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自考题分类模拟18.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35531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原理自考题分类模拟1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管理学原理自考题分类模拟1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管理学原理自考题分类模拟1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管理学原理自考题分类模拟1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管理学原理自考题分类模拟1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原理自考题分类模拟18.docx

《管理学原理自考题分类模拟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原理自考题分类模拟18.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学原理自考题分类模拟18.docx

管理学原理自考题分类模拟18

管理学原理自考题分类模拟18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行为的基本心理过程就是一个______

A.激励过程

B.人员配备过程

C.考评过程

D.培训过程

答案:

A

[解答]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所支配的,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行为的方向是寻求目标、满足需要。

行为的基本心理过程就是一个激励过程,通过有意识地设置需要,使被激励的人产生动机,进而引起行为,满足需要,实现目标。

答案为A。

2.把人视为厌恶工作,怕负责任,没有抱负的理论是______

A.X理论

B.Y理论

C.X—Y理论

D.超Y理论

答案:

A

[解答]X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有:

(1)多数人十分懒惰,他们总想设法逃避工作。

(2)多数人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地受别人的指导。

(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

(4)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需要,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工作。

(5)人大致可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人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承担管理的责任。

答案为A。

3.经济人又称为“理性——经济人”,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是______

A.霍桑

B.马斯洛

C.谢恩

D.泰罗制

答案:

D

[解答]基于“经济人”假设所引出的管理方式是,组织以经济报酬来使人们服从和作出功效,并应以权力与控制体系来保护组织本身及引导职工,其管理的重点在于提高效率,完成任务。

其管理特征是订立各种严格的工作规范,加强各种法规和管制。

为了提高士气,则用金钱刺激,同时对消极怠工者严厉惩罚,即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

泰罗制就是“经济人”观点的典型代表。

答案为D。

4.职工的工作效率随着上司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

此假设属于______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自我实现人假设

D.复杂人假设

答案:

B

[解答]“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有:

(1)从根本上说,人是由社会需求而引起工作动机的,并且通过与同事的关系而获得认同感。

(2)工业革命与工作合理化的结果,使工作本身失去了意义,因此只能从工作上的社会关系去寻求意义。

(3)职工对同辛们的社会影响力,要比管理者所给予的经济诱因及控制更为重视。

(4)职工的工作效率随着上司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

答案为B。

5.在X理论的基础上,组织的管理工作重点是______

A.提高士气

B.提高效率,完成任务

C.实现自我价值

D.激励职工积极性

答案:

B

[解答]基于“经济人”假设所引出的管理方式是,组织以经济报酬来使人们服从和作出功效,并应以权力与控制体系来保护组织本身及引导职工,其管理的重点在于提高效率,完成任务。

答案为B。

6.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而这些需要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这种观点源于______

A.“经济人”的假设

B.“社会人”的假设

C.“自我实现人”的假设

D.“复杂人”的假设

答案:

D

[解答]“复杂人”假设的基本观点有:

(1)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这些需要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2)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它们会发生相互作用并结合成为统一的整体,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

(3)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会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

(4)一个人在不同单位或同一个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需要。

(5)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没有适合于任何组织、任何时间、任何个人的统一的管理方式。

答案为D。

7.麦格雷戈提出的Y理论的基础是______

A.“社会人”的假设

B.“经济人”的假设

C.“复杂人”的假设

D.“自我实现人”的假设

答案:

D

[解答]“自我实现人”是马斯洛提出来的。

所谓自我实现,指的是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这就是说,人们除了上述的社会需求之外,还有一种想充分运用自己的各种能力,发挥自己自身潜力的欲望。

麦格雷戈总结并归纳了马斯洛与其他类似的观点,提出了Y理论。

答案为D。

8.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______

A.保健因素和安全因素

B.保健因素和社交因素

C.保健因素和自我实现因素

D.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答案:

D

[解答]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了双因素理论。

他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对诸如本组织的政策和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职业安定以及个人生活所需等等,如果得到后则没有不满,得不到则产生不满。

他把这类因素统称为“保健因素”。

此外,他还发现人们对诸如成就、赏识(认可)、艰巨的工作、晋升和工作中的成长、责任感等,如果得到则感到满意,得不到则没有不满。

他把这一类又统称之为“激励”因素。

答案为D。

9.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______

A.马斯洛

B.赫茨伯格

C.麦克莱兰

D.弗鲁姆

答案:

B

[解答]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了双因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麦克莱兰提出了激励需求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了期望理论。

答案为B。

10.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一生最高需求层次是______

A.生理需求

B.社会需求

C.自我实现需求

D.尊重需求

答案:

C

[解答]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由低级的需求开始逐级向上发展到高级需求。

他将个人的需求由低级到高级分为生理的需求,安定或安全的需求,社交和爱情的需求,自尊与受人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

答案为C。

11.曹雪芹虽食不果腹,仍然坚持《红楼梦》的创作是出于其______

A.安全的需求

B.社交的需求

C.自尊与受人尊敬的需求

D.自我实现的需求

答案:

D

[解答]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军·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

他将个人的需求分为生理的需求,安定或安全的需求,社交和爱情的需求,自尊与受人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是出于自我实现的需求。

答案为D。

12.在下列有关个体行为的理论中,属于“激励内容”理论的是______

A.期望理论

B.波特—劳勒模型理论

C.双因素理论

D.X理论—Y理论

答案:

C

[解答]激励内容理论主要包括:

(1)需要层次理论;

(2)双因素理论;(3)激励需求理论。

答案为C。

13.研发中心的李主任在会上宣布,根据市场需求公司计划研发一种新产品,研发成功将对相关人员奖励10万元。

在了解了对新产品的要求及特性之后,小王认为自己完成这项任务的可能性很大,因而积极性很高。

依照期望理论,10万元的奖励属于______

A.激励力

B.期望值

C.概率

D.效价

答案:

D

[解答]期望理论中,激励是一个人某一行动的期望价值和那个人认为将会达到其目标的概率之乘积。

用公式表示为:

激励力=期望值×效价。

效价是指一个人对某一目标(奖酬)的重视程度与评价高低,即主观认为奖酬价值大小。

答案为D。

14.期望理论的提出者是______

A.泰罗

B.赫茨伯格

C.弗鲁姆

D.马斯洛

答案:

C

[解答]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的。

期望理论基本观点是:

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动将会有助于达到某个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以达到这个目标。

答案为C。

15.提出激励强化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______

A.斯金纳

B.凯利

C.梅奥

D.梅杰

答案:

A

[解答]强化是心理学术语,是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

激励强化理论是行为改造型理论之一,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来的。

答案为A。

16.当一个人的消极行为发生后,使之受到经济上或名誉上的损失,从而减少这种行为,这是强化类型中的______

A.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

C.惩罚

D.消失

答案:

C

[解答]在消极行为发生之后,使实施者受到经济上或名誉上的损失或取消某些为人所喜爱的东西,从而减少这种行为,称为惩罚。

答案为C。

17.提出“努力—成绩—报酬—满足”激励理论模式的是______

A.麦克莱兰

B.斯金纳

C.波特和劳勒

D.弗鲁姆

答案:

C

[解答]从波特—劳勒模式中可以看到,激励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

领导者应该仔细评价他的报酬结构,并通过周密的计划、目标管理和借助良好的组织结构明确的职责,就可以把努力—成绩—报酬—满足等连锁关系整合到管理系统中去了。

答案为C。

18.李明是参加工作不久的新员工,他积极肯干,经常超额完成任务,多次得到领导的奖励,他的干劲也越来越大。

李明的领导采用了哪种强化方式?

______

A.积极强化

B.惩罚

C.消极强化

D.消失

答案:

A

[解答]在积极行为发生以后,立即用物的或精神的鼓励来肯定这种行为。

在这种刺激作用下,个体感到对他有利,从而增加以后的行为反应频率,称为积极强化。

答案为A。

19.管理者可以根据下属的行为情况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强化方式,它主要分为______

A.固定和可变

B.连续和间歇

C.集中和分散

D.积极和消极

答案:

B

[解答]管理者可以根据下属的行为情况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强化方式,它主要分为连续的和间歇的两种。

答案为B。

20.在一定时期撤销对原来可以接受的行为的强化,将会逐步降低行为出现的频率,以至最终消失,这是强化类型中的______

A.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

C.惩罚

D.消失

答案:

D

[解答]消失是撤消对原来可以接受的行为的强化,由于一定时期内连续不强化,这种行为将逐步降低频率,以至最终消失。

答案为D。

21.从归因理论来看,任务难度属于______

A.外因、稳定的、不可控的

B.内因、不稳定的、可控的

C.外因、不稳定的、可控的

D.内因、不稳定的、不可控的

答案:

A

[解答]归因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获得成功还是遭受失败可以归因于四个要素,即努力;能力;任务难度;机遇。

这四个因素可以按以下三个方面来划分:

(1)内因或外因:

努力和能力属于内因,任务难度和机遇属于外因;

(2)稳定性:

能力和任务难度属于稳定因素,努力和机遇属于不稳定因素;(3)可控制:

努力是可控因素;能力在一定条件下是不可控因素,但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这种意义上的能力又是可控的;任务难度和机遇是不可控的。

答案为A。

22.美国心理学家凯利等人提出了行为改造理论中的______

A.激励理论

B.强化理论

C.期望理论

D.归因论

答案:

D

[解答]归因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凯利等人提出来的。

答案为D。

23.管理者采用的激励方法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______

A.员工的知识结构和个人素质

B.能否找到诱导一个人进行工作并较好地完成工作的因素

C.人们的觉悟

D.B和C

答案:

D

[解答]在研究了激励理论之后,管理者往往急于寻求最有效的激励方法。

然而,方法是否有效,取决于能否找到诱导一个入进行工作并较好地完成工作的因素;同时还取决于人们的觉悟。

答案为D。

24.有这样一个小企业的老板,他视员工如兄弟,强调“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并把这种思路贯穿于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当企业的收入高时,他便多发奖金给大家,一旦企业销售状况不好,他就少发甚至不发奖金。

一段时间后,却发现大家只是愿意“有福同享”,而不愿意“有难同当”。

在有难时甚至还有员工离开公司,或将联系到的业务转给别的企业,自己从中拿回扣。

这位老板有些不解,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______

A.老板在搞平均主义

B.老板把激励因素转化成了保健因素

C.员工们的横向攀比

D.老板对员工的激励缺乏系统规划

答案:

D

[解答]管理者应该创造和维持一种有利于激励的环境,即要做到:

(1)学会判断产生问题的原因。

(2)懂得激励过程。

(3)扩大管理者的责任范围。

(4)奖励制度要明确。

(5)言行一致。

(6)避免消极因素。

本题中,正是因为老板对员工的激励缺乏系统的规划,才出现了问题。

答案为D。

25.为使激励取得效果,管理者应做到______

A.坚持精神奖励原则

B.坚持按需分配原则

C.权力分化

D.随机制宜,创造激励条件

答案:

D

[解答]为使激励取得效果,管理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物质利益原则;

(2)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3)随机制宜,创造激励条件;(4)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

答案为D。

二、多项选择题

1.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谢恩归纳分类了人性的四种假设,即______

A.“经济人”假设

B.“个性人”假设

C.“社会人”假设

D.“复杂人”假设

E.“自我实现人”假设

答案:

ACDE

[解答]谢恩归纳的有关人性的假设主要包括:

(1)“经济人”的假设;

(2)“社会人”的假设;(3)“自我实现人”的假设;(4)“复杂人”的假设。

答案为ACDE。

2.以“自我实现人”假设为基础的管理方式的特征是______

A.培养职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B.创造条件使人们发挥智慧潜能

C.严格各种法规

D.帮助人们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

E.重视因人而异的管理

答案:

BD

[解答]在“自我实现人”的假设下,管理者的任务是,安排好组织工作方面的条件和作业的方法,使人们的智慧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和自己具体的个人目标而努力。

这主要是一个创造机会、挖掘潜力,排除障碍,鼓励发展和帮助引导的过程。

答案为BD。

3.通常我们把各种激励理论归结为______

A.激励内容理论

B.激励方式理论

C.激励过程理论

D.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E.思维灌注型激励理论

答案:

ACD

[解答]通常我们把各种激励理论归纳划分为三大类,即激励内容理论、激励过程理论和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答案为ACD。

4.赫茨伯格称为“保健因素”的有______

A.组织的政策管理和监督

B.工作条件

C.成就与责任

D.人际关系

E.个人生活所需

答案:

ABDE

[解答]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对诸如本组织的政策和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职业安定以及个人生活所需等等,如果得到后则没有不满,得不到则产生不满。

他把这类因素统称为“保健因素”。

答案为ABDE。

5.期望理论认为,决定激励力大小的因素是______

A.期望值

B.能力

C.效价

D.任务难度

E.经验

答案:

AC

[解答]弗鲁姆认为,激励是一个人某一行动的期望价值和那个人认为将会达到其目标的概率之乘积。

期望理论中激励公式为:

激励力=期望值×效价。

答案为AC。

6.波特—劳勒模式中,能否取得工作成就由______决定的。

A.努力

B.从事特定任务的能力

C.人际关系能力

D.对任务的理解力

E.管理能力

答案:

ABD

[解答]本题考查的是波特—劳勒模式的相关知识,属于需要领会的内容,请考生灵活掌握。

答案为ABD。

7.在激励强化理论中,管理者可以用来改变下属行为的措施有______

A.积极强化

B.惩罚

C.消极强化

D.逃避性学习

E.消失

答案:

ABCDE

[解答]管理者可以采用四种强化类型来改变下属的行为:

(1)积极强化;

(2)惩罚;(3)消极强化或逃避性学习;(4)消失。

答案为ABCDE。

8.间歇强化的主要形式包括______

A.固定间隔

B.可变间隔

C.固定比率

D.可变比率

E.连续比率

答案:

ABCD

[解答]间歇的强化是指非连续的强化,它包括四种形式:

固定间隔;可变间隔;固定比率;可变比率。

答案为ABCD。

9.具有普遍意义的激励方式有______

A.思想政治工作

B.奖励

C.积极强化

D.工作内容丰富化

E.职工参与管理

答案:

ABDE

[解答]激励的方法多种多样,而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主要包括:

(1)思想政治工作;

(2)奖励;(3)职工参加管理;(4)工作内容丰富化;(5)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

答案为ABDE。

10.卓有成效的激励应包括的步骤______

A.确定欲达到的目标

B.确定需要的组织资源

C.洞悉下属的需要

D.确定有效的激励因素

E.使组织目标同个人目标达到平衡

答案:

ABCDE

[解答]卓有成效的激励应包括五个步骤:

(1)确定欲达到的目标;

(2)确定需要的组织资源;(3)洞悉下属的需要;(4)确定有效的激励因素;(5)使组织目标同个人目标达到平衡。

答案为为ABCDE。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

1.经济人

答案:

经济人又称“理性——经济人”,也称为实利人。

它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工作动机是为了获取经济报酬。

2.期望理论

答案:

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的。

期望理论基本观点是:

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动将会有助于达到某个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以达到这个目标。

3.激励

答案:

激励是指管理者通过设置需要,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

4.消极强化

答案:

当一个特定的强化能够防止产生个人所不希望的刺激,称为消极强化或逃避性学习。

5.归因论

答案:

归因论着重研究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把行为归结为外部原因还是内部原因;另一个方面是人们获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归因倾向。

四、简答题

1.简述基于“经济人”、“社会人”假设所引出的管理方式。

答案:

(1)基于“经济人”假设所引出的管理方式是,组织以经济报酬来使人们服从和作出功效,并应以权力与控制体系来保护组织本身及引导职工,其管理的重点在于提高效率,完成任务。

其管理特征是订立各种严格的工作规范,加强各种法规和管制。

(2)由“社会人”假设得出的管理方式,强调除了注意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外,更应注意从事此项工作的人们的需求。

不应只注意指挥、监督等,而更应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职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不应只注意对个人的奖励,应提倡集体奖励制度。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案:

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他认为人类的需求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由低级的需求开始逐级向上发展到高级需求。

他还断定,当一组需求得到满足时,这组需求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他将个人的需求分为生理的需求,安定或安全的需求,社交和爱情的需求,自尊与受人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

由于每个人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管理者必须用随机制宜的方法对待人们的各种需求。

3.简述双因素理论。

答案:

(1)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指的是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2)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诸如本组织的政策和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职业安定以及个人生活所需等等;而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如成就、赏识(认可)、艰巨的工作、晋升和工作中的成长、责任感等。

(3)赫茨伯格认为,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激励职工的作用,但能防止职工产生不满的情绪;保健因素改善后,职工的不满情绪会消除,并不会导致积极后果,职工只是处于一种既非满意,又非不满意的中心状态;激励因素才能产生使职工满意的积极效果。

五、论述题

1.对组织中人的不同假设,将直接影响到管理者的管理行为,试分析管理中的四种人性观点。

答案:

“经济人”基本观点如下:

(1)多数人十分懒惰,他们总想设法逃避工作。

(2)多数人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地受别人的指导。

(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

(4)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需要,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工作。

(5)人大致可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人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承担管理的责任。

“社会人”基本假设就是:

(1)从根本上说,人是由社会需求而引起工作动机的,并且通过与同事的关系而获得认同感。

(2)工业革命与工作合理化的结果,使工作本身失去了意义,因此只能从工作上的社会关系去寻求意义。

(3)职工对同事们的社会影响力,要比管理者所给予的经济诱因及控制更为重视。

(4)职工的工作效率随着上司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

“自我实现人”的基本观点:

(1)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如果环境条件有利,工作就如同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

(2)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目标的唯一手段。

人们在执行任务中能够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

(3)在适当条件下,一般人不仅会接受某种职责,而且还会变动寻求职责。

(4)大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在解决组织的困难问题时,都能发挥出高度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创造性。

(5)有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需求的人往往以达到组织目标作为自己致力于实现目标的最大报酬。

(6)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一般人的智能潜力只得到了一部分的发挥。

“复杂人”的基本观点:

(1)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这些需要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每个人的需要都各不相同,需要的层次也因人而异。

(2)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它们会发生相互作用并结合成为统一的整体,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

(3)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会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

(4)一个人在不同单位或同一个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需要。

(5)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没有适合于任何组织、任何时间、任何个人的统一的管理方式。

2.试述激励强化理论及其应用原则。

答案:

激励强化理论是行为改造型理论之一,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提出来的。

管理者可以采用四种强化类型来改变下属的行为:

(1)积极强化。

在积极行为发生以后,立即用物的或精神的鼓励来肯定这种行为。

在这种刺激作用下,个体感到对他有利,从而增加以后的行为反应频率,称为积极强化。

(2)惩罚。

在消极行为发生之后,使实施者受到经济上或名誉上的损失或取消某些为人所喜爱的东西,从而减少这种行为,称为惩罚。

(3)消极强化或逃避性学习。

当一个特定的强化能够防止产生个人所不希望的刺激,称为消极强化或逃避性学习。

消极强化和积极强化有一定的区别,工人努力从工作、从组织中获取报酬,这是积极强化,工人努力工作是为逃避不希望得到的刺激结果,如不挨上级的批评,这是消极强化。

当然,在这两种情况下,积极行为都能得到加强。

(4)消失。

消失是撤消对原来可以接受的行为的强化,由于一定时期内连续不强化,这种行为将逐步降低频率,以至最终消失。

管理者在应用强化手段时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要设立一个目标体系。

管理者应把总目标分解成分目标和分阶段目标,每完成一个分目标和分阶段目标都及时给予强化,以便增强下属信心,逐步实现总目标。

(2)要及时反馈和及时强化。

管理者要使下属尽快知道自己的行为结果并及时强化,使下属得到及时的鼓励和鞭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