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504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二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二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二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二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docx

《二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docx

二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2017二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2017二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平均分》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第周第节

教学内容:

课本P8页,例1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

今天孙悟空从天宫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桃子给花果山的小猴子吃,请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桃子?

几只猴子?

(2)出示课件(6个桃子,2只猴子)

(3)提问:

把6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可以怎么分?

聪明的你能帮帮孙悟空?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感知平均分

老师把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

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

用圆片代替桃子,港口行动,分一分

学生分好后,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认识平均分

预设1:

6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一只猴子分3个,另一只猴子也分3个。

预设2:

6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一只猴子分2个,另一只猴子也分4个。

预设1:

6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一只猴子分1个,另一只猴子也分5个。

师:

这几种分法中那种方法让两只猴子都是比较满意的?

引出:

像这样的分法,每份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叫平均分。

板书:

同样多----平均分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平均分。

小结:

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

2只猴子都很开心。

3.移多补少理解平均分

师:

黑板上的另外两种不是平均分,你能把他们变成平均分?

学生动手移一移。

4.语言描述,内化平均分

师:

假如孙悟空带来8个桃子要平均分给2只猴子改怎么样分?

请同学们再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

学生动手将8个圆片平均分,同桌交流分法。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分的,再让学生用格式化的语言“一共有()个桃子,每()个一份,一共分成了()份”来描述分的结果。

5.联系生活,说说平均分

想一想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是平均分的呢?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理解平均分完成练习三第1题。

并说说理由。

2.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

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3.12块糖果,每()块一份,分成了()份。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板书平均分同样多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

《平均分》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第周第节

教学内容:

课本P9页,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动手操作知道平均分的含义,能按要求对物体进行平均分,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平均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充分形成平均分的表现,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巩固平均分

1.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均分,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2.下面平均分的分法对吗?

请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

把18个桃子平均分长6分,每份几个?

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学生分,教师参与到学生之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

预设1:

一个一个地平均分放到6个盘子里,每盘分3个。

预设2:

每个盘子放拿2个,再放一个。

预设3:

任意拿几个,不一样多,再把多的拿出来放到少的盘子里。

预设4:

每次放3个,在放3个。

预设5:

想到乘法口诀3×6=18

预设6:

想到除法18除以6等于3.

刚才的分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是最好的,同桌之间互相议一议,然后把你的想法分享给大家。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师:

如果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

你还会分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展示分法,学生评价。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教材第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后汇报。

2.开动脑筋,拓展练习。

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4题。

知道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不知道的可以用学具来摆一摆。

学生汇报教师演示。

课件演示又来了一只猴子。

师:

又来了一只猴子,咱们要重新分这24根香蕉了。

学生讨论。

课件演示又来了2只猴子。

每只猴子分几根香蕉?

课件演示猴子越来越多了,又来了2只猴子。

每只猴子分几根香蕉?

师:

通过刚才的猴子分桃子你发现了什么?

把你的发现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3.一题多解,开放练习。

教材练习二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完成后同桌互相交流,然后请有代表性的同学分享成果。

四、课堂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1.练习二第3、6题。

2.我们班有多少人?

你能平均分一分么?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

《平均分》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第周第节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页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教科书第8~9页跷跷板乐园情境放大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

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跷跷板乐园情境图,谈话:

“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

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跷跷板场景插图。

谈话:

看到这个画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

现在玩跷跷板的有多少人?

图中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玩跷跷板的有多少人?

图中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6=12(人)  

(2)4×3=12(人)

12+7=19(人) 12+7=19(人)

(3)……

5.观察比较解题方法的联系。

明确解题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玩跷跷板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

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

(1)2×6+7  

(2)4×3+7

交流:

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第9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1、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

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

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1)2×6=12(人)  

(2)4×3=12(人)

12+7=19(人) 12+7=19(人)

2×6+7=19(人)   4×3+7=19(人)

3.整理复习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

《平均分》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第周第节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1页2、3、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教科书第10~11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

同学们,看看第10页第2题中小白兔们在干什么?

你最喜欢说什么?

2.出示情境图,谈话:

“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白兔们在做什么?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木偶戏场景插图。

谈话:

看到这个画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学生自由发言。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交流:

你是怎么想的?

4.小结。

三、巩固应用

1.说说生活中你了解的哪些事与这几节课的内容相似,把它编成一道应用题。

2.请学生尝试解决第5题。

有困难时给学生以启发。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

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

《除法》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第周第节

教学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

情感与态度

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课本插图。

教学内容12页—14页例1、例2做一做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会平均分,提高动手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2块糖.每个学生实物卡片.三角形.圆形学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