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39537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07 大小:52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docx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docx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

自控原理课后习题精选

2-5试分别列写图

2-3中各无源网络的微分方程

(设电容C上的电压为uc(t),电容C1上的电压为uc1(t),

以此类推)。

+uc(t)-

+

R1(t)-

+uc1(t)-

u

C

R1

C1

R1

R

R

C

C

c1

-c2(t)+

i

i

R2

+

+u(t)

u

uo

ui

u

uou

R2

uo

uc2(t)C2

(a)

(b)

(c)

 

图2-3习题2-5无源网络示意图

 

解:

(a)设电容C上电压为uc(t),由基尔霍夫定律可写出回路方程为

 

uc(t)ui(t)uo(t)

duc(t)uc(t)uo(t)

C

dtR1R2

整理得输入输出关系的微分方程为

Cduo(t)

(1

1)uo(t)

Cdui(t)

ui(t)

dt

R1

R2

dt

R1

(b)设电容C1、C2上电压为uc1(t),uc2(t),由基尔霍夫定律可写出回路方程为

uc1(t)

ui(t)

uo(t)

ui(t)

uc2(t)

uo(t)

uc2(t)

C2

duc2(t)

R

R

dt

uo(t)

uc2(t)

RC1

duc1(t)

dt

整理得输入输出关系的微分方程为

RC1C2d2uo(t)

(2C1C2)duo(t)uo(t)

RC1C2

d2ui(t)

2C1

dui(t)

ui(t)

dt2

dt

R

dt2

dt

R

(c)设电阻R2上电压为uR2(t),两电容上电压为

uc1(t),uc2(t)

,由基尔霍夫定律可写出回路方程为

uc1(t)ui(t)

uR2(t)

(1)

uc2(t)

uo(t)uR2(t)

(2)

C

duc1(t)

C

duc2(t)

uR2

(t)

(3)

dt

dt

R2

 

1

ui(t)uo(t)

Cduc2(t)

R1

dt

(2)代入(4)并整理得

duR2(t)duo(t)ui(t)uo(t)

dtdtR1C

 

(1)、

(2)代入(3)并整理得

Cdui(t)

Cduo(t)

2CduR2(t)

uR2(t)

dt

dt

dt

R2

两端取微分,并将(

5)代入,整理得输入输出关系的微分方程为

R2Cd2uo(t)

(1

1)duo(t)

uo(t)

R2Cd2ui(t)

1

dui(t)

ui(t)

dt2

R1C

dt

R1C

dt2

R1Cdt

R1C

 

2-6

求图2-4中各无源网络的传递函数。

+Uc(s)-

+Uc1(s)

C

C1

R1

+Uc1(s)--Uc2(s)+

R1

R

R

Uo(s)Ui(s)

C+

C

Ui(s)

+

UR2(s)

Ui(s)

R2Uo(s)

Uc2(s)

C2

R2

 

(a)(b)(c)

 

图2-4习题2-6示意图解:

(a)由图得

UC(s)

Uo(s)

CsUC(s)

R2

R1

UC(s)Ui(s)Uo(s)

 

(2)代入

(1),整理得传递函数为

Cs

1

Uo(s)

R1

R1R2CsR2

Ui(s)

1

1

R1R2CsR1R2

Cs

R2

R1

(b)由图得

 

UC1(s)Ui(s)Uo(s)

Ui(s)UC2

(s)Uo(s)UC2

(s)

(s)

R

R

C2sUC2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

 

(4)

 

(5)

 

Uo(s)

 

(1)

 

(2)

 

(1)

 

(2)

 

2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

RC1sUC1(s)Uo(s)UC2(s)

 

整理得传递函数为

1

Uo(s)

RC1s

2

R2C1C2s2

2RC1s1

RC2s

Ui(s)

RC2s

1

R2C1C2s2

Rs(2C1C2)1

RC1s

2

RC2s

(c)由图得

 

UC1(s)

Ui(s)UR2(s)

(1)

UC2(s)Uo(s)UR2(s)

(2)

CsUC1(s)CsUC2(s)

UR2

(s)

(3)

R2

Ui(s)

Uo(s)

(s)

(4)

CsUC2

R1

整理得传递函数为

1

Uo(s)

Cs

R1R2C2s2

R1Cs

R2

Ui(s)

2

1

1

R1R2C2s2

(R1

2R2)Cs1

Cs

R2

R1R2Cs

R1

2-8试简化图

2-6中所示系统结构图,并求传递函数

C(s)/R(s)和C(s)/N(s)。

解:

(a)

⑴求传递函数C(s)/R(s),按下列步骤简化结构图:

 

图2-6习题2-8系统结构图示意图

①令N(s)0,利用反馈运算简化如图2-8a所示

 

3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

 

R(S)

G1

G2

C(S)

1G1H1

1G2H2

H3

图2-8a

 

②串联等效如图2-8b所示

 

R(S)

G1

G2

C(S)

1

G1H11

G2H2

H3

 

图2-8b

 

③根据反馈运算可得传递函数

G1

G2

C(s)

1G1H11G2H2

G1G2

R(s)

G1

G2

(1G1H1)(1G2H2)G1G2H3

1

G2H2

H3

1G1H11

G1G2

1G1H1G2H2G1H1G2H2G1G2H3

 

⑵求传递函数C(s)/N(s),按下列步骤简化结构图:

 

①令R(s)0,重画系统结构图如图2-8c所示

 

H2

N(S)

+

++

C(S)

H

1

1

G2

G

H3

图2-8c

 

②将H3输出端的端子前移,并将反馈运算合并如图2-8d所示

 

4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

 

N(S)

+

G2

C(S)

-H1

G1

G2H2

+

1

H3/H1

 

图2-9d

 

③G1和H1串联合并,并将单位比较点前移如图2-8e所示

 

-1/G1H1

N(S)

C(S)

-G1H1

G2

+

1

G2H2

H3/H1

图2-8e

 

④串并联合并如图2-8f所示

 

N(S)

1

G1G2H1

C(S)

1

1G2H2

G1H1

+

 

H3/H1

 

图2-8f

 

⑤根据反馈和串联运算,得传递函数

G1G2H1

C(s)

(1

1

1

G2H2

N(s)

H3

G1H1

G1G2H1

1

G2H2

H1

1

G1H1

1

G1G2H1

G1H1

1G2H2

G1G2H3

G2

G1G2H1

1G2H2

G1G2H3

 

(b)求传递函数C(s)/R(s),按下列步骤简化结构图:

 

①将H2的引出端前移如图2-8g所示

5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

 

H2

1/G3

R(S)

C(S)

G1

G2

G3

H1

H3

图2-8g

 

②合并反馈、串联如图2-8h所示

 

H2

/G3

R(S)

G2G3

C(S)

G1

1G3H3

H1

 

图2-8h

 

③将H1的引出端前移如图2-8i所示

 

H2/G3

R(S)

G2G3

C(S)

G1

1G3H3

1

G3H3

H1

G2G3

图2-8i

 

④合并反馈及串联如图2-8j所示

 

R(S)

G1G2G3

C(S)

1

G2H2G3H3

1G3H3

H1

G2G3

图2-8j

 

6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

⑤根据反馈运算得传递函数

G1G2G3

C(s)

1G2H2

G3H3

R(s)

1

G1G2G3

1G3H3H1

1G2H2G3H3

G2G3

G1G2G3

1G1HG2H2

G3H3

G1H1G3H3

 

2-10根据图2-6给出的系统结构图,画出该系统的信号流图,并用梅森公式求系统传递函数C(s)/R(s)和

 

C(s)/N(s)。

 

解:

(a)根据结构图与信号流图的对应关系,用节点代替结构图中信号线上传递的信号,用标有传递函数

的之路代替结构图中的方框,可以绘出系统对应的信号流图。

如图2-10a所示。

 

-H1

N(S)

H2

R(S)

1

G1

1

G2

1

C(S)

 

-H3

图2-10a

 

(1)令N(s)0,求系统传递函数C(s)/R(s)

 

由信号流图2-10a可见,从源节点R(s)到阱节点C(s)之间,有一条前向通路,其增益为

 

p1

G1G2

有三个相互接触的单独回路,其回路增益分别为

L1

G1H1,L2

G2H2,L3G1G2H3

 

L1与L2互不接触

 

L12G1H1G2H2

流图特征式

1(L1L2L3)L121G1H1G2H2G1G2H3G1G2H1H2

 

由于前向通路与所有单独回路都接触,所以余因子式

 

7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

 

11

 

根据梅森增益公式,得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C(s)

p11

G1G2

R(s)

1G1H1G2H2G1G2H3G1G2H1H2

(2)令R(s)

0,求系统传递函数

C(s)/N(s)

由信号流图

2-10a可见,从源节点

N(s)到阱节点C(s)之间,有两条前向通路,其增益为

 

p1G2,p2G1G2H1

 

有两个相互接触的单独回路,其回路增益分别为

L1G2H2,L2G1G2H3

 

没有互不接触的回路,所以流图特征式为

1(L1L2)1G2H2G1G2H3

 

由于前向通路与所有单独回路都接触,所以余因子式

 

11,21

 

根据梅森增益公式,得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C(s)

1

2

G2G1G2H1

R(s)

pi

i

G1G2H3

i1

1G2H2

(b)根据结构图与信号流图的对应关系,用节点代替结构图中信号线上传递的信号,用标有传递函数

的之路代替结构图中的方框,可以绘出系统对应的信号流图。

如图2-10b所示。

 

-H2

 

R(S)1G11G21G31C(S)

 

-H1-H3

 

图2-10b

 

求系统传递函数C(s)/R(s)

 

由信号流图2-10b可见,从源节点R(s)到阱节点C(s)之间,有一条前向通路,其增益为

 

p1G1G2G3

 

8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

有三个相互接触的单独回路,其回路增益分别为

L1G1H1,L2G2H2,L3G3H3

 

L1与L3互不接触

 

L13G1G3H1H3

 

流图特征式为

1(L1L2L3)L131G1H1G2H2G3H3G1G3H1H3

 

由于前向通路与所有单独回路都接触,所以余因子式

 

11

 

根据梅森增益公式,得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C(s)p11

G1G2G3

R(s)

1G1H1G2H2G3H3G1G3H1H3

 

3-3已知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h(t)1012.5e1.2tsin(1.6t53.1),试求系统的超调量%,峰

 

值时间tp和调节时间ts。

 

解:

h(t)10

1.t2

sint(1.653.1)

12.e5

=10[1

1.25e1.2t

sin(1.6t53.1)]

由上式可知,此二阶系统的放大系数是10,但放大系数并不影响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由于标准的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表达式为h(t)1

1

e

ntsin(n1

2t)

1

2

 

n1.2

所以有

1

1

2

1.25

n

1

2

1.6

 

0.6

解上述方程组,得

n2

所以,此系统为欠阻尼二阶系统,其动态性能指标如下

超调量%e

1

2

0.61.25

100%9.5%

100%e

 

 

9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

 

峰值时间

tp

2

1.96s

n1

20.8

调节时间

3.5

3.5

2.92

ts

20.6

n

 

3-4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0.4s1,试求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下的动态性能。

s(s0.6)

 

解题过程:

由题意可得系统得闭环传递函数为

G(s)

0.4s

1

2

s

a

(s)

n

1

G(s)

2

s

1

a

s

2

2d

ns

2

s

n

其中a2,

n

1,d

n

0.5,z

2.5。

这是一个比例-微分控制二阶系统。

2z

比例-微分控制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h(t)

1re

dnt

sinn(

1d2t

z

2

2

2

2

故显然有

r

dn

n

z1

2

3

d

1

2

arctan1

2

arctan(

n

d

d

1.686

z

d

n

d

1

2

arctan

d

1.047

d

3

d

此系统得动态性能指标为

 

峰值时间

tp

d

3.155

1

2

n

d

%r

1

2

dtp

1

2

16.2%

n

超调量

de

3

1ln(z2

2n

n

n2)lnz

1ln(1

d2)

调节时间

ts

2

2

5.134

d

n

 

K

,试应用劳斯稳定判据确定

3-7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

(s2)(s4)(s2

6s25)

义为多大值时,特使系统振荡,并求出振荡频率。

 

10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

解:

 

由题得,特征方程是s412s369s2198s200K0

 

列劳斯表

s4

1

69

200+K

s3

12

198

s2

52.5

200+K

s1

7995-12K

s0

200+K

由题意,令s1

所在行为零得K

666.25

由s2行得52.5s2

200

666.250

解之得s

4.06i2,所以振荡角频率为

4.06r2ad/s

 

K(0.5s

1)

,试确定系统稳定时的

K值范

3-8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

s1)

s(s1)(0.5s2

围。

解:

由题可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D(s)s4

3s3

4s2

(2K)s2K0

列劳斯表如下

s4

1

4

s3

3

2+K

s2

10-K

2K

3

(10-K)(2+K)

6K

1

3

s

10-K

3

s0

2K

由劳斯稳定判据可得

10

K

3

0

[(10

K)(2

K)/3]6K

(10

0

K)/3

2K

0

 

 

11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

解上述方程组可得0K1.705

 

3-9系统结构如图3-1

K

,定义误差e(t)

r(t)c(t),

所示,G(s)

s(Ts

1)

(1)若希望图a中,系统所有的特征根位于

s平面上s2

的左侧,且阻尼比为

0.5,求满足条件的K,T

的取值范围。

(2)求图a系统的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

(3)为了使稳态误差为零,让斜坡输入先通过一个比例微分环节,如图b所示,试求出合适的K0值。

 

(a)(b)

 

解:

(1)闭环传递函数为

(s)

K

K/T

sK

1

K

Ts2

2

s

s

T

T

 

即n

K,2

n

1,

0.5

n

1,K

1

T

T

T

T

 

D(s)

Ts2

s

K,令s's

2,代入上式得,

D'(s)T(s'

2)2

s'

2K

Ts'2

(4T

1)s'4T1/T20

列出劳斯表,

s2

T

4T+1T

2

s1

1-4T

s0

4T+1T

2

T

0,1

4T

0,4T

1/T20

0

T1/4

或T

0,1

4T

0,4T1/T

2

0

无解

0

T

1/4,4

K

(2)R(t)

t,系统为I

型系统∴ess

1/K

 

 

12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

 

K

KK0s

K

(3)G'(s)(K0s1)

Ts2

s

K

s(Ts1)K

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