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锦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476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锦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锦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锦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锦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锦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锦三.docx

《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锦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锦三.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锦三.docx

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锦三

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锦(三)

17、刘云鹏(1910年生,30多岁即誉为湖北沙市八大名医之一,湖北中医学院兼职教授,擅长妇科)

17-1、【固胎汤】

﹝组成﹞:

(1)党参30克 

(2)炒白朮30克 (3)炒扁豆9克 (4)山药15克 (5)熟地30克(6)山茱萸9克 (7)炒杜仲9克 (8)续断9克 (9)桑寄生15克 (10)炒白芍18克(11)炙甘草3克 (12)枸杞子9克。

﹝主治﹞:

滑胎(习惯性流产、腰痛、小腹累坠累痛、脉沉弱无力、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

﹝加减﹞:

(1)若小腹下坠,加升麻9克、紫胡9克以升阳举陷。

(2)小腹掣痛或陈发性加剧者,白芍用至30克、甘草15克以缓急止痛。

(3)小腹胀痛,加枳实9克以理气止痛。

(4)胎动下血,加阿胶12克、旱莲草15克、棕榈炭9克以固冲止血。

(5)口干咽噪、舌红苔黄,去党参加太子参15克。

(6)或选用黄芩9克、麦冬12克、石斛12克、玄参12克,以养阴清热安胎。

(7)胸闷纳差,加砂仁9克、陈皮9克以芳香和胃。

(8)呕恶,选加竹茹9克、陈皮9克、生姜9克以和胃止呕。

(9)畏寒肢冷、少腹发凉,加肉桂6克、制附子9克以温阳暖胞。

﹝典型案例﹞:

毛某,女,24岁,1986年7月6日初诊。

  已妊娠3个月,头晕、睡眠不佳,有时呕吐,阴道流血已六、七天,腰酸腿软,经注射止血药物仙鹤素,口服vitk等未效,某医院妇科诊为「先兆流产」,舌苔薄白、左脉大、右脉虚数。

此脾肾两虚,治宜双补。

方用党参30克、炒白朮30克、云苓10克、甘草6克、熟地30克、山茱萸9克、黄芩炭10克、

骨脂15克,每日煎服一剂。

于1988年6月因产后便血亦来诊曰:

上次腹坠流血等症状服五剂即愈。

于1987年1月顺产一女婴很好。

18、张镜人(1923年6月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上海医科大学教授)

18-1、【安中汤】

﹝组成﹞:

(1)柴胡6克

(2)炒黄芩9克(3)炒白朮9克(4)香扁豆9克(5)炒白芍9克(6)炙甘草3克(7)苏梗6克(8)制香附9克(9)炙延胡9克(10)八月札15克(11)炒六曲6克(12)香谷芽12克。

﹝主治﹞:

脘部涨满、疼痛、口苦、食欲减退、或伴嗳气泛酸、脉弦、细弦或濡细、舌苔薄黄腻或白腻、舌质编红。

﹝用法﹞:

水煎,分二次,饮后一小时温服。

﹝加减﹞:

(1)疼痛较甚,加九香虫6克。

(2)胀满不已,加炒枳壳9克。

(3)胃脘灼热,加连翘9克(包),或炒知母9克

(4)嗳气,加旋覆花9克、代赭石15克。

(5)泛酸,瓦楞15克、海螵蛸15克。

(6)嘈杂,加炒山药9克。

(7)苔腻较厚,加陈佩梗9克。

(8)苔红苔剥,去苏梗,加川石斛9克。

(9)便溏,加焦楂炭9克。

(10)伴腹痛,再加炮姜炭5克、煨木香9克。

(11)便结,加全瓜萎15克、望江南9克。

(12)腹胀,加大腹皮9克

(13)X线示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加凤凰衣6克、芙蓉叶9克

(14)胃粘膜活检病理示肠腺化生,加白花蛇舌草30克。

(15)腺体萎缩,加丹参。

19、俞慎初(1915-2002),福建福清人。

福建中医学院教授,当代中医学家,中医医史学家,教育家,国家级中医药专家,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学家、全国首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

19-1【止咳定喘汤】

﹝组成﹞:

(1)蜜麻黄6克

(2)光杏仁5克(3)炙甘草3克(4)紫苏子10克(5)白芥子6克(6)葶苈子6克(布包)(7)蜜款冬6克(8)蜜橘红5克(9)结茯苓10克(10)清半夏6克

﹝主治﹞:

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或轻度肺气肿。

尤对风寒咳喘痰多者有较好的疗效。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

﹝加减﹞:

(1)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表证明显者,可酌加荆芥、防风、紫苏叶等。

(2)痰粘稠、咯吐不爽者,加桑白皮、浙贝母

(3)胸闷不舒者,加瓜萎、郁金。

(4)如痰黄之咳喘者,可加条黄芩、桑白皮、浙贝母等。

﹝典型病例﹞:

患者素有哮喘症,多年来经常发作。

近日不慎受凉,咳嗽不已,且见喘促气急,胸闷,痰多色白,脉细缓,舌质淡红苔白。

证属外邪引动内饮致肺气不喧之喘咳,治直宣肺平喘,止咳袪痰,予[止咳定喘汤]加味。

处方:

蜜麻黄6克、光杏仁5克、炙甘草3克、蜜款冬6克、浙贝母10克、盐陈皮5克、结茯苓10克、清半夏6克、紫苏子10克、白芥子6克、葶苈子6克(另包),水煎服。

服五剂后,咳喘明显减轻,仍胸闷,上方加干瓜萎15克,再进五剂后,诸症悉平。

20、何炎燊(广东省名老中医,广东中医学院兼职教授)

20-1、〔加减清海丸〕

〔组成〕:

(1)熟地24克

(2)淮山药12克(3)山萸肉12克(4)丹皮9克(5)北沙参15克(6)阿胶12克(7)麦冬12克(8)白朮9克(9)桑叶9克(10)白芍15克(11)石斛12克(12)龙骨24克(13)女贞子12克(14)旱莲草12克。

〔主治〕:

室女崩漏。

〔用法〕:

每日一剂,水煎分服。

服至5~7剂后,崩块之热得减者,去桑叶、丹皮,加龟板、鳖甲、牡蛎。

愈后每月经前服4~5剂,病根可除。

〔典型案例〕:

柴某,学生。

因阴道出血淋漓不断,孩提年令有一定的恐惧感,有此症状避而不谈,但经问诊可知,其血色鲜红,心烦想哭、夜间盗汗、手心脚心发烧、腰痛及足跟痛、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于是处方为:

熟地24克、淮山药12克、山萸肉12克、丹皮9克、秦艽9克、白薇6克、地骨皮9克、白朮9克、石斛12克、麦冬12克、龙骨24克、龟板24克,上服三剂后,已见效果,阴虚症状明显改善,且下血量亦日趋见少。

为巩固疗效计,嘱其每月经前按上方服三剂,后追访半年未见覆发。

21、董漱六(1916年生,江苏省丹阳市云阳镇人。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21-1〔麻杏射胆汤〕

〔组成〕:

(1)净麻黄5克 

(2)大杏仁10克 (3)嫩射干9克 (4)玉桔梗6克(5)炒苏子9克 (6)净蝉衣4.5克 (7)炒僵蚕9克 (8)制半夏9克(9)广陈皮4.5克 (10)生甘草4.5克 (11)鹅管石12克(缎、杵)(12)江枳实6克 (13)指胆星6克。

〔主治〕:

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症见咳嗽痰多、咯吐不爽、胸闷气急、喉痒作呛有哮鸣音,夜间不得平卧,乳蛾肿胀、苔薄白腻、脉浮滑数。

中医辨证为风寒客肺、痰浊内阻、肺气失于宣降者。

〔用法〕:

根据药剂大小,先将冷水浸过药面,约半小时再加水少许,煎沸后再煎10分钟左右,头煎取汁一碗,接着加水煎熬二煎,取汁大半碗,把头煎、二煎药汁一同灌入热水瓶内,分2次顿服。

如小儿可分3-4次服,当天服完。

〔加减〕:

本方为急性支气管炎慢性喘息性气管伴有肺气肿等疾病的有效方剂。

    

(1)如有口渴烦燥、痰粘、舌红苔黄者,上方可去半夏、陈皮,加石膏30克、知母12克、贝母12克。

  

(2)如形寒肢冷无汗、痰白呈泡沫状、舌苔白滑者,可去蝉衣、僵蚕、桔梗,加桂枝4.5克、细辛3克、干姜2.4克。

     (3)如咽红乳蛾肿痛、痰稠、舌红脉数者,可去半夏、陈皮,加银花9克、连翘9克、炒牛蒡子12克、生麻黄改用水炙麻黄5克。

     (4)如溲黄便秘舌红者,可去桔梗、甘草,加黄芩9克、桑白皮12克。

生麻黄改用蜜炙麻黄5克,制半夏改用竹沥、半夏9克,广陈皮改用广橘络5克。

     (5)如咳喘气逆、腹胀胁痛者,去桔梗、甘草,加菜菔子9克、白芥子9克。

    

     (6)如脘腹痞胀、口粘纳差、苔白腻者,去蝉衣、僵蚕,加厚朴4.5克、焦六曲12克。

     (7)如有头胀头痛、鼻塞多涕者,可去半夏、陈皮,加辛夷9克、苍耳子9克。

〔典型病例〕:

吴某,男,13岁,学生,1989年7月10日初诊。

有奶癣史,咳嗽反复发作,日久发展为哮喘,每逢秋冬之交必发,已达四五年之久。

今感时寒,咳嗽随起,痰吐不爽,胸闷气急,喉间有哮鸣音,夜卧不得安枕,舌苔薄白、脉浮滑数,拟〔麻杏射胆汤〕连服3剂,哮喘得止,咳减痰亦少,夜寐已安,仍口干咽燥、舌红、苔薄黄、脉象滑数,上方去半夏、陈皮,加桑白皮9克,再服3剂,咳平,痰鸣、哮喘未作,因大便干结,上方去半夏、陈皮,加全瓜萎12克、浙贝母12克、净麻黄改用蜜炙麻黄,迄今年余,哮喘未见复发。

  董氏多少年来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咳喘病人较多,单属寒型或热型较少,而寒包热型者属多数。

临床上常用宣上导下法,以〔麻杏射胆汤〕加减,既可宣肺达邪,又能清热导痰,对证下药,咳喘病每多获得良好疗效,这是董氏临床辨证经验之处。

22、李振华(1922年生,河南省文安县人,出身中医世家,天津市中医医院技术顾问)

22-1〔香砂温中汤〕

〔组成〕:

(1)党参12克 

(2)白朮10克 (3)茯苓15克 (4)陈皮10克 (5)半夏10克(6)木香6克 (7)砂仁8克 (8)厚朴10克 (9)干姜10克 (10)川芎10克(11)丁香5克 (12)炙甘草3克

〔主治〕:

适用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返流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等病。

症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遇冷加重、腹胀纳差、暧气泛吐清水、大便溏薄、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形体消瘦、舌质淡、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等,中医辨证属于脾胃气虚、阳虚者。

〔用法〕:

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服。

〔加减〕:

(1)兼肝郁甚者,加香附10克、乌药10克。

     

(2)兼血瘀,加丹参15克、元胡10克。

     (3)湿盛泄泻者,加薏仁30克、泽泻10克、桂枝5克。

     (4)湿阻呕恶者,加苍朮10克、藿香15克。

     (5)食滞不化者,加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2克。

     (6)阻虚甚者,加制附子10克。

     (7)气虚甚者,加黄耆15~30克。

〔典型病例〕:

王某,男54岁,干部,1987年4月13日初诊。

患者自述10年前因饮食不当致胃脘疼痛,10年来虽经中西药治疗,病情时轻时重,每因饮食失宜、情志不遂则症状加重。

1987年10月经胃镜检查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活检:

胃粘膜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上皮生化。

病人恐惧癌变,前来请李氏诊治。

  诊视中见:

胃脘隐痛,喜嗳喜按,遇冷痛甚,脘痛时连及两胁,腹胀纳差,肢倦乏力,大便溏薄,日行2~3次,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质淡,舌体胖大,边见齿痕,脉弦细。

证属脾胃阳虚,兼肝郁气滞。

治宜温中健脾,疏肝和胃。

方用〔香砂温中汤〕加香附10克、乌药10克,水煎服。

二诊:

上方服用18剂,胁痛消失、胃痛大减、纳食增加,仍便溏,日行2次。

方中去香附、乌药,加薏仁30克,以增健脾袪湿之力。

三诊:

上方又服18剂,大便正常、胃痛消失,仍感身倦乏力、食后腹胀。

方中去薏仁,加焦三仙各12克,继服。

上方前后共服3月余,精神饮食好,大便正常、诸症消失、面色红润、体重增加。

后覆查胃镜及胃粘膜活检,胃粘膜轻度浅表性炎症。

一年后追访,知其身体健康,正常生活工作。

 

23、娄多峰(1929年3月生,河南省原阳县祝楼村人,出身中医世家,河南省中医学院骨伤科教授、主任医师)

23-1〔化瘀通痹汤〕

〔组成〕:

(1)当归18克 

(2)丹参30克 (3)鸡血藤21克 (4)制乳香9克(5)制没药9克 (6)香附12克 (7)延索胡12克 (8)透骨草30克。

〔主治〕:

瘀血痹症(损伤后遗症、网球肘、肩凝症等)。

〔用法〕:

日一剂,水煎服。

〔加减〕:

(1)偏寒者,加桂枝、细辛、制川草乌。

     

(2)偏热者,加败酱、丹皮。

     (3)气虚者,加黄耆。

     (4)久痹骨节肿大变形者,加穿山甲、全虫、乌梢蛇。

〔典型病例〕:

刘某,女,16岁。

一年前不慎跌倒,左膝关节着地,当时听到「口卡嚓」声响,随后膝关节处肿痛,经治疗局部肿胀消失,留有持续性左膝关节疼痛,经常「打软腿」,甚者跌倒,遇冷加重,局部怕冷,舌质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