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备考策略及高效复习方法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28762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备考策略及高效复习方法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备考策略及高效复习方法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备考策略及高效复习方法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备考策略及高效复习方法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备考策略及高效复习方法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备考策略及高效复习方法总结.docx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备考策略及高效复习方法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备考策略及高效复习方法总结.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备考策略及高效复习方法总结.docx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备考策略及高效复习方法总结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

三招开启言语理解大门

http:

//www.chinagwy.org      2010-10-12      来源:

国家公务员网

            

  很多考生对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印象是:

碎、细、杂。

“碎”指的是考查点分布零散,形式多样;“细”则是考查的内容要求高度精确,稍有差池便会犯错;“杂”是考查范围越来越广,经济、政治、文化、军事、艺术、科学等皆可入题,这几个特点给广大考生的复习备考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然而言语部分的题量大,基本稳定在30-40道之间,这部分成绩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行测考试的成败。

  在公务员的基本素质中,言语理解与表达可谓是最基础、最常用的,言语活动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言语理解与表达考查的是考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理解与表达并重。

作为公务员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言语理解与表达已成为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公务员考试中最稳定的题型之一,言语部分掌握好了对申论及面试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考生若能将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复习思路和词汇知识有效运用到申论及面试中,定能在这两个环节取得更好的成绩。

  针对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基础性和特点,我们建议考生要从以下几点入手复习准备:

  1.抓基础,重词汇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对语言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简单一些,主要都集中在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上,因此应试者应该注重平时语言文字基础知识的积累及复习,包括句子成分的搭配是否合理,语法表达是否规范、句子表达是否歧义、成语理解是否正确、常见错别字书写是否正确、标点符号使用是否规范等多方面。

平时基础扎得牢,才能在考试中从容应对。

  2.多练习,尤其是真题

  在没有发现更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之前,最好的方法就是重复。

真题是公务员考试最重要的复习资料,是公务员考试的风向标,只有大量练习真题,才能深刻了解习题的结构、数量、时间分配等等,才能了解考试的趋势,把握命题人的出题方向,才能提高自己对试题的敏感性,无论是在选词填空还是在片段阅读的备考中,都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

  3.复习全面,不留死角

  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只有选词填空和片段阅读两种题型,而北京只考文章阅,另外上海、江苏、陕西等省的公务员考试中也涉及文章阅读题型,标点符号的使用在浙江试题中出现,上海、福建、陕西考过错别字,福建省甚至考过拼音题。

公务员考试在不断进行新的尝试,考生复习时应当针对各类题型进行全面复习,不留死角。

考生在备考期间,往往会选择几种教材,不仅花费较多,而且相互之间重复较多,解决不了题型多样性问题。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中语感素质的培养

http:

//www.chinagwy.org      2010-10-13      来源:

国家公务员网

         

  行政能力测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试题是对公务员考生所具有的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的一种测评,其考察的标准是行政工作所要求的一般言语理解与表达水平,这部分试题就呈现出标准化能力型的特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是将汉语言文字编辑、组合、加工而成,其中,汉语言文字的形象性、隐晦性和模糊性等等,使我们在做题时不仅要进行理性分析,而且还要重视整体感悟。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

“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锐敏的感觉。

  公务员考试题量较大,时间较短,平均一道题必须在不到一分钟之内给出答案。

特别是遇到模棱两可的题目,有时通过语感即可很快得出正确答案。

那么怎样来培养语感素质呢?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

  

(一)培养形象感

  即是提倡我们展开联想,激活大脑中与文字有关的表象,将文字语言转变为比较形象的视象。

在平日阅读文章过程中,通过我们自己的想象才能走进作品所描写的世界,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意境等等,这样才有可能挖掘出语言文字有可能暗示和启发的情感。

  

(二)强调诵读

  古人云: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最好的策略,通过阅读,我们可以锻炼捕捉语言主旨的能力、迅速评价作者意愿的能力以及对关键字、句的把握能力等等。

这些能力对于言语理解与表达测试是至关重要的。

  (三)培养意蕴感

  高尔基曾经说过: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平日阅读中,我们要注意去体会和揣摩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很多试题,例如意图推断题,就需要考生通过对一小段文字的阅读,推出作者写作意图。

大部分题目是不可能直接从文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这就需要我们去推敲。

因此,在阅读语言材料时,遇到某些字句,就可以认真研究一番,找出这些字句的意义。

  语感素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我们的持之以恒,在日常一切交际中,有意识的去培养语感,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敏感能力,必将对语感素质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更胜一筹。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备考攻略

http:

//www.chinagwy.org      2010-10-15      来源:

国家公务员网

            

  在最新发布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0年度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大纲中,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的内容没有实体性的变化,只在模块的顺序上有所调整,由2009年行测的第二部分调整为2010年行测的第一部分。

这种变与不变都要引起考生的注意。

首先,随着模块顺序的前调,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在行测中的战略地位大大提升。

考生在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表现,不仅直接关系到考生在该部分的成绩,也会从心理上影响考生,从而影响考生整个考试的表现。

因而考生应对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予以足够重视。

其次,考试大纲中关于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实体内容没有任何变化,说明经过逐年探索,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命题已经趋于成熟,命题的题型、风格、难度等都将保持与09年考题保持一致。

具体而言,言语理解与表达由选词填空和片段阅读量部分组成,二者平分天下,各有二十题。

同时,这也意味着在备考2010年公务员考试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时,09年真题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一选词填空,咬文嚼字

  选词填空题是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重要题型,考试大纲的要求是“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

具体而言,给出一段包含有空格的文字,并给出备选的词语(成语),要求考生从四组词语(成语)中选出一组填入文中空格处,使得文段句意完整、连贯通顺。

从2007年开始,选词填空题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以独立的形式出现,占据着20道题的分量,并延续至今。

  选词填空考查了词语(实词、虚词)与成语的辨析和运用。

综合分析历年考试真题,可以发现以下几个趋势:

  

(1)对成语的考查力度不断加大。

近几年的选词填空题中,成语题不断增多。

对于成语题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单纯考查成语,即四个选项的都是成语,其二则是将成语与词语混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即题干有多个空格,有的空格需要填入一般的词语,而有的空格则需要填入成语。

2009年考试真题中有关于成语的题多达11题,占选词填空总题量的55%。

因此考生需要在备考阶段注意对成语的复习,尤其要注意对词义相近的成语之间的细微区别。

  

(2)对于题干的空格数,从历年真题来看,主要以两个空格的题为主,三个空格的题有所增加。

近几年的选词填空题题干的数从一个到三个,08年甚至有一道题有四个空格。

但从总体上而言,仍然是以两个空格的题为主。

考生注意不能拘泥于某一个空格的选项,而要综合考虑选项对多个空格的契合度。

对于三个空格甚至四个空格的题,考生不必有畏难心理。

事实上,空格越多,题干和选项的提示信息也就越多,难度反而会有所下降。

当然,空格增多,对考生答题速度的要求也就越高,考生在提高做题准确率的同时,还应当尽量提高自己的答题速度。

  做好选词填空题,对考生的语文功底尤其是语感有一定的要求。

但对于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考生,也不必气馁,因为这部分考生完全可以通过近期的强化训练掌握应试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答题水平。

对于选词填空题,最实用的解题技巧就是“咬文嚼字”。

  要掌握“咬文嚼字”的技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咬什么,嚼什么?

”。

对于选词填空题,我们首先要“咬”和“嚼”的是题干本身。

我们需要从题干中找到提示信息。

一般来说,我们需要特别注意题干中的以下信息:

  

(一)内容上的提示信息

  1同义近义提示信息;2反义提示信息;3逻辑关系提示信息;

  

(二)语法上的提示信息

  1词语搭配信息;2语法结构信息;

  其次,我们还要“咬”和“嚼”题中备选的选项本身。

在选词填空题中,相当一部分题是考查的是近义词辨析。

对于这类题,我们需要对四个选项本身进行“咬文嚼字”,找出近义词中的细微区别,从而找出最佳选项。

在对选项中的近义词进行“咬文嚼字”时,我们可采用语素对比法,重点分析它们之间不同的语素,从而分辨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具体而言,主要以下角度区别近义词:

  

(一)从词义上辨析

  1.词义的大小;2.词义的轻重;3.词义的重点;4.词义的感情色彩;

  

(二)从词语的用法上辨析

  1.固定搭配;2.词性和造句功能;3.集合名词与具体名词;4.风格与场合;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大部分题而言,考生只需要对题干和选项二者之一进行“咬文嚼字”即可,但对于部分难度较大的题,考生需要同时对题干和选项进行“咬文嚼字”。

  二片段阅读,非诚勿扰

  作为言语理解与表达“二分天下”的另一种题型,片段阅读对于言语理解与表达乃至整个行测考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片段阅读,考试大纲的要求是“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

因此,片段阅读具体而言可分为主旨题、细节题、推断题、作者态度题等题型。

  根据对历年真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片段阅读题中,主旨题占据了绝大多数,因而便有“得主旨者得阅读”一说。

主旨题的提问方式主要有: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等。

在2009年的考试真题中,20道片段阅读题中有17道是主旨题。

这对备考2010年的片段阅读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以主旨题为纲。

为了把握文段的主旨,考生一定要对文段的文章脉络有比较清晰的把握。

事实上,片段阅读题从本质上而言就是考查考生在短时间内有效提取文章信息的能力。

而为了给考生设置障碍,命题者在给出关键信息的同时,也会给出一些附属性信息乃至一些干扰信息,所以考生要有一双“火眼金睛”,找出阅读材料中有“诚意”的部分,“非诚”则“勿扰”。

为了提高自己的抗干扰能力,考生需要学习古代“庖丁解牛”之法,即“结构分析法”。

  根据对历年真题的总结,片段阅读的材料的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总分型(分总型)、原因结果型(结果原因型)、现象表现与理论分析型、转折型、递进型。

  此外,细节题也是一种比较重要的题型。

细节,顾名思义,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文段乃至文章的某一细节信息,考查的是考生在短时间内筛选信息的能力。

细节推断题的提问形式包括:

“对这段文字理解最准确/不准确的是”、“与这段文字文意(不)相符的是”、“通过这段话,可以知道”、“根据这段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等等。

对于细节题我们需要注意常见的陷阱:

偷换概念、无中生有、逻辑错误、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过于绝对、照抄原文。

此外,推断题和作者态度题,需要考生紧扣原文,切忌随意发挥,过度推断。

  总之,考生熟练掌握了文段的常见结构,熟悉了命题者经常设置的各种陷阱,对于片段阅读,便能做到“游刃有余”。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

讲方法重归纳

http:

//www.chinagwy.org      2010-10-15      来源:

国家公务员网

          

  言语理解与表达专项考查的是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理解与表达并重。

理解,是考生与材料之间的一种“对话”过程;表达,则是在理解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更深入的挖掘与剖析。

近年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包含两大内容,即选词填空和片段阅读。

  作为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极为重要的一个专项,言语理解与表达与考生的日常生活关系非常近。

但由于我们平时在语言的使用中也存在很多误区,因此,被很多考生认为最容易做的言语理解与表达,其实也是最容易出错的部分。

  一、选词填空讲方法

  选词填作为一种新题型在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首次出现,题量为20题,占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总体量的一半,其分量之重显而易见。

作答选词填空必须要掌握好两大方法:

对应分析法和语义分析法。

  1、对应分析法是解答选词填空的首要方法。

  对应,顾名思义就是呼应。

对应分析法就是分析一段话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呼应关系。

通过解释词语之间的呼应关系,给考生提供解答问题的思路。

而对应又包括两种方式的对应,即正对应和逆对应,各种方式也有一些常见的对应关系,如下所示:

  例:

  节约其实就是这样的行为,表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就是空调开多少度之类的细枝末节的问题,就是买大排量还是小排量轿车之类的问题,就是是否选择一次性卫生筷之类的问题。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简单B、琐碎C、日常D、普通

  【名师点拨】

  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正对应中的概括关系题。

“行为”与“就是空调开多少度之类的细枝末节的问题,就是买大排量还是小排量轿车之类的问题,就是是否选择一次性卫生筷之类的问题。

”构成概括关系,前面的词语概括后面的内容。

因此选择D。

  应用对应分析法,就是要找到空缺处与所给题目的对应关系,分析相应的关系类型,按照这种关系来进行解答。

  2、语义分析法是选词填空的关键方法。

  在汉语中,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类。

与虚词不同,实词具有是在意义。

因此,近义词的语义辨析成为考察实词的一个重点。

要正确辨析近义词的语义,可以从语义所指的范围、对象、程度、感情色彩、搭配习惯等几个方面着手。

  例:

  发展与壮大文化产业,既要紧盯这市场做文章,文化生产部门的自我生存能力,最大限度地让文化产品增值;又不唯市场是从,一味市场低层次需求,让那些格调不高的文化产品大行其道。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扩大限制B、维护满足C、提高降低D、增强迎合

  【名师点拨】

  从“一味”、“低层次需求”等词可知,后一空应填一个带贬义的词。

选项当中只有“迎合”带有贬义。

第一空“增强”与“能力”也搭配,因此选D。

  语义分析法,是根据词语自身所具备的特性进行分析的方法,因此要求考生能够对词语本身的特性进行分析。

在日常生活当中,考生不妨做一些练习,把人们语言中的词语挑出来单独进行分析和总结,碰到吃不准的情况就查一查字典,这样不仅能积少成多,更能掌握牢固。

 

  二、片段阅读重归纳

  分析近三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可发现片段阅读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从文段的选材来看,与当今社会热点和人们的文化生活联系得越来越紧密。

这就提醒了广大考生平时要多关注生活,关心国家大事。

具体而言,可多阅览报纸和期刊、浏览网页,以增长见闻、培养语感、开拓解题思路。

  2、从提问方式来看,主要考查考生对文段的整体把握。

  纵观近三年国考片段阅读,可以发现考查最多的是主旨类题型和主题概括题型。

主旨类题型又可分为论证式主旨、强调式主旨和隐喻式主旨三种,其中前两种题型在国考中出现频率最高。

主题概括题要求归纳出文段的主要论述对象,与主旨类题型要求归纳出论点有显著区别,如果考生不能分清两者的差异,就极易造成误选。

  另外,标题型题目、细节理解型题目、结构推断型题目、语句(填充)排序题目、短文寓意型题目、词句理解型题目虽然题量上不及主旨类题型和主题概括题型,但作为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常见题型,也需要考生认真地掌握了解。

  对于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片段阅读来说,不同的题型考查的侧重点不同,都有各自的题型特点。

因此,考生在复习准备的过程中,总结、归纳然后再归类,是掌握这部分题型的首要方法。

  考生应该将这每个类型的真题、模拟题、练习题汇总到一起,然后进行以下几个步骤:

  1、总结题型特点(以“强调式主旨题型”为例)

  强调式主旨题型一般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正确选择项里往往有“应该”、“必须”等副词修饰。

  

(2)正确选项一般是针对重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3)正确选项一般不会是文中的原话。

  (4)正确选项往往具有一定的高度。

  (5)也有可能是对文中揭示本质的语句的同义转换。

  2、好的解题技巧归纳

  考生在自己的复习过程中一般都会积累一些好的解题技巧,一些看上去简单的方法往往有“屡试不爽”的奇妙效果;另外,网络上、媒体上、一些辅导教材中都会提到解题技巧。

考生可以把适合自己的方法、简单实用的技巧归纳起来。

  3、典型例题准备

  这个时候,考生要对之前收集汇总的试题进行整理,留下典型的题目,特别是真题,将这些题目、解题技巧以及相应的分析总结在笔记本里,为新一轮的复习和考前冲刺做准备。

  例:

  他担心孩子从小受西方的教育,日后徒有中国人的面孔。

当然,他也很欣赏西方的教育,孩子上学很轻松,课程涉及却十分广泛,像环保、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连张华自己也感到新鲜。

课余生活很丰富,冰球、棒球、野营......到那孩子毕竟是黄皮肤,他必须认识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家。

  这段话强调的主要意思是()

  A、张华认为自己的孩子必须接受中国文化教育

  B、张华也欣赏西方教育

  C、张华认为孩子必须认识自己的家

  D、张华担心孩子徒有中国人的面孔

  【题目类型】强调式主旨题型

  【解题技巧】抓住关键性的副词:

“当然”、“毕竟”;选项中的“必须”

  【名师点拨】

  抓住文段中的关键性的副词“当然”和“毕竟”。

这里的“当然”是一种补充性肯定,所以作者想表达的不是对西方教育的欣赏,而是对孩子从小就接受西方教育的担忧。

在看“毕竟”,在这里是在强调孩子接受中国母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另外,答案A当中含有“必须”一词,正好符合了强调式主旨题型正确答案的特点,且符合文意,因此选择A。

  由于近两年来,国家公务员行测的题目有很多创新,除了上述提到的一些分类,新的题型也是层出不穷。

将常见题型和新出现的题型都收录进最新的《2011版言语理解与表达专业教材》中,并配以历年试题加以讲解,方便考生理解。

考生不妨借鉴该教材中的经典题型和分析。

  专家建议考生,针对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专项的复习,科学的备考方法和有针对性的技巧尤为重要。

“选词填空讲方法,片段阅读中归纳”是考生应当遵循的一个首要原则。

除此之外,平时的积累也是必不可少。

公务员考试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对考生语言表达综合能力的考查,更是对考生生活阅历积累的考查。

考生只有在日常语言文字交流中做个有心人,多学习、多归纳,才能够真正地提高水平。

2011年公务员考试行测冲刺:

言语理解与表达应试技巧

http:

//www.chinagwy.org      2010-10-18      来源:

国家公务员网

           

  参加2010年国考的广大考生正在紧张备考,如何系统的复习行测各模块成为考生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言语理解细节筛选的基本解题思路是要仔细阅读材料,其次就是运用排除法选择正确选项。

在此,国家公务员网的专家们经过研究总结出除此之外的另外三种言语理解细节筛选技巧,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提升细节筛选类题目的答题速度与准确度,从而从容面对国考。

  一、明确问题,一选中的

  这个解题技巧的关键是,要善于快速排除与所提问题无关的错误选项。

在做此种题型时要明确题干要求回答的具体内容,对文段理解进行定向。

具体表现在:

一是确定信息提取方向;二是确定能力考查的方向,如细节题中的设问一般强调的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明确提出的对文字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

把握设问点,就是弄准要求回答的问题的本质。

  另外,明确试题提出的问题,还在于能够借助设问的启发,有针对性地寻找重要细节的位置,可以从时效与准确性两个方面来考虑。

  【例】2008江苏省考真题

  世纪的一项重大发明导致制蜡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使得照明成为了普通老百姓的现实。

在19世纪的早期和中期。

人类发现了利用碱和硫酸提炼动物脂的工艺,其产品硬脂比没有提炼的动物硬脂更加坚硬,燃烧时间也更长。

这一发明创造意味着人类可以生产出点燃时无太多烟尘和太臭气体的脂蜡。

  下列关于19世纪人类发明了硬脂产品以后的各项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蜡燃烧时没有太多烟尘

  B.蜡燃烧时散发出香味

  C.蜡没有达到普通使用

  D.蜡燃烧时间不长

  【答案】A

  【解析】国家公务员网专家分析:

题目的要求是筛选出“关于19世纪人类发明了硬脂产品以后的各项说法中正确的一项”,这个问题非常具体,解答时必须围绕着一定时期内的硬脂产品发明后的四种说法,迅速找到它们分别与原材料中对应的位置,然后再分别对比分析,从而筛选出与原材料对应的一项作为正确答案。

如开头的“使得照明成为了普通老百姓的现实”说明蜡已经开始普遍使用,排除C。

“燃烧时间也更长”排除D。

而末尾“这一发明创造意味着人类可以生产出点燃时无太多烟尘和太臭气体的脂蜡”可以直接选出A为正确答案,并否定选项B。

  二、整体着眼,细节取胜

  此种解题技巧的关键是注意细节与整体的关系,细节内容与整体内容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只有把握文段的主要内容才有可能确定有关具体内容的准确位置。

同时,文段的细节内容不可能是孤立的,作为整体中的一个面或一个点,它总要与其他内容前后呼应相互牵连,筛选细节要从整体着眼,要考虑选项与题干之间是否能构成因果、总分等关系,从理解整体内容、核心主题、行文特点、重要信息着手,进而加深对文段中各个具体或局部问题的理解,体现了阅读过程的一般规律。

  【例】2008年国考真题

  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

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

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磬、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和谐源于中国古典音乐B.差异是和谐的必要条件

  C.中国人很早产生了和谐观念D.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和体现

  【答案】B

  【解析】审题发现,这是主旨概括型的细节筛选题,答题的关键是对四个都正确的选项进行细节上的区分,选择出准确度最高的答案。

国家公务员网专家提醒大家:

针对这个特点,整体着眼后,才能细节取胜,是这道言语理解细节筛选题的解题技巧。

这段文字由一个介词结构“在古典传统里”开始,第一个句子的前半句“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明确表示了对“千篇一律”的否定态度。

后半句“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是整段文字的关键句子,它的前半句是陈述,后边半句是在陈述的前题下归纳出的结论,其中“多样性”一词是从正面说和谐的条件。

第二句紧承第一句说古人已经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其中“经典”这一肯定性的词语表达了作者鲜明的认可态度。

第三句是个转折复句,以音乐设喻,先呼应第一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再用“但如果”转折,用否定性的词语“非常单调”说“只有一种乐器”即对“没有差异”的否定,又呼应第一句“和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