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08313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docx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docx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单元

教材

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探索不封闭线路上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

二是探索封闭线路上间隔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三是综合应用。

单元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交流等方式探索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练习,并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合理安排开支的习惯。

单元训练重难点

重点

难点

探索并认识间隔现象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之中。

引导学生对不同现象中的规律进行沟通,帮助学生体会相应的数学模型。

单元

课时

安排

第一课时植树问题

(一)

第二课时植树问题

(二)

第三课时植树问题(三)

第四课时单元复习

第五课时小管家

 

第一课时统计

课题

植树问题

(一)

主备人

王晶晶

授课班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理解有些数学问题只计算不一定对,要

考虑它的合理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用画线段图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植树问题中一条线段两端都植树的特征,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基本规律的提炼和方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

观察法,尝试法,自学引导法

教学准备

每个同学准备几面小旗或几根小棒。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

课前谈话:

同学们,学校有一块长20米的绿化带,老师要在里面栽几棵树苗,想请你们当回小小设计师帮忙设计行吗?

今天我们来研究研究植树问题中的奥秘。

让学生设计学校的绿化带,从而来激发学生兴趣并研究植树问题。

自主学习

1、出示题目

这条绿化带长20米,每4米栽一棵小树苗(两端要栽),一共可以栽多少棵?

可能会有部分学生会马上列出算式:

20÷4=5(棵)

2、理解题意

说明:

两端要栽就是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老师说明:

开始大家算出的20÷4=5,这个5并不是表示可以栽5棵树,而是指共有5个间隔。

3、改变题目条件变为:

这条绿化带长20米,每5米栽一棵树,(两端要栽)一共可以载多少棵树?

学生试说后,教师小结。

如果两端都要栽,植树的棵数=间隔数+1

4、出示例1

①学生独立解答

②全班交流

5、应用规律

1、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

一共有几个车站?

a、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实物演示。

指一指哪里是小棒的两端?

 

a、学生试解答

b、用小棒检验

c、说一说你的想法

d、间隔数与栽树的棵数又有什么关系呢?

合作探究

1、学生动手操作。

拿出小棒,同桌间互相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

2、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3、指名说一说:

你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

上黑板上来摆给大家看一看。

4、数一数你们刚才摆的小棒,它们之间有几个间隔?

一共摆了几根小棒?

5、间隔与种树的棵数有什么关系?

1、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2、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

达标训练

P118页“做一做”

学生练习P118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感受?

还有问题吗?

(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

布置作业

1、画一画:

在一条线段上任意画几个点,数数点的个数与分成的线段,看一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一条走廊长24米,每隔3米放一盆花(两端都放),一共要放多少盆花?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全长÷间隔=间隔数

两端都栽:

间隔数+1=植树的棵数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

植树问题

(二)

主备人

王晶晶

授课班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探究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猜测操作,验证,交流的方式探究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植树问题中线段两端都不植树的特征,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基本规律的提炼和方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

观察法,尝试法,自学引导法

教学准备

小棒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有趣,稍不认真分析,就会算错。

这样的问题在我们身边还有,你想学吗?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植树问题。

1、让学生想想身边还有哪些这样的问题。

2、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

P118例2

自学提示:

a.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要解决什么问题?

b.如何列式解决?

C.利用画线段图把它表示出来?

d.你发现什么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尝试练习:

1、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

一共要安装多少座?

2、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

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学生在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

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

1、提出不懂的问题

2、交流讨论

(二)师生互探:

1、出示118页例2主题图。

2、找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在小组里交流,并汇报。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预设:

(1)画线段图。

(2)复杂问题简单化。

(3)直接在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推理。

5、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发现规律验证前面的猜测。

通过你的验证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

两端不栽的规律:

棵树=间隔数—1

6、想一想,两端栽和两端不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1、小组内互相交流。

把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2、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

3、组内交流

4、得出结论

达标训练

1、一座长180米的大桥,每隔30米安装一盏路灯。

  

(1)两端要安装,需路灯几盏?

  

(2)两端不安装,需路灯几盏?

  2、119页做一做1。

  3、119页做一做2。

学生练习。

课堂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感受?

还有问题吗?

(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

布置作业

1、在两栋教学楼中间有一条50米的小路,在小路的两旁每隔5米放一盆兰花(两头都不放),一共要放多少盆花?

2、在一条全长3千米的公路两端装路灯(两端不要安装),每隔20米安一座。

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二)

棵树=间隔数—160÷3=2020-1=19(棵)19×2=38(棵)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

植树问题(三)

主备人

王晶晶

授课班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累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猜测操作,验证,交流的方式探究封闭曲线中的植树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从封闭曲线(方阵)中发现植树问题的规律。

教学难点

规律的提炼和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

观察法,尝试法,自学引导法

教学准备

1、每个学生准备一副围棋

2、教师准备3×3格,4×4格,5×5格方格纸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

(一)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中需要数学知识,对于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认真考虑,得到正确答案。

2、揭示课题:

利用围棋来探讨相关的植树问题。

1、让学生把围棋与生活中需要数学知识联系到一起。

2、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1、摆放每边放3粒棋子的方法

(1)出示3×3格方格纸,最外层每边放3个棋子,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2)学生试答

可能会出现的方法:

①直接数

②3×2+2=8

③3×3-1=8

④2×4=8

⑤3×4-4=8

2、摆放每边摆4粒棋子的方法

(1)出示4×4格方格纸。

要求最外层每边放4个棋子,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2)动手操作,学生分组摆放,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汇报交流。

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问:

你们喜欢哪种方法?

为什么?

3、探索每边

(1)动手验证:

两人一组动手摆一摆

(2)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

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探索摆放5粒棋子的方法。

(1)出示5×5格方格纸。

要求最外层每边能放5个棋子,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2)动手操作,学生分组摆放,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汇报交流。

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问:

你们喜欢哪种方法?

为什么?

总结规律

(1)师:

如果我要求棋盘的最外层每边放19个棋子,最外层一共摆放多少棋子?

你觉得用棋子摆方便吗?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

1、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

把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2、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

3、师生相互探究,完成提出的问题

达标训练

1、64名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

大家围成一个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

四个定点都有人,每边各有几名学生?

2、某校四年级同学排成一个方阵参加体操表演。

外层每边有8人,里层一共有多少人?

这两层一共有多少人?

1、学生练习做出示的达标训练题1、2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回答1、2题

课堂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感受?

还有问题吗?

(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第1、2两题

练习册对应练习题。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封闭曲线中的植树问题:

间隔数×边数=最外层的总数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

单元复习

主备人

王晶晶

授课班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中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中去。

教学难点

规律的提炼和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

观察法,尝试法,自学引导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

提问引入课题

有关植树问题我们已经研究3节课了,这3节课中你都遇到了几种类型的问题,能给它们归归类吗?

同学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对于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认真考虑,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下面就有这么几个问题等待大家找到正确答案一起来试试吧!

让学生归类这3节课所学的知识

自主学习

指导练习

练习二十1

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交流

明确:

敲钟的用时问题,钟敲响5下,实际中间共有__个间隔。

练习二十2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巡视间辅导,对有困难的可以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

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表示什么意思?

练习二十3

16根电线杆排列起来,间隔是多少段呢?

独立解答汇报交流

练习二十4

画一圆圈,任意点几点数数点的个数与分成的段数。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道题与前面3题相比点数与段数的关系有区别吗?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练习二十5

找一找题目中的哪些数量发生了变化。

6、练习二十6

观察插图,明确题意:

小组交流

7、练习二十7

桌子并在一起了还是每张桌子坐6人吗?

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

汇报交流

合作探究

小组互探观察插图,明确题意:

小组交流

画一圆圈,任意点几点数数点的个数与分成的段数。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道题与前面3题相比点数与段数的关系有区别吗?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

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画一圆圈,任意点几点数数点的个数与分成的段数。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道题与前面3题相比点数与段数的关系有区别吗?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

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2、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

3、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解决不清楚的问题

达标训练

1、小新把贝壳放在桌上,每5厘米放一颗到20厘米处,可以放几颗?

2、小新把7颗贝壳放在桌上,每两颗之间距离是5厘米,从第一颗到第七颗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学生练习

课堂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感受?

还有问题吗?

(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第3、4两题。

练习册对应练习题。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位

(2)

速度=路程÷时间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课题

小管家

主备人

王晶晶

授课班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熟悉用小数表示钱的方法,巩固小数加减法。

2.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熟悉用折线表示数据的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操作、交流的过程,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解答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解答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方法

观察法,尝试法,自学引导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人们在生活中每天都要消费,一个家庭也是一样,每天都有不同的开支,不同的家庭开支情况也不相同,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一下我们班每个同学家里的一周开支情况。

探讨开支的规律,学会做小管家。

1、学生根据家庭开支情况探讨开支的规律,学会做小管家。

2、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根据自己家一周的开支情况估算本月的开支,估算结束后进行全班交流,并说说具体的估算方法。

学生估算

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大家都谈得很好,要想日子过得好,就要合理开支,计划支出,只有这样才能收支平衡,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

我们从小就应该懂得勤俭节约,不乱花一分钱。

不浪费水电等地球资源,学会为全人类着想。

 

学生自由发言

课堂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感受?

还有问题吗?

(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

布置作业

1.一包雪饼7.5元,一盒巧克力48.9元,买一包雪饼和一盒巧克力一共要花多少钱?

一包雪饼比一盒巧克力便宜多少钱?

2.把自己估算的本月开支向父母汇报,并针对如何节约开支这个问题向父母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