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箱设计规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9934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箱设计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机箱设计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机箱设计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机箱设计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机箱设计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箱设计规范.docx

《机箱设计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箱设计规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箱设计规范.docx

机箱设计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计算机类标准19"上架机箱的结构设计。

2规范性引用标准及参考文献

2.1GB/T3047.2-1992高度进制为44.45mm的面板、机架和机柜基本尺寸系列

2.2GB/T14665-1998机械工程CAD制图规则

2.3GB/T2822-1991标准尺寸

2.4《电子设备结构设计原理》

3机箱设计的基本要求

3.1.1保证产品技术指标的实现:

设计机箱时,必需考虑机箱内部元、器件相互间的电磁干扰和热的影响,以提高电性能的稳定性;必需注意机箱的强度、钢度问题,以免产生变形,引起电气接触不良、门、插接件卡滞,甚至受振后损坏;必需按实际工作环境和使用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保证产品技术指标的实现。

3.1.2便于设备的操作使用与安装维修:

为了能有效地操作和使用设备,必须使机箱的结构设计符合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同时还要求结构简单,装拆方便。

此外,面板上的控制器、显示装置必须进行合理选择与布局,以及考虑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等等。

3.1.3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结构与工艺是密切相关的,采用不同的结构就相应有不同的工艺,而且机箱结构设计的质量必须要有良好的工艺措施来保证。

因此,要求设计者必须结合生产实际考虑其结构工艺性。

3.1.4贯彻标准化、模块化:

3.1.4.1标准化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政策和管理措施,它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率、便于使用维修、加强企业管理、降低生产成本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结构设计中必须尽量减少特殊零、部件的数量,增加通用件的数量,尽可能多的采用标准化、规格化的零、部件和尺寸系列(尽量采用标准库中和国标零部件)。

3.1.4.2模块化是标准化的发展,是标准化的高级形式,用模块可组合成新的系统,也易于从系统中拆卸更换。

模块具有典型性、通用性、互换性、或兼容性。

标准化通用化只是在零件级进行通用互换,模块化则是在部件级,甚至子系统级进行互换通用,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简化。

4机箱设计的其本步骤

4.1.1详细研究产品的技术指标;

4.1.1.1产品的技术指标是设计、制造与使用的唯一依据,亦是检验产品质量的客观标准,为了正确的进行机箱结构设计,应深入实际,详细研究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了解国内外同类产品或相近类型产品的结构与使用情况,然后再确定结构的形式。

4.1.2确定机箱的类型和外形尺寸:

4.1.2.1机箱类型是在总体布局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产品应用需求,制定各种不同方案,经过讨论分析和比较而确定是挂墙式、桌面式、还是上架式的。

4.1.2.2机箱尺寸是按机箱内元器件的大小确定初步尺寸,然后根据这个尺寸选用标准尺寸;也可先选定标准的外形尺寸,再进行箱内的元器件布局分配。

4.1.3面板设计、机箱内元器件的排列布局;

4.1.3.1面板的尺寸是在机箱类型、尺寸确定后定下的,而面板上各种操纵和显示装置的选择和布局,应该根据电原理图的要求、人机工程、造型、通风等因素综合考虑。

4.1.3.2机箱内部元器件的排列是根据电原理图,主要元、器件的外形尺寸及相互关系,并考虑通风、减振、屏蔽及走线的方便美观程度等来确定的。

4.1.4确定机箱零、部件结构形式,绘制零件图纸

4.1.4.1图纸是工业的语言,再好的设计,也需用它表达出来,一套清晰完整的图纸是一个好的产品的前提和保证。

我公司机械图采用《中国国家工程制图标准》,投影方式采用第一视角投影法,尺寸标注参照GB/T2822-1981,对于由主要尺寸导出的因变量尺寸和工艺上工序间的尺寸,不受此限制;对已有标准规定的尺寸,可按专用标准选用,机械组参照GB/T14665-1998所做的《模板及图框使用说明》对CAD电子档、图框、图层、图线等也做了详细规定,详见《受控文件归档模板》。

4.1.4.2本公司一套完整的机械图纸由以下9部份组成:

1.图纸封面;2.零件清单;3.总装图;4.部件图;5.零件图;6.碰焊图;7.丝印图;8.包装图;9.产品使用说明书;

4.1.4.31.图纸封面上应有所设计机箱的名称及设计、审核、批准的签名;2.零件清单包括所设计机箱的所有图纸和应用到的机箱辅件,详见附表及填表说明;

3.总装图,要能够明确表达出主要零、部件及元器件的安装位置,机箱的外型、安装尺寸;

4.在总装图不能完全表达设计意图时,还需做出部件图,部件图的要求同于总装图;

5.零件图是整套图纸的最基本单元,不光要求能按制图标准清楚表达零件,还需在标题栏中注明零件名称、数量、所属机箱、图号、材料、表面镀涂以及零件版本;

6.碰焊图要能够清楚表达各碰焊件的位置,在有严格尺寸要求时,还需标注尺寸、公差,在碰焊图明细栏中,需详细列出碰焊件的代号、名称、图号、数量;

7.丝印图要能清楚表达出丝印文字、图形的位置,技术要求中应注明丝印文字、图形的高度,字体类型、颜色等,颜色需用PANTONE色卡表示;

4.1.4.4除电镀外,所有零件的表面处理,在零件图、碰焊图中只注明“喷漆”或是“喷粉”,具体颜色在《零件清单》中注明,不做表面处理的零件,镀涂栏内不填内容。

5机箱的结构件:

5.1机箱零部件的分类及命名:

 

如上图所示,机箱主要由五大部份组成,各部份又分成若干小的部份,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零件图中的零件名称需按上图所列的零件名称命名,上图也可作为整套机箱设计完后的对照检查使用。

5.2面板组件(摘自GB/T3047.2-92)

5.2.1.1面板(见图1-1~图1-3)

5.2.1.2面板宽度B的尺寸系列:

482.6,609.6,762.0mm

5.2.1.3高度H的尺寸系列见表1-1

5.2.1.4面板的材料:

面板一般使用型材或2.50mm冷轧钢板制作;工作站的面板用铝合金板制作,厚度分为10mm、8.0mm、6.0mm、5.0mm几个规格;

5.2.1.5面板上的装饰:

为了机箱外表的美观,一般在机箱的面板上都有一些装饰性的丝印、凹凸槽等,原则是不能影响机箱功能及牢固性,公司的标志一般装在机箱面板的左上角醒目位置,特殊情况可例外;

表1-1

代号

图号

n.U

H

h

h

h

±0.4

1-1

1U

43.6

5.9

2U

88.1

37.7

1-2

1U

43.6

5.9

31.8

2U

88.1

5.9

76.2

3U

132.5

37.7

57.15

4U

177

37.7

101.6

5U

221.5

37.7

146.1

6U

265.9

37.7

190.5

1-3

6U

265.9

37.7

57.15

76.2

7U

310.3

37.7

88.9

57.15

8U

354.8

37.7

101.6

76.2

9U

399.2

37.7

101.6

120.6

10U

443.7

37.7

101.6

165.1

11U

488.1

37.7

133.3

146.1

12U

532.6

37.7

133.3

190.6

注:

表中:

U=44.45mm;H=nXU-0.8mm;当结构设计需要增加不足1U的面板高度时,允许在H值上增加1/2U,但h1、h2、h3不变。

5.2.1.6面板安装槽口或安装孔的尺寸见图1-4:

图1-4

5.2.1.7

面板的类型与机柜立柱的配合示意,见图1-5:

图1-5

 

5.2.1.8面板与机柜(或机架)在宽度方向上的安装尺寸(见图1-6、表1-2)

图1-6

表1-2

B

B1

B’min

482.6

465

450

609.6

592

577

762.0

744.4

729.4

5.2.1.9挂耳:

挂耳可与面板做成一体,也可单独做成一个零件,但挂耳上的上架孔以及挂耳与机箱面板整合后的外型尺寸必须符合GB/T3047.2-92;

5.2.1.10把手:

把手应优先选用《机械设计通用件标准库》中的把手,为了便于机箱上架后与机柜立柱贴平,机箱面板上固定把手的螺钉应选用沉头螺钉,面板也需在背面沉孔,把手装上后,不得影响上架螺钉的装配;新设计把手时,应符合以下标准:

(1)4U(包含4U)以上的机箱,把手固定孔距为138mm,固定螺孔为2-M4;

(2)2U机箱把手固定孔距为64mm,固定螺孔为2-M4;

(3)1U机箱把手固定孔距为35mm,固定螺孔为2-M3;

5.2.1.11面板支架:

面板支架是面板与箱体之间的过渡件,它和面板、箱体都要有良好的电接触,面板支架不光要支撑面板,还要支撑装在门板内的开关、灯板、防尘网组件等,面板支架上开关类的开孔可参照《机械设计标准库》,驱动器的开孔是在驱动器外型尺寸基础上周边放大0.3mm,面板支架与箱体之间的间隙单边留0.2mm比较合适;

5.2.1.12门组件:

门组件一般由门、玻璃、门绞几部份组成,因要监视门内指示灯的运行状态,一般在门上都开有能够看到灯的观察窗,在观察窗内嵌有门玻璃;门绞是把门与箱体联接起来的一个重要部件,应优先选用《机械设计通用件标准库》中的标准门铰链,设计时应对门的开闭情况做模拟试验,包括锁在内的所有门上附件不得与面板有碰撞、卡滞现象,完全开启后的门也不能碰在面板上,以免蹭掉面板上的喷涂层;一般门与门框的间隙单边留0.3mm比较合适,靠近门绞侧的间隙可适当放大,考虑到转动干涉及外表的美观,门绞侧的边可铣成斜边,门框相应位置也需倒角;

5.3

箱盖组件

5.3.1箱盖:

箱盖的外型尺寸:

一般与箱体同宽,与箱体接触面有良好的电接触,单边间隙留0.3mm较适宜;

5.3.2箱盖压条:

为便于箱盖与箱体固定,在箱盖内侧设计有压条,帮助箱盖卡在箱体上,一般压条与箱盖间的间隙等于面板支架的板厚加上0.3mm;

 

5.4

箱体组件:

箱体、面板与箱盖的基本尺寸(见图1-7、表1-3);

图1-7

 

表1-3

B

482.6

609.6

B3(包含机箱两导轨)

<449(推荐不含导轨425)

<576(推荐不含导轨560)

H

见表1-1

H3

≦H(参照GB/T2822-1981选用标准尺寸)

D3

240、300、360、420,需要时按60mm增量增加

5.4.1

箱体是整个机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光承担机箱中电子元器件的“保卫”、屏蔽、固定的任务,还要在适当的位置对电子元器件的连接线加以固定;箱体与其它部件碰焊时,焊点间距不得大于50mm,对一些外露的窄长缝隙,需加以处理,方法有三种,a减小碰焊点间距,b缩小固定螺钉间距,c增加EMC弹片;

5.5驱动器架:

驱动器架可按其在机箱中所处位置及与相邻零件、元件的位置关系确定,驱动器需有前后调节的空间,与驱动器配合时建议侧面单边间隙留0.3mm,驱动器架与驱器以及机壳要保证有良好的电气接触,例如可在橡胶减震上装跨接弹片,在不装光软驱的情况下,还应设计光、软驱盖板,光软驱盖应优先选用《机械设计通用件标准库》中的。

5.6压条:

压条的作用是在机箱中压紧所有板卡,使机箱在经受恶劣环境下的震动时板卡不致于松动或接触不良,所以压条要有一定的钢性、强度,材料必须选用1.50mm以上的钢板,在已知最高板卡的情况下,设计时压条的下表面距板卡的上表面距离为5.0mm,这样压块既有一定的压缩量,又不用再加工浪费工时,在压其它板卡时,可在压块尺寸A上进行调整,见图1-8;压条上装压块的开孔见图1-9,两侧开孔若要错开设计时,靠近插槽架一侧的开孔按正常位置设计;压条分为前后两条,前压条压在全长卡的后端,后压条在机箱中的位置一般处于PICMG卡前端1/3处(约为114mm),前、后压条下表面距板卡上表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