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22207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5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湖南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湖南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湖南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湖南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docx

《湖南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docx

湖南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是:

()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D革命化和科学化相统一的世界观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B对谁是历史创造者的不同回答

C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D对意识是否反作用于物质的不同对答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4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这是指: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和关系问题

B世界是否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以及两者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D认识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问题

5、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

A唯心论B二元论C诡辩论D不可知论

6、肯定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这种观点是:

()

A辩证法B形而上学C唯心主义D可知论

7、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哲学基本问题并做出科学概括和论证的哲学家是()

A马克思B费尔巴哈C恩格斯D黑格尔

8、“存在就是被感知”是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9、“心外无物”是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10、“绝对观念”派生世上万物,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11、“理在事先”是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12、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万物皆备于我B存在就是被感知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D心外无物

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罗马哲学B中世纪经院哲学

C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D17、18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哲学

14、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

A宿命论的观点B唯意志论的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否辩证发展的问题

C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正确认识的问题D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E实践是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问题

2、世界是可知的,这种观点:

()

A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B所有唯心主义者都承认C只有辩证唯物主义者承认D彻底的唯心主义者承认E一切哲学派别都承认

3、下列命题,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我思故我在B存在就是被感知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E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4、下列命题,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B天命主宰人间世界C理念决定世界

D存在就是被感知E物是感觉的复合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唯物主义,这是指在内容上它实现了()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

C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D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E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

6、实践的基本形式是()

A思想斗争B生产实践C认识活动D科学实验E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7、下列哪些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A工人炼钢B渔民出海捕鱼C技术革新的试验D学生们读书E运动员跳水比赛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A2.C3.A4.C5.D6.D7.C8.B9.B10.A11.A12.C13.C14.D

二、多项选择题

1.AC2.AD3.ABDE4.ABC5.AD6.BDE7.ABC

唯物论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把物质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A辩证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二元论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A实物性B发展的规律性C内部的矛盾性D客观实在性

3、运动是物质的()

A根本属性B唯一特性C外部现象D内部本质

4、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B不可知论C辩证法D唯心主义

5、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不可知论的观点D唯心论的观点

6、“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A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物质和运动的统一D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

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

A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式不同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C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8、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

A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B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

C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D时间和空间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9、古诗云:

“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A是客观的B是有限的C是可知的D是相对的

10、“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

A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11、“人猿相揖别”的根本标志是()

A直立行走B手脚分工C抽象思维D制造劳动工具

12、意识的本质是()

A人脑主观自生的B人脑分泌的特殊现象

C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可以脱离被反映者

13、“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14、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A它的存在性B它的物质性C它的可知性D它的多样性

15、“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

1、相对静止是指()

A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B运动的一般状态

C与运动完全对立的状态D在特定的条件下,事物特定的运动停止了

E在特定的条件下,事物保持自身的性质不变

2、辩证唯物主义把运动理解为()

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物质的存在方式

C思维领域以外的一切变化D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E物质的根本属性

3、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下列哪些现象属于物质现象()

A镜中花,水中月B阶级斗争C引力场D未实施的城市建设规划E梦中树

4、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是()

A凡是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B凡是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C有非运动的物质D有无物质的运动E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绝对和相对的关系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运动是无条件的,静止是有条件的E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6、科学发现了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

A不是纯粹的生物学过程B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

C不仅是自然现象,而且是社现象D不仅反映自然界,而且反映社会

E不仅反映世界,而且改造世界

7、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

A不可以无根据地胡思乱想B审时度势C运筹帷幄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E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

唯物论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C2.D3.A4.D5.B6.B7.B8.D9.D10.B11.D12.C13.D14.B15.D

二、多项选择题

1.ADE2.BDE3.ABC4。

ABE5。

AD6。

AB7。

BC

辩证法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

A是否整体性地看问题B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

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的增减而且有质的变化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B事物在联系中运动变化

C事物内部的矛盾性D事物的客观实在性

3、“天不变,道亦不变”是()

A唯物论观点B唯心论观点C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

4、“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这种观点是()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D唯心辩证法的观点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指()

A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B事物对立面的又统一又斗争

C事物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事物发展过程曲折性和复杂性的统一

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世界普遍联系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7、“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

8、“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个观点()

A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违背了普遍联系的思想

C违背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D反映了因果联系的客观性

9、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变化是指()

A事物的量变B事物的质变C事物的一切量变和质变D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

10、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物体的位置移动或场所的变更

1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源泉、动力和实质内容B状态和过程C基本方向和道路D客观性和条件性

12、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A矛盾双方的斗争性B矛盾双方的同一性C事物的外力推动D事物的内部矛盾

13、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

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14、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

15、关节点和度的区别是()

A关节点和度完全同一B关节点是度的两端、极限

C关节点是度的中间点D关节点存在于度之外

1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

”这段话说明了()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

17、“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这是()

A折衷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18、“扬弃”是()

A既克服又保留B抛弃C既保留又继承D矛盾的调和

二、多项选择题

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A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普遍本质B它揭示了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C它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D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E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2、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天地变化,二端而已”B“自动自休,自峙自流”C“吁炎吹冷,交错而动”D“万物莫不有对”E“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3、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E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因为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

A正确认识问题的性质B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C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D避免犯教条主义错误E坚持实事求是

5、水的三态变化对物理过程来说是质变,对化学过程来说却是没有发生质变,这说明()

A质变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B质是多方面的C质是多变的

D质变与量变的区别是相对的E质变与量变没有确定的界限

6、下列哪些说法揭示了事物的本质()

A日出于东落于西B水往低处流C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E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

7、联系的特点有()

A客观性B普遍性C多样性D条件性E能动性

8、下列现象属于破坏事物存在的度的有()

A积劳成疾B乐极生悲C苦尽甘来D言多语失E水滴石穿

9、割裂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会导致()

A诡辩论B庸俗进化论C折衷主义D激变论E改良主义

10、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A直线论B循环论C左倾冒险主义D悲观论E主观唯心主义

11、下列现象属于部分质变的有()

A苹果烂了一部分B水温由10?

C升至50?

CC人从青年到壮年到老年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度到社会主义社会E自然界经过长期进化到人类社会

12、掌握辩证否定观的实践意义在于()

A对旧事物要进行完全彻底否定B防止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

C对人对事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D对待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

E对待外国文化,要既不盲目排斥、也不一切照搬

第三章:

物质世界的辩证状态

一、单项选择题

1.C2.C3.D4.B5.C6.B7.B8.B9.C10.C11.A12.D13.C14.A15.B16.A17.B18.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2.ABCDE3.ABDE4.ABCDE5.BD6.CDE7.ABCD8.ABCE9.BDE10.ABCD11.AC12.BCDE

认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感性认识之所以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因为:

()

A现象就是本质B现象不等于本质

C现象与本质是一致的D现象与本质是互相依赖的

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个观点是()

A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正确观点B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C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3、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

A先验论B反映论C天才论D经验论

4、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

A先验论B不可知论C直观反映论D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A社会基本矛盾B客观事物C社会实践D社会存在

6、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

A内部联系的全体的本质的反映B外部联系的片面地反映

C生动具体的外部形象地反映D现象的直观反映

7、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

A每个人的实践都不相同B实践具有历史局限性

C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D实践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8、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唯理论的错误在于()

A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感性认识的作用

B夸大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理性认识的作用

C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同起来

D认为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9、感觉、知觉、表象是()

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B是意识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0、认识的起点是()

A社会存在B客观世界C感觉D理性认识

11、理性认识必须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坚持()

A认识论的可知论B认识论的唯心论C认识论的唯物论D认识论的辩证法

12、感性认识有待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坚持()

A认识论的可知论B认识论的唯心论C认识论的唯物论D认识论的辩证法

13、“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段话表明()

A实践创造了认识的必要条件B实践沟通了主客体之间的联系

C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D实践提供了认识的物质手段

14、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A熟知即真知B熟知不等于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15、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

A发现真理B改造世界C揭示客观规律D创立科学理论

16、承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也就是承认()

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真理标准的不确定性D真理和事物是统一的

17、相对真理是指()

A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B任何真理没有确定的内容

C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错误D任何真理都需要反复地检验

18、绝对真理是指()

A绝对正确的认识B终极真理C永恒不变的真理

D任何真理都有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

19、“任何具体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是()

A相对主义的错误观点B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C把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割裂开来的形而上学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20、真理的本性是指()

A真理是客观事物本身B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

C真理是有用的D真理是不证自明的

21、“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种观点属于()

A客观真理论B形而上学真理论C唯物主义真理论D主观真理论

22、实用主义认为有用即真理,这种真理观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真理的相对性B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C否认了真理的主观性D夸大了真理的绝对性

23、真正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

A指出人们可通过感觉反映世界B指出本质和现象是同一的

C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D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唯物论的反映论认为()

A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B反应能够与被反映者相一致

C没有反映者就没有被反映者的客观存在D被反映者不以反映者的意志为转移

E反映与被反映者是绝对统一的

2、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实质上是()

A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经验论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E反映论的观点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因为()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B理性认识就是感性认识的不断积累

C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D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

E理性认识是抽象的、不可靠的,感觉经验才是唯一可靠的认识

4、下列观点正确表述了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关系的是()

A真理原则强调客体性原则,价值原则强调主体性原则

B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完全对立的C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完全一致的

D真理是一元的,价值是多元的E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相互补充

5、下列主张属于先验论的有()

A孔子主张有“生而知之”的圣人

B孟子主张有“不学而能”得良能、“不虑而知”良知

C柏拉图认为只是来自于不死的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D康德认为思维范畴是先验的认识形式

E费尔巴哈认为感觉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A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B肯定认识的本质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C认为人是能够提供客观世界的正确映象

D提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E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7、作为认识主体的人()

A是自然存在物,具有自然属性B是社会存在物,具有社会属性

C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具有意识属性D是一切活动的承担者,具有实践属性

E是世界一切事物的主宰者,具有本源属性

8、作为认识客体的事物()

A是客观存在,具有客观性B处于与主体的认识关系中,具有对象性

C进入主体的活动范围,具有社会历史性

D是主体活动指向的对象,具有与主体的相关性

E与认识主体相关联,具有主观性

9、“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这句话在真理观上认为()

A真理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性B真理是绝对的,没有相对性

C真理即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D真理是主观的,没有客观性

E真理是发展的,不是凝固的

10、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同一表现在()

A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B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是绝对真理

C相对真理在发展中日益接近绝对真理D绝对真理在相对真理外存在

E绝对真理排除了相对真理中的谬误

11、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CDE.)

A认识可以用实践检验,也可以不用实践检验

B用实践检验了的认识,可能是真理,也可能是谬误

C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是一劳永逸的D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

E实践标准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具有相对性

认识论

一、项选择题

1.B2.C3.B4.D5.C6.A7.B8.A9.C10.C11.C12.D13.C14.B15.B16.B17.A18.D19.D20.B21.D22.B23.C

二、多项选择题

1.ABD2.BC3.AC4.ADE5.ABDE6.ABCDE7.ABCD8.ABCD9.AD10.ABC11CDE.

人类社会

(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

A全部自然界B人口因素C地理环境D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诸要素的总和

2、“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这个观点是()

A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

C唯物史观的正确观点D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3、人口因素是社会发展的()

A决定性因素B可有可无的条件C经常的和必要的条件D与社会发展无关的因素

4、我国所以要进行计划生育,是因为()

A人口因素决定社会发展速度B人口因素决定社会性质

C人口因素受社会物质生产状况制约D人口越少越好

5、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地理环境B生产方式C经济基础D实践活动

6、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A人和人的关系B物和物的关系C人和物的关系D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

7、劳动对象是指()

A一切劳动产品B整个物质世界C劳动过程中所能加工的一切对象

D纳入生产过程中的一切物质资料

8、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主要是()

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的高低B劳动产品质量的好坏

C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D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9、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

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10、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

A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B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D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

11、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

A血缘关系B生产关系C阶级关系D伦理关系

12、社会存在主要是指()

A人口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D生产资料

1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这个统一体是指()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B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的统一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14、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B社会心理

C政治法律思想、道德等和大部分社会科学

D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等

1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