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诗歌鉴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9346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诗歌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一诗歌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一诗歌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一诗歌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一诗歌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诗歌鉴赏.docx

《高一诗歌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诗歌鉴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诗歌鉴赏.docx

高一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专题

说明:

此题为我收集和整理的2003年各地的模拟试题中的诗歌部分,可作为网友们第二轮复习时选用。

吴小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宋词,回答

(1)——

(2)题(6分)

西江月  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

这首词是张孝祥由潭洲(今湖南长沙)改官离开湖南时,途经黄陵山下,遇风阻所作。

    简要分析本词上片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分)

3、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6分)

一剪梅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如。

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

此词大致作于南宋后期,时蒋捷飘泊在江苏一带。

(1)词上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2)“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表达的意思是:

(3分)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雨晴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古人谓“诗贵活句”,“活句”就是指最能表达诗人独特感受的新鲜生动的神来之笔。

本诗的活句是哪一句?

然后请你谈谈看法。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诗人在抒发秋思时,不同于一般唐诗的那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法,而是通过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感情。

(2分)

(2)王安石评价张籍的诗说: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于容易却艰辛。

”从这首诗看,诗人用了几个寻常的动词“见”、“欲”、“恐”,却包含丰富的感情。

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动词,简要谈谈你的感受。

(2分)

(3)当家书要托人带走的时候,诗人又匆匆拆开信封。

拆开信封之后,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诗人记起了什么又补上了什么;一种是诗人什么都没有补上。

从诗歌鉴赏的角度来看,你认为哪一种可能更“美”?

请简要说明理由。

(2分)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渔     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1)诗中的“渔翁”含有几分诗人自况的意味,你认为这一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诗的末两句,苏东坡认为“虽不必亦可”(即:

此二句删去也可以),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

为什么?

(3分)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夜里,雪的形象自然难以捕捉。

然而作者却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一场夜雪,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种手法。

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绝句(其一)杜甫             春  望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无赖春色到江亭。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即遣花开深造次,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便教莺语太丁宁。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以上两首主题相同的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2)《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和《绝句(其一)》中的“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句都写到了“花鸟”。

两句诗的表现手法相同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

   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送元二使安西王  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诗人在一、二句中写了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请摘出这些词语。

(2分)

(2)试分析“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含义。

(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以下题目。

诉衷情  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

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云长,路茫茫。

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注:

这首词写于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作者四十八岁时,当时他从参知政事贬为外官已有六年。

 ⑴这首词写景极有特色。

请简要分析。

(3分)

  ⑵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①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后两句表现了唐军的什么精神?

 ②试就诗中描写战争的手法加以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6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填空:

“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          季节的一种               气氛。

   

(2)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1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题画竹  郑燮

且让青山出一头,疏枝瘦干未能遒。

明年百尺龙孙发,多恐青山逊一筹。

诗中的“龙孙”指什么?

请分析本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揭示哲理的。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悦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分)

(2)前人评价说“闻说梅花早”绝妙,请你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4分)

15.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6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杜十四之江西     孟浩然

荆楚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指出这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之处。

 

(2)李白这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中见志。

在“画”、“情”、“志”中选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16.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6分)

忆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1]西园公子:

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

[2]无忌:

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

[3]莫愁:

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

乐府诗《莫愁乐》云:

“莫愁在何处?

莫愁石城西。

”石城即今南京。

   

(1)这首诗巧用典故,语涉双关,以颈联(五、六两句)为例,就其中一种手法简要分析。

(3分)

    

(2)“夕阳唯见水东流”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分)

    17.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6分)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赁杯酒长精神。

[注]唐宝历二年,刘禹锡遭贬谪二十三年后返洛阳,时逢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白居易即席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刘禹锡便也写了《醉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1)白的赠诗对刘禹锡的遭遇感慨万千,最后两句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是被            

     所累。

白居易的诗与刘禹锡的诗相比,感情基调较为                    。

(2)刘诗的颈联(五、六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诗富含哲理,至今还常常被人引用,请写出它说明的道理。

 18.阅读下面一支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

[玉鞭蓉]喜雨  (明)冯惟敏

初添野水涯,细滴茅檐下,喜芃芃遍地桑麻。

消灾不数千金价,救苦重生八口家。

都开罢:

荞花,豆花,眼见的葫芦棚结了个赤金瓜。

注:

①野水:

指地上的积水。

②芃(péng):

茂盛的样子。

(1)这支小令用什么方式来抒情?

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感情?

 

(2)这支曲子在语言运用上有些什么特点?

  1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蜀中九日登高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那:

奈何,为什么

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

”你认为这两句妙不妙?

为什么?

 2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秋  词①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②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①《秋词》共二首,此诗是第一首,是刘禹锡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②排云:

冲天。

(1)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

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3分)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

有何深意?

2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①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②“箫管”在诗中指                     ;“朱门”在诗中指                      

③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    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分)

 

(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4分)

2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6分)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霞。

这是一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作者在被贬朗州后写的。

诗篇一翻悲秋成案,谱成一曲高亢的秋歌。

请简要评析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2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咏   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

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可通。

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

请简述理由。

2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陇西行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①全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