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校本教材文学常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08808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校本教材文学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高中校本教材文学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高中校本教材文学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高中校本教材文学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高中校本教材文学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校本教材文学常识.docx

《最新高中校本教材文学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校本教材文学常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中校本教材文学常识.docx

最新高中校本教材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诗歌)

第一章诗歌的定义和分类

一、诗歌的定义

  诗歌是文学的一大样式。

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和着作者丰富地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

它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出现最早。

中国古代,讲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叫做歌,现在一般统称为诗歌。

二、诗歌的分类

按有无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语言有无格律,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按是否押韵,又可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

叙事诗:

  诗歌的一种。

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如史诗、英雄颂歌、故事诗、诗剧等。

史诗:

  

(1)指古代叙事诗中的长篇作品。

反应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或以古代传说为内容,塑造著名英雄的形象,结构宏大,充满着幻想和神话色彩。

(2)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社会面貌和人民群众多方面生活的优秀叙事作品,有时也称为史诗,或史诗式的作品。

故事诗:

  叙事诗的一种。

用诗体写成的故事。

诗体小说:

  叙事诗的一种。

用诗的形式写成的小说。

它与小说一样具有人物性格及其发展的具体细致的描绘和完整的情结结构。

抒情诗:

  诗歌的一种。

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抒情诗因其内容的不同,分为颂歌、哀歌、挽歌、情歌等。

十四行诗:

  又称"商籁体",系意大利语sonotto,英语、法语sonotto的音译。

欧洲一种格律严谨的叙事诗体。

其起源说法不一,最初流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后流行于英、法、德各国。

意大利体的十四行诗,又称彼得拉克体,由两节四行诗两节三行诗组成,音节整齐,押韵前两节一般是甲乙乙甲、甲乙乙甲,后两节六行或两韵变化,或三韵变化;莎士比亚体的十四行诗,又称伊丽莎白体,由三节四行诗和两行对句组成,押运方式一般是甲乙甲乙、丙丁丙丁、戊己戊己、庚庚。

田园诗:

  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

牧歌:

  拉丁文pastoralis。

一译"田园诗"。

起源于古代希腊的一种描写牧人生活或农村生活的短小抒情诗。

后泛指写农村田园生活情景的抒情诗为牧歌。

格律诗:

  诗歌的一种。

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尚有变化,需按一定规则。

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

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称为格律诗。

欧洲格律诗大体是一句一行或一句二行,每节有一定行数,每节有一定字数、顿数、起韵、押韵、换韵都按一定规律。

无韵诗:

  一译"素体诗"。

英语格律诗的一种。

每行用五个长短格音步――十个音节组成,每首行数不拘,不压韵。

自由诗:

  诗歌的一种。

语言不讲究格律,诗的段数、行数、字数也没有固定规格,但要有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

美国诗人惠特曼为创始人。

散文诗:

  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篇幅短小,有诗的意境,但象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

朗诵诗:

  诗歌的一种。

并无固定格律,以主题鲜明,节奏明快,音调和谐,明白易懂,适合口头朗诵为特色,便于直接向群众进行宣传鼓动。

打油诗:

  诗歌的一种。

据宋钱易《南部新书》载:

"有胡饤饺、张打油二人皆能为诗。

"张打油(唐代人)《雪诗》云: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所用都是俚语,且故作诙谐,又是暗含讥嘲,后人称这类诗歌为"打油诗"。

第二章诗歌的特点

关于诗歌的起源是原始人的劳动号子发展起来的也是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等套话这里无须赘言,但,什么样的文字才能称之为诗歌呢?

这就得从一般意义的诗歌的抽象特质,或者说是从诗歌之所以称之为诗歌所必须具备的特征或叫特点说起了。

那么,诗歌究竟有哪些特点呢?

一般讲诗歌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诗歌所反映的是诗人选取在社会生活中最能激动其心志的某些生活片段,诗人以其独特的对生活的感受,经过提炼加工,融入诗人强烈思想感情的对生活的高度概括,换言之,就是诗人以最简短的形式所表现的丰富的思想内容。

其次,诗歌饱含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想象。

众所周知,凡优秀的诗篇总是诗人被社会生活的某个片段激发灵感赋予强烈的感情所写出的,创作过程中诗人的想象特别丰富。

或者说强烈的感情色彩是诗歌内容中必不可少的要件之一。

当然,诗歌的浓烈的感情和诗人丰富的想象密不可分也是不言而喻的。

诗人借助想象的驰骋来抒发情感的同时,奔放的感情又能激发其更奇特的想象。

我们知道,想象是诗人形象思维的基本手段,通过想象,诗人把其他事物的形象和图画同自己不具形情感联系起来,从而使情感寄托在具体事物的形象上,收到“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艺术效果。

诗歌写作上的这类手法,亦就是“比”和“兴”。

那么,“比”为何物?

比,就是比喻,打比方,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以彼物比此物”。

如李白绝句《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里李白以人们熟悉的银河作喻,借喷薄磅礴直下的瀑布,形象地刻画了庐山瀑布的雄奇壮阔,既给人留下深刻难以忘怀的印象,又给人以发挥想象的巨大空间。

“兴”呢,即情兴于物,“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用现代话讲就是取材于眼前的景(或物),借景起兴,抒发感情。

如杜牧绝句《泊秦淮》:

烟笼寒雨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在这里,通过描绘眼前的烟水月沙这等极具特色的环境氛围,抒发了诗人在山河破碎官僚朝廷颓败萎靡态势下的无奈和感叹之情,从另一层面又辛辣地讽刺了社会现象的丑恶。

“夜泊秦淮近酒家”是起兴又兼比义,是触物起情又兼喻小朝廷在国破家亡的危势下依然歌舞升平乐不思蜀。

所以,我们说比和兴是诗人驰骋想象的两种传统方法,运用比兴手法,能够加强诗歌的形象性和真实感,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

当然,在诗歌中还有大量的夸张、拟人等手法,进而使得诗歌更加生动,让形象突破日常事物发展的逻辑(其前提是真实合理)。

还有就是诗人在表述感情时的奔腾跳跃往往省略感情变化过程的描绘,也就是诗歌语言的精炼、含蓄所富有的张力和表现力。

诗歌的第三个特点是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无庸置疑,诗歌之所以被称为诗歌,就是由于它能够供人们吟咏朗读,甚至配上曲调还可以歌唱。

既如此,自然而然诗歌的语言就不仅仅要求精炼富有感情色彩,朗朗上口,听来悦耳易于记忆,而且还要有鲜明的节奏和和谐的韵律。

什么是诗歌的韵律呢?

平仄,语言文字的平仄!

现代汉语的四声!

打个也许不太确切的比方,语言的平仄就好比淙淙流淌中河水的波浪波纹,起起伏伏跌宕曲折,流畅自然。

语言平仄之妙就在于这跌宕起伏中间了。

通观古今中外,凡被后人传承不忘,奉为经典的优秀诗歌,不管是格律诗还是自由诗(或称现代诗),其旋律无不酣畅淋漓,而且绝无阻滞艰涩。

 

第三章诗歌鉴赏口诀

一看题目明含义二看作者悟情志

三看背景知来历四看意象析主旨

五看典故解用意分析风格与手法

时代、流派要牢记诗经表现是现实

楚辞浪漫多比喻汉代乐府很灵活

北魏风骨颇大气两晋山水寄情意

陶潜首推属第一南朝爱情缠绵意

北朝边塞铿锵诗唐代鼎盛两高峰

李诗浪漫杜现实白诗兼备李杜风

无题含蓄刘禹锡初唐清新有四杰

晚唐哀婉数李煜词生唐代兴于宋

豪放、婉约两分枝苏词、辛词多豪放

高歌“大江东去”低吟“廉颇老矣”

婉约首推李清照国恨家愁蕴笔底

元代诗型有变异曲中可寻诗痕迹

明清诗作讽现实锋芒毕露抒胸臆

古诗源远一脉承多吟多背多深思

诗歌鉴赏中的常见意象解读

一、“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几句,形象的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二、“燕”的意象

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

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晏殊词《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写尽了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忧伤。

三、“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四、“月”的意象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A.数据库、自由表和查询B.数据库、视图和查询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数学N51存放数学成绩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

对古典诗词中的意象进行多维解读,实际上就是对诗词的内涵进行挖掘。

return古典诗歌常见意象60例

return花草类:

(1)菊:

隐逸高洁脱俗

(2)梅:

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3)兰:

高洁(4)牡丹:

富贵美好(5)禾黍:

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6)花开:

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7)花落:

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8)草:

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树木类:

(1)树的曲直:

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2)黄叶:

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3)绿叶:

生命力希望活力(4)松柏:

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5)竹:

气节积极向上(6)梧桐:

凄苦(7)柳:

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风霜雨雪水云类:

(1)海浪:

人生的起伏

(2)东风:

春天美好(3)春风:

旷达欢愉希望(4)露:

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5)天阴:

压抑愁苦寂寞(6)海浪的汹涌:

人生凶险江湖诡谲(7)狂风:

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8)西风:

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9)雪:

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10)小雨:

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11)烟雾:

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12)暴雨:

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13)霜:

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14)江水:

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动物类

(1)子规:

悲惨凄恻

(2)鱼:

自由惬意(3)鸿鹄:

理想追求(4)猿猴:

哀伤凄厉(5)乌鸦:

小人俗客庸夫(6)沙鸥:

飘零伤感(7)狗、鸡:

生活气息田园生活(8)(瘦)马:

奔腾追求漂泊(9)(孤)雁:

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10)鹰:

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器物类

(1)玉:

高洁脱俗

(2)簪缨(冠):

官位名望

颜色类

(1)白:

纯洁、无暇丧事

(2)红:

热情奔放青春喜事(3)绿:

希望活力和平(4)蓝:

高雅忧郁(5)黄:

温暖平和(6)紫:

高贵神秘(7)黑:

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其它类:

(1)英雄:

追慕自愧自叹

(2)小人:

鄙夷明志自省鞭挞(3)古迹:

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4)草原:

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5)仙境:

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6)天地:

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7)乡村:

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扑美好安逸宁静(8)城市(市井):

繁荣热闹富贵奢华(9)破晓:

初现希望(10)朝阳:

希望朝气活力(11)夕阳:

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12)深夜:

愁思怀旧

endif

s=area(r2)-area(r1)

1.LIST和DISPLAY命令的区别在于,前者?

?

?

?

?

?

?

?

?

?

?

,后者?

?

?

?

?

?

?

?

?

?

?

 

【答案】B

 

B.在程序中应加入控制循环结束的语句

endfor

第四章诗歌朗诵技巧

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下面举三个例子谈谈诗歌朗诵的技巧。

  

  例1《春晓》  

  这是一首格律诗,朗诵这首诗时,应该注意每个字都要吐音清晰,淌出诗的节奏。

每行诗句都可处理为三处停顿: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念到“晓、鸟、少”时,字音要适当延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前两句是写诗人早上醒来后看到的景物,朗诵时要用柔和、舒缓的语调,音量不要过大。

“鸟”字的尾音可稍向上扬,表现出诗人见到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明朗景象。

后两句写诗人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不知园子里的花被打落了多少。

在读“花落知多少”时,要想象出落花满园的景象。

可重读“落”字,再逐渐减轻“知多少”三个字的音量,表现出诗人对落花的惋惜心情。

  例2《我的“自白”书》

  这是陈然同志被捕以后在特务们逼迫他写自白书时写的。

这首诗既是一个共产党员崇高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又是对蒋家王朝必然灭亡的庄严宣判。

全诗感情真挚,充满了激情,充分表现了先烈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

我们在朗诵这首诗的时候,要表现出作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敌人极端蔑视的口气,语调要高昂有力。

  第一节,两个“任”字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怕敌人毒刑拷打的坚强意志,要读得重些:

“不需要”三个字的语气是坚定的: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这个反问句,表示强调肯定的语气,“血”字的尾音要稍微拖长,并且往下降,表现出对敌人残酷屠杀的轻蔑。

  第二节,“人”和“怕死鬼”形成对比,要读得稍重:

“自白”的尾音要拖长,表示出是所谓的自白的意思: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一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第三节,是全诗的高潮,朗诵时要感情奔放,语调昂扬,要表现出共产党人誓与敌人斗争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坚信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如果我们能领会诗的意境,就能深刻感受作者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激起我们与诗的内容相应的感情,再恰当地掌握重音和停顿,朗诵时就会感情充沛,节奏鲜明,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

  例3《向日葵》

  不知太阳上白天仰着脸——有啥秘密,瞧呀,瞅呀,引逗得你哟夜晚低着头——那么好奇?

思来想去……

  这是一首歌谣诗,这首诗的想象很新颖、奇特,能充分展现少年儿童聪慧敏捷的思维特点,因而充满纯真稚嫩的儿童情趣。

  这首诗开始就把向日葵拟人化了。

由“我”向它提出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既是“我”的疑问,也会引起小听众认真地思索。

朗诵这两句时,速度不能太快,要注意自然停顿,以引起小听众的思考。

  “不知/太阳上/有啥/秘密”,这一句重音应落在“不知”、“秘密”上,“知”和“啥”两个字的尾音可以适当拖长。

  第二句要强调“好奇”,需加重语气,“奇”字的尾音要渐弱。

  第三句可以结合儿童的天真、顽皮表现出来,语调轻快,头部、眼神可适当转动。

  最后一句要和第三句形成鲜明对比,速度放慢,语调轻缓,注意停顿,给小听众留下联想和回味的余地。

  总之,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节奏鲜明,并根据作品的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

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

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