回所有失地并退出战争。

俄国担心普鲁士强大,而欲干涉战争,形势对奥地利更为有利。

但在英国的干涉之下,奥普两国最终签订《德累斯顿条约》,普鲁士继续占有西里西亚和格拉茨,但必须归还萨克森领土和承认弗兰茨一世。

战争结束。

之后英奥与法国作战,即使奥地利有俄国援助,也未能获胜,欧战进入僵持阶段。

最终,英法双方认为战争负担太重,签订《亚琛和约》,结束了奥地利地位继承战争。

3.第三次西里西亚战争(又称“七年战争”1756~1763年)

(1)起因:

普奥的西里西亚之争和英法殖民地及海上霸权之争

(2)过程:

两次西里西亚战争使英奥关系松动,英国为保汉诺威安全与普鲁士结盟,这激怒了奥地利,奥地利转向与法国结盟。

1756年,英国对法宣战,普鲁士进攻萨克森,引起奥地利队普作战。

普鲁士攻占萨克森之后由两方面入侵奥地利。

俄国出于反普的需要,加入法奥同盟,后瑞典加入。

普军在国王腓特烈二世的领导下多次挫败对手,但由于兵力无法保证,形势日渐不利。

之后,普军丢失了已占领的德累斯顿、格拉茨等地,都城柏林甚至被俄国占领。

但俄国新沙皇因其亲普情节而与普缔结和约,叶卡捷琳娜二世上台后,俄军撤出西里西亚以及瑞典与普鲁士的和解,使奥军被迫撤出西里西亚,与普停战,欧洲战事结束。

在英法的交战中,法国丢失了大量在北美、印度及西印度群岛的殖民地。

因获胜无望,法国只好求和。

(3)结果:

法国西班牙同英国葡萄牙签订《巴黎和约》

1.法国将大面积的殖民地及其权力割让给英国、西班牙

2.西班牙归还葡萄牙领土

五.俄国夺取出海口战争

1.远征亚速:

1686年,奥地利同俄国、波兰和威尼斯组成反土同盟,彼得一世率军远征亚速,因缺乏海军,无功而返。

同年冬天,彼得一世赶造大型战舰,再攻亚速,土耳其守军最终投降,俄国占领亚速。

2.北方战争:

(1700~1721年)

(1)起因:

波兰、丹麦等国与瑞典矛盾很深,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