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0364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0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一、单项选择

1.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  )

     A        B  

      C       D

2.《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句话:

“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意思是在太潮湿的地方耕作,肯定会劳而无功。

这段话反映了贾思勰主张(  )

A.因地种植

B.适时耕作

C.注重兴修水利

D.讲究耕作方法

3.右图中的人物是我国北朝时期著名的农学家,下列关于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他介绍的农业生产经验全部来源于走访

B.他写了著名的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

C.他的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D.他在书中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4.华罗庚评价祖冲之说:

“他不仅是一位数学家,同时还通晓天文历法、机械制造、音乐,并且还是一位文学家。

”下列不属于他在机械制造方面的成就的是(  )

A.指南车

B.水碓磨

C.《大明历》

D.千里船

5.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有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下面“马”字的书写与其字体相同的是(  )

 A     B     C     D

6.一位同学参加网上答题,题目是《洛神赋图》的作者是谁?

他给出的正确答案是(  )

A.贾思勰B.王羲之

C.顾恺之D.胡昭

7.小平同学一家利用暑假去古都洛阳旅游。

在洛阳八景之一龙门山色,他们看到断崖上有许多佛像。

你知道他们浏览的名胜古迹是(  )

A.秦始皇陵兵马俑

B.云冈石窟

C.龙门石窟

D.长城

8.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中,最能体现中外文化交融的是(  )

A.书法B.石窟C.山水画D.诗歌

9.下列艺术作品问世时距离诸葛亮生活年代最远的是(  )

A.《兰亭集序》B.《洛神赋图》

C.《女史箴图》D.云冈石窟佛像

二、辨析改错

10.魏晋南北朝时期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贾思勰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

(  )

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北朝的张仲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了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

(  )

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胡昭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名家,擅长行、草、隶书,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  )

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云冈石窟的雕像吸收了外来伊斯兰教造型艺术的特点。

(  )

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

1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乱世风云阻滞和破坏了文化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许多新的发展因素。

此时期科技文化承上启下,在我国历史上大放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科技显辉煌】

材料一

【艺术放光彩】

材料二

(1)结合材料一中的图(a)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用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环形山?

(2分)

(2)材料一中的图(b)是哪个领域的著作?

这部著作有何历史地位?

(3分)

(3)材料二中的两幅作品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这两幅作品的作者在性格方面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3分)

(4)魏晋南北朝的艺术具有怎样的特点?

对此你有何感想?

(3分)

1.B

2.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齐民要术》的知识,由关键词“湿耕泽锄,不如归去”可判断耕作要因地种植。

3.A

4.C [解析]《大明历》属于祖冲之的历法成就。

5.A [解析]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有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观察图片可知,A是行书。

故选A。

6.C

7.C [解析]根据题干“洛阳八景之一龙门山色”“断崖上有许多佛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石窟里有许多佛像,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故选C。

8.B [解析]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雕造佛像,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这些宏伟精巧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中,最能体现中外文化交融的是石窟艺术。

B项符合题意。

9.D [解析]诸葛亮生活在三国时期,《兰亭集序》《洛神赋图》《女史箴图》三者都属于东晋时期,而云冈石窟佛像则开凿于南北朝时期。

故选D。

10.

(1)√

(2)× “张仲景”改为“祖冲之”

(3)× “东晋”改为“曹魏”

(4)× “伊斯兰教”改为“佛教”

11.

(1)为了纪念祖冲之取得的科技成就,他最早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2)农学。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图(c):

《兰亭集序》。

图(d):

《女史箴图》。

相似之处:

他们从小就对书画艺术执着追求,都有孜孜不倦的个性特点,后来终成大器。

(4)多姿多彩、辉煌璀璨。

感想:

我国古代的艺术多姿多彩,辉煌璀璨,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为此,我们应该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七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历史单元练习卷: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一、选择题

1.公元4世纪时,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及其建立的政权是()

A.匈奴、汉B.鲜卑、燕C.氐族、前秦D.羯族、前秦

2.《齐民要术》的内容不包括()

A.农作物的选种、施肥方法 

B.农、林、牧、副、渔的生产方法

C.抓紧农时适行耕作

D.景色如画的塞外风光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大量少数民族内迁,内迁的民族不包括()

A.匈奴族B.鲜卑族C.羌族D.女真族

4.西晋的都城在

A.洛阳B.长安C.东京D.建康

5.南朝时期,陶弘景发明的()是冶炼技术的一大进步。

A.铸造青铜B.铸造铁器C.制造瓷器D.冶炼钢

6.西晋与秦的相似之处是

①短命②结束分裂,实现统一③都因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④都是篡权夺位建立的朝代

A.①③B.③④C.①④D.①②

7.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详细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他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A.《水经注》B.《本草纲目》

C.《齐民要术》D.《天工开物》

8.按下面的性质分类,司马睿应归哪一类

A.陈胜、吴广B.司马炎、刘裕

C.老子、孔子D.张仲景、华佗

9.他是我国北朝时期的一个太守,一生却致力于农业研究,还亲自种植农作物,并总结前人经验编写了农学著作,这个人是()

A.郦道元B.贾思勰C.华佗D.张仲景

10.建立北魏政权并统一黄河流域的民族是()

A.匈奴族B.鲜卑族C.氐族D.羌族

1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成就最高的是()

A.王羲之B.司马迁C.顾恺之D.张仲景

12.与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有关的是()

A.城濮之战B.长平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13.在军阀混战中,曹操占据的是()

A.辽河流域B.黄河流域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

14.下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原因()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15.“……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反映的是我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何处经济开发的情况()

A.江南地区B.江北地区C.黄河流域D.长城以北

16.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分别是()

A.蜀、西晋、隋B.东汉、南宋、隋

C.蜀、西晋、金D.蜀、西夏、元

17.下面关于《齐民要术》的内容,说法错误的是()

A.介绍农、林、牧、副、渔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B.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C.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D.总结我国南方地区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

18.东汉末年以来,大量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这一现象导致的积极结果是

A.民族战争B.民族隔阂C.民族交融D.民族分裂

19.“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句中的“南朝”四个朝代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A.齐、宋、梁、陈B.陈、齐、梁、宋

C.梁、宋、陈、齐D.宋、齐、梁、陈

20.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事件是()

A.孙权称王B.刘备称帝C.曹操称王D.曹丕称帝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阳武侯祠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材料二 杜甫诗: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请完成:

(1)材料一中“东和北拒”“水面偏能用火攻”分别指什么?

(2)材料中提到的人物是谁?

(3)材料二中最能高度概括他的功劳的是哪一句?

(4)请列举和他有关的三个成语。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丰裕的人。

《史记》译文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地域广阔,物产丰富),民勤本业(农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材料三:

从西晋永嘉(西晋怀帝年号,307年313年)年间到刘宋末,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陆续南下到巴蜀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有70万人,形成北方民众纷纷南下的浪潮。

《中国通史》材料四:

宋朝谚语:

“苏湖熟,天下足

——南朝《宋书》请回答:

(1)材料一里的江南经济状况和材料二里的江南经济状况有什么不同?

(2)材料三反映出的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概括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

⑴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

⑵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于少?

⑶赤壁之战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⑷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

2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

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