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工程测量放样数据方法对比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15587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线路工程测量放样数据方法对比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线路工程测量放样数据方法对比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线路工程测量放样数据方法对比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线路工程测量放样数据方法对比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线路工程测量放样数据方法对比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线路工程测量放样数据方法对比研究.docx

《线路工程测量放样数据方法对比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路工程测量放样数据方法对比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线路工程测量放样数据方法对比研究.docx

线路工程测量放样数据方法对比研究

线路工程测量放样数据方法对比研究

 

目录

1工程概况..............................................1

2组织机构及管理措施....................................1

2.1施工测量组织机构..................................1

2.2管理措施.........................................2

3施工准备..............................................3

4主要施工方法..........................................3

4.1平面控制.........................................3

4.2高程控制.........................................5

5测量保证措施..........................................6

6测量控制桩点的设置、保护及复测.........................7

6.1测量控制桩点的设置................................7

6.2测量控制桩的保护..................................7

6.3控制桩点的复测....................................7

7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8

7.1工程的沉降观测....................................8

7.2周围原有建筑变形观测及护坡桩变形观测..............8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机械信息研究院内,工程占地面积4416m2,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12层,地下3层。

层高:

地下三层4m,二层3.3m,一层4.2m,地上一层层高4.5m,二~三层4.2m,四~十二层3.2m。

其中地下室部分东西方向①~○16轴长16轴长48.6m。

124.25m;(其中二期⑩~○)南北方向○A~○H轴长48.6m,地上部分东西○1~○9轴长67.2m,南北○B~○G长36.0m。

±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8.900m,槽深13.85m。

其中①~⑨轴为一期工程,○10~○16轴为二期工程。

2组织机构及管理措施

2.1施工测量组织机构

测量工作是本工程的一个技术重点,为此项目部建立总工程师负责制的测量管理体系。

技术部设测量组,配备专职测量人员及仪器,作业队设测量队,负责施工测量工作。

施工队测设的测量成果都要经过项目部测量复测,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因此本工程施工测量设立两级测量机构,采用三级管理的模式进行。

工程定位控制点、水准点引入施工区后须由甲方、监理共同校对合格后方准使用。

各层轴线、标高控制线由作业队施测,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核验,核验通过报甲方、监理复验,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

两级测量机构人员:

项目部测量组2人

作业队测量队4人

三级管理框图如下:

项目部总工程师

技术部施工测量组

作业队施工测量组作业队施工测量组

2.2管理措施

①各级施测人员认真学习与执行国家法令与规范,认真阅读施工图纸,做到按规范工作,按图纸施工。

②建立健全测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并服从于总承包部的业务工作协调。

③测量工作应严格遵循自检、互检的作业程序,合格后方可上报监理工程师复核验线。

④测量成果的记录做到:

原始真实、数值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清晰,记录应当场及时填写。

⑤草图、记录等应当场勾绘,方向、有关数据和标高、轴线等一并标注清楚。

测量记录多有保密内容,应妥善保管,工作结束后上缴有关部门保存。

⑥测量计算工作要依据正确方法,科学计算。

做到步步有序、步步校核、结果可靠。

⑦测量人员应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检定校核,确保测量仪器在受控状态之中。

⑧测量仪器的检定必须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有关检定规程并在受控的检定部门进行,一般测量仪器的检定周期为一年(包括经纬仪、水准仪、钢尺)。

⑨严禁测量黑器具在施工现场出现,作好现场测量仪器的登记、标示、记录等管理工作。

3施工准备

3.1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及施工现场总平面图,一期工程地上建筑物已进行了拆除,计划于2004年2月16日开工。

二期工程处原有建筑需拆除,并根据总体工程进度于2004年5月份开槽动工。

3.2测量人员认真熟悉图纸,对于设计图纸和设计资料中的有关数据必须进行复核。

掌握现场给定红线、定位点、高程控制点,并配备符合精度要求的仪器。

测量仪器型号及配置

4主要施工方法

4.1平面控制

①、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a、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b、布设的平面控制网应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进行布设。

c、布设点位应选在通视条件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d、桩位用混凝土浇筑,并用钢管进行围护,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②、场区平面控制点的布设

根据测绘院给定红线桩F0、F1、F2和A、B、C、D四点坐标,及总平面图所给工程定位坐标(见放线标高图),用J2经纬仪两点测线法并用钢尺配合分别定出1轴、6轴、9轴、B轴、G轴的1m控制线的控制桩。

并做控制桩的延长控制桩,作为场区的首级控制。

(见放线标高图)控制点误差控制测角误差±20〞测距误差1/10000

③、±0.000以下放线控制

a、在场区平面控制点建立后,利用首级控制点1轴、6轴、9轴、B轴、G轴的1m控制线控制桩,建立轴线控制网,根据控制线用经纬仪及钢尺测设出各轴线控制桩。

地下工程施工时先检查轴线控制网,无误后根据轴线控制网用经纬仪将控制线投测至施工层,用钢尺排出各条轴线及模板钢筋控制线。

b、地下工程放线中的难点是1#、2#坡道的放线,为确保坡道的精确度,对坡道中的转弯处根据图纸中给出的弯转半径及标高,计算出转弯处内径及外径长度,进行分段划点,在圆弧处每隔80cm放点计算,根据轴线位置及标高计算出每点的平面坐标及立面的高度(见附图1)。

坡道的平直部分可在坡道上侧设标高控制线,根据图纸给定标高用尺量法控制其坡度。

④、±0.000以上放线控制

施工±0.000以上工程时,采用内控法与外控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施测。

以内控法为主,以外控法为辅并对内控法精度进行校核,确保工程放线的准确。

内控法在施工层顶板1轴、6轴、9轴、B轴、○G轴的1m控制线位置留置?

15cm孔洞(见放线标高图),用线坠向上引测1m控制线,施测时注意以下几点:

a、线坠的几何尺寸规正,重量采用3kg,吊线用没有扭曲的细钢丝。

b、悬吊上端固定牢固,线中间没有障碍,没有侧向抗线。

c、线下端的投测人,视线要垂直结构面,当线左、线右投测小于3-4mm时,取其平均值,两次平均值之差小于2-3mm时,再取其平均值作为投测结果。

d、投测中要防风吹和振动,尤其是侧向风吹。

e、在逐层引测中,要用更大的线坠(5kg),在四层、八层时由下面直接向上放一次通线,以作校测。

将1m控制线引上后用钢尺放出各轴线及各控制线。

外控法根据的1轴、6轴、9轴、B轴、G轴的1m控;竖向允许偏差;全高(H)≤±10mm层高≤±3mm;4.2高程控制;①根据施工的需要和交桩情况及建筑物的几何形状,现;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②±0.000以下的控制,在基础开挖过程中,用水;然后用钢尺沿铅直线往下传递标高;③±0.000以上的标高控制,用钢尺从首层结构+;a、钢尺由外控法根据的1轴、6轴、9轴、B轴、G轴的1m控制线的控制桩和延长控制桩用经纬仪及配备的弯管目镜,实际操作时采用正倒镜投测、取平均值。

向上投测至施工层后,辅助施工层放线及对内控放线精度进行校核。

竖向允许偏差全高(H)≤±10mm层高≤±3mm

4.2高程控制

①根据施工的需要和交桩情况及建筑物的几何形状,现场的高程控制网布设为建筑物的北侧二点,西侧二点,以避开原有建筑,防止受其沉降的影响。

用红漆标注在原有电线杆上。

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引测,在同一平面层上至少引测三个高程点,且其互差不应大于3mm,施工中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施工层的控制标高点。

②±0.000以下的控制,在基础开挖过程中,用水准仪根据附近的水准点,在护坡桩的立面位置(选其正面竖直且正规者)抄测出高程点,用红▽作上标记,

然后用钢尺沿铅直线往下传递标高。

从三个水准点引下三个高程控制点,最后将水准仪安置在基坑内,校测三个水准点,当误差在±3mm以内时,方可进行抄测。

③±0.000以上的标高控制,用钢尺从首层结构+50cm线处沿三个框架柱KZ-23、KZ-2a、KZ-6a向上进行竖直测量至施工层后用水准仪进行校核,误差在±3mm以内时方准进行抄测。

施测时注意以下几点:

a、钢尺由下向上传递高程时,每次均从首层结构+50cm处量起。

b、用水准仪施测标高时,做到前视后视视距相等

④细部放线的控制

a、施工层轴线放线过程中,在距结构(剪力墙、框架柱)边50cm处弹控制线用以控制墙柱模板、钢筋根部的位置。

b、对水暖电预留洞的控制,施工层顶板支完模后,根据施工层浇注完的砼柱上的轴线线根在模板上放出轴线或控制线,用以对水暖电预留洞的控制。

c、施工中楼梯放线时将标高抄至钢筋上,用白漆标出休息平台、梯梁标高;用线坠和盒尺根据轴线控制线测出休息平台及梯梁平面位置,白漆标出。

d、根据轴线放出电梯间剪力墙控制线,并在电梯间中央底板处设置垂直控制点,控制其垂直度。

e、二次结构施工中根据原有轴线和控制线用尺量出墙体线,根据原有结构50cm线控制其标高。

f、装修中的吊顶根据原有结构50cm线向上量至吊顶下20cm处弹线,控制其水平高度。

g、设备基础放线根据原有轴线和控制线用盒尺量出平面尺寸,并用不同方法测量两次,确保其准确。

5测量保证措施

㈠、施工测量中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即遵循主轴线—轴线—细部放线的放线原则,达到整体控制局部的目的。

㈡、施工测量过程中,应遵循步步有校核的原则

即:

在轴线投测前应先校测轴线控制桩准确无误后,再进行投测,投测后还应用其他方法进行检查;施工层放线时,先校核轴线投测是否准确,再进行细部

放线,细部放线完毕后,也应复核检查,这样做到步步有校核。

㈢、为保证高程的准确性,每个施工层的高程点至少应传递三点,复核后较差在±3mm以内时,利用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引测水平线时,水准仪尽量安置在测点范围内的中心位置。

㈣、施工中应坚持步步验线的原则

作业队测量队每次放完线后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项目部测量组进行核验,合格后报监理进行验线。

6测量控制桩点的设置、保护及复测

6.1测量控制桩点的设置

由于本工程的工期较长,为确保我们现场的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的稳定性,场区内的平面控制点(即首级控制点)采用永久点的方法来布置。

6.2测量控制桩的保护

在控制桩点周围用脚手架搭设0.5米×0.5米的护栏,并制作圆盘形的标识,写上“测量点位、注意保护”的字样。

测量人员应经常去现场巡视桩点的情况,并派专人看管。

6.3控制桩点的复测

控制桩点应定期进行复测,轴线控制线的施工测量过程中,每利用一次方格网线,都应复测一次;首级控制点也应每星期检查一次,如有变动应及时恢复,作好检查记录,记录填写应真实,签字应齐全,具有可追溯性。

7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

7.1工程的沉降观测

①按设计要求位置设置沉降观测点,当浇注底板砼时,在底板平面位置埋置临时观测点,待稳固后进行及时观测。

②施工至±0.000时按平面位置埋设永久性观测点,每施工二至四层观测一次,直至竣工。

③工程竣工后,第一年测四次,第二年测二次,第三年后每年测一次,直至下沉稳定为止。

④观测资料及时整理,如发现异常情况通知设计单位。

⑤沉降观测及槽底回弹观测由甲方找专业部门进行观测,并记录在案。

7.2周围原有建筑变形观测及护坡桩变形观测

①在工程的南侧、东南角、西南角的原有建筑上用红漆标注标记四个点,在沉降区外设置固定点(见放线标高图),待开挖后用经纬仪、水准仪每星期对原有建筑进行定期观测,并认真填写原始记录。

发现有偏移及下沉情况及时上报甲方、监理。

②在基坑开挖后,在护坡桩顶帽梁上用红漆设置布设变形点﹙变形点间隔10m左右﹚,用经纬仪视准线法,以各变形点的位置变化为依据进行观测,判别其变形位移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