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各市县中考二模文言文阅读题汇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9196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各市县中考二模文言文阅读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南各市县中考二模文言文阅读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南各市县中考二模文言文阅读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南各市县中考二模文言文阅读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南各市县中考二模文言文阅读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各市县中考二模文言文阅读题汇总.docx

《河南各市县中考二模文言文阅读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各市县中考二模文言文阅读题汇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各市县中考二模文言文阅读题汇总.docx

河南各市县中考二模文言文阅读题汇总

(一)2019河南新乡二模真题

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17题。

(共10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群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

“君与俱来,”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腊,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隆中对》

【注】每:

常常,信然:

确实这样。

先主:

刘备,就见:

到那里拜访,杠(wdg)

委屈,驾:

车马,惜车马指刘备,由是:

因此。

凡:

总共。

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遂用猖蹶

15.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

(2分)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6.诸葛亮出师北伐上表陛下,语言堪称经典,结合有关内容简要分析其语言艺术

特色。

(3分)

17.针对文中画线句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看法:

诸葛亮写《出师表》时刘备已经去

世,那么,即使出师未果,也不会对“先帝之明”造成影响,所以诸葛亮的担心是多余的。

请联系乙段试做分析?

(3分)

 

【答案】14.

(1)身份低微,地位地下

(2)失败

15.译文:

这是报答先帝尽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16.句句含情,字字落地有声。

语言精练,恳切质朴。

简洁的语言明确表达出自己的目的和出征的理由。

“遂许先帝以驱驰”,而一“许”便是二十一年。

在历经了无数“危难”后,如今又要“出师”,继续为刘备的遗志“北定中原”而“驱驰”,这仍然是对“许”的践行。

一个简单的“许”字,让我们读出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一份真情、一片忠心,也使我们感受到了他信守承诺、一诺千金的高尚人格。

(酌情给分,能答出一处语言特点即可)

17.诸葛亮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乙段刘备三顾茅庐情真意切,言语恳切,充满信任。

把国家大事都托付给诸葛亮。

如果诸葛亮辜负了这份信任,也就等于说刘备有眼无珠、看错了人,那“先帝之明”当然受损,甚至就不能成立了。

担心是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的真切内心写照。

 

(二)2019河南省二模真题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17题。

(10分)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那道元(三跌》)

(二)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①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②。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注】①摴蒱(chūpú):

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这里指博戏用的“五木”。

五木两头尖,中间广平,主起来很像山峰。

②偻:

驼背。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沿溯阻绝绝峨多生怪柏

C.回清倒影清荣峻茂

D.故渔者歌曰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5.把语段

(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6.语段

(一)中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2分)

 

17.语段

(一)和语段

(二)所表达的对自然景物的情感有何相似之处?

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4分)

【答案】14.D【解析】A.从/假如;B.断绝/极;C.清波/清澈;D.因此,所以/因此,所以。

15.即使骑着奔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16.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在夏季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

相较而言,春冬两季的三峡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

17.都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赞美之情。

语段

(一)描写了三峡江水的秀丽之景,并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直接抒发对这种美景的赞美之情。

语段

(二)刻画了泰山的神奇美景,抒发了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三)2019安阳二模真题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6~19题。

(一)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二)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

“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节)

【注释】①涂潦,泥沼雨水。

②畚(běn)锸,畚箕铁锹。

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树林阴翳阴翳:

阴暗

B.苍颜白发苍颜:

苍白的颜色

C.颓然乎其间颓然:

颓废的样子

D.杂然而前陈者陈:

陈列、摆放

17.把语段

(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8.语段

(一)中,描绘滁人游乐的作用是什么?

(4分)

19.请结合两个文段,简要谈谈欧阳修和苏轼在对待民众的态度上有什么相似点?

(2分)

【答案】16.D(2分)

17.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或:

自有他的乐趣。

一句1分,意对即可。

第一个和第三个“乐”未翻译各扣1分。

共2分)

18.①描写众人游乐的热闹景象,反映出滁州百姓生活安宁,从而表现作者政绩卓著。

②写游人之乐是为了表现作者的与民同乐。

(一点2分,意对即可。

4分)

19.两人在做官上都以民本,关心百姓,深受百姓爱戴。

(大意对即可。

共2分)

(三)2019开封二模真题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7题。

(10分)

  

(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于是论次其文。

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①。

乃喟然而叹曰:

“是余之罪也夫。

是余之罪也夫!

身毁不用矣!

”退而深惟曰:

“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于是卒述陶唐②以来,至于麟止③,自黄帝始。

(选自司马公《太史公自序》)

  [注]①缧绁(léixiè):

监狱。

②陶唐:

即唐尧。

③至于麟止:

汉武帝元独元年,猎获白麟一只,《史记》记事即止于此年。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有时朝发白帝(《三峡》)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C.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15.把语段

(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6.请阐述语段

(一)第二段的论证思路。

(3分)

 

17.请结合语段

(一)

(二)的具体内容,说说排比在两文中的作用。

(3分)

【答案】14.B

15.然后就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的道理)。

16.先说个人只有知错就改,承受思想压力才有所作为;再说国家如果没有内外压力就会面临亡国之祸;最后推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

17.语段

(一)开头连用六个排比,列举出身贫贱,终成大业的人物事例。

语段

(二)陈述众多身处逆境,发愤著书的古人事迹;语言整齐又灵活,使文章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2019平顶山二模题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7题。

(10分))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峨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二)衡山有三峰。

一峰名芙蓉峰,最为竦桀,自非清霁素朝,不可望见。

峰上有泉飞流。

如一幅绢,分映青林,直注山下。

巴陵南有青草湖,周回百里,日月出没其中。

湖南有青草山,故因为名。

……

狠山县有一山,独立峻绝。

西北有石穴,以独行百步许二大石,其门相去一丈许。

俗名其一为阳石,一为阴石。

水早为灾,鞭阳石则雨,鞭阴石则晴。

(盛弘之《荆州记》,有删减)

【注】①竦桀:

亦作“竦杰”。

高耸特出。

②清霁:

雨止雾散。

指天气晴朗。

③穴:

洞。

④去:

距离。

14.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

完全没有

B.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晴初:

天刚放晴

C.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沿溯:

顺流而下

D.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15.把语段

(一)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6.语段

(一)中,作者将春冬之景描绘的趣味无穷,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意象选用的角度加以分析。

(2分)

17.语段

(一)和语段

(二)都写到了“山”,这两个文段中的“山”有什么共同特点?

请结合两个语段具体分析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来体现这个特点?

(4分)

【答案】14.C(2分)

15.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