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阶梯教学设计.docx
《理想的阶梯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想的阶梯教学设计.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理想的阶梯教学设计
【篇一】理想的阶梯教学设计理想的阶梯
【篇二】理想的阶梯教学设计《论美》教案
《论美》教案
?
学习目标
——运用录音手段,与“听记”能力训练结合,练习听议论性文章抓住“关键词句”的能力。
——通过课堂笔记的交流、整理,让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的“勾连”训练,理清课文思路。
——遵循“字词→句子→思路”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内在美与外貌美的结合”。
?
课前准备
——准备好课文录音;课堂练习用纸。
?
(起)引入课文
——板书ppt——美
——提问你是怎样理解“美”的?
——提问你知道有哪些人研究过“美”的问题?
写过哪些关于“美”的著作?
(ppt)——过渡这些都是长篇巨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论美》的短文(ppt课题)。
?
(承)熟悉课文
——布置我们来练习一下记笔记,大家边听、边记录文章中的关键词句,看看能记下多少?
——训练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不看书,边听边记录。
(5分钟)
——提示这里,出现最多的词是美;比较关键的句子有?
——讨论不要看书,请小组同学之间交流补充一下,能不能比较完整一些?
?
(转)读解课文
——
——提示从作者在文中是怎样阐明这些“美”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作者的主旨是什么?
——互动(学生发言,用投影展示若干学生作业,要求阐明理由,并进行“挑剔”的批评)?
(合)总结课文
——激疑找一个带有“教参”的学生,请他介绍一下“教参”的意见(用ppt展示)。
提问这样的分析有没有根据?
为什么?
(时间不够,作为课后思考练习)
——备用补充介绍若干资料(网站、参考书等)
?
作业安排
——熟读课文,完成书上的习题
——写一篇读书笔记,对两种思路提出自己的看法
?
备用材料
【篇三】理想的阶梯教学设计辅助教案
1、谈骨气
一、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的说理层次,学习本文用事实作论据的论证方法。
2.积累孟子的名句及文天祥的诗句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采用的“讲道理,摆事实”的论证方法,并认识所用事实论据的典型性。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见教学目标】。
(二)导入课文,激发思考
(1)故事(见材料)有人认为,孙天帅一气之下丢了这份好工作,太莽撞,太不明智!
那么你们又怎样认为呢?
——学生各抒己见。
(2)在自尊和高薪之间,孙天帅选择了前者。
我认为他是一位有骨气的小伙子。
我们把这种像骨头一样宁折不弯、刚强不屈的气概叫做骨气。
△本文的作者吴晗本人也是个有骨气的人。
补充介绍有关材料吴晗(1909-1969年)著名历史学家。
一个极有骨气的人。
他坚持真理,反对邪恶。
十年动乱中,由于不肯向四人帮低下高贵的头颅,连同妻子、女儿一起被迫害致死。
(三)读课文,思考。
1、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作者用了哪些材料?
2、这三个事例分别从哪个角度证明观点的?
它们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3、无产阶级的骨气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从文中找出答案。
(四)答疑
1、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南宋文天祥宁死不降元、古代穷人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枪口
2、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个角度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不能,他们分别是对应孟子“富贵不能淫,贫残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来说的。
3、(绝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一定能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五)重点段落赏析(1—2)(5---9)1、这一段话告诉我们什么?
有什么作用?
告诉我们怎么样是有骨气,引用孟子的话是解释骨气的含义。
2、用简明的话概况三个事例
论据一文天祥不为高官所诱(富贵不能淫)
论据二穷人不食“嗟来之食”(贫贱不能移)论据三闻一多拍案而起(威武不能屈)3、结构内容(见板书设计)
(四)课堂讨论小王同学一次违反校规以后,被老师批评不服气,并与老师顶嘴,不承认自己错误,有同学说小王真有骨气。
让我们思考一下,小王这种行为是不是有骨气的表现?
【有骨气≠江湖义气】(五)课堂检测
一、阅读课文,找出中心论点,并说明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激励鼓舞民心】
二、解释文中引述孟子的话,并对下面句中加黑的词作出明确的解释“富贵不能淫,贫残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淫迷惑。
移改变志向。
屈屈服。
孟子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不为金钱、地位所迷惑,不因贫穷低贱而改变志向,在权势、压力面前不屈服,这就是所谓的大丈夫。
”】理想的阶梯教学设计
三、选择题富贵不能淫A.富贵了不能骄纵。
B.富贵了不能因之而知施淫威。
C.富贵了不能迷惑。
贫贱不能移A.贫贱不能四处流浪。
B.贫贱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
C.贫贱不能使他迁移它乡。
威武不能屈A.威武的人是不会屈服的。
B.不因为自己威武而使别人觉得懦弱。
C.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拓展迁移课文中说“每个时代都有许多这样有骨气的人。
”从平时阅读,知识的积累以及对生活的观察中,请大家举出几个有骨气的人的例子。
(1)富贵不能淫——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陶渊铭“不为五斗米而折腰”
(2)贫贱不能移――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食美国的救济粮”,苏武“留胡节不辱”(3)威武不能屈——李公仆,江姐,刘胡兰,夏明翰四、课堂小结
1、你觉得如何从小事做起,争当一个有骨气的人?
【提示课文最后一段。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谈骨气吴晗
提出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正确鲜明)
南宋文天祥抗元失败,拒绝高官厚禄,受尽折磨,慷慨牺牲。
(富贵不能淫)古事例论据古代穷人,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
(贫贱不能移)古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努对敌人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
(威武不能屈)今(此之谓大丈夫)
总结归纳发出号召无产阶级的骨气
2、《理想的阶梯》教学目标
l·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懂得\'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一道理,并能从现在做起,努力奋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2·学习选用具体事例作论据的论证方法,记住名言警句和一些名人的事迹。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从儿个不同的方面展开论述的方法,适当复习排比方式。
教学要求
l·对练习中的第二、第三、第五、第六题着重研讨。
第六题深入钻研第六段,先引导学生作口头练习,对第三、第四段作些分析,看看作者摆出了什么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在此基础上研究第六题的解答。
2·结合课文内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3·对课文中未作注释的几位名人,引导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作简介。
教学重点
1·理解选用具体事例作论据
2·理解用段首排比的方式提出论点教学难点
1·本文的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是什么样的关系?
分析:
本文出现了这样几个论点①奋斗,是理想的阶梯。
②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
③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
④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上述四个论点中,②③④是并列关系,均从属于论点①,这三个论点从不同角度--目的、态度、意志三个方面深入论述论点①。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论点①是中心论点,②③④是分论点。
分论点对所论述的那一侧面内容来说是论点,而对中心论点来说,又是中心论点的论据。
2·《理想的阶梯》这个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这篇文章是采用什么结构形式来展开论证的?
分析《理想的阶梯》这个标题用比喻修辞手法,把实现四化这一理想比喻成一座高峰,要攀上这座高峰,就一定要架设起一架阶梯,人们踏着这架阶梯往上攀登,才能达到理想之巅。
这架阶梯就是奋斗。
直截了当地说就是,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实现理想;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
(一)[①②]是引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二)[③④⑤⑥]是本论部分,把中心论点剖分为三个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
奋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这部分的意思是说,奋斗这座阶梯有三个梯级,一个是刻苦勤奋,一个是珍惜时间,一个是迎难而上;奋斗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地说,做到了刻苦勤奋、珍惜时间、迎难而上,就是实行奋斗。
(三)[⑦]是结论部分,重申和深化引论部分提出的中心论点。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本论部分三个分论点是从三个侧面对中心论点加以论证的,这三个分论点没有先后之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因此,我们说本文的结构形式是\'并列开拓式\'。
课时安排
1、2扫清字词障碍,讨论预习。
3、4分析课文预习作业
1·给下面加点的宇注音。
遮挽()翱()翔鞭笞()废寝()忘食笔耕不辍()怨天尤()人擢()取2·解释下列词语。
遮挽翱翔鞭笞废寝忘食笔耕不辍怨天尤人
3·本文是一篇谈的议论文。
4·\'理想的阶梯\'是。
\'阶梯\'原指\'台阶\'\'梯子\'。
在这里比喻为。
5·\'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即是说。
6·\'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
\'句意是。
7·文中指出青年因处理不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产生的问题是什么?
8·什么样的人才能攀登理想的阶梯?
9·写出文中引用的事例。
10·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1·文章为了阐述中心论点,又设置了三个分论点,从不同方面展开论述。
这三个分论点是什么?
答
2·解释下列词语。
遮挽拦住挽回。
翱翔鸟在天空回旋飞翔。
比喻自由自在地遨游。
鞭笞用鞭子、竹板之类抽打。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
形容专心致力于某件事。
笔耕不辍长时间不停止地写作。
怨天尤人受了挫折或出了问题后,只是一味怨天,归罪别人。
3·如何实现理想。
4·奋斗,实现理想的必由之路。
(题目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阶梯\'指实现理想的方法和途径。
作者以比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实现理想必须像登阶梯那样,坚韧不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
)5·实现理想,必须奋斗。
6·刻苦勤奋的人才能实现理想。
换言之,要实现理想,必须奋斗,要奋斗;必须刻苦勤奋。
7·①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的精神不足;②想为理想付出努力,但不善于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③认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8·刻苦勤奋、珍惜时间的人,迎难而上的人。
9·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理想,刻苦奋斗一生;诺贝尔为减轻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发明了炸药;鲁迅先生惜时如命,笔耕不辍;巴尔扎克以如痴如狂的拼劲,奋笔疾书;爱迪生挤时间,连续工作,废寝忘食;伽利略、布鲁诺冒受宗教极刑的危险,追求真理;高尔基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在敌人明枪暗箭下,在饥饿、死亡的威胁中坚持写作、战斗;华罗庚、开普勒、道尔顿、爱因斯坦都在平凡岗位上成了\'状元\'。
10·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11·三个分论点即第3、4、6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
每个同学对自己的未来都充满了希望,有过多少不同的想法、目标和希望,其中最能激励自己去为之奋斗的就是自己的理想。
但要实现理想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分别请几名同学谈谈自己的理想和为之奋斗的感想后,引入课题。
三、检查预习四、研习新课。
1、认真读课文,理解什么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并从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再弄清这个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作者认为\'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是全文的中心论点,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以下的内容都围绕它来展开阐述。
)2、\'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作者是怎样提出这一论点的?
文章
的第l没能否略去不写?
为什么?
(作者从青年们的热门话题\'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谈起,指出青年中普遍存在的三种现象,并针对三种现象提出了\'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一观点。
文章的开头一段不能略去,因为从青年们的热门话题谈起,才能引起青年们的阅读兴趣,达到增强文章的吸引力的效果。
)
3、中心论点提出之后,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述的?
论述部分与课文第2段有什么联系?
作者提出中心论点后,接着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要求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三个方面论述的中心句)(三个方面分别从\'刻苦勤奋\'、\'珍惜时间\'、\'迎难而上\'三个不同的角度来阐明中心论点。
这三个方面是并列关系,共同构成排比段落。
各方面的第1句是中心句,也是全文的分论点。
三个方面既独立成章,又相辅相成,结为一个整体,共同为中心论点服务,阐述论证了中心论点。
另外,这三个方面又是与第2段中三个\'有的\'相对应的,因此三个分论点又围绕中心论点针对青年中存在的三种现象提出来,它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阐述了\'奋斗\'的内容。
)4、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分论点部分的论述层次,概括层意。
(本段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①句)提出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
\'第二层(马克思为激励着他们去刻苦奋斗)展开论述,列举事例,说明杰出的人物是沿着理想的阶梯刻苦勤奋取得成功的。
第三层(今天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激励青年们刻苦勤奋,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5、朗读1一3段,请同学简述马克思和诺贝尔的故事。
6、朗读5、6段后思考作者提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这个观点后,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作者先从正反哪方面阐述?
(正面)文中列举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人物?
(鲁迅、巴尔扎克、爱迪生。
鲁迅对时间是\'惜\'如生命;巴尔扎克是如痴如狂地不肯浪费一刻时间去\'拼\',而爱迪生则是\'挤\'时间,\'连续工作24小时,甚至36小时\'。
)再从正反哪方面阐述?
(反面)
(作者先算了一笔时间帐,说明\'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
\'然后引用朱自清的一段话说明\'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常理,指出有的人至今不知珍惜时光。
最后是小结,扣住上一段开头提出的观点,把\'有无理想\'和\'是否珍惜时间\'联系起来说理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对时间自然不珍惜;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
)理想的阶梯教学设计
7、读第7段,在分析第一、二两个分论点的基础上,与同桌分析第三个分论点部分的
内容。
讨论明确章提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这一观点后,作者分两层论述。
首先阐述如何对待困难。
以伽利略、布鲁诺、高尔基为例进行论证,详写高尔基,略写伽利略、布鲁诺。
第二层主要论述在平凡的岗位上能否有成就。
这一层列举了华罗庚、开普勒、道尔顿、爱因斯坦的事例,阐明\'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成功\'这一道理。
最后激励\'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不要怕困难,要迎难而上,通过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
8、提问结尾部分是怎样总结全文的?
(最后一段从上文三个方面的分析阐述归结出\'奋斗,是改变现实的强大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的结论。
这个结论,与第2段提出的中心论点\'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相呼应,使文章首尾结合,结构谨严。
这个结论,紧扣中心,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是联系实际对中心论点进行具体的阐发。
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尾提出了极具感召力的言词让我们在向四化进军的伟大征途上,谱写出自已的\'奋斗之歌\'吧!
9、最后一段共三句话,第一句用修辞方法,把\'奋斗\'喻为。
这是从上文三方面分述归结出的。
这句话和相呼应,又密切联系的现实。
第二句以\'只有才能\'这一表示的复句,再次强调奋斗的意义与作用。
\'一级级攀登\'和\'一步步接近\'说明。
第三句以\'让吧\'形式向人们结束全文。
(依次填入暗喻;杠杆,阶梯;结论;中心论点;当前四化建设;唯一条件;只要顽强不息,脚踏实地,不畏艰险,争分夺秒地登攀,定能实现理想;发出号召。
)
10、从总体上看,全文采用了什么结构形式?
A总--分B分--总C总--分--总总结全文。
(答C总--分--总)五、教学小结
这是一篇立论文章。
主体部分围绕中心论点,针对青年中存在的三种现象,从三个不同方面举例说理,层次分明地向人们阐述了\'怎样实现理想\'的问题。
阅读议论文,首先要读懂论点。
作者在文章中要表明的主要见解和主张就是中心论点。
为了更好地论述它,有时把文章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分述一个问题或中心论点的一个方面,叫做分论点。
分论点起证明、发挥中心论点的作用,为阐明中心论点服务。
如本文就是从\'刻苦勤奋\'、\'珍惜时间\'、\'迎难而上\'三个并列方面阐明中心论点的。
要读懂论据。
论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本文采用的是事实论据,这就要求在选择论据时,必须注意
(1)要真实。
论据是论点的基础,如果论据不真实,论点也就难以成立。
(2)要典型。
论证是否有力,不在于论据多少而决定于论据是不是有代表性,要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不能是偶然的、个别的、片面的事实,(3)要充分。
论据与论点之间要求有逻辑关系,即论据确能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观点与材料必须统一。
还
要读懂论证。
选用确凿、典型的事例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叫例证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这种方法。
例证法,只摆出论据是不够的,还要说明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论点成立,这就要靠析理,如第6段在列举华罗庚等人的事实之后,作者写道\'他们的职业、岗位不也都很平凡吗?
可见,根本问题不在于岗位,而在于有没有一个真正崇高的理想和为这一理想而顽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通过析理使论据和论点的关系真正成为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六、布置作业[小资料]
课文中几位未作注释的名人
1·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发明了黑色炸药。
根据他的遗嘱规定,将其遗产设立\'诺贝尔奖金\'。
2·爱迪生(1847~1931),美国发明家、企业家,在电报、电话、发电、电影技术、矿业、建筑、化工等方面有许多著名的发明。
3·布鲁诺(1548~1600),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哲学家,他接受并发展了哥自尼的\'日心说\',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大阳系只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天体系统。
因反对经院哲学,主张人们有怀疑宗教教义的自由,被宗教裁判所判处死刑,烧死在罗马。
4·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
生于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
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
长篇小说《母亲》被认为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
5·道尔顿(1766一1844),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
对气象、物理和化学三学科曾作出不少的贡献。
6·爱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
在物理学的许多部门中,都有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相对论学说。
3、《怀疑与学问》【教学构想】
《怀疑与学问》是一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说理透彻的议论文。
因此,我想从议论文教学的结构人手,既注重课文的整体把握,又注重语言文字的教学,使两者得到统一,从而使传统教法与教学创新得以有机结合。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论点层层深入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3.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难点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叫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知识面广,并且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
因此特别喜欢考证。
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
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
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
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此难考证。
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
这就是做学问。
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布置阅读思考题
思考题一文章的论点是什么?
总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
思考题二分论点是什么?
分论点的提出有什么特点?
分论点与总论点之间有何联系?
思考题三试找出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思考题四文章用了哪些议论方法?
(此环节指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三、学生分组阅读课文,合作探究,考虑思考题的回答(学生通过交流讨论领会作者的观点,这一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自由解读文本,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教师以平等对话的形式加入学生的学习讨论过程中。
)四、师生共同讨论并归纳
1.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分论点
①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②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之后,第3自然段至第5自然段先从消极方面进行论证,第6自然段再从积极方面进行论证。
第6自然段首句是承上启下的递进复句,精当地概括了前后两个分论点“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而前一方面的论述,又分为两层来论证中心论点第3、第4自然段先说对传说要有怀疑精神,既然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这种证据有时又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而这种传说又不一定可靠,所以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亦即怀疑;第5自然段扩展开来,又提出“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小论点。
这样,本文议论的内容从对于传说的怀疑,进而扩大到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意义,进而转到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作用,层层深入论证,对怀疑精神在做学问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做了全面而精当的阐述。
(在此环节中,尤其要注意鼓励学生。
此外,在评价时我们应采用多种方法,比如说让学生自评、互评等,这样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主人翁的地位,也更能投入到学习中去。
)2.试找出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请学生各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板书,评出归纳准确、简洁的学生,增加学生自学的兴趣。
)讨论并归纳①事实论据
a.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b.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c.听说“腐草为萤”。
d.戴震善问的例子。
②道理论据a.“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b.“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
【篇四】理想的阶梯教学设计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优秀教案文档
(2)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优秀教案
共3课时
1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理解议论文完整论证段落论证部分的基本要求。
2、要求学生掌握议论文完整论证段落论证部分的几种写法。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
1、议论文完整论证段落的假设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引用分析法。
4教学过程1第一学时评论(0)教学目标评论(0)学时重点评论(0)学时难点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读了同学们上次的作文《心灵的守护》以后,我惊喜地发现同学们审题准确了,思维灵动了,立意深刻、新颖了,结构科学、合理了。
我们去年播种的议论文入格训练,今天已有了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