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42642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主备人:

ZDP总12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课题:

角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16~17页。

【教学要求】

⒈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⒉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

⒊理解射线和角的关系。

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射线和直线。

⒈出示一条线段。

提问:

线段应该怎样画?

要注意什么?

说一说线段有哪些特征?

⒉认识射线。

出示图,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了解射线。

说明:

将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可以得到类似......的图形,叫射线。

教师画一条射线。

提问:

射线是怎样得到的?

射线有什么特点?

学生画一条射线。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射线。

⒊认识直线。

现在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比较:

线段、射线和直线有哪些特点?

提问:

怎样画一条直线?

学生试画。

⒋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之间的关系。

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谁来说一说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

⒌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学生判断,说明理由。

⒍出示一个点,让学生分别画一条过这点的直线、射线和线段。

说明:

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出示两个点,让学生分别画过这两点的直线。

说明:

过两点只可以画出一条直线。

⒎完成想一想。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第17页“想一想”插图,再组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二、认识角

⒈导入:

(出示角的图形)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

名称是什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⒉认识角及其名称。

⑴演示,学生仔细观察:

老师先点一点,然后从这一点出发,引出两条射线,得到一个角。

想一想:

角是怎样组成的图形?

⑵从角的组成过程看,画角时应先干什么?

再干什么?

教师示范画角。

⑶学生练习画角。

(画出不同方向的角)

⑷介绍角各部分名称。

⑸提问:

角的两边可以延长吗?

能画多长?

为什么?

角的大小改变了吗?

⑹为了方便书写,通常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角,教师说明角的符号的写法。

学生写五个,并举例写成“∠1”,读作“角一”。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数一数图上有几个角。

三、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四数教案

主备人:

ZDP总13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课题:

角的度量⑴

【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要求】

⒈使学生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⒉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教具准备】

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关于角,大家还想知道些什么?

⒉要想知道角到底有多大,就要会量角。

那么,量角的工具是什么?

怎样量一个角的大小?

这些都是今天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⒈认识量角器。

⑴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量角器,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⑵指名汇报。

⑶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

我们把这关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

量角器中心一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量角时,我们要把中心与角的顶点对齐。

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是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

内圈刻度是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

观察量角器的内圈刻度,找出教师指度度数的刻度线。

⒉用量角器量角。

⑴看课本第19页,根据刚才对量角器的了解,自学量角的方法,并量一量。

⑵提问:

量角要分几步?

哪几步?

师作具体指导。

⑶指出,在量角时,什么情况下读内圈刻度,什么情况下读外圈刻度。

⑷指名说说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我们教应该注意点什么?

三、想想做做

⒈“想想做做”第1题,请同学们用量角器在书上量一量。

集体订正,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⒉“想想做做”第2题。

⑴同学们量好后,交结果填在括号里。

⑵小组内交流。

⑶说说每块三角尺上的三个角的度数和是多少?

说明什么?

⒊“想想做做”第3题

⑴先估计一下,这三个角的大小一样吗?

⑵动手量一量。

⑶说说自己的发现,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四数教案

主备人:

ZDP总14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课题:

角的度量⑵

【教学内容】教材第20~21页,“想想做做”第4~9题,思考题。

【教学要求】

⒈使学生进一点掌握量角的方法,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⒉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教具准备】

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请学生说一说,量角的工具是什么?

量角器中心一点叫什么?

它有几圈刻度?

⒉怎样量角?

⒊量出下列每个角的度数。

二、指导练习

⒈“想想做做”第4题。

⑴指名读题。

⑵请同学们看书上量角器上的刻度,说出每个角是多少度?

⑶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⑷提问:

仔细观察这几个角?

它们的位置一样吗?

不同位置的角,我们应该怎样来量?

⒉“想想做做”第5题。

⑴指名读题。

⑵请同学们照着图示模仿着量出书上这几个角的度数。

⑶指名回答,并分别说说从量角器哪一边看起,看哪一圈刻度。

⑷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摆放量角器?

⒊“想想做做”第6题。

⑴请同学们判断一下,下面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不是正确?

⑵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⑶请用正确的方法再量一次,强调“两重合,一看数”。

⒋“想想做做”第7、8题。

⑴学生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

⒌“想想做做”第9题。

⑴出示队旗图,说说自己的发现。

⑵请同学们在小组时估计一下图中的三个角各有多少度?

并把估计的结果填在书上表格里。

⑶请同学们用量角器验证一下自己估计的对不对,看看跟你估计的结果相差多少。

三、完成思考题

⒈自己先按要求画一画,再数一数,然后将自己的结果填在书上。

⒉指名口答。

⒊看表格,找一找规律?

四、你知道吗?

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四数教案

主备人:

ZDP总15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课题:

角的分类和画角⑴

【教学内容】教材第22~24页。

【教学要求】

⒈使学生会用量角器画所指定的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度、45度、60度和90度的角。

⒉使学生通过画、折、量等操作活动,形成角和各类不同的角的表象,初步学会估计角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量角器,钟面,一张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请同学们说一说量角的方法有哪几步?

量角时要注意什么?

⒉任意画一个角。

⒊我们知道角是有大有小的,角也可以按照大小分类,到底可以分成哪几类?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二、教学新课

㈠教学角的分类。

⒈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活动角。

⒉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了角可分为:

直角、锐角和钝角。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活动角做出我们认识的这些角。

⒊请同学们再将这些角的样画在本上。

⒋大家觉得角的度数在什么范围我们可以把它称为“锐角”?

什么样的角称为直角?

钝角呢?

⒌转动活动角成一条直线。

提问:

这还是角吗?

为什么?

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

告诉学生这样的角叫平角。

启发思考:

一个平角是多少度?

想一想,一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呢?

为什么?

⒍继续转动活动角,使它的两条边重合。

提问:

这还是角吗?

为什么?

提问:

周角和平角、直角比,它们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⒎我们刚刚认识了哪几类角?

这些类别是根据角的什么来划分的?

这些角分别是多少度。

⒏练习:

⑴“想想做做”第1题。

大家先说说每个角的名称,再从小到大排一排。

⑵想想做做第2题。

先说说下图中的角各是什么角,再在生活中找到这样的角。

㈡教学角的画法

⒈我们已经知道角的分类,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

⒉请同学们尝试画一个角,师小结画法

⒊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⒈“想想做做”的第4题。

⑴指名口答。

⑵在几时整,时针和分针也组成直角?

⒉“想想做做”的第5题。

⑴学生分类。

⑵说说分类的依据。

⒊完成“想想做做”的第6、7题。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四数教案

主备人:

ZDP总16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课题:

角的分类和画角⑵

【教学内容】教材第25~26页。

【教学要求】

⒈使学生进一步理角线、角的概念,比较熟练地度量线段和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直线、射线和线段

⒈请同学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射线、一条直线。

提问:

从线段怎样得到射线?

从线段怎样和直线?

射线能量出长度吗?

直线呢?

⒉练习四第1题。

⑴小组交流、讨论,并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⑵指名汇报。

⑶提问:

线段、射线、直线有什么相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

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⒊练习四第2题。

⑴学生试着练习。

⑵师小结。

二、复习角的认

⒈提问:

怎样的图形叫做角?

你认识了哪些角,能举例说说吗?

⒉把学过的角按一定的顺序排起来。

⒊提问:

什么叫锐角?

直线?

钝角、平角和周角?

⒋练习四第4题。

⑴观察钟面后,先说说钟面上的分针从12起各转动了几分?

再说说形成的角是什么角及度数。

⒌练习四第5题。

⑴按图示,同学们将正方形纸折一折,再展开。

⑵完成角1、角2、角3度数的填写。

⑶提问:

直角和平角有什么关系?

直角、平角和周角有什么关系?

⒍提问:

你怎样知道一个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角时要注意什么?

练习四第6、8题。

⒎提问:

如何用量角器画指定的度数的角?

完成练习四第9题。

⒏练习四第10题。

⑴说明题意,请同学们分小组活动,尽量拼出不同度数的角。

⑵组织交流。

⒐思考题

同学们先自己想方法,再组织交流汇报,可以通过测量,也可以通过推理比较。

⒑你知道吗?

同学们自学“你知道吗”?

三、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四数教案

主备人:

ZDP总17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课题:

怎样滚得远

【教学内容】教材第28~29页。

【教学要求】

1、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题材引导学生经历用实验的方法研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体会结论的可靠性,感受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具准备】

自制的相关滚动的图片,以及生活中的楼梯、桥梁、滑梯、滑雪场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一个人怎样把一头大象运到卡车上?

认可学生各种有创意的回答,认识到用搭斜坡的方法省钱又省力!

引导观察:

这些可以滚动的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

进一步思考:

物体从斜坡上滚下来,滚动的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自由猜测:

物体的重量、滚动的高度、斜坡与地面的角度、地面的光滑度斜坡的长度……

教师小结,引入新课:

影响滚动距离的因素有很多,今天,我们就选其中的一个方面来研究:

二、合作实验,探求结论

1、猜想

教师提问:

你认为斜坡的角度大一些滚得远,还是小一些滚得远呢?

课件出示:

现在有30度、45度、60度三个不同的斜坡,它们是用同样的木板搭成。

现把同样的物体从这三个斜坡上滚下来,你认为哪种斜坡可以使物体滚得最远?

我们先来看看实验的步骤和要求!

2、实验

(1)实验步骤(看课本图片)

教师总结:

这些步骤可以概括:

搭一搭、滚一滚、量一量

(2)操作示范

为了更好的指导大家实验,老师示范一下30度斜坡的实验过程,由于场地不够,后面的同学看不清,请看老师实验的实况录像。

实验操作需要科学和严谨,否则,实验的结果将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你认为有那些细节需要注意?

45度和60度的实验也是按照同样的方法和步骤。

(3)各小组学生分别做30度、45度和60度角的斜坡实验

3、结论

(1)小组汇报:

同一坡度,每次测量的数据一样吗?

比较每次求得的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在小组取得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通过比较、分析,获得结论,感受用实验方法研究问题的合理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斜坡的角度为45度时,圆柱形物体从上面滚下来的距离最远。

(2)教师总结。

(3)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研究了三种度数的斜面,得出斜坡的角度为45度时物体滚得最远!

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斜坡,有没有比45度斜坡滚得更远的呢,我们还需进一步研究。

局限于试验场地和实验次数,我们只能得出斜坡大约是45度时,物体滚动得较远。

我们想知道到底多少度才能使物体滚得最远的呢?

还可以从哪些角度研究?

(30—45,45—60)

课后请对其它角度的斜坡进行实验,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